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4月12日电(记者水金辰刘方强)下午三点半,杨思维从市区接上周筠,朝着郊区的“火葬场地”驱车而去。抱着中午刚刚因心脏病离世的吉娃娃“叮当”,周筠心痛不已,这条爱犬她养了9年。
“一方面是宠物饲养量近些年持续攀升,宠物主人视其为家人,不忍心让宠物死后被随意处置;另一方面,人们的环保理念日益提升,也在重视对动物遗体的无害化处理。”杨思维解释说。
推开告别室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八仙桌前用塑料花编织而成的“思念”二字,桌上摆放着一个香炉、两盒焚香和几束鲜花。杨思维将包裹严实并带着玩具布偶的吉娃娃“叮当”从盒中抱出并放在桌上,点上三炷香。周筠抚摸着离世不久的爱犬,哽咽着。
这些年,这样的场景杨思维见了许多次,从常见的宠物猫、宠物狗到松鼠等,品种不一,却都饱含真情。简单的告别之后,爱犬被送进了宠物火化炉,半个多小时后,周筠取到了骨灰盒。
“我要把它带回家,放在我的屋里,让它一直陪伴我。”周筠难舍这段长达9年的温暖陪伴。
4年前,杨思维的宠物猫因猫瘟去世。“猫瘟具有传染性,如果随意掩埋,不仅会污染环境,很有可能被其他猫狗扒出来,传染了它们。”她回忆道,那时候,安徽还没有宠物火化的场所,经过多方辗转,她在南京找到一家宠物殡葬机构,才将爱猫火化。正是这段经历促使她从事宠物殡葬行业。
一旁的小树林里,一个个用栅栏围起的区域,是一些宠物最后的归宿。这里是一片宠物墓地,安息着约30只宠物。有的放置一张爱犬的照片,有的在树上挂一块木牌,写上主人对宠物的思念,有的则安放一块不大的大理石墓碑。
“埋在这里的都是宠物的骨灰,虽然提供安葬服务,但大部分主人还是会选择将骨灰带回。”杨思维说。
据《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养狗、养猫人数达到5648万,全国城镇猫狗数量达到9149万只,有53.9%的人愿意在宠物去世后购买宠物殡葬服务。
目前,因为收费不高、客源不丰等原因,杨思维的宠物殡葬事业还处于兼职状态。但她同时表示,这几年宠物无害化处理不断为人们所熟知,并且有上升趋势,她会坚守这一行,继续做宠物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