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东京地方法院做出判决,取消东京入国管理局对尚未满18周岁的小华侨---李金花做出的强制离境的处分。李金花的父母于10年前冒充日本残留孤儿来到日本,她当时只有5岁,哥哥李峰只有7岁。2004年11月,东京入国管理局发现他们一家与日本人没有血缘关系,取消了他们的留日资格。
李金花和李峰都是千叶县立高中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兄妹二人在老师和市民团体的帮助下,于2005年3月7日向东京入国管理局提请诉讼。今年3月28日,东京地方法院民事38部法庭判李峰胜诉;7月19日,东京地方法院又判李金花胜诉。
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在日华人已超过60万人,主要分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老华侨,在改革开放之前,他们就在日本生活,有的已经过了好几代;一部分是新华侨,主要是改革开放之后来到日本的,这一部分人最多,而且还在不断扩大。
老华侨:靠"三把刀"维持生计
说起日本老华侨,横滨中华街上的老华侨最有代表性。在日本有这样的说法,去横滨不到中华街就等于没去过横滨,这充分说明了中华街之于横滨的重要。中华街是横滨最有特色的景点。横滨在日本人口仅次于东京,经济继东京和大阪之后居第三位,中华街在这样的大都市能成为特色社区,不仅在日本,在全世界也是华人骄傲。
明治初期,横滨的华人人口约1000人,他们在居留地的一角,建造了关帝庙、中华会馆、剧场等,这就是最初的横滨中华街。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华侨1/3回国了。甲午战争结束后,中华街又恢复生机,受孙中山来日的影响,中华街创办了华侨学校。1899年居留地撤销,中国人被限制只能从事剃头、做衣服和做饭,就是人们所说的三把刀:剃刀、剪刀和菜刀。20世纪初,华侨达到5000人。
1955年,经历过关东大地震和二战创伤的中华街开始复兴,在中华街大道的入口处建起了善邻门牌坊,牌坊上正式写着"中华街"和"亲仁善邻"。从1971年12月至1977年,中华街在东西南北建起4个牌坊,只要进入牌坊就意味着进入了中华街。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出现了"熊猫""你好""茅台"中国热,中华街喜迎八方来客,过去的三把刀,现在只剩下一把菜刀,饭店代表中华街的特色。横滨老华侨在这里安居乐业,并不断借助新华侨的力量扩大自己的事业。其它地区的老华侨也一样,都是在颠沛流离中,经过艰难的选择留在日本,几代奋斗走上成功之路。他们早已融入当地社会,为日本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新华侨:靠知识融入当地社会
新华侨大多是改革开放后到日本留学,学成之后,选择留在日本。有的已经很有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大学和科研单位成绩斐然。据调查,在日本大学当教授和副教授的华人已有700多人,一些人在日本很活跃,如法政大学教授王敏,曾被选为小泉文化外交智囊团的成员,现在是日本重点研究基地日本学研究所的骨干;东洋学园大学教授朱建荣,经常在日本电视台谈国际政治问题。在理科方面,顺天堂大学的研究员汪先恩用西医理论研究中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在日本很有名气。在日本,教授是一个人人羡慕的职业,他们能在大学站住脚,说明他们比日本人做得更好。
二、开办公司,自主创业。在日本,记者经常会遇到新华侨老板,如CCTV大富(CCTV-4在日本落地的频道名称)的总裁张丽玲,负责中央电视台在日本的转播工作,播放在日华人华侨新闻,搞得有声有色。日本IT业很发达,在3年前仅在关东地区,以做软件为主的新华侨IT企业就有300多家,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华人IT企业数量增长不少。
三、坚持艺术创作,开展文化活动。新华侨在艺术方面人才济济,如女高音歌唱家崔岩光,在日本很有名气,经常在大型演唱会上一展歌喉,拥有不少日本歌迷。在绘画方面,中国画家王小燕担任着主要由日本画家组成的燕和会的会长,燕和会特点是在中国国画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油画和日本画的技法,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在日本深受好评。此外,还有由华人画家组成东京画派,华人书法家组成的华人书法协会等,他们都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日民间友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四、在公司就职的工薪阶层。这部分人在新华侨中占绝大多数。不论是日本企业的中坚研究力量,还是普通的公司职员,大部分人月收入在几十万日元以上,由于他们有中国人节约的传统,生活还算可以,至少和普通日本人的生活差不多,在日本也算是中产阶级。
留学生:不愿回国的无奈与苦衷
应该提到的是,新华侨的人数目前还在不断增加,因为有一个庞大的留学生队伍做后备军。目前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为8.94万人,他们多在日本的便利店、饭店和中小企业兼职打工。由于日本早已进入了少子化社会,人手短缺是一大难题,如果没有留学生打工,不少店铺正常营业都很困难。在日本打工有助于留学生融入当地社会,在回国可能找不到工作、有可能由""变"海待"的情况下,很多人选择留在日本就业。
在金泽市北陆大学采访时,孔子学院的王涵教授告诉记者,北陆大学的中国留学生1/3回国、1/3在日本就职、1/3继续深造。北陆大学是相对偏远的大学,名气不大,好的大学中国留学生就职的比例应该更高。据悉,2005年在日本就职的中国留学生为4189人。日本人口2005年起进入自然减少阶段,今后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就职者会更容易。按规定,只要在日本工作5年就可以申请永住,从这个意义上说,就职的中国留学生基本上是"准新华侨"。
华人华侨在日本,主要是为了谋生,有大的发展不太容易,尽管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融入了当地社会,但在日本人看来,他们仍然是外国人,日本人的岛国性注定他们有排外倾向。特别是在日本企业工作的华侨,不管工作多么努力,晋升起来总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