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组合排行榜下哮天犬原来是中华田园犬,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小沈说古今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5.哪吒李靖父子档
这一家本是一家四口都成仙了。倒不是老李偏心,只带小儿子出来耍。可怜这老李的大儿子金吒实实在在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要法力有法力,要人品有人品,孝顺父母,尊师爱幼。最后却被佛祖骗走,骗去当了个前部护法(门卫)。二儿子木吒(又称木叉)运气稍微好一点,他也是个老实孩子,从小师从普贤真人,可怜后来被观音拐走,给他当了惠岸行者(小跟班)。
要不说调皮的孩子有爹疼,哪吒这一典型的问题少年最后也能混到三坛海会大神,成功混入编制,要知道他当初所作所为实在太坑爹了有木有。不光杀了龙太子,还害的四海龙王水淹陈塘关,死了多少无辜百姓呢。这样一个问题少年不进少管所反而给封了大神,实在匪夷所思!李天王和哪吒这对欢喜冤家也算是情真意切的父子档了。(俩大老爷们就这样单着,也是可怜)
4.犀牛精悲情三人组
说到犀牛精这悲情三人组,可能很少有人能把他们记起来。这哥仨全名分别叫:辟尘大王、辟暑大王、辟寒大王。他哥仨其实在西游记当中并没有什么亮点。整个过程无非就是想吃唐僧肉,抓了唐三藏,悟空打不过,跑去搬救兵,救兵很牛X(二十八星宿里最能打的四个哥们),打败三大王,八戒趁机再出来鞭尸出气这种老套路。。。
他们的确算是非常悲剧的组合了,这不光是因为他们死相很难看(死后被师徒几个分尸!!!犀牛角还被割下来)。而是因为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西海龙王起初还帮一下,最后节骨眼上也对他们不管不顾,居然还假装不认识。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细思极恐的的问题:
为什么辟暑大王、辟寒大王两个寒暑是相对的,但是辟尘大王却没有一个相对的呢?尘对应的是什么?和西海龙王又有什么关系呢?莫非?。。。。。。
3.二郎神人狗情缘
哮天犬和二郎真君的故事就相当知名了。他俩这对组合几乎是形影不离,任何时候有二郎神在,就一定有哮天犬。甚至有时候感觉他俩更像哥们,而不是主人和狗。
二郎神在民间的形象比较多变。有的说法是他负责管理人间的水利、水灾、农耕。有的又说他负责的是狩猎、蹴鞠、雷神(说狩猎该不会是因为有只猎狗吧)。说法不一,也无从考证。不过在西游记当中,他的确是玉皇大帝的亲外甥,功劳也甚多,的确算是天庭的中坚力量。
至于哮天犬嘛,据资料考证品种应该是细犬,是正儿八经的国犬,分属中华田园犬之类。(不像某电视剧里是只斑点狗,真是雷死人啊)细犬身体,头小腿长腰细,善跑,体型与猎豹有点相似,算是比较帅的了。至于颜色,普遍则认为是白色。(考证于元代杂剧,答案并不绝对,算是众说纷纭吧)
2.四海消防灭火队
这四兄弟的“丰功伟绩”算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他们干过那些破事真是数也数不过来,(封神演义里水淹陈塘关就不说了)西游记当中他们仿佛也总是和各种妖精沾亲带故的。
基本上这四个龙套家伙把龙族的脸面都丢尽了,除了禀告玉帝。。。几乎没有任何技能。
哦,对了。他们是四海消防灭火队的成员,每次他们出场的意义一般就是——给孙悟空撑面子。车迟国斗法的时候被揪出来质问过、凤仙郡干旱求雨他们出场帮悟空下了雨,卖了乖、孙悟空干不过红孩儿时,他们出场帮忙下雨灭火(没想到是三昧真火,反而越下雨,火越大)。这四海消防灭火队的龙族敖家四兄弟真是叫人哭笑不得啊。。。
