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珍宝在华展出背后爱心接力令人动容
2018-05-2915:15
据大河网消息,5月25日上午,曾遭受炮击、无奈出国避难的231件阿富汗异域珍宝首次来到河南,将在郑州博物馆展出45天。流光溢彩的黄金王冠、镶满绿松石的黄金宝剑、华美的黄金项链……这是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
图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阿富汗珍宝展出,内含中国元素
此次参展的231件阿富汗异域珍宝以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4处考古遗址为线索,共有金器、青铜器、玻璃器、象牙雕刻制品等类别,也印证了阿富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印度和地中海地区商贸往来的交通要冲,丝路通衢。
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是出土于蒂拉丘地墓葬群的众多金器。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蒂拉丘地共发掘出土21618件精美金器,是丝绸之路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这些璀璨夺目的金器,包括造型奇美、巧夺天工的纯金王冠;装饰有多组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徽章、工艺精湛的纯金腰带;足金打造的巴克特里亚阿芙洛狄忒金像的胸饰、骑海豚的厄洛斯金钩扣,以及镶满绿松石的黄金宝剑、嵌有众多宝石的黄金项链等等,美轮美奂,熠熠生辉。
据学者研究,蒂拉丘地墓葬群的埋藏年代在公元25至50年之间,此一时期正值贵霜帝国的勃兴之际,来自欧亚草原的游牧部落,取代希腊人在巴克特里亚(我国历史上所称的"大夏")的统治,这批游牧民族正是《史记》所载从中国迁徙而来的大月氏。因此,"巴克特里亚黄金宝藏"中很多金器都带有东方中国的因素。
而来自中国的月氏则是解读此次展览的重要钥匙。从某种程度上,观众可以循着阿伊·哈努姆的城市遗迹、蒂拉丘地的黄金之墟,以及贝格拉姆的贵霜夏都或丝路货栈,一路追寻从中国河西走廊和祁连山脉西迁又南徙的大月氏的足迹。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阿富汗局势动荡,这也给文物保护带来了极大的麻烦。1994年,馆藏文物10万件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曾被炮弹击中,顶楼毁于一旦,甚至一些军阀洗劫博物馆,将文物变卖到海外以充军费。
文物爱心接力
2017年3月的时候,故宫博物馆举办了《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按照原计划这批宝藏在6月17日故宫展览结束后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展出。但是芝加哥大学意外取消了展览安排,如果他们找不到下一个展览的地点,那么这批宝藏将被迫回到动荡的阿富汗。
5月25日,阿富汗国家宝藏在郑州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图自大河网
对于@风息神泪的这样一条微博,网友们纷纷给出了正能量的回复。基本上发言为两种内容,一种表示我们也曾经历过这一切,所以我们知道这背后的痛苦和屈辱。
另一种声音表示,我们强大了,但是我们不会变成我们曾经讨厌的人。中国的博物馆中,每一件藏品都清清白白。
同时,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已联系国内的文博机构展出这批文物。经过重重努力,这些阿富汗的文物正在以及将在敦煌、成都、郑州和深圳展出。另外,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还在努力,帮助文物寻找2018年10月以后的展览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