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领域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报道新闻频道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的事业必有科技领军人物。记者深入院所高校、科研场所、企业单位,以文字、图片、音视频、新媒体报道方式,讲述科技领军人物创新、创业的精彩故事及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弘扬他们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精神动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

他最擅长的就是给地球做“CT”,他的“CT”结果为我国探明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他就是何继善。

何继善,81岁,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国际同行评价:地球物理学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制仪器的,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何继善是其中之一。

万立军,34岁,在农业生产、加工等领域,先后获得22项国家专利,宁夏万齐农业发展集团董事长。

走进万立军创办的这家农业企业,最显眼的一块牌子就是被自治区首批认定的“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在这里,年轻人可以接受到全面的农业科学技术培训。

冷用斌,43岁,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光源束测系统的负责人,参与打造世界先进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

从仿制出我国第一代防空导弹,到自主研制出现代化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本水,在我国导弹研制的道路上默默无闻走过了56年,使我国的国土防空能力不断提升。今天的《领航科技创新中国》节目,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为国家强大不懈奋斗半个多世纪的科学家。

于本水,81岁,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防空导弹专家。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我国多型号导弹武器的研制工作,对我国国防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

激光器是先进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设备,高功率激光器过去一直被少数几个国家垄断。要打破垄断,必须突破激光器最核心的“叠阵”技术。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究员刘兴胜,就是这样的一位“破阵者”。

最近,刘兴胜和他的团队正在对“无铟(yin)化”叠阵的新一代应用产品进行测试,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收到了国内外2000多万元人民币的订单。

我们来认识一位中科院院士,世界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曾评价,他带领团队的研究成果,使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十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他就是潘建伟。

潘建伟,45岁,量子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全球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最高奖项"国际量子通信奖"的首位华人获奖者。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今天人们的共识。今天的"领航科技创新中国"系列报道我们要认识我国大气环保科研的拓荒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王文兴。

王文兴,88岁,国内最早从事大气化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他主持的酸雨、光化学烟雾、煤烟型污染等课题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励。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他带领的团队在实验中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项重大基础物理学成果,被认为"很可能引发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而他常对学生说,"人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努力可以无穷"。

经过4年攻关,薛其坤率领团队终于找到一种叫做"磁性拓扑绝缘体薄膜"的特殊材料,并在对它的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薛其坤的发现,可在未来电子器件中发挥特殊作用,比如研制出低能耗的高速电子器件与芯片等。

茹振钢是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他和小麦已经打了三十多年交道,培育出多个优质小麦品种,其中"矮抗58"播种面积就占到全国播种小麦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实现增产效益200多亿元。今天的"领航科技创新中国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近这位"麦田里的守望者"。

磷是动物生长所必需的一种元素,玉米作为畜牧业的主要饲料,含有丰富的磷,由于畜禽体内缺乏一种叫做"植酸酶"的蛋白质,所以很难吸收饲料中的磷,因此每年我国有300多万吨磷随畜禽粪便流失到环境中,极大地污染了环境。今天的领航科技创新中国节目,我们去认识一位中国植物基因工程的开拓者范云六,她通过分子生物技术,将一粒粒普通的玉米种子进行了改良,破解了这一困扰我国畜牧业多年的难题。

范云六,85岁,分子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植物基因工程开创者之一,率先将分子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作物遗传改良。

人脸识别系统是刘伟和中科院科研团队合作研发的,今年4月开始投入试验性使用,这一智能技术大大提高了证券、银行、电子商务等行业的系统安全性。依托轨道交通安检方面的先进技术,刘伟他们今年还参加了美国洛杉矶地铁系统的竞标。

1992年,大学毕业不久的刘伟辞职办起了公司,2005年,在营业额超过100亿的时候,不甘心只做国外电子产品分销商的刘伟决定转型发展。

大疆无人机目前已经占领了全球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的份额。研发生产这个小型一体化多旋翼航拍飞行器的初衷,是因为汪滔从小的一个梦想,他要做一个人人都能用的、会飞的照相机。

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其中有一半是多年冻土地段。冻土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对温度极为敏感,遇冷冻结遇热融化下沉,铁路建在这样的路基上很容易出现破裂或者塌陷,这个被称为举世无双的世界冻土工程难题,却被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赖远明团队攻克了。而攻克这个难题的钥匙竟然是普普通通的石块。

