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报》刊登孔子博物馆文章: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博事业的壮美篇章

承载着孔子故乡人民的深情厚谊,肩负着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2019年9月6日,孔子博物馆正式开馆。三年来,在“两创”方针的指导下,在坚定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孔子博物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文博事业的壮美篇章。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迎着新时代的朝阳,依托70万件馆藏文物,孔子博物馆勇担使命,加强对文物的科技保护、活化利用。而今,一座真正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正以它特有的风采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年来,孔子博物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以“两个结合”重要思想为指引,深度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实干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奋力描绘了一幅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宏图画卷,让奋斗的足迹熠熠生辉。

三年来,我们坚持将文物保护贯穿博物馆工作始终,扎实开展了文物本体保护修复、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文物保护水平得到系统性提升。发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孔子博物馆传习所”平台优势,常态化开展古籍保护修复及人才培养。建设完善纸质文物、纺织品文物修复实验室,实现对外开放。明代服装保护修复项目荣获“2021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称号。馆藏古籍有14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57部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其中《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入选“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山东省古籍普查十大新发现”。

三年来,我们不断加强馆藏文物的研究阐发与展示利用,策划举办了近40场特色展览,足迹遍及北京、喀什、图木舒克、衢州、泉州、济南等地。深入践行“文化润疆”战略,《孔子文化展》走进新疆多地巡展。《大哉孔子》展、《论语》主题展相继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推介展览。《大哉孔子》展荣获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与山东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荣获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论语》主题展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

三年来,我们坚持学术立馆、人才立馆,通过人才引进和岗位培训相结合,逐步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文博人才队伍。编辑出版《孔子博物馆藏孔府档案·明代卷》《孔子博物馆藏珍贵古籍图鉴》等学术专著十余种。成立孔子博物馆礼乐传习所,通过开展礼乐研究、礼乐复原和展演,举办论坛、讲座、培训等多元活动形态,让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衔接,在社会各界营造浓厚的礼乐风尚。

三年来,我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向内挖潜、向外拓展,博物馆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入“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参加国家宝藏特别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阐释黄河文明的独特魅力。贯彻落实《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加强黄河文物展示利用,成功推出《论语》主题展、谋划《诗经》主题展等儒家经典系列展览。实施世界文明展示工程,成功举办《亚洲文明展》《丝路遗珍——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货币》展览。加入丝绸之路博物馆联盟,与俄罗斯普斯科夫伊兹博尔斯克古迹博物馆签订友好合作协议。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开放运行,积极开辟网络直播、线上论坛、云展览等新模式,让互联网充分赋能优秀传统文化。

2020年12月成功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

文物是博物馆工作的立身之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做好馆藏文物的保护,是孔子博物馆的立馆之本。建馆以来,孔子博物馆始终将文物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开展馆藏文物保护工作,在馆藏文物本体保护修复和预防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近年来,连续申报并获批国家文物保护项目8个,累计获得国家文保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

申报并获批的国家文物保护项目一览表

一、馆藏文物本体保护修复工作有序推进

1、有规划有针对性开展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2、突出重点开展纸质文物保护修复

馆藏孔子世家文书档案总量达30多万件,是我馆特色藏品之一,除已整理装订成卷的9021卷的档案外,还有部分散档存在老化、残损、褶皱、污渍、虫蛀等病害,亟需进行保护修复。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充分利用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孔子博物馆传习所具备的优势,聘请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修复专家胡玉清老师为修复导师,定期到馆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古籍修复用纸选择、染色做旧、去霉去污、糟朽、絮化纸质处理等方面的修复技艺教学培训,遵循“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原则,纸质修复技术人员边学边干,持续开展档案保护修复与整理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孔府档案散档的分类整理及信息采集工作,修复完成孔府散档200余件。

孔府档案散档修复

二、高质量开展预防性保护工作

1、切实做好文物日常性养护

根据不同类别文物的特点,我馆配置了具有防震、防霉、防虫功能的文物储藏柜、囊匣等文物保存设施,营造“稳定、洁净”的保存环境,并对文物定期进行检查、清洁、消毒等,及时排除不利因素,做好文物的日常养护工作。为此,我馆专门建成30立方米低氧充氮杀虫灭菌室,对馆藏丝织品、木雕版、古籍、档案等有机质类文物进行了多批次杀虫灭菌工作,有效预防了文物的病虫害,也为今后可持续性的文物消毒杀虫提供了便利。

为满足各种陈列展览需要,我们对馆藏部分特色文物进行维护保养,先后对馆藏部分清代书画进行断裂加固保护、轴头补换处理;完成部分上展古籍封面、题签的清洁、修复以及部分档案、银票、纨扇、折扇等文物的清洁、保护修复工作,使其恢复了原有的面貌和神韵,增强上展文物的完整性、观赏性。

