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持续的贸易摩擦使本就增长乏力的世界经济更趋惨淡。站在十字路口,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中国方案和公共产品。进博会是中国以扩大本国市场开放为切入点,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搭建的包容性巨大的开放型合作平台,将建立起各国优质企业、商品、技术、服务与中国市场之间便捷的绿色通道,是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工程。以此为契机主动扩大进口,中国为各国提供了积极预期,有助于在全球层面扩大总需求和贸易规模,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改善全球发展赤字提供了新路径。这种寻求“共发展”而不是“贸易战”的思路,正是中国在应对当前全球变局中的责任担当。
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
进博会在上海举办,机遇则属于全国。从长远看,它有助于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贸易升级和开放升级。作为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三合一”促进平台,它为地方政府开展精准化招商引资提供了宝贵机遇,为各地引导消费回流、扩大贸易增量、培育贸易节点创造了新空间。同时,它也将促使我国企业重新定位自身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和角色,更好实施以满足本国市场需求为目标的“走出去”策略,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我国面临的外部形势发生明显变化,进博会所体现的更大开放力度、更多元化市场取向有助于我国平稳应对挑战。
进博会是新时代上海扩大开放最重要的战略平台,上海也是进博会溢出效应的核心承载区。除了直接助力会展经济和虹桥商务区发展之外,它对上海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三大任务”、打响“四大品牌”、建设“五个中心”,都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为各国优质资源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上海通道”“上海服务”,为引领国际经贸发展潮流贡献“虹桥智慧”“虹桥方案”,“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将进一步彰显,服务国家战略、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与能级将持续提升。普通上海市民也将有更多“足不出沪,买遍全球”的机会,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可以更好得到满足。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上海需要持续在“平台”和“服务”上下功夫,使来自全球的优质资源“进得来、留得下、体验好、收益大”,强化自身在联结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中的枢纽地位。
进博会也为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载体。一是共同建设进口服务平台。例如,发挥三省一市各自海外进口渠道优势,优化进口资源配置与布局,在加快建设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海外贸易中心、长三角电子商务中心等功能性平台的基础上,联合成立一批综合和国别展示交易中心,提供更精准、更丰富的一站式、全天候进口贸易服务。二是协同开展招商引资行动。例如,尽快实现进博会参展商名单、商品目录等信息共享,强化参展商精准对接服务,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协同,并优先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落地。共同策划和开展“进博会参展商走进长三角”等贸易投资配套活动,共同开发若干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长三角“会商文体旅”品牌项目。
将进博会和虹桥论坛越办越好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同时,要将虹桥论坛打造为中国版的达沃斯论坛。这既对进博会和虹桥论坛寄予了殷切期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将进博会越办越好,需要坚持市场化的招商招展办展方向。由于目前进博会采取国家展、企业展和虹桥论坛“三合一”架构,既不等同于汉诺威工博会、拉斯维加斯电子消费展等纯商业展会模式,也不同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杭州G20峰会等主场外交模式,国内外类似规格和规模的前例极少。参考相对接近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政治性和商业性合一的大型国际展会论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政府培育过程。但当运作方式、品牌塑造趋于稳定后,就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减少政府部门大包大揽。
将虹桥论坛越办越好,需要建立国际化长效化的运作机制。借鉴达沃斯论坛、博鳌论坛等成熟论坛的经验,可以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要建立稳定的智力支撑,持续推出引领国际经贸潮流的前沿议题和思想产品。二是要建立多层次的“会员+伙伴”网络,形成可持续的筹资渠道,不断扩大虹桥论坛基本盘和朋友圈。三是要建立全年全球发生机制,持续在世界各地发出“虹桥声音”,提升论坛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作者:邹磊,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开放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