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2日),香港特区特首办公室发布新闻稿介绍李家超新冠病毒阳性后情况:有轻微发热,喉咙有些痛楚。虽然有点疲倦,但大致情况可以,医生已开出口服药。特首办还介绍,李家超今年9月已接种4剂国产科兴新冠疫苗。
资料图
本月20日,李家超在结束4天APEC曼谷行返港后,在香港国际机场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之后按照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指引进行隔离。本月21日,他以视频方式在港区人大代表选举会议主席团会议上作了发言。
外界注意到,李家超此次泰国曼谷行,是2019年来香港特首第一次踏上国际政治舞台,打破了美国对香港特区官员的无理制裁与限制。会议期间,李家超还与泰国总理巴育、印尼总统佐科、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及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进行双边会见,表示香港将发挥贸易自由开放及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愿在《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作出贡献,互惠共赢。多个东盟国家领导人表示,支持香港尽快加入RCEP。
在结束泰国行程回港前,李家超告诉随行媒体,“满意泰国行程成果”。他表示,现在别人看香港,不像以前那样只看香港的既有优势,而是看香港在新形势下的政策优惠与新便利等。
在李家超确诊染疫后,本月21日下午,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在立法会表示,李家超在泰国外访目的是要“说好香港故事”,为香港带来更好发展,反映出他无畏疫情、勇于工作。曾国卫还表示,特区政府未来在疫情许可下,会继续安排官员外访活动。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甄河
校对:SYL
延伸阅读:
(原标题:李家超不惧美国制裁参加APEC会议:香港已重返舞台,与世界联络)
继11月举办多项国际性活动后,香港“走出去”方面也有举措——昨天(17日),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启程前往泰国,出席在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也是他今年7月担任特区行政长官后的首次外访。
“说好香港故事”
“在世界舞台说好香港故事”,是李家超此行的重要任务。他在行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要重点宣传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李家超说,香港回归祖国后,按照基本法有关规定以“中国香港”名义参与APEC有关活动,这本身就是“一国两制”在港成功实践的一大证明。
1991年,在“一个中国”和“区别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原则基础上,中国、中国台北及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APEC。目前,APEC有21个成员,3个观察员,覆盖全球38%的人口、48%的贸易和62%的GDP。
因为疫情暌违3年后,本次APEC会议恢复线下举行。会议期间,香港代表团会向国际社会介绍真实情况,包括近期成功举办多项国际性活动,以及香港社会稳定生活多姿多彩,并欢迎全球游客、商务客、投资客、留学生再访这一国际大都市。用特首的话说,“香港已经重新开放,将重返舞台,与世界联络。”
李家超此行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争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关方支持,使香港能早日加入RCEP。目前,RCEP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盟10国等15方参与。
不担心因“制裁”无法成行
李家超此次APEC曼谷之行,还有一个重要背景,他在两年前曾受到美方的无理制裁。
2020年8月,美国财政部宣布,对包括时任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时任保安局局长李家超、时任警务处处长邓炳强、时任特首办公室主任陈国基等多位香港高官实施所谓“制裁”。李家超当时回应,美国本身有大量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却拿《香港国安法》为借口,充分反映美国的双重标准和虚伪,“维护国家安全是天经地义的事,想用所谓‘制裁’作恫吓,绝对不会得逞”。
对于出境后会遇到一些不便,香港团队事先有所准备。早在今年8月,李家超在接受港媒《信报》专访时就提到计划于11月赴泰国曼谷参加APEC会议,并表示不担心因为所谓的外国“制裁”而无法成行。
“一些不合理的霸凌主义措施会成为障碍,但并非无法克服。愈有大的反对力量,愈要大的动力去克服。”李家超告诉香港市民,特区政府团队不只有他一人,希望整个香港团结凝聚力量,全体市民一同宣扬正面信息。
“香港,回来了”
由此可见,这个11月香港开启了“hardworking”模式。而在未来,特区还计划进行音乐会、医疗展、美食巡礼、单车节、马拉松等活动。每一个活动,都是疫前香港的模样;每一个活动,都被视作香港复常的标志。
用李家超在金融投资峰会的话说,“香港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汇聚全球优势和中国优势的城市。这种独特的融合,让我们成为内地与世界各地之间无可替代的联系平台。”
也就是说,香港的优势,别人想夺也夺不走。李家超在峰会上希望全球商界领袖把目光放远,不仅要留意现在的香港,更要看到半年、一年后,以至三年、五年后香港的机遇和发展,把握投资和合作的良机。
与此同时,在之前李家超第一份施政报告中,就毫不掩饰地表示:“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和进取地‘抢企业’‘抢人才’。”“抢人大战”不是零和游戏,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互相促进。它将使得人才未来在香港与内地、香港与全球的流动变得更为顺畅。彼此根据自身产业定位,各取所需,实现人才配置的最优化。
可以想见,随着香港逐步恢复疫前状态,随着越来越多境内外企业与人才落户香港,香港正在发生可喜变化。而特区政府那一系列高调行动,让世界再次看到香港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在向全世界宣告:香港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