1.碧波潭二逗比组合
奔波儿灞本来是西游记中的一只小小的鲶鱼精。而霸波儿奔则是一只黑鱼精。这俩货一个被孙悟空打死,一个被沙和尚打死。没有背景的小妖有此下场倒是也在意料之中。
谁曾想,这俩本应是籍籍无名之辈,竟然在现下流行网络上狠狠得刷了一把存在感。以这逗比组合的地位能在现在的网络中如此强的存在感,不得不说他们真的是一对很成功的逗比。
西游记当中还有不少有趣的组合,小沈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啦~
————————
不一样的视角看西游:小沈说古今
去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唐德影视为观众奉献了《正阳门下小女人》、《北部湾人家》两部见证时代发展的暖心力作。最近,由唐德影视出品、由导演齐星执导的一部“老剧”《师傅》也再度登上荧屏,于广西卫视黄金档热播。
称《师傅》为“老剧”,一是其首播于2011年,是部有年头的精品剧作;二是剧中通过以改革开放时代为蓝本,描述了那个年代下,师徒四人的生活与追求,向观众传达了尊师重道、爱岗敬业的传统思想。虽然是发生在旧时代的故事,但剧中传统美德却刷新了唐德君的认知。
“文武双全”三兄弟,一个师傅有绝技
《师傅》中的人物设定有点像《西游记》。老铁和唐僧一样总共收了三个徒弟,大徒弟有文化,二徒弟憨厚,三徒弟许风桀骜不驯,喜好惹是生非,搞得大家苦不堪言。师傅老铁就像唐僧,有着自己的一套道理,执拗起来像个老顽固。
从此三个兄弟间上演了一场你追我赶,互相调侃的把戏。憨厚老实的二师弟欧阳水常常被三师弟许风戏弄,而一身文化气的大师兄因为读书多,脑筋动的也多,常常掩饰不住自己的小心思。
师傅老铁不像唐僧细皮嫩肉,作为一个国营工厂的高级焊工,老铁多了几分工人阶级的朴素与粗糙,为人正直,是工人阶级的先锋代表。
西游记中,唐僧用一套紧箍咒“调教”不听话的孙猴子,而李幼斌饰演的师傅老铁手中的法宝则是高超的焊接技术。一日,当来厂里做技术交流的日本工程师松本发出挑衅,提出做一次技术比赛时,老铁毅然决然地接下了挑战,以过人的心态和过硬的技术赢得了比赛的胜利。此番帅气的获胜“姿势”赢得了三徒弟许风的衷心崇拜,便从此一改叛逆作风,踏上守护工厂,深耕手艺的正道。
“为人师表、尊师重道”的极简法则
大徒弟谢思雨离开工人岗位转向仕途,却由于贪念没能守住岗位底线,误入歧途。然而,技术过硬﹑意志坚强﹑脑瓜灵活的老三许风继承了师傅的衣钵,顽强的坚守着那片焊接的天地。
当工厂要被外承包时,许风对谢思雨说的一番话话戳中了唐德君的心坎里,“咱们的工厂,不光是一个制造机器零件的地方,它还是一个有精神有灵魂的地方,你要是让一个不懂它、不了解它,也不爱它的人随便就拿去糟蹋了,那就是犯罪呀。”
在许风心中,在师傅心中,在那个年代,为工厂奋斗过半生的人心中,工厂早已演化成他们的精神家园。工厂养活了大家,也给予了大家丰富的自我认同和满足感。
师傅以身作则,传道解惑;徒弟尊师爱幼,重道延守,这种一心一意,匠心独运的精神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极简有序的生活。
电视剧《师傅》正在广西卫视,每晚19:30分热播,没电视的小伙伴可以移步到腾讯视频、优酷视频重温这部温暖又不乏力量的精品剧作哦!
朋友的女儿今年快四岁了,本来朋友一直对自家女儿挺满意的,可是最近她却抱怨了,说她在开了一次家长会后,体会到羡慕别人家孩子是什么样的滋味了。
朋友的女儿萌萌其实还是不错的,能说出不少词语,还能说出包含六七个词语的句子,语句上也通顺。
但萌萌的小伙伴明明,岁数比萌萌小了半岁,却能说出富含十几个词汇的句子了,而且性格开朗,又很懂礼貌,还守幼儿园规矩,懂得帮助别人。
朋友问了一下对方,为什么会教的那么好?对方说:就是让孩子听故事呀。朋友就纳闷了,我也是让孩子听儿歌、故事,为什么差距会那么大呢?
