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6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特大劳务出国诈骗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主犯王某有期徒刑十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判处另一名主犯赵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15万元;其余多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五年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
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姜依菲:一共有75个犯罪嫌疑人,37名依法提起公诉,38名根据犯罪情节依法作了不起诉处理。
据承办该案的检察官介绍,该案一共涉及三家“虚假办理出国劳务”的诈骗公司,被判刑的主犯赵某、王某先后在三家公司任职或担任主要负责人。三家公司人员交叉相互流动,一旦其中一家出现客户报案被查,他们就“改头换面”逃避打击,成立新的公司继续招募员工,从事出国劳务诈骗。
这三家诈骗公司还专门招聘一些年轻的“话术”业务员,对求职的受害人实施精准诈骗,这些业务员中不少是刚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
轻信承诺
1152人掉进“出国务工高薪”陷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这三家诈骗公司的业务员主要通过互联网与全国各地受害人在线上沟通交流,大多数受害人并没有实地查看过这些公司,他们为什么会轻信这些公司的承诺,上当受骗呢?
受害人周先生:我是在手机上看到招工简章,看了之后我就很动心,工资是38000元,一个农场里面的清洁岗位,然后有一个司机的职位。我感觉特别合适,因为我开车开了二十几年了。
受害人周先生:他说你先交2000元的报名费,几天后国外会发一个邀请函,邀请函发来之后,你再交13000元。
对方还说这次招工名额有限,催促周先生抓紧办理。
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汤红宇:点对点和他对接,不定期催促他,赶紧进入下一个程序,让受害人产生一些紧迫感。觉得我不抓住这个机会,肯定丧失了出国劳务的机会。
一开始,周先生有些半信半疑。为此,他还专门去了一趟北京的这家公司。张经理向他展示了公司的营业执照、劳务合同以及回访一些已经出国务工人员的聊天记录、视频等。这让周先生彻底放下心来。
受害人周先生:五天后,我就接到了假的出国邀请函,我就按他们的要求交了13000元的尾款。
周先生按要求交纳了尾款,提交了户口本、银行卡、护照等资料,回到家后左等右等,却一直没有等到出国的消息。
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姜依菲:这三家公司一共涉及1152名被害人,被诈骗的金额一共是1165万元。
商务部网站
可查询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名单
不了解劳务公司的资质和背景,仅仅根据业务员在网上的游说和虚假聊天记录视频就信任对方并支付钱款,本案中不少像周先生这样想出国务工的人就是这样落入了诈骗分子的圈套。那么出国劳务究竟如何办理,求职者在办理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南通市商务局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处处长陈伟: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的名单向社会公布,是可以查询到的。在商务部官方网站“机构设置”里面,选“合作司”,“在线查询”里面有一个“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名录”,点击第一个“企业名单”,是按照省来统计的,所有合规的有经营资质的企业都在这里。
除了可以公开查询出国劳务公司的资质之外,对于国外招工项目的真实性,一般还可以向办理企业或商务主管部门查询项目确认函。
南通市商务局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处处长陈伟:劳务公司首先要跟国外的雇主订立合同,合同订好后,企业还要到所在国的大使馆取得使馆的确认函,对这个项目的真实性和国外雇主的能力和资质进行考察,确定项目是真实的、可靠的,使馆会出具一个项目确认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