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来临,不少自驾电车出行的游客再次遭遇考验——除了里程焦虑、充电难这些老大难问题,前几天广东湛江徐闻港码头限制电车上轮渡一事,也让不少远道而来的车主担心上不了海南岛。加上雨雪天气导致的路面湿滑、辅助驾驶失效,不少电车车主这次返乡时体验感有些差……近日,记者采访了多名自驾电车返乡或出行的车主,他们讲述了途中遇到的考验和困难。
里程焦虑+充电难:雨雪天气加重电车负担
和以往春节返乡不同,今年春节前夕,国内多地遭遇严寒雨雪冰冻天气,让不少电车车主上演现实版"人在囧途"。不少电车车主表示,冬季低温环境下,纯电车的续航大幅降低,如果再开空调,电量耗费速度暴增,"太难了。"
具体来说,充电难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充电慢。很多充电桩都是慢充,充满电需要8-10个小时,只有极少数属于直流快充;二是充电桩少。据统计,2022年数据显示,每2.6辆电车才对应1台充电桩;三是充电桩损坏或等待车辆太多。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为例,经常可以看到服务区内电车争抢充电桩的新闻。值得一提的是,像理想、比亚迪秦DM-i这样的油电混合(增程车),春运时也被不少纯电车车主"嫌弃",认为他们不应该来抢充电桩。
极端天气影响大:低温导致辅助驾驶失效
和以往不同,本次春节返乡,很多途经湖北、湖南、安徽等地的车主在高速公路上遭遇了极端的积雪结冰天气,路面很滑,导致很多车辆根本无法前进,只能堵在高速公路上等待救援。
记者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车主发视频表示,车辆在结冰和积雪的道路上寸步难行,刹车装置几乎无效。一旦出现车胎打滑的情况,车辆就不受控制,"地面太滑了,不是普通的积雪,是很硬的那种。轮胎在上面开,稍微方向盘没抓稳,车就滑走了。"另外,冰雪路面上,几乎所有主流品牌电动车辅助驾驶都无法使用,因为摄像头等零件都被冰封住了,只能靠人力开车。
几天前,叶先生开着新买不久的极氪电车从四川前往温州过年,"这条路我开过很多次,但今年是第一次开电车经过,也是第一次碰上这样恶劣的天气。进入湖南省内后,沿途都是结冰的路面。"安全起见,叶先生都是以60公里/小时的低速行驶,并和前后车保持一定的距离,"路面滑,轮胎抓地力减弱,遇到情况时不能大力踩刹车,只能多次点刹。"
另外,由于没有充足的水和食粮,车主们还经受着另一种焦躁和不安。有车主表示,他在高速路上堵了好几天,车上准备的年货都全部吃完了。很多人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他们没有携带足够多的食物,幸好后来领到了当地政府和沿途热心人送来的面包、八宝粥和水,才坚持到了脱困。
路线选择错误,走小路导致陷车
孙先生告诉记者,这次自驾电车回家的经历,也增加了自己以后用电车开长途的信心,"平时都是在市区开,体验还不错。现在我觉得只要不遇到极端天气,或者路况非常糟糕的路段,电车还是可以胜任自驾需求的。"
徐闻港曾限制电车上轮渡
对此,"粤海铁票务预订"平台提醒称,因船舶消防安全要求,每趟船限载15辆新能源车。
后来据央视新闻报道,琼州海峡从2月1日起开通新能源车辆过海专船专班,缓解新能源汽车过海需求。新开通的新能源车辆专船专班运输是指新能源车辆及司机由一艘滚装船运输,随车人员由另一艘船舶运输,且运输新能源车辆的滚装船不同时载运旅客。目前专船每天4个航班,即徐闻港至海口新海港航班2个、海口新海港至徐闻港航班2个。
亲历者"支招":少去服务区,下道去充电
相比不少电车驾驶者的"人在囧途",从上海开电车回武汉的曾先生堪称"规划小能手"——路线方面,他提前研究了天气情况,多开了100多公里,但绕开了积雪堵车路段;充电方面,他没有选择去高速服务区凑热闹,而是选择下道后进入沿线城市,通过商场的快充车位充电,效率更高。
在充电方面,曾先生也做足了功课,"我从上海到九江一路都没经历堵车,差不多120公里的时速开下来的,但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电车的能耗相对也比较高,原来计划充电3次,实际上充了5次。"曾先生介绍,他没有选择前往高速服务区充电,而是下高速后在湖州、宣城、池州、九江、武汉这几个城市的超级快充站充电,"这样有几个好处。首先,不用在服务区排队;其次,这些超级充电站都设在商场里面,充电时还可以在商场吃东西休息,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