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一人称叙事。
3、《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4、《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莽原》连载。
6、我在十岁时仇猫的原因是猫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然而大半年后,我才得知,隐鼠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7、“我”平时叫带领我的女工“阿妈”,但到憎恶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8、《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阿长”为长妈妈。
9、《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我”的祖母称“阿长”为阿长。
10、《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三哼经”。
11、长妈妈给“我”买了“我”梦寐以求的《山海经》绘图本。
12、《阿长和山海经》全文记叙了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女工阿长的几件事。①阿长的姓氏②喜欢切切察察③不许我走动④夏夜睡觉的姿态⑤讲求除夕的规矩和生活中的规矩⑥讲长毛的故事⑦为我买《山海经》。刻画了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琐碎愚昧但心地善良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沉痛的悼念和怀念之情。
13、“我”收到的第一个图本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
14、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15、《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16、“我”认为《二十四孝图》是宣扬封建孝道思想的著作。
17、《五猖会》写的是一种迎神赛会。
18、“我”要到关东去看赛会,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赛会妇孺们是不允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19、在出发去关东前,父亲让我背《鉴略》,直到“我”背下来,才能出发去关东。
20、“我”和人们都喜欢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但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慨。
21、“我”觉得一切鬼众中,就是无常有点近人情,那鬼手里拿着大算盘。
22、在《无常》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23、在《无常》中,鲁迅提到了“大戏”和“目连戏”它们都是绍兴的地方戏。
24、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25、“我”儿时的玩伴是闰土。
26、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的远。
27、寿镜吾先生是“我”在三味书屋求学时的老师。
28、“我”在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荆川纸绣像,绣得最多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
29、陈莲河给“我”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蟋蟀一对和平地木十株。
30、《父亲的病》中父亲患的病是水肿。
31、“我”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32、“我”在南京先进入雷电学堂,后来进入矿路,看到了对“我”影响很大的《天演论》。
33、“我”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天演论》,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34、“我”在南京矿路学堂读到的新书报有《天演论》、《时务报》和《译学汇编》。
35、在《琐记》一文中“我”描述了雷电学堂与矿路学堂的区别。
36、“我”在《琐记》中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雷电学堂。
37、“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朝花夕拾》的《琐记》。
38、在《琐记》中“我”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我”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39、“我”到日本去留学,听到一位曾经游历过日本的前辈的同学介绍,带去了中国袜,结果完全无用。
40、“我”早年在日本仙台留学学习医学。
41、藤野先生是“我”在仙台医专求学时的老师。
42、“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睛,写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这句话描写的是藤野先生。
43、“我”在日本仙台留学时思想发生了巨大转折。
44、《藤野先生》记述了“我”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严九郎(全名)相识、相处、分别几个片段。
46、《范爱农》记叙的是“我”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47、《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分别记叙了“我”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48、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长妈妈、父亲、藤野先生、范爱农。
49、范爱农和“我”初次相识的地点是横滨。
50、“这是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范爱农。
二、选择:
1、《朝花夕拾》是一本(A)
2、鲁迅先生的籍贯是(C)
A、浙江杭州B、浙江温州C、浙江绍兴D浙江嘉兴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A)
A、“我家的”后面B、“我家的”前面
C、“我家的”左面D、“我家的”右面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作者何时求学的地方(A)
A、少年B、青年C、壮年D老年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D)
A、学堂名B、书房名C、书院名D、私塾名
6、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D)
A、本城书塾B、南京水师学堂
C、东京“清国留学生速成班”D、仙台医专
7、《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何处连载(A)
A、《莽原》B、《申报》C、《奔流》D《晨报副刊》
8、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B)
A、12B、10C、14D、8
9、《狗·猫·鼠》是一篇(B)
A叙事散文B议论散文C抒情散文D杂文
10、《狗·猫·鼠》写到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C)
A、养狗B、养猫C、养隐鼠D、都不是
11、《狗·猫·鼠》开头提到的“名人”“教授”“大脚色”“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是(A)
A、一种人B、两种人C、三种人D、四种人
12、《山海经》是我国的一部(A)
A、地理著作B、天文著作
C、神话(文学)著作D、历史著作
13、《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何种思想的著作(A)
A、封建孝道B、封建迷信C、因果报应D、都不是
14、下列神话不是出自《山海经》的是(D)
A、精卫填海B、夸父追日C、大禹治水D、愚公移山
A、《狗·猫·鼠》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D、《琐记》
