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主要类型的磨牙症:一种发生在睡眠期间(夜间磨牙症)和一种发生在清醒时(清醒磨牙症)。两种类型的牙齿损伤可能相似,但睡眠磨牙症的症状往往在醒来时更严重,在白天改善,而清醒磨牙症的症状可能在刚刚醒来时不存在,然后在一天中恶化。磨牙症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涉及多种因素。清醒磨牙症在女性中更为常见,而男性和女性受睡眠磨牙症影响的比例相等。清醒磨牙症被认为与睡眠磨牙症有不同的病因。有几种治疗方法,尽管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任何特定疗法具有强大的疗效。
大多数患有磨牙症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要么是因为没有症状,要么是因为人们不认为这些症状与咬牙和磨牙的问题有关。睡眠磨牙症的症状通常在刚刚醒来时最强烈,然后慢慢减弱;主要在清醒时出现的磨牙习惯的症状往往会在一天中逐渐恶化,可能不会在醒来时出现。磨牙症可能会引起多种信号和症状,包括:
牙齿过度磨损,会使咬合(咬合)表面变平,但也可能是其他类型的牙齿磨损,例如脱落,在牙龈线的牙齿颈部周围形成凹口。
牙齿断裂和牙齿修复(填充物、牙冠等)的反复失败。
牙齿过敏,(例如喝冷液体时牙痛)是由于牙髓周围牙本质和牙釉质绝缘层的厚度磨损而引起的。
牙齿的牙周韧带发炎,这可能会使它们在咬合时很痛,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牙齿松动。
睡眠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敲击声,有时会被睡在同一个屋子的人发现。这种噪音可能会出奇的响亮、令人不快,可能会吵醒熟睡的伴侣。噪音很少与清醒的磨牙症有关。
可能与磨牙症一起发生的其他功能异常活动:咬颊(可能表现为咬颊症和/或白线),和/或咬唇。
舌头上的烧灼感(见:舌痛),可能与共存的“舌刺”异常活动有关。
舌头上牙齿的凹痕(“圆齿舌”或“扇贝舌”)。
咀嚼肌肥大(移动下巴的肌肉变大),特别是嚼肌。
咀嚼肌肉的压痛、疼痛或疲劳,在咀嚼或其他下颌运动时可能会变得更糟。
牙关紧闭(张口受限)。
颞下颌关节的疼痛或压痛,可能表现为耳前疼痛(耳前),或涉及耳朵的疼痛(耳痛)。
颞下颌关节发出滴答声。
磨牙期产生的巨大力量会对咀嚼系统的组成部分产生不利影响,即牙齿、牙周组织以及下颌骨与颅骨(颞下颌关节)的连接。用于移动下巴的咀嚼肌肉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对它们进行了超出了正常功能的使用。
牙齿磨损
牙齿活动
疼痛
一些磨牙症活动是有节奏的,咬合力脉冲为十分之一秒(像是在咀嚼),而有些磨牙症的咬合力脉冲更长,为1到30秒(咬牙)。有些人在没有明显横向运动的情况下咬牙。磨牙症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肌肉重复性、无意识收缩的障碍。这通常涉及咬肌和颞肌的前部(大外侧肌肉咬紧),以及翼外肌,它们是相对较小的双侧肌肉,共同作用以进行侧向磨削。
磨牙症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但普遍认为有多种可能的原因。磨牙症是一种异常活动,但它究竟代表潜意识习惯还是完全无意识存在争议。各种已确定的可能致病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也存在争议。
觉醒磨牙症被认为通常是半意识的,通常与家庭责任或工作压力引起的紧张有关。一些研究者认为,在儿童中,磨牙症有时可能代表对耳痛或首次生长出牙齿的反应。清醒磨牙症通常涉及咬牙(有时使用术语“清醒咬牙”代替清醒磨牙症),但也可能磨牙,并且通常与其他半意识的口腔习惯有关,例如咬脸颊、咬甲癖、心不在焉地咀嚼钢笔或铅笔或吐舌(舌头用力顶着门牙)。
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能系统的紊乱也被认为与磨牙症的病因有关。这方面的证据来自对改变多巴胺释放的药物(如左旋多巴、苯丙胺或尼古丁)的调节作用的观察。尼古丁刺激多巴胺的释放,这被认为可以解释为什么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磨牙症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两倍。