赖远明,53岁,中科院院士,在寒区隧道、冻土工程等方面首创多项世界级研究成果。被誉为世界冻土研究的领跑者。

重型肝炎一直是传染病治疗领域的一道难题,一旦爆发病情在短期内就会迅速发展并危及生命。其死亡率曾一度高达近百分之八十。依靠独创的人工肝技术,李兰娟院士一次次地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使重型肝炎病死率大幅降低。

李兰娟,68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建立了世界上首个肝病倡导菌群基因集。

鲁先平,今年52岁,十年攻关,鲁先平带领团队研发出了中国首个原创的化学药——西达本胺,给恶性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裴端卿,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再生细胞生物学分会会长。

在外界看来,他是首届国家中长期规划"干细胞研究"计划专家组召集人,承担着为中国在该领域实现突破的重大责任;在研究领域,他是带着光环的领军"学霸";在学生眼里,他是"身先士卒"的导师。而在他自己看来,能够代表国家成为人类未知领域的一名探索者,是一生最大的荣耀。

THE END
1.人物报道每经网是24小时新闻网站,依托新锐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打造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新闻网站,覆盖品牌价值、汽车资讯、视频、基金、财经、房产、金融新闻、券商、公司等方向,是全方位财经新闻平台。https://www.nbd.com.cn/columns/386
2.新闻写作常识小读本学习动态5.新闻报道中不善于用事实说话的原因有:①用空洞的议论掩盖事实。②用笼统的叙述代替具体的事实。 6.用事实说话并不等于排除议论和抒情。对事实报道时,记者的观点和感情是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来体现的。 7.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其要求是:①新闻五要素必须明确无误。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和事情发...http://www.dtxww.cn/2012-01/29/content_256803.htm
3.人物报道韦东10余年前,我履职《安康日报·经济特刊》主编,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年轻记者以《做点儿青年人做的“年轻事儿”》采访报道了成长中的安康青年创业协会那…… 2023-05-29 吕学芳:农家女变身育苗“土专家” 通讯员 张天兵 杨敏丽在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一户农家门前,5个塑料大棚整齐排列,棚内一株株翠绿...http://www.akxw.cn/s/qiangguofuxingyouwo/type173.html
4.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一等奖点评典型人物报道要唯“实”典型人物报道要唯“实” 典型人物的采写看似熟门熟路,其实很考验记者的功力。尤其像张桂梅这样家喻户晓的人物,许多故事众人皆知,精神境界也已被高度提炼,再做报道,如何出新出彩,便是一道难关。 《“燃灯校长”送1600多名女孩出深山》一文荣登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自有其过人之处。仔细研读文本,除了记者采访扎实,挖掘出...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11826922537616
5.人物报道范文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不取的。 https://www.liuxue86.com/k_%E4%BA%BA%E7%89%A9%E6%8A%A5%E9%81%93%E8%8C%83%E6%96%87/
6.对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研究——以《南方周末》为例有担当的媒体要关注弱势群体和小人物的生活,将新闻报道的视角真正延伸到那些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关注小人物的衣食住行、悲欢离合,在给新闻读者带来触动的同时,弘扬社会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媒体的人文关怀。今天,对弱势群体及小人物命运的报道,就是让我们看到有良知的中国人,即使他们人微言轻,但是依然在为实现“中国...https://www.zzqklm.com/w/yl/14897.html
7.浙江报道网聚焦浙江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和事件浙江报道网[人物名片]徐文荣,1935年出生,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曾任横店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现任横店集团总公司社团经济局主席、横店集团创始人。浙商榜样——你,值得被高高托举 出品 / 当代人物网 / 浙江报道网编 辑 / 《浙商榜样》报道组总策划 / 廖云...http://m.91zjbd.com/
8.今日国内新闻最新国内新闻报道最近国内热点新闻评论今日国内新闻提供最新国内新闻报道,最近国内热点新闻事件排行和今日国内新闻评论,看有深度和厚度的国内热点新闻,必上闽南网。http://www.mnw.cn/news/china
9.CCTV13新闻频道高清直播CCTV节目官网提供CCTV新闻频道在线直播及电视节目表预告等服务,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以最快的速度向观众提供第一手的国内国际新闻资讯,突出时效性和信息量,实现滚动、递进、更新式报道。https://tv.cctv.com/live/cctv13
