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会议上,宣布将于今年完成CR450样车制造并开展型式试验,预计到2025年将投入使用。
所谓的“CR450”,指的是复兴号动车组家族的最新成员,其实验运行速度高达450公里每小时,商业运行速度将达到400公里每小时。
这是什么概念?
CR450将一举成为全世界最快的高速列车,以后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2.5个小时,上午在北京看天安门,中午就能去上海看东方明珠塔了。
事实上,去年6月份时,国铁集团已经完成了对于CR450关键新型高科技部件的性能测试工作,试验运行中创下453公里的时速,达成了一个重要里程碑。
如今CR450再传好消息,意味着中国高铁即将实现新的突破,速度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不过,尽管现在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了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但时光倒流,20年前的人们恐怕很难想象,仅需几个小时,就能横跨大半个中国,来一次“特种兵旅行”。
从涂着橄榄绿色、侧面点缀着黄色条带的绿皮车,到如今的CR450,中国高铁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
马拉火车,艰难开端
1879年,也就是光绪五年,清政府建立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铁路——唐胥铁路。
作为中国铁路建设史的开端,当时唐胥铁路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而其中最特别的一个,是唐胥铁路要经过清政府的皇陵。
火车头在行进时冒着黑烟,噪音也特别大,清政府认为这会惊扰到皇陵,所以不允许机动车当车头来行驶。
无奈之下,唐胥铁路上出现了荒唐的一幕——骡子和马拉起了火车车厢,也就是所谓的“马拉火车”。
直到100年之后的1978年,此时中国的铁路时速达到了43公里每小时,铁路人们才齐齐将目光转移到了高速铁路技术方向上:
彼时日本新干线时速已经达到了220公里每小时,比中国要快4倍还不止。
然而,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尽管铁道部提出了高铁构想,也上马了众多电气列车项目,但进展缓慢。
正当中国铁路面临地狱难度的艰难开端之时,铁路人们转变思路,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04年元旦,国家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其中规划到2020年,中国国内将建成10万公里以上的铁路里程。
面对迄今为止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一份高速铁路计划,全世界的铁路技术公司都心动了。
没有人怀疑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也没有人质疑这份宏伟规划的真实性,如果真能从中分一杯羹的话,那么将赚到金山银山。
不过,要想在中国建设铁路,并非毫无要求,这也是我国铁路部门布局的精妙之处:
2004年6月17日,铁道部发布了《时速200公里铁路动车组项目投标邀请书》,其中明确规定了,投标企业必须是中外合资企业,而且投标的中国企业必须拥有国际领先技术支持,并且具备自主制造能力。
什么意思?
说白了,就是要让国外具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和中国企业合作,而且还要“包教包会”,以巨大的利润为饵,来诱惑外企向中国传授先进技术。
尽管这笔交易后来受到了不少质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值得欣慰的是,事情并没有偏离最初设定的剧本。
至于后面的事情,我们大家应该都清楚了,中国高铁登顶全球,中国也渐渐蜚声国际,有了“基建狂魔”的称号。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
虽然如今提起中国高铁,人们大多会竖起大拇指,但放到以前,批判的声音不在少数:
“高铁票价那么贵,谁会坐?”
“300公里的速度,快一点有必要吗?”
只不过,随着中国高铁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享受到出行的便利,当初的质疑派,早已经被中国高铁所折服。
根据国家铁路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达到4.5万公里,占全球的2/3以上。
如今,中国高铁已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技术最先进的高速铁路网络,真正做到了“遥遥领先”。
去年6月22日,中国帮助印尼建造的东南亚首条高铁,雅加达-万隆高铁正式试运行,实现了350每公里常规运行,印尼等东南亚媒体欢呼雀跃。
而在印尼选中中国高铁方案之前,我们的竞争对手正是曾经高铁技术的学习对象——日本新干线。
现在CR450马上要来了,中国高铁即将实现新的技术突破,继续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
从落后到先进,中国高铁高速发展的背后,其实是中国经济等多方面实力的提升。
随着CR450完成样车制造,逐渐投入使用,坐高铁出行可能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中国高铁也将大跨步迈入400公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