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3日讯(记者雷兹周子铭摄影报道)中国南方第一个以阿富汗为主题的专展《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日前在成都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231件(套)“异域珍宝”的降临勾起不少观众的探宝热情,作为中西走廊上的关键节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阿富汗历经碰撞与沉淀的灿烂文明,在两千年后再走丝绸之路来到天府之国,与如今的四川人民“隔空对话”。
机会难逢的展览,让蓉城市民从中尽阅异彩纷呈的古代世界各国文明。昨日下午,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在接受四川新闻网专访时透露,此次在蓉展览的精品文物中,至少有10件是直接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他表示,阿富汗被誉为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希望中国人民能够借此了解阿富汗过去有多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
展现阿富汗文明图景文物集中反映古代丝路贸易往来历史
阿富汗正处东亚、中亚、南亚和西亚相接的要冲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各种文明相互碰撞的十字路口,草原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和中华文明、印度文明都曾在这里碰撞并沉淀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孕育出悠久历史和灿烂多姿的古代文明。中国的丝绸很多都是经过阿富汗进入中亚和欧洲,因此中国与阿富汗的文化交流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介绍,本次“文明的回响”展览以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等4处阿富汗考古遗址为单元,主要展现了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阿富汗文明图景。他表示,参展展品诞生的那段历史,可以说是集中反映古代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代表,也在集中重现了阿富汗悠久的历史。
阿富汗处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与我国边界线最短的邻邦。公元前139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汉武帝派遣大使张骞出使西域,预与大月氏结盟对抗匈奴,却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见到了产自四川的蜀布和邛竹杖——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四川的先民与阿富汗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已跋涉千山万水,进行着早期的商贸交易。千百年来,中阿双方通过“丝绸之路”不断展开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建立了山水相依、情谊相连的深厚渊源。
多件珍宝有中国元素“龙”文化是一大特点
听说开展后不少成都市民排队前来参观,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感到非常高兴。他说,保护祖先传承而来的文物十分不易,阿富汗政府和阿富汗人民都尽力地去保护自己的遗址和文明,“这些文物已经进行了11年的巡展,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博物馆展览过,它们背后的故事,其实也是人们纷纷去参观的重要原因。”
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透露,此次展出的231件(套)阿富汗国家珍宝中,至少有10件精品直接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阿富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古代的很多商人、旅行家,到阿富汗时自然带去了其它地区的文化。”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说,作为文化的汇聚之地,阿富汗的文化不仅受到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罗马以及希腊文化的影响,还包括有中国文化元素。
此次展览涉及中国文化的精品文物中,多数文物上都有“龙”形图案,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说,阿富汗本身没有龙的传说和图腾,“很明显,这些文化或文物都是来自中国。”他表示,还有一些没有参展的文物,如汉代的铜镜也来自中国,拥有十足的中国元素。
盛赞乐山大佛:和“巴米扬”一样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昨天下午,刚从乐山参观乐山大佛返蓉的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一行,一下车就直奔成都博物馆,继续向大家介绍此次展出的精品文物。
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看起来心情很不错,他说,有幸参观了乐山大佛,感到非常荣幸,当听说每天都有上万名观众去游览参观乐山大佛时,他更是感到吃惊。
“佛教见证了中阿两国的友谊。”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说,人们都知道,阿富汗拥有赫赫有名的巴米扬大佛,历史较乐山大佛稍早,“两座大佛,都是人类历史上智慧的结晶,都是巧夺天工之作。”
谈到对四川对成都的印象,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直言,他对四川了解得不多,但他来到成都后,他能感受到成都是一座非常国际化的大都市,“这里的人们非常友好,气候也非常好。”此外,让阿富汗友人印象深刻的是麻辣鲜香的四川菜,“对我们来说,要记住川菜的名字确实有点难,但是真的挺好吃。”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