1.2017年修水新闻人物评选,来为您心目中的TA点赞打call吧!!社会新闻新闻报道:【点赞】这群志愿者打算走遍修水山村,用镜头记录一个个爱情故事! 5 好医生 黄 金 娣 3月4日凌晨4点多,县中医院妇产科一产妇因瘢痕子宫盆腔严重粘连,剖宫产下一名男婴后突然出血不止,夜班医生黄金娣和同事紧急为她进行手术,2个多小时后出血止住。怀胎三月有余的黄金娣终因体力不支累倒在手术室。 https://www.xiushui.gov.cn/zwzx_314/shxw/201802/t20180210_4009889.html
2.人物报道新闻稿(精选6篇)人物报道的写法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话体,一种是叙述体。 (一)对话体。对话体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人物报道的题材,它有三大优势:讲究对话的精彩;基于对话者能说会说,或者说的欲望被调动起来,被访者极具个性;新闻事件或被访者极具争议性。 (二)叙述体。叙述体也有三大优势:讲究故事架构;叙述自由,易于表现主题;...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0i692in.html
3.新闻报道要关注“小人物”的故事三、避免人物报道的脸谱化 在我国新闻宣传史上,曾出现过诸如焦裕禄、孔繁森、徐虎、任长霞等一大批优秀模范人物的报道,他们的事迹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并成为社会的道德标杆与价值坐标,引领着时代前进的方向。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公民的个人意识也日益增强。在这种大背景下,“小人物”的...https://www.dhtjb.com/pad/content/202108/17/content_28185.html
4.人物故事报道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网,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主办,是惟一获得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和拥有国家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铁路行业门户网站。https://www.peoplerail.com/rail/list-2066-1.html
5.新闻报道人物模板范文(共16篇)新闻报道人物模板范文 第1篇 一 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二 通讯的种类: 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https://www.77cxw.com/fl/1454511.html
6.图书馆新闻网新闻发布规范1.新闻正文中的学校、学院、部门等单位名称第一次出现要使用全称,再次出现时可使用简称。 (三)新闻报道中的人物 1.新闻中涉及到职务称谓,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职务,下文再出现时直接称呼姓名;一般应采取“职务称谓+姓名”的方式,避免“行政职务+姓名+职称”的表述方式;特定事件需涉及某人物两个职务称谓时,一般可酌...https://lib.hbjcxy.com/2015/1123/c225a4736/page.htm
7.新闻失实的现象及原因记者必须知道自己笔下的新闻会被广泛地传播给大众,并且人们更易于接受记者所传递的事实,从而引领舆论导向,产生极大地威信力。所以记者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努力提升个人工作水平的同时一定要做到客观、真实地去报道新闻。 (一)采访人物不全导致新闻失实 1.粗心大意...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106/7430372.shtml
8.体制内部门拍照看看这些就够了。(报道摄影)书评2、非突发新闻的报道事先知道时间、地点、内容及采访对象的新闻事件。会议:拍摄有关的新闻人物肖像、拍摄会议谈论内容(1)中央外事新闻报道不成文要求:常委的形象要拍全,主要领导突出;要带政治局委员就带全。 拍摄画面要求:脸部不能太侧、拍摄角度不能太高、背景不能太乱、人物不能变形、情绪一定要饱满。 扬长避...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361072/
9.澎湃新闻人物报道展今日闭幕,“行动,是现代生活的英勇”8月31日,澎湃新闻人物报道展“涟漪会泛起涟漪”在上海思南书局复兴中路店正式落幕。就在两天前的下午,书店三楼济济一堂,有公益、性别、教育、媒体等议题上的四位嘉宾亲临展览,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与现场观众一同完成了一场“行动者”主题的沙龙。 “涟漪会泛起涟漪”报道展入口。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290753
10.小议公众人物隐私权与新闻报道权的冲突众所周知,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和首要原则,因此,越是真实的信息,就越符合新闻的要求,但是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采访越深入,报道越真实、越具体,对其隐私权的侵害就越严重。记者在面对一般人时,虽有正当的采访权,但采访对象也有被采访权,愿不愿意接受采访,接受采访后愿不愿意在媒体中出现自己的名字、形象等,都...https://m.66law.cn/laws/3206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