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市民大多通过公交或者自驾等方式实现区域内流动,示范区线建成后,可填补轨道交通的空白,加强示范区内以及与各地主城区之间的快速联通、紧密连接,实现整体能级的提升。”申铁示范区线水乡客厅站负责人陈超告诉记者。
据悉,“鸟窥青帘,鱼戏莲叶”为站点的地面景观总体概念,“桑田烟霭、莲影清浅”“鲭鹠泽光、云卷风帘”分别为站点东西两侧出地面设施的总体概念,以呼应西侧以耕作(江南圩田区)为主、东侧以“栖居”(历史古镇区)为主的地理人文特征的差异性与同构性。
机场联络线新进展
供电工程多个项目迎来建设新进展
将来,虹桥往返浦东只要40分钟
虹桥箱式分区所成功安装就位。分区所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作用是使同一供电分区的上、下行接触网并联工作或单独工作,相邻变电所检修或故障时,可以通过分区所实现双边供电或越区供电。箱式分区所是将高低压设备系统集中在一个箱体中,安装在提前制作好的承台基础上,因而得此名。
沪苏湖铁路也有新消息!
上海往返苏州、湖州等地
将添快速通道!
日前,新建沪苏湖铁路盛泽站雏形已现,这标志着该站站房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为站房设施安装及装饰装修奠定了重要基础。
沪苏湖铁路起自上海虹桥站,途经江苏省苏州市,终至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站,正线全长约163.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设上海虹桥、松江南、练塘、汾湖、盛泽、南浔、湖州东、湖州站等8座车站。
沪苏湖铁路是连接上海
苏州、湖州等城市
的快速铁路通道
沪苏湖铁路沿线
有哪些值得打卡的好去处?
练塘
“高屋窄巷对街楼,小桥流水处人家”是练塘的独特景观。一条俗称“三里塘”的市河贯穿古镇东西,隔河相望的是两条石板路,一条叫下塘街,一条叫东风街。
练塘是江南古镇,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陈云的故乡。不少人来到练塘都会先去一趟陈云纪念馆,它是一座四季景色各异的园林。
镇上还有一座评弹艺术馆,介绍了很多关于评弹的知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来这里免费参观。
练塘是一座生态小镇,生态面积达到全镇面积的三分之二,自然风光优美。太浦河畔18000亩生态涵养林,犹如绿色海洋,林区内的自然森林区、湿地森林区和景观森林区,令人陶醉,被誉为“九洲仙境”。
沿着这里二十余公里的生态步道骑行或漫步,两边杉树林立,道路蜿蜒,犹如与世隔绝的秘境。道路两旁,五颜六色的花儿开成一片,宛若铺开的锦绣画卷。
汾湖
汾湖位于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交界,这里有湖荡纵横、林田共生的“高颜值”生态,有凝结了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最江南”文化,还有接轨上海的城市配套功能。
汾湖被誉为“水上之城”,水域面积占比近40%,拥有145个湖泊并全部列入省级保护目录,数量占了全省近28%。仅中心城区附近,就有太浦河、鼋荡、三白荡、洋砂荡、大渠荡等较大水系。
两座原汁原味的江南古镇,包括国家级非遗吴歌·芦墟山歌在内的20项非遗文化,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名人,是汾湖的珍贵宝藏。
黎里古镇形成于南宋,至今已有近900年历史。古镇上弄堂之奇、古桥之多、河岸之美,充分彰显其格局独特、风貌完好的江南水乡韵味,2018年被评为国家4A景区。
芦墟古镇是一颗掩映在烟火气中的“江南明珠”,不仅有原汁原味的古镇原生态风味,目前保留的历史遗存也极具看点和研究价值,包括宁俭堂芦墟集南社诗人展馆、夏应祥故居、唐九如故居等。跨街楼是芦墟古镇的一大特色建筑,老街上保存相对完整的跨街楼有十多处。
盛泽
盛泽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南接浙江杭州、嘉兴,北依苏州,东临上海,西濒太湖。交通十分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盛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丝绸纺织重镇,早在明清时期就以发达的丝绸织造和繁荣的丝绸贸易闻名遐迩,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绸都。
盛泽镇的景点包括先蚕祠、镜湖公园、盛泽仲子庙、目澜洲、坛丘白龙桥等。
南浔
南浔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南浔域内河流纵横交错,街道民居也随河而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呈“十字形”格局。南浔也是大宅院集群的江南古镇,这些历史建筑不仅是传统明清大宅,更是组合了欧式建筑风格。
如今,南浔古镇已获“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称号。
頔塘故道,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是湖州南浔联接上海、苏州、嘉兴等地水路交通的主要航道。2014年南浔古镇历史街区和頔塘故道,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南浔也因此成为中国首个整体列入世界遗产的江南古镇和运河重镇。頔塘故道见证了以南浔辑里湖丝为代表的蚕丝业走向上海,继而走向世界的辉煌历史。可以说,南浔因故道而生,因故道而兴。
小莲庄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始建于1885年。位于鹧鸪溪畔,粉墙黛瓦,莲池曲桥,奇峰怪石。后经刘家四十年的经营,由其孙刘承干于1924年全面建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浔非遗馆位于南浔古镇,运用“传统+现代”的方式,成为集文化传播、展览展示、体验教育、文创衍生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非遗馆,打造南浔非遗IP。
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由刘镛第三子刘梯青所建。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为主体,大宅高敞恢弘,融入欧洲罗马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