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辞世的吴冠中、陈逸飞等近期再次成为艺术界的热点,而这一名单还包括过去不算知名的宗其香、彦涵等——在国家文物局前不久颁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中,明确将24位2001年以后辞世的书画家的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围。其中,吴冠中作品一律不准出境,关山月、陈逸飞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刘旦宅、启功、张仃、宗其香、郑乃珖、彦涵等21人代表作不准出境。
艺术家遴选的标准为何?
事实上,“限制出境鉴定标准”曾经历过两度变化。早在1989年2月,文化部颁布《对建国以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名单中,一律不准出境者包括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何香凝、董希文及王式廓,李可染于1989年12月去世后亦被追补进名单。而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不准出境者共67人,其中包括齐白石、张大千、丰子恺等。2001年,国家文物局又在1989年标准的基础上,颁布了《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增补了一批艺术家限制出境名单,人数由原来的74人增加到140人,新标准颁布后,1989年的标准被停止执行。
“考虑的标准和讨论的内容是要根据国内近、现代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的存量、艺术和学术价值以及出境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市场因素是极少考虑的,当时美协里都还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向他们征求意见。标准制定出来后,各地的执行者还要学习鉴定艺术家画作的真伪。”
艺术品出境谁来把关
遴选标准的混乱之外,事实上,这样的一纸鉴定标准并不具备太多的实际操作性。
“从执行层面上,有很多漏洞,怎么能堵得住作品的外流?七八年前,我在一家大型拍卖公司工作期间,每一件从台湾带回来的作品,都要申报给海关,文物局方面的人员会对照清单、明细、图片,每一件都审核备案的。如果客户买了作品再带出境,要向文物局支付落槌价1%的火漆费的。但据我所知,这个费率不是一定的,文物局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北京有的拍卖行是有一件算一件,有的每件只有50元,也有公司干脆不申报了。去年艺术品查税,北京海关比上海海关要严格,之后有北京的拍卖公司就从上海海关带东西进来,不申报,买主带出时也不用申报交火漆费。究竟是徐悲鸿、傅抱石、吴冠中、关山月、陈逸飞,谁知道呢?”一位拍卖公司书画部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