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2024年07月08日20:20江苏
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早在阳光岛建设初期,南钢成功供应项目一期3号罐所需的9镍钢,这是南钢在LNG储罐领域供应的第二台16万立方级储罐。此后,南钢再次中标项目二期4号储罐的钢板供应任务,该储罐容量达到20万立方,是当时国内最大容积的LNG储罐。2022年,南钢再次凭借出色的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成功中标并供应了LNG储罐所需的钢板。
多年来,南钢一直坚守“钢铁强国”的初心和使命,紧随国家能源结构战略调整,大力研发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产业链所需的钢铁材料。南钢9镍钢产品以及低温螺纹钢及套筒,已用于建造了29座LNG接收站,包括14座国家重大工程、15个省市级重大工程和多个海外项目,总数超过100台陆地LNG储罐,供货总量超过30万吨。
央视财经
1、从资金上看,产业资本经过激烈的争夺,把持了63%的股份,如获至宝,不排除随时增持、回购;耐心资本、指数基金、ETF锁定10%左右的筹码;中长线资金垂涎欲滴,对剩余的为数不多的实际流通股极尽恫吓压榨、威逼利诱之能事,全力争夺。能留给散户的股数极为稀缺,再加上在以大资金搏斗过程中,误失筹码成为常态。
2、目前市场打假盛行,公司财务造假之雷高发,而南钢在沙钢、中信集团争夺中,经过收购中长期严苛的尽职调查,自然有了质地优异的背书,难得的可信公司。
3、央企新贵、转型标杆、乘数效应、新质生产力、广阔的市场、智改数转网联……各种全新的标签、概念正在为新南钢赋能中!
4、官方高层的超高定位,各种高端调研、访问、学习,,表达了各方对南钢的期待、培育和呵护,召示着新南钢锦绣前程。
6、基于我一贯的思想和上述补充,回答你现在能介入吗,答案是:择机,尽早!
中信泰富展位,展示南钢AI场景下的MR数字工人前沿技术。
世博展览馆2号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展H2-A101展位,展示了南钢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南钢金恒科技依托自身在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具备通用基础能力的AI大模型作为智能底座,由点及面,逐步深入。针对钢铁行业典型共性需求和场景应用痛点,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辅助决策、智能运维、运营管理关键环节开发领域大模型和专用小模型,在典型场景下形成高价值应用,发挥人工智能在生产制造全局优化和决策支持作用,赋能钢铁企业智慧生产与制造。
从钢铁到智造,南钢金恒科技不仅为钢铁企业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更致力于为制造行业搭建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大模型生态圈。凝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产业内的资源共享、技术共进和市场共赢,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大行业的应用和发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南钢金恒科技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为钢铁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投资者:举世瞩目盛会,南京2024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举行,南钢节能降耗产业升级项目等40多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中信集团张文武总经理等嘉宾分别致辞,点赞南京良好的发展态势、投资环境、科研条件、人才政策,表示这次大会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沟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坚定了深耕南京、投资南京的信心,将与南京各界持续深化交流合作,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张文武总经理还专程调研了南钢,语重心长,激励期望!请解读,谢谢!
青青岛:你是一个敏锐、有视野、有远见的投资人,说得非常好,说出了南钢的无限未来!我应该向你学习!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张文武调研时的讲话、在南京2024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上的致辞,感受豪门盛宴的开启!
青青岛:谢谢信任,谈点个人粗浅感受,仅供批评指正:
1、江苏特钢,一个响亮的名字!很多股友以前会说改名字,改成南京特钢什么的,肯定会对股价有刺激,现在控股股东直接成了江苏特钢,一步到位。
3、名正言顺,在这样的布局下,未来优质资产注入、进一步资产整合值得期待!