2、着重推进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环境因素是引起馆藏文物劣化损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温湿度、光辐射、有害气体等。其中,文物保存环境的湿度波动和各种有害气体的存在对馆藏珍贵文物的损害尤为明显。通过对文物库房及展厅进行环境检测,我们完成了孔子博物馆环境检测评估报告,编制并申报了《孔子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一、二期),此方案已获得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其中一期预防性保护项目已结项,对馆内临时展厅配置了无线监测终端,搭建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平台,建成临展厅无线实时监控系统,做到临展厅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及时感知,并配置了净化调湿机对文物保存微环境进行调控。二期的预防性保护项目正在实施中,拟为文物库房配备一批密闭恒湿储藏柜,以保证珍贵文物储藏微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及较高的洁净度。我们打算逐渐完善馆内环境监测系统,组建覆盖所有展厅和文物库房的环境监测体系,通过运用离线检测系统和环境调控系统,实现对馆藏文物展藏环境的检测与调控,为馆藏文物营造一个“稳定、洁净、安全、舒适”的环境,并逐步形成馆藏文物预防性风险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我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综合能力,实现馆藏文物长久保存。

3、全力做好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

文物信息资源数字化工作中,文物的多维度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2021年,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项目落户孔子博物馆,对本馆3889件珍贵文物开展了数字化采集、考古线描图绘制及藏品管理平台、数字资源平台建设等工作。

本次数据采集,运用各种高科技、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设备获取文物及空间数据信息、高清影像数据、三维模型数据和三维彩色模型数据,并通过专业数据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分析应用,从而为数字化保护及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提供数据基础。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藏品管理系统、数字资源管理系统、OA管理系统,实现无纸化管理、线上签批模式,大大提升了项目方和馆方团队协同作战的效率。

在采集珍贵文物数据过程中,根据文物类别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扫描设备,满足各类文物数据采集需求。比如,织物类文物采用高精度彩色三维扫描系统,扫描服饰等织绣类文物可精确到微米级,精度达到10~20微米,同时获取深度数据和高清纹理数据,数据分辨率达到2000万像素,通过对扫描数据自动拼接、三维数据重建等功能,形成真彩色、高精度的三维立体模型数据,反映原馆藏文物服饰真实感,实现2D纹理到3D模型的自动映射。同时还使用手持数字显微设备,对服饰文物的组织结构,纤维直径、材质等均有了更为详细的数据采集和认知。

我们还对铜器、金银器、玉器、锡器、珐琅器等文物进行成分检测、分析,纠正了部分不准确的文物定名,根据其元素组成成分对同批次文物年代基本断定、文物真伪辨析等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和帮助。

数字化项目工作

三、提升文物保护专业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经过近几年不断提高修复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2020年4月我馆获得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发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书。同时,我们在文物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工作人员技能培训,积极推进文物修复室建设,购置文物修复工具和设备,已初步建成纸质文物、丝织品文物修复室。