16、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A)
A、子路负米B、刻舟求剑C、拔苗助长D、智子疑邻
17、《五猖会》写的是一种(A)
A、迎神赛会B、祭祀活动C、民间艺术D、杂技表演
18、举办“五猖会”的地点是在(B)
A、绍兴城西关B、绍兴城东关
C、绍兴城南关D、绍兴城北关
19、“五猖会”中的“五猖”指的是(A)
A、五通神B、五种人C、五种动物D、都不是
20、《无常》中写到的“无常”是(B)
A、一个人B、一种鬼神C、一个形容词D、一种动物
21、《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C)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
C、想拯救国民的精神D、生活条件太差
22、选择一个正确答案(D)
A、鲁迅写《范爱农》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23、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
A、日本B、美国C、苏联D、英国
24、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C)
A、东京B、北平C、横滨D、绍兴
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
26、因为阻止我们吃冰致使我们大半天玩不成,(D)被我们起了个“肚子疼”的绰号。
A、衍太太B、我母亲C、阿长D、沈四太太
27、《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B)
A、写作过程B、编纂过程C、修改过程D、构思过程
28、《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D)
A、本书的写作过程B、本书的编纂过程
三、判断:
1、《藤野先生》写于作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
2、《范爱农》是一篇小说。(×)
(《范爱农》是一篇散文)
3、《父亲的病》一文的体裁是小说。(×)
(《父亲的病》一文的体裁是散文)
4、《藤野先生》中“匿名信事件”里引用《新约》上的句子是“你改悔罢!”(∨)
5、“黑瘦”、“浓墨的隶体'一’字须”都是藤野先生的相貌特征。(×)
(“黑瘦”、“浓墨的隶体'八’字须”都是藤野先生的相貌特征)
6、导致鲁迅先生思想发生巨大转折的原因是“看电影事件”。(∨)
7、鲁迅先生到日本留学前在北京读书。(×)
(鲁迅先生到日本留学前在南京读书)
8、《父亲的病》中给父亲看过病的第二位医生叫陈莲河。(∨)
9、《父亲的病》中也提到过“百草园”。(∨)
10、《父亲的病》一文中的“父亲”是虚构的人物。(×)
(《父亲的病》一文中的“父亲”是生活中真实的人物)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与“怪哉”这个典故有关的人物是东方朔。(∨)
12、鲁迅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宣纸绣像。(×)
(鲁迅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荆川纸绣像)
1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景物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
14、红脸关公属于《五猖会》中所写的迎神赛会上装扮的鬼物。(×)
(《五猖会》中所写的迎神赛会上装扮的鬼物是鬼王)
15、《五猖会》中作者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印象深刻。(∨)
16、《五猖会》中作者对急于去看的东关五猖会的盛况没有具体描绘。(∨)
17、《父亲的病》中父亲得的病不是水肿。(×)
(《父亲的病》中父亲得的病是水肿)
18、《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狗·猫·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鲁迅先生在文中阐述他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其实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奸笑。)
19、《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陈莲河)
20、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鲁迅喜欢《天演论》)
21、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考验鲁迅对中国历史的看法和思维,希望从鲁迅那里得到中国妇女命运的一些思考)
2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23、《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是其中的两篇。(∨)
25、导致鲁迅先生思想发生巨大转折的原因是“看电影事件”。(∨)
四、简答:
1、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怎么评价范爱农?
答:爱憎分明,为人正直的人。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2、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童年时的鲁迅爱收集带图画的书,除此之外,你还能从中知道他此时其它的爱好吗?
答:描绣像。
3、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4、鲁迅写《无常》是为了表达什么思想?
答: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5、作者仇猫的原因是什么?
答:猫偷鱼肉,深夜在树上大叫。
6、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作者为什么时时回忆起藤野先生?
答: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关爱年轻人,为人正直的人。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7、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有哪些?
答:子路贡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
8、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答:高兴的是:(1)鬼少人多(2)归我一人独有(3)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4)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9、《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答: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10、《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哪些?请试举两例。
答:阿长衍太太。
11、《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什么?
答: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12、《朝花夕拾》的主题包含了哪些内容?
答: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对亲情、师生情、朋友情的怀念,对现实的讽刺,对父亲的忏悔。
13、《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答: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14、《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15、对长妈妈的“特别的敬意”是因何而生?又是何时消失?
答:因为她经常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某种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所以就有了“特别的敬意”。在知道是长妈妈谋害了自己的隐鼠之后,这种敬意就完全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