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2024-06-2420:13江苏
天马奖,是国内主流媒体最早聚焦资本市场投资者关系管理领域的评选活动,创办15年来得到了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等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该评选致力于促进上市公司提高投资者服务意识,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传播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是中国资本市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投资者关系评选之一。
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持续稳定回报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共享公司经营成果。自上市以来,已累计实现分红118.26亿元。2018年推出第一期《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以来,累计分红91.11亿元,分红比例均值超54%。为稳定投资者预期,公司推出第三期股东分红规划,明确2024年-2026年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0%,并缩短分红周期,增加中期分红。
公司坚守“真实、及时、完整、准确”信披要求,在依法履行信披义务的基础上平等对待所有投资者,打造开放透明的资本市场形象。同时,积极响应投资者诉求,增加行业分析内容和产品下游应用分类,推进信披价值化。为增强信披可读性,随半年报、年报还同步推出“一图看懂业绩”。
在投资者沟通交流方面,公司畅通多元沟通渠道,稳定投资者预期,坚持全方位、高强度传递公司价值与长期投资逻辑,主动面向全行业机构及中小投资者召开年度业绩说明会,邀请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充分沟通;结合公司发展方向及潜在价值,在北、上、广、深等地进行路演。同时,公司积极邀请投资者来现场调研,现场感受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特征。
未来,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部署,通过明确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改进经营管理,持续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继续加强投资者关系实践,认真服务好每一位投资者。
投资南京2024-06-2219:27江苏
南钢节能降耗产业升级项目、中信泰富特钢新材料项目、南京仙林合成生物创新谷、马自达新能源汽车项目……在6月21日举行的南京“2024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上,40多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998亿元。
“2024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科技创新”成为这些项目的鲜明特质。“此次签署的南钢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文武说,中信将支持南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南京拥有丰厚的创新资源。据统计,南京高校、科研院所数量在全国居前,人才资源总量达381万人。
“创新优势”如何转化为“产业胜势”?
“南京已经发展出独特的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姚期智给出的答案。“六年前,我被南京的科研环境和人才政策所吸引,带着团队来到南京,创立了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姚期智说,研究院不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以及创业者,还推动一系列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
姚期智院士在大会上致辞。(主办方供图)
在21日的大会上,南京市应用场景创新服务中心和南京市场景创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南京将以应用场景开放创新为重要抓手,加速产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南京市工信局局长叶荣生说,2020年以来,南京已累计对外发布应用场景超4000个,开放合作需求超1万个,“应用场景”催生科创蝶变效应。
针对科创资金的“堵点”,南京市同日发布了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产业基金集群,预计将辐射带动各类资本投资超万亿元。
来自企业界、科学界、金融界等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主办方供图)
聚焦创新型企业孵化培育量质齐升,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1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3万家……南京持续构建成果转化“新范式”,打造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南京市委主要负责人说,南京将聚焦更有突破性的制度设计、更具引领性的创新治理,涵养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让各类创新要素充分流动,向企业聚集,畅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韩立明陈之常张文武出席
本报讯(记者邹伟)6月21日,位于江北新区的杏湖碳中和产业园正式开园。产业园将聚焦“双碳”战略,在中信集团全力支持下,围绕新材料主导产业,重点发力金属、特种功能、氢能与储能材料“三大赛道”,打造成为中信集团在南京发展的战略阵地、南钢转型发展的重要区域、江北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市委书记韩立明,市长陈之常,中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文武出席活动。
张文武表示,南京创新活力强、营商环境优,中信集团高度重视在宁投资发展,将为南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释放产业集聚效应、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杏湖碳中和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与中信集团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中信将全力支持参与产业园建设,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引导带动更多合作伙伴入驻,并充分发挥集团产融并举综合优势,积极为园区内企业提供“融资+融智”全方位服务,助力园区聚合优势资源,不断做大做强。
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书记陆卫东介绍杏湖碳中和产业园情况。南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发言。
