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出境游市场放出一则重磅消息,泰国总理赛塔·他威信宣布,泰国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制度,自9月25日实施,为期约5个月。
不同于此前泰国内阁提出的“免签证费”建议,“免签”不需再办理任何签证手续,也就是说,拿着护照就可以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泰国旅行。
今年上半年,中国已经跌出泰国最大客源地。距离免签正式落地实施还有不到两周,能否真正带动中国赴东南亚旅行尽快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业内也在谨慎观望。
泰国为什么等不来中国游客?
今年口碑很火的反诈电影《孤注一掷》在国内上映后第二天,赵俊在泰国的旅游服务公司接单量突然断崖式下降,“直接掉下去一半”。
中国游客对东南亚旅行的冷淡早有迹象。今年3月底,付峥就察觉到了东南亚市场的寒意,从业三十年,付峥经营的阳光假期旅行社是国内最早开拓东南亚旅游市场的品牌之一。
然而,比订单更早到来的是各种“负面消息”。从年初开始,“在东南亚旅行被绑架噶腰子”的惊恐传闻甚嚣尘上。5月初,印尼巴厘岛发生了中国情侣遇害案,尽管印尼警方已经给出“男方谋杀女方后自杀”的调查结论,仍无法改变当地旅游市场的惨淡。随后,国内接连上映了《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等取材于东南亚的犯罪题材电影,成了东南亚旅行的“劝退指南”。
整个一季度过去,随着国内报复性出游热潮涌现,东南亚市场却没有丝毫复苏迹象,连“五一”小长假都没能挽回东南亚出境游的持续低迷。
“如果暑期旺季都没有起色,今年生意就基本完蛋了。”付峥回忆说,到6月,多家东南亚旅行批发商再也坐不住了,开始降价促销,甚至赔本赚吆喝,才让市场恢复一丝暖意。但业内都清楚,大幅让利换来的繁荣持续不了不久。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中国已经跌出泰国最大客源地。泰国旅游和体育部于8月公布的旅游业“成绩单”显示:今年1-7月,中国只有183万人次游客到访泰国,位列第二。而在疫情前的2019年,有1100万人次中国游客去往泰国,超过泰国当年接待国际游客总量的1/4。
赵俊最近一次因工作需要去泰国是在7月,从广州飞普吉岛的航班,空位接近1/4。落地后也基本看不到打着中文导游旗等待旅游团的地接社身影,疫情前中国跟团游的盛况已经不再。
“泰国不缺游客,只是少了中国游客。”赵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受地区冲突以及物价影响,从去年冬季到今年春节,大批欧洲人到东南亚避寒度假,甚至常住半年之久,酒店、交通价格都被哄抬起来。暑期到来后,理论上应该进入旺季的中国客源市场“没旺起来”。
东南亚街头或沙滩上,依旧能看到很多亚洲面孔的游客,只不过他们大多来自韩国和马来西亚。泰国旅游和体育部数据也显示,今年前七个月,泰国的最大客源国变成马来西亚,约有243万人次到访。排名第三的是韩国,约有90万人;印度、俄罗斯游客数量紧随其后。
泰建泰党发言人曾呼吁政府和泰国旅游局采取行动修复泰国旅游形象,缓解海外游客对泰国旅游安全问题的担忧。泰建泰党警告,如果无法解决游客对安全的担忧,即便推出免签政策,其效果也将非常有限。
免签能打动中国游客吗?
除了“安全顾虑”,泰国今年5月推出的严格电子签证规定也阻挡了中国游客回归的脚步。
此前,泰国总理赛塔·他威信在与泰国机场公司和数家航空公司高层讨论如何在第四季度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时,就曾谈及:中国人申请赴泰旅游签证的过程繁琐,收费又高,以至于中国游客今年赴泰人次不及预期。他还指出,截至今年前7个月,到普吉岛游玩的外国游客人数约为疫情前的70%,但中国游客仅恢复到疫前的30%。
“签证门槛明显高于2019年。”赵俊举例说,申请材料增多,难度堪比申根签证。游客过关排队动辄两三个小时,此外,费用也提高到四五百元人民币,是疫情前的三四倍。
9月13日,泰国内阁做出决议,对中国游客实施为期5个月的免签政策,覆盖了中国的中秋节、国庆“十一黄金周”、元旦、春节、元宵节等多个假期,旨在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赴泰旅游。
“泰国市场复苏态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众信旅游方面回复《中国新闻周刊》,今年十一期间,普吉岛的产品已全部售罄,清迈、曼谷的产品仍在陆续收客中,收客进度也已经超过七八成。
泰国希望借助旅游来扭转经济颓势的目的不言而喻。旅游业是泰国经济的重要引擎,2019年,旅游业为泰国贡献了约18%的GDP,创造了16.2%的工作机会。在泰国经济面临疫情后恢复乏力的当下,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复苏的救命稻草。
泰国总理府发言人猜·瓦差隆公开表示,泰国计划今年吸引2800万外国游客,实现2.4万亿泰铢(约合671.7亿美元)旅游收入。2024年,泰政府将促使旅游业全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吸引4000万外国游客。
猜·瓦差隆还表示,中国是泰国旅游业最主要的目标市场之一。接下来,泰国将推出专门针对中国游客的旅游促销活动,并成立专项小组,对网络上涉及泰国的负面新闻向中国游客作出解释。
泰国旅游部长苏达万9月12日透露,截至目前,到访泰国的中国游客已经增加到223万人次,今年贡献了超过1000亿泰铢的收入,中国游客的增加也将对泰国经济和金融增长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