心理社会因素
遗传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睡眠磨牙症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易感性。21-50%的睡眠磨牙症患者的直系家庭成员在儿童时期患有睡眠磨牙症,这表明此症涉及遗传因素,尽管尚未找到遗传标记。而非睡眠磨牙症者的后代,患有睡眠磨牙症者的后代比没有磨牙症者的后代或患有清醒磨牙症者的后代更可能患睡眠磨牙症。
药物和毒品
咬合因素
咬合被最简单地定义为“牙齿之间的接触”,是牙齿在咬合和咀嚼过程中的相遇。咬合不正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的是上颌牙齿相对于下颌牙齿的位置不理想,不论上颌与下颌的比例理想还是存在差异时,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相对于下颌。因为普遍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咬合不正,以至于“理想咬合”的概念受到质疑,它可以被认为是“正常到异常”。咬合干扰可能是指干扰正常咬合路径的问题,通常用于描述单个牙齿或一组牙齿的位置或形状的局部问题。过早接触是指咬合的一部分比其他部分更早,这意味着其余的牙齿稍后会合或保持张开,例如,形状略有不同的牙齿(例如牙冠)上的新牙齿修复体或位置到原始牙齿可能会在咬合中过早接触。偏转接触/干涉是对咬合的干扰,改变咬合的正常路径。偏斜干扰的一个常见例子是上智齿过度萌出,通常是因为下智齿已被拔除或被阻生。在这个例子中,当下颌合拢时,下后牙在其他牙齿之前接触突出的上智齿,下颌必须向前移动,让其余的牙齿相遇。过早接触和偏转干扰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意味着咬合的活动异常。
过去许多人认为咬合问题是磨牙症的唯一原因。经常有人声称,一个人会下意识地、本能地尝试在干扰区域磨合,以消除干扰并“自我平衡”他们的阻塞。然而,咬合干扰非常普遍,通常不会引起任何问题。目前尚不清楚磨牙症患者是否因为咬牙习惯而倾向于注意到咬合问题,或者这些是否是病情发展的致病因素。特别是在睡眠磨牙症中,没有证据表明消除咬合干扰对病情有任何影响。完全没有牙齿的人戴假牙仍然会患磨牙症,尽管假牙也经常改变原来的咬合。大多数现代资料表明,磨牙症和咬合因素之间没有关系,或至多是最小的关系。一项使用自我报告的磨牙(而不是临床检查来检测磨牙症)数据的研究的结果表明,咬合因素与儿童磨牙症之间可能存在更多关系。然而,由于证据不足和研究设计存在问题,咬合因素在磨牙症中的作用不能完全排除。少数研究人员继续声称,可通过对咬合机制的各种调整治疗磨牙症。
早期诊断磨牙症是有利的,但也困难。早期诊断可以防止可能发生的损害和对生活质量的不利影响。磨牙症的诊断通常是在临床上做出的,主要基于患者的病史(例如磨削噪音的报告)和典型体征和症状的存在,包括牙齿松动、牙齿磨损、咬肌肥大、舌头上的凹痕,牙齿过敏(可能被误诊为可逆性牙髓炎)、咀嚼肌肉疼痛以及颞下颌关节的滴答声或绞锁。问卷可用于在临床和研究情景下筛查磨牙症.。
对于与其他人住在同一个家庭的磨牙者,磨牙的诊断很简单:室友或家庭成员会告诉磨牙者该现象。独居的磨床者同样可以求助于声控录音机。另一方面,为了确认咬合状态,可以使用相应的设备。
牙齿磨损可能会在常规牙科检查期间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清醒的磨牙症,大多数人最初通常会否认咬牙和磨牙,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习惯。通常,该人可能会在第一次看病后不久再次看病,并报告说他们现在已经意识到这种习惯。
ICSD-R诊断标准
ICSD-R列出了睡眠磨牙症的诊断标准。最低标准包括以下两项:
A.睡眠时磨牙或咬牙的症状,以及
B.以下一项或多项:
牙齿异常磨损
磨的声音
下巴肌肉不舒服
以下标准支持诊断:
C.多项生理睡眠检查同时显示:
睡眠时下颌肌肉的活动
定义的例子
中国古代使用“齘齿”表示磨牙。两千年前《说文解字》对“齘”字的解释为:“齿相切也。从齿介声。”(详见历史)磨牙症的英文是“Bruxism”,来自希腊语单词βρκειν(咬牙、磨牙),患者称为“bruxists”或“bruxers”,动作是“tobrux”。并没有对磨牙症广泛接受的定义。定义的例子包括:
“磨牙症是一种重复性的下颌肌肉活动,其特征是咬牙或磨牙和/或通过支撑或挤压下颌骨。磨牙症有两种不同的昼夜节律表现:它可以发生在睡眠期间(表示为睡眠磨牙症)或清醒期间(表示为清醒磨牙症)。”
“所有形式的磨牙症都需要上下牙齿的咬合面之间的强力接触。在磨和敲击时,这种接触包括下颌运动,发出令人不快的声音,这通常会唤醒熟睡的伴侣,甚至是睡在相邻房间的人。另一方面,咬紧(或夹紧)涉及听不见的、持续的、有力的牙齿接触,不伴有下颌运动。”
“一种咀嚼系统的运动障碍,其特征是在睡眠和清醒时磨牙和咬牙。”
“由于咬肌和颞肌的重复、无意识收缩,下颌和上颌牙齿的非功能性接触导致牙齿研磨、上下挤压运动或紧咬。”
“异常磨牙或口腔习惯,包括无意识的有节奏或痉挛性的异常咬牙或磨牙,而不是下颌骨的咀嚼运动,这可能导致咬合创伤。”
“定期重复地咬牙或有节奏地用力磨牙。”
按原因分类
如果磨牙症与任何其他医疗状况无关,也可分为原发性磨牙症(也称为“病因不明磨牙症”)和继发性磨牙症。继发性磨牙症包括医源病原因,例如处方药的副作用。另一个参考资料将磨牙症的原因分为三组,即中枢或病理生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外围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没有“磨牙症”的条目,而是将“磨牙症”列在身心性疾病之下。将磨牙症描述为纯粹的躯体形式障碍并不能反映现代主流观点(参见原因病因)。
按严重程度分类
ICSD-R描述了三种不同严重程度的睡眠磨牙症。轻度:并非每晚发生,没有牙齿损伤或心理社会障碍;中度:每晚发生,心理社会功能轻度受损;中度:每晚发生,牙齿受损、颞下颌关节紊乱和其他身体损伤,以及严重的社会心理障碍。
磨牙症的治疗围绕修复已经发生的牙齿损伤,并且通过一种或多种的方法试图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和控制症状,但没有被广泛接受的最佳治疗方法。由于磨牙症不会危及生命,并且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任何治疗的有效性,建议仅使用可逆且发病风险低的保守治疗。在清醒和睡眠磨牙症中描述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所述。
牙齿治疗
如果磨牙症严重,会导致严重的牙齿磨损,有时会使牙齿修复体(牙冠、填充物等)损坏或丢失,有时会反复出现。因此,西安康宁医院大多数牙医更愿意让磨牙症患者的牙科治疗非常简单,并且只在必要时进行,因为从长远来看,任何牙科工作都可能失败。植牙、牙冠和复杂牙桥在磨牙症患者中相对禁忌。对于牙冠,修复体的强度变得更加重要,有时以美观为代价,如全覆盖金牙冠具有一定程度的柔韧性,也涉及较少去除(因此较少削弱)下面的天然牙齿,可能比其他主要是为了美观而不是耐久性为目的的牙冠更合适。门牙上的瓷贴面特别容易损坏,有时牙冠会因咬合磨损而穿孔。
牙套和咬合夹板
用于治疗磨牙症的咬合夹板(也称为牙科护具)通常由牙医和牙科医生开具处方使用。使用它们的支持者声称有很多好处,但是当在对此问题的证据进行批判性地系统性综述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咬合夹板对睡眠磨牙症有效。此外,咬合夹板可能对清醒磨牙症无效,因为它们往往只在睡眠时佩戴。然而,咬合夹板在减少可能伴随磨牙症的牙齿磨损方面可能有一些好处,但是是通过机械保护牙齿而不是减少磨牙活动本身。在少数情况下,咬合夹板可能会使睡眠磨牙症变得更糟。一些患者会带有磨损孔的夹板复诊,要么是因为磨牙症加重,要么不受夹板存在的影响。当齿对齿可以通过夹板中的孔进行接触时,它不能提供防止牙齿磨损的保护,需要更换。
根据适合部分或全部牙齿,咬合夹板分为部分或全覆盖夹板。它们通常由塑料(例如丙烯酸盐聚合物)制成,可以是硬的也可以是软的。下部器具可以单独佩戴,也可以与上部器具结合佩戴。通常,具有敏感呕吐反射的人对较低的夹板耐受度较强。佩戴夹板的另一个问题可能是刺激唾液流动,因此一些人建议在睡前30分钟左右开始佩戴夹板,以免导致入睡困难。作为对磨牙症中过敏牙齿的附加措施,最初使用时,可以在夹板内使用脱敏牙膏(例如含有氯化锶),使材料整夜与牙齿接触。这可以持续到牙齿只有正常水平的敏感性,但应该记住,对热刺激的敏感性也是牙髓炎的症状,并且可能表明存在蛀牙而不仅仅是牙齿过敏。
夹板还可以通过允许上下颌易于相对于彼此移动来减少肌肉拉伤。治疗目标包括:限制磨牙模式以避免损伤颞下颌关节;通过最小化牙齿位置的逐渐变化来稳定咬合,防止牙齿损伤,并通过检查夹板表面的标记揭示磨牙症的程度和模式。牙套通常需要长期每晚睡眠期间佩戴。然而,用于此目的的咬合夹板(牙科护具)的一个荟萃分析得出结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咬合夹板对治疗睡眠磨牙症有效。”