7个项目现场签约入驻杏湖碳中和产业园,涉及高端型材、高端智造、生态环保等。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与中信集团协同委员会江苏区域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陈凌一行在朱平的陪同下,参观了南钢智慧运营中心和宽厚板厂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282.SH)是行业领先的高效率、全流程钢铁联合企业,具备年产千万吨级钢铁综合生产能力。公司瞄准中国制造业升级及进口替代机会,聚焦研发与推广先进钢铁材料,为国家重点项目、高端制造业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秉承“创建国际一流受尊重的企业智慧生命体”的企业愿景,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绿色、智慧、人文、高科技”,构建以钢铁为核心+战略新兴产业的相互赋能的复合产业链生态系统。
一、积极沟通输出,传递公司价值
二、开放对标学习,助力业务发展
三、主动信息披露,回应投资者关切
四、ESG践行初心,助力可持续发展
公司积极对标国内外ESG信息披露权威标准,对评级体系进行系统性分析,并以各ESG评级指标形成改进项,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ESG工作,强化公司ESG管理;着重强化在可持续发展报告、定期报告中披露ESG信息,不断丰富公司ESG信息披露内容。
国际指数编制公司MSCI公布了其2024年5月份的指数季度调整结果,本次调整结果将于2024年5月31日收盘后生效。
“MSCI指数调整通常基于市值、流动性等一系列客观量化指标。后续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回暖,A股大概率将在全球股市中表现抢眼,届时将有更多的A股标的重新纳入MSCI指数。
5月21日,南钢召开供应链产品碳足迹首批报告发布会暨“百份碳足迹报告”启动仪式,南钢鑫智链和欧冶工业品欧贝平台共同发布电力电缆、聚酯运输带、尼龙输送带等三个供应链产品的碳足迹报告。欧冶工业品副总裁兼欧冶采购执行董事毛立华,南钢采购中心、产业发展研究院、鑫智链及首批报告试点企业生态合作伙伴代表参会。
南钢供应链产品碳足迹首批报告交付
文/董闻
即将于7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条款列入总则,作为所有公司企业的管理与金融投资的总纲领,这并非只局限在财务绩效的指标之上,还包括绿色环保投资、社会责任担当、商业道德等领域。ESG理念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企业的经营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生命线。
。
……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传统产业也能焕发生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始建于1958年的南京钢铁集团,被誉为江苏钢铁工业的摇篮。今年1月至4月,南钢实现工业总产值278亿元,营收628亿元,利润8亿元,同比增长5.6%,这得益于其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数智发展、新产业发展、全球化发展。
实现一切业务数字化率达85%以上,关键生产设备数字化率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90%……近年来,南钢通过智能生产、智慧运营、智慧互联和数字服务等领域建设,全面推进智改数转网联。
建成行业首个覆盖面业务面最广的钢铁智慧大脑——南钢智慧运营中心,涵盖六大集群、十七大业务领域和四种访问模式,汇集全要素全价值链,通过云计算、物联网、5G通讯、AI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够跨越地理界限,打破物理空间限制,实现对远程生产制造、供应链伙伴乃至客户现场的无缝链接与实时监控。对分布广泛的生产资源进行高效调配与优化管理,确保从原料采购、生产调度、质量控制到物流配送的远程精准操控和全链透明化管理。自主集成建成全球首条专业加工高等级耐磨钢配件智能工厂,探索柔性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新模式,整合了产业链下游零散低效的零部件加工价值链,实现了钢铁产品像消费品一样的极致与低成本服务。打造互联平台,为行业龙头企业提供专业定制服务,推动上下游之间形成车间级互联,打造协同生产、协同设计、协同经营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水平。
…..深入中信集团新控股的南钢集团调研,详细了解纪检监察工作特别是智慧纪检平台的功能及应用情况,研究以数字化监督手段防范廉洁风险、服务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这是该纪检监察组立足中信集团产融并举特点,监督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绿色税制的正向引导下,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坚持推进绿色发展道路,“向绿而行”的转型之路越走越顺,先后完成焦仓、煤仓、料仓全密封等一批重点环保治理项目,做到“用料不见料,用煤不见煤”。
南钢税务总监林大蓼介绍:“得益于税务部门和环保部门及时的政策宣传辅导,目前南钢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应税污染物排放量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企业污染物排放量从2018年的2.6万吨降至2023年的7000余吨,实际缴纳的环境保护税额由8000余万元降至2000余万元。环境保护税“智能预填”服务推出后,仅需10余分钟就可完成所有申报,2023年环境保护税减免超过1500万元,节省下来的环境保护税我们打算继续投入到设备改造中,继续向‘低碳’甚至‘零碳’的目标迈进!”……
龚成林表示,南钢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他指出,一直以来,南京市城建集团始终致力于“高质量发展”,以满足城市发展、城市治理和市民美好生活的需求为核心,推动集团向“市场化、数字化、绿色化、规模化”转型,为南京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南京市城建集团积极布局生态环境产业,组建南京环境集团,实施“4+6”发展战略,打造“生活垃圾转运处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智慧环境、餐厨垃圾循环利用、环境咨询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6大功能板块,以顺应城市发展定位需求。
龚成林一行在邵仁志的陪同下,参观了南钢智慧运营中心、宽厚板厂和JIT+C2M智能工厂。
2024年一季度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同步增长
2024年1-3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2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7%;新接订单量241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9.0%;截至3月底,手持订单量1540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5%。
1-3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3.8%、69.6%和56.7%;我国分别有6、5、6家企业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的前10强。
1-3月,全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7.4%,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1.2%,手持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