牢牢把握人才立馆、学术立馆的原则,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以岗位培训、线上教育、参加培训班等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可移动文物修复人才培养,选派人员参加国家艺术基金纸质文物修复项目、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碑刻拓片编目培训班等,并通过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孔子博物馆传习所开展古籍、档案修复技艺培训等工作,边学边干,提升我馆修复人员的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技能和水平,加强文物修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为更好地宣传古籍保护理念,推广古籍修复技艺,结合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积极开展传统古籍修复技艺展示和观众预约参观文物修复室活动,通过现场操作,向广大青少年和古籍修复爱好者普及古籍修复知识和古籍目录、版本、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加强与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合作,连续多年开展“中华传统晒书大会”晒书节活动,通过晒经典、晒技艺、晒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提升博物馆的观展体验,推动博物馆文化服务方式创新,丰富博物馆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其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作用,持续提升全民族文化自信,促使人们从中华文明源头汲取智慧和力量。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博事业更需深度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激发活力,提升发展质量水平,方能守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站在新的起点上,孔子博物馆将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发挥馆藏文物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传承儒家思想,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历史自觉,厚植文化自信,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THE END
1.中国美术报周一读报 |《中国美术报》2024年第39期导读 2024-11-18 22:24 国际公共艺术成果发布活动暨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2024-11-18 22:22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建校 70 周年发展大会举行 2024-11-18 22:22 刘开渠先生作品捐赠仪式即将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 2024-11-18 22:21 ...https://www.163.com/dy/media/T1474450295139.html
2.中国文物报编辑(报纸电子版)中国文物报编辑(报纸电子版),报刊大全集成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53BK报刊网提供数字报软件、报纸电子版在线查看、报刊大全和报刊知识等http://www.53bk.com/site/editurl?id=5014
3.中国文物报订报,中国文物报订阅,邮发1出版社名称: 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收订种类: 按期 《中国文物报》隶属于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邮发代号1-151。主要反映国内文物管理、法制、安全与保卫、考古发掘等重大事件,对全国博物馆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 1. 本站下单的所有报纸刊物都不存在邮费,无需另付 ...http://js.17dingbao.com/paper-5745
4.中国文物报记者提问图为中国文物报记者提问。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翟子赫 摄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lh/2017-03/07/c_129503512.htm?winzoom=1
5.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办公室地址位于中国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东侧二层,我公司主要提供出版《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出版物批发;出版物零售;电子出版物制作;互联网信息服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音像制品制作;市场调查;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经济信息咨询;...https://www.11467.com/qiye/98430844.htm
6.广泛宣传文物普查新进展新成果广泛宣传文物普查新进展新成果 本报讯(记者 巨侃)为广泛宣传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进展新成果,近日,国家文物局邀请新华社、央视新闻新媒体中心、光明日报等10余家媒体记者深入我市文物普查一线,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 10月30日、31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法治日报、...http://bjrb.joyhua.cn/bjrb/20241112/html/content_20241112002004.htm
7.央视新闻×中国文物报:十二件文物带你走丝绸之路2 阿里巴巴公益H5:寻找远方的美好 H5最美热榜 标签#中国风# 相关项目 伊利:一个奶盒的五行之旅 人民日报《新千里江山图》:一笔一画都是中国 人民日报:大美江山长卷 网易新闻:中轴元宇宙 友谊时光:《凌云诺》绮梦幻境 国家图书馆阅文集团:2022 阅字如愿 ...https://www.iguoguo.net/2023/158030.html
8.文物海报素材文物海报图片文物海报设计模板觅知网为您找到66个原创文物海报设计图片,包括文物海报图片,文物海报素材,文物海报,文物海报背景,文物海报模板源文件下载服务,包含PSD、PNG、JPG、AI、CDR等格式素材,更多关于文物海报素材、图片、海报、背景、插画、配图、矢量、UI、PS、免抠,模板、艺术字、PPT、https://m.51miz.com/so-sucai/1259799.html
9.长城永恒文章材料他还以中国长城专家的身份,陪同中国长城学会领导出访了埃及、土耳其等国。2008年12月,他在“首届中国长城论坛”上作了《晋北长城保护调查》的发言,在大会上引起了轰动,《北京晚报》、《中国文物报》等媒体介绍了他的事迹。 二、平型关同样是世界文化遗产http://www.guoxue.com/zt/ccyh/wz02.htm
10.中国文物报2021年12月3日“考古中国”发布5项重要考古成果聚焦新石器时...东明县秋水一方图书店 图文详情 中国文物报 2021年12月3日 “考古中国”发布5项重要考古成果聚焦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万邦林立 有娀乃大/从进化论视角重新评估上山文化在稻作农业起源中的地位/良渚文化一类常见玉器的定名-冠徽/论“稻”上山 听这十位学者怎么说/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考古发掘与保护展...https://book.kongfz.com/574123/4366382405
1.中国文物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报纸库> 中国文物报 报纸名称:中国文物报 主办单位:中国文物报社 主管单位:国家文物局 出版地:北京市 刊期:周二报 开版:对开8版 国内统一刊号:CN 11-0170 通信地址:北京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84625980 ...https://inds.cnki.net/knavi/newspaper/Detail/WHBN/CWWB
2.中国文物报社1985年,《中国文物报》的前身《文物报》创刊于河南郑州。1989年,中国文物报社于北京组建。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文物报社已经成为全国文博领域权威媒体单位,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目前拥有“一报两刊两网三微四品牌活动一户外媒体一产品群”的工作格局。 http://www.ncha.gov.cn/art/2024/4/26/art_1738_50217.html
3.中国文物报订阅网国内外报纸杂志一站式订阅服务(已被浏览9934次) 出版周期: 周刊 单价:¥1.80 主办单位: 中国文物报社 编辑出版: 中国文物报社 订阅选择 订期市场价订阅价折扣 全年订¥184.00¥184.00无 商品描述 主要栏目 版权信息 国际标准刊号: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170 邮发代号: 1-151 国外发行代号: D1064 ...http://www.edingyue.cn/sub/user/doviewproduct.action?id=102656
4.《中国文物报》文博工作 《中国文物报》 文化遗产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CRN201702020.htm
5.中国文物报征订中国文物报订阅报纸简介:《中国文物报》是中国全国性的文物专业报纸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的前身,是河南省文物局于1985年8月创办的《文物报》。1987年10月1日,改由国家文物委员会主办,更名《中国文物报》。《中国文物报》宣传国家文物法律、法规和文物工作方针、政策;介绍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物,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https://www.zazhiyouxuan.com/2247
6.《中国文物报》书评海外所藏数量、品质俱臻上乘的中国历代文物精品,其所荷载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自是毋庸赘言,实际上以美术史为代表的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研究工作,皆需借助于数量相当可观的域外所藏中国文物。海外所藏中国佛教雕刻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显然滞后于绘画、书法、青铜器、陶瓷器、古籍善本等“热门领域”。仅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18121/discussion/1001571/
7.《中国文物报》文章再次入选高考试卷这已经不是《中国文物报》文章第一次入选高考试卷。在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选用了《中国文物报》2011年4月6日博物馆周刊所刊文章《博物馆:探求文物回归大众路》,与其他几篇央媒文章共同组成了文物保护与利用这个话题,分值为24分。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250758
8.探寻国家宝藏:32年320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界面新闻·JMedia2.人民日报海外版:32载320项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勾勒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作者:陈凯) 3.“未名文博”微信公众号:国际古迹遗址日专栏|十大考古新发现·共享的三十年! 4.中国文物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十年回顾(作者:郭晓蓉张宸 张怡)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7514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