止鼾器(通常用于治疗睡眠性睡眠呼吸暂停)可以减少睡眠磨牙症,尽管它的使用可能与不适有关。
在锐舞中,据报道,使用毒品摇头丸会导致磨牙症。服用摇头丸的人跳舞时通常会使用安抚奶嘴、棒棒糖或口香糖减少对牙齿的伤害并防止下颌疼痛。磨牙症被认为是“冰毒口”的促成因素之一,这种情况可能与长期使用甲基丙胺有关。
社会心理干预
临床医生应提供睡眠卫生教育,并对磨牙症(定义、原因和治疗方案)进行清晰而简短的解释。尚未发现放松和减压可以减轻磨牙症症状,但可以给患者带来幸福感。一项研究报告了催眠治疗后,磨牙和肌电活动减少。
药物治疗
治疗睡眠磨牙症的具体药物有氯硝西泮、l-多巴、阿米替林、溴隐亭、培高利特、可乐定、普萘洛尔和色氨酸,有的没有效果,有的初步效果不错;然而,有人建议在提出任何基于证据的临床建议之前需要进一步的安全测试。当磨牙症与治疗抑郁症时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有关时,已有报道添加丁螺环酮可解决副作用。也有人认为,对于磨牙症患者,三环类抗抑郁药优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并且可能有助于缓解疼痛。
肉毒杆菌毒素
肉毒杆菌毒素(BoNT)被用作治疗磨牙症。然而,只有一个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说肉毒毒素可以减轻肌筋膜疼痛症状。这项科学研究是基于30名磨牙症患者接受BoNT注射到咀嚼肌中,而对照组的磨牙症患者接受了安慰剂注射治疗。通常需要对更大的队列进行多次试验才能对治疗的疗效下任何明确的结论。2013年,一项进一步的随机对照试验开始研究BoNT治疗磨牙症。关于这种磨牙症治疗的安全性和长期随访的信息也很少。
生物反馈
咬合调整/重组
作为简单地被动修复牙齿损伤并符合现有咬合方案的替代方案,有时一些牙医会尝试重新组织咬合,相信这可以重新分配力量并减少对牙列造成的损伤量。有时被称为“咬合康复”或“咬合平衡”,这可能是一个复杂的程序,这些技术的支持者在所涉及的大多数方面存在很大分歧,包括适应症和目标。它可能涉及齿颚矫正学、修复牙科甚至是正颚手术。一些人批评这些咬合重组没有证据基础,并且会在已经由磨牙症造成的损害基础上再对牙列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报告的磨牙症流行病学数据存在很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这些研究的定义、诊断和研究方法不同。例如一些研究使用自我报告的磨牙症作为磨牙症的衡量标准,并且由于许多磨牙症患者不了解他们的习惯,因此自我报告的磨牙和咬牙习惯可能无法衡量真实患病率。
ICSD-R指出,85-90%的普通人群在他们一生中的某个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磨牙行为,尽管只有5%会发展为临床状况。一些研究报告称,清醒磨牙症对女性的影响比男性更常见,而男性和女性受到睡眠磨牙症的影响相同。
据报道,在儿童与成人中,磨牙症一样常见。睡眠磨牙症可能早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就发生——在第一颗牙齿(乳门牙)长出口腔后,儿童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4-20%。ICSD-R指出,超过50%的正常婴儿可能会出现睡眠磨牙症。睡眠磨牙症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在18至29岁的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3%。据报道,成年人的总体患病率为8%,60岁以上的人患病的可能性较小,患病率降至3%左右。
2013年对磨牙症流行病学报告的系统性综述得出结论,清醒磨牙症的患病率约为22.1-31%,睡眠磨牙症的患病率约为9.7-15.9%,而磨牙症的总体患病率约为8-31.4%。该综述还得出结论,总体而言,磨牙症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相同,对老年人的影响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