东北网双鸭山7月23日讯(记者杨昕宇)不文明养宠令他人担忧
“不知什么时候,小区里养狗的多了起来。有时候带小孩出去溜达,看到狗打闹就挺怕的,特别是一些大型犬,长相凶猛,只能赶紧抱小孩走开。地面上冷不防就有个‘地雷’,小区绿地更是不能幸免。”谈起宠物随意散放的行为,建鑫小区的侯女士一肚子苦水。
一样对宠物吐槽的还有市民阎春梅女士,上个月她习惯性地来到七马路一家早餐馆吃早饭,恰好遇到一位老太太在早餐馆门前吵闹,原因就是老太太用餐馆里的餐具喂狗,被老板制止引发了老太太的怒火。餐馆老板告诉阎女士,老太太以前来吃饭,都是带一份到门外喂狗,但这次偷偷用了店里的碗,“虽然老太太骂得难听,但老板没有还口,也就吵了一会儿。”但阎女士告诉记者,“这之后我心里就犯膈应,感觉浑身不对劲,怕食物会被污染,再也没去那家餐馆吃饭。”
家有宠物的市民肖燕坦言,宠物确实不适合带进公共场所,毕竟这会影响到其他人。她也觉得无论宠物外表如何干净、整洁,其特有的生活习性注定了与人类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尤其是宠物身上的寄生虫、细菌等对人体存在较大危害,其负面影响更甚。她认为,宠物“不懂事”,但是主人应规范自身行为,做到文明养宠物。
养宠多为情感的慰藉
以前养狗为了防盗、养猫为了防鼠,那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养狗、猫等各种宠物乐此不疲,又是为了什么呢?
在记者采访中,多数养宠人表示,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功能型到现在的情感型,宠物成为许多人的情感需要。
肖燕说,养宠物更多是为情感的慰藉。每天下班回到家,和小猫说说话,为它挠挠痒痒,通过这个过程,释放精神上的压力。“它听不懂我的话,因此也不会受到什么伤害,反而很高兴,永远不会嫌你唠叨,还会摇摇尾巴、舔舔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中老年人,由于子女不经常在身边,孤独无靠,以饲养小型犬和猫等宠物聊以慰藉;还有一些人通过养宠物的方式来释放平日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有少数的年轻人也会养只宠物,就是单纯的因为喜欢。
养宠应该文明
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专业人士提醒,养宠物会给人带来一些传染疾病,如狂犬病、寄生虫病。被狗咬伤、被猫抓伤,同样都得注射狂犬疫苗,小孩如果被猫狗伤到,应立即用水将伤口冲洗干净,涂上杀毒碘酒,并尽快去医院注射疫苗。为了有效预防各类传染病,养宠物的家庭要注意每年给狗、猫打疫苗。
链接:
其它城市如何管宠
北京:
哈尔滨:
《哈尔滨市养犬管理条例》规定,养犬人训练犬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得因养犬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影响公共秩序与安全或者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养犬人在住所内饲养犬只,应当有效控制犬只吠叫。犬只外出活动时,应当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牵领或者携带,并遵守下列规定:为犬只挂犬牌;用犬绳牵领犬只,犬绳长度不得超过2米;在公共楼道、电梯及其他拥挤场合为犬只戴嘴套或者怀抱;不得携犬与他人争道抢行,主动避让行人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及时清理犬只的排泄物;不得乘坐公共汽车、电车、轮渡等公共交通工具,乘坐出租汽车的,应当征得驾驶员同意。禁止携犬进入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办公区;学校教学区、食宿区,学前教育机构,医院,少年儿童聚集、活动的场所;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体育场馆等公众文化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商店;候车(船、机)厅等公共场所。
编后:
养宠是个人的一种权利,无可厚非,但是某些宠物主人的不文明行为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小到污染环境,大到伤害他人。宠物的种种过失,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宠物主人的社会道德和法律责任意识。
文明养狗,不仅体现一个人的良好素质,同时也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我市正在向文明城市迈进,这个过程中,文明养宠当然也是题中之义,更是宠物主人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