其实,这反映了一个教育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正确给孩子听故事。
的确,儿歌和故事是每个家长最好的早教帮手。但并不是所有的儿歌、故事都适合孩子。我们要依托一定的标准,按照孩子的年龄给他挑选一系列儿歌故事,组成一个体系,让他在最适合的年龄,听到最适合的故事。
“给孩子听东西,适合最重要。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敏感期,需要特定的刺激去发展能力。在孩子适合的时期给他听优质的内容,是开发智力、性格养成的制胜秘诀。”
给孩子听故事时,第一次听的内容肯定是我们帮孩子选的,这无可厚非。可是孩子会成长,那就会有和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兴趣爱好,他们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我们要克制自己好为人师的欲望,尊重孩子给孩子成长空间。
在孩子还没有形成是非观念和判断能力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学习正能量的故事,但应该避免什么都要管的心理,而是给他们定好底线后,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故事。比如,有的小朋友喜欢小猪佩奇,有的喜欢海底小纵队,只要他们喜欢的故事“三观”正,那么听什么样的故事不是听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父母的心愿,现在的孩子普遍小小年纪就上了各类兴趣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都是被寄予厚望的未来新星。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听故事也不例外。
很多家长认为,在孩子2岁的时候开始学《三字经》、《百家姓》是很基础的,应该再听一些《论语》等经典国学,这样才能滋养出优秀的孩子。全然不管孩子是否感兴趣,更不在乎这个年纪的孩子是否听懂了其中要义,当孩子哭闹时,家长也不管不顾,觉得是自己的孩子不争气,每天就想着玩。
却不知道,这就是孩子的本能反应在告诉你,这些内容他不喜欢,至少这样的方式他们是接受不了的。
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不是痛苦的。这样的方式就等于在孩子幼儿时期播下了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种子,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面学习是痛苦的枯燥的可怕的。
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适用于孩子们。在天真快乐的童年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听一些正能量的故事,学会尊师爱幼、学会坚强、学会胜不骄败不馁、学会辨别基本的是非等,又或者可以听一些科普帮助孩子了解世界。这样的故事才能为童年增添五彩之色,为之后的成长打牢基础。
让孩子听故事的初心是希望他们通过好的故事学会道理。但市场上很多故事书却是为了讲道理而讲故事,这样的故事书难免显得生硬,孩子们并不喜欢。真正的好故事只讲故事不讲道理。
举个例子,同样是讲尊重长辈的故事:
故事1:小玉喜欢吃草莓,妈妈特地买了草莓回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小玉开心地围着餐桌在吃草莓,吃到最后一颗时,爸爸说:家里爷爷年纪最大,爷爷最老,我们应该尊老爱幼,那最后一颗草莓就给爷爷吃吧。
故事2:小玉喜欢吃草莓,妈妈特地买了草莓回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小玉开心地围着餐桌在吃草莓,吃到最后一颗时,爷爷说:小玉喜欢吃草莓,留个小玉吃。小玉说:爸爸也喜欢吃草莓,留给爸爸吧。爸爸说:小玉真棒,知道心疼爸爸。但是爷爷年纪最大,爸爸也心疼爷爷,我们留给爷爷吃好吗?小玉开心地点点头。
同样的道理,但故事1讲道理的痕迹太过于明显,听多了孩子会觉得枯燥。而故事2则把道理蕴含在了故事中,家长只需要引导孩子体会其中的道理帮助孩子总结一下,孩子就能学会了,这些道理就像春风化雨滋养了他们的心灵。
其实,童年的故事丰富多彩,但是能够把故事讲好的并不多。以上的故事1和故事2其实就是讲得好和不好的区别。
首先,我们在选择故事书的时候就要注意辨别书本内容的质量是否优质,是否符合自己孩子的需要。
其次,我们应该熟悉每个故事,用自己孩子喜欢的方式重述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另外,最好能把故事和孩子的日常结合起来,小朋友的理解能力还比较低,结合他们经历过的事情能帮助他们更好理解这些道理,能更快地学以致用,而且很多小朋友还会举一反三。
听故事,听的不是故事而是其中的道理。想让孩子听到好故事,真的对成长有帮助,需要我们控制自己的操控欲望,允许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书;需要我们多一点耐心,不要拔苗助长;还需要我们将道理融合在故事中,让孩子自己体会;更需要我们注重讲故事的方式,巧用方式发挥听故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