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买买买”,多部门回应消费者权益问题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市场监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国家网信办、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一起来看。

发布会速览:

●禁止“大数据杀熟”。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禁止“刷单炒信”、“强制搭售”、“大数据杀熟”,规范“自动续费”,保障“无理由退货”。

●经营者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应当停止收取预付款。

●经营者应当按照与消费者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得降低商品或者服务质量,不得任意加价。

●经营者处理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应当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

●投诉举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得牟取不正当利益,侵害经营者合法权益。

网络消费

禁止“刷单炒信”、“强制搭售”、“大数据杀熟”

市场监管总局:

《条例》针对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定。

一是禁止“刷单炒信”。一些经营者“批量点赞”“虚假种草”“虚构测评”“好评返现”“删除差评”等行为,损害了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条例》规定,经营者不得虚构交易信息、经营数据,不得篡改、伪造、隐匿用户评价等,防止欺骗、误导消费者。

二是禁止“强制搭售”。一些经营者扫码支付强制注册、在线订票捆绑代金券等行为,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条例》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接受服务。经营者通过搭配、组合等方式提供商品服务的,应当以显著的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三是禁止“大数据杀熟”。大家知道,“童叟无欺、真不二价”,不但是中国传统的商业道德,也是现代市场的交易底线。如果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兴趣爱好、支付能力、议价条件等进行歧视性定价,很可能损害消费公平。所以《条例》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这也是我们国家在行政法规中首次对差异化定价进行规范。

五是保障“无理由退货”。七日无理由退货已经成了我们网购的标配,但是仍然有一些商家以各种理由推托。《条例》规定,经营者不得限缩法定的无理由退货范围;对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应当以显著的方式进行标注,提示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得作消费者默认同意的选项。同时,未经消费者确认,不得拒绝无理由退货。

预付式消费

经营者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应当停止收取预付款

《条例》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了经营者的义务:

一是设立“书面合同”的义务。经营者应当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合同,约定商品或者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或者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通过书面合同的形式,强化对经营者遵守承诺的约束,降低消费者维权时的举证难度。

二是强化“按约履行”的义务。经营者应当按照与消费者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得降低商品或者服务质量,不得任意加价。如果经营者没有按照约定提供,应当按照消费者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还预付款。针对经营者降低质量、偷工减料、服务缩水等情形,《条例》首次赋予了消费者合同解除权,而且经营者要退的不仅仅是预付款的余额,而是要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和违约情况来定。

三是明确“事中告知”的义务。经营者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应当停止收取预付款;经营者决定停业或者迁移服务场所的,应当提前告知消费者,继续履行义务或者退还没有消费的预付款余额。即使经营者没有主观的过错,也将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者显著增加消费者履行成本,《条例》同样也赋予了消费者合同解除权。

此外,虽然押金是担保而非预付款,但同样有“预付”的形式和风险,也容易引发退款纠纷,所以这次《条例》对押金也作了相应的规定,要求经营者应当事先与消费者约定退还押金的方式、程序和时限,不得对退还押金设置不合理条件,符合条件的要及时退还。消费者违约时,经营者扣除押金应当以实际损失为标准,而不是简单的“全有全无”。

需要强调的是,预付费消费是一种商业模式,涉及到各行各业,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领域内加强日常监管,查处违法行为,处理消费投诉。比如,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由商务部门主管,教育、体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交通运输也都有相应的职责,《条例》为预付式消费设立了专门罚则,明确由各有关行政部门进行处罚;对于预收费用后卷款跑路的,还将依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霸王条款

《条例》对“订单不退不换”、“注册视为同意”、“管辖仅限本地”等霸王条款有哪些规定?

《条例》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或者限制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选择诉讼或者仲裁解决消费争议、选择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等权利。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颁布了《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经营者采用格式条款与消费者订立合同,应当以单独告知、字体加粗、弹窗等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对格式条款不得包含的内容也作了详细的列举。

在经济生活当中,有的以行业惯例为名肆意拒绝退订或者收取高额的违约金,个别演出订票平台的纠纷数量甚至位居全国所有企业前列。有的限定消费争议只能仲裁解决,排除了投诉、起诉等其他解决方式,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有的限定消费争议只能由经营者住所地法院管辖,排除了消费者选择合同履行地、侵权行为地起诉的权利,提高了消费者维权门槛。还有,“会员办卡容易退卡难”、“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账号注册容易注销难”等,这些问题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强烈不满,应当及时纠正。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守护消费专项执法行动,瞄准霸王条款,纠正一批、查处一批、曝光一批,切实改善消费体验。进一步用好全国合同示范文本库,已经收录各类合同示范文本565种,欢迎大家查询使用。

个人信息保护

经营者不得非法出售、提供或者公开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国家网信办:

二是经营者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并且应当取得消费者的单独同意或者书面同意。如果处理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还要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经营者合法权益

投诉举报不得侵害经营者合法权益

消费纠纷是市场经济成长的烦恼,我们始终畅通诉求渠道,支持社会监督,实行举报奖励,“打假人人有责”。但近年来恶意索赔蔓延,破坏营商环境、滥用公共资源,还妨碍普通消费者维权。有的夹带、掉包、造假,被公安机关查获,有的以“碰瓷”瑕疵为业,一本万利。去年,市场监管系统接受投诉1740.3万件,我们算了一下,参与投诉的人均1.8件,而有人投诉超过3000件。我们认为,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双方都要秉持诚实信用原则、在法治轨道内开展民事活动。《条例》首次规定,投诉举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得牟取不正当利益,侵害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骗取赔偿、敲诈勒索的要承担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惩罚性赔偿、行政处罚制度要准确适用,避免“小错大赔”“小过重罚”。

THE END
1.特价商品不退不换是不是合法的特价商品问题处理方式多样。1. 如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要求经营者退换或修理。2. 若经营者拒绝,可向其...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7836284.html
2.定制商品不退不换合法吗定制商品不退不换是不合法的。如果定制商品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如环保不合格、与合同约定使用材料不一致等可以退换货。由于定制产品不能再销售,一般主张维修解决问题。https://m.findlaw.cn/ask/question_jx_822551.html
3.衣服小了想换尺码,商家称特价商品不退不换导报讯 近日,兰溪市市场监管局兰江市场监管所接到市民投诉,称自己在某童装专柜给小孩买了一条裙子,回家试穿后发现裙子太小,3天后拿回店内更换尺码,但店内已经没有同款合适的尺码,商家建议蒋女士更换其他款式,但只能换当季的冬款。商家还表示,特价商品本来是不退不换的。对此,蒋女士表示不认可,向兰江市场监管所寻...http://ljdb.lxnews.cn/pad/content/202403/21/content_439583.html
1.特价商品不退不换合法吗特价商品不退不换合法吗 不合法。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https://www.66law.cn/laws/124712.aspx
2.特价商品概不退换合法吗王芳芳律师精选解答特价商品概不退换不合法。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https://mip.64365.com/tuwen/xfber/
3.消费者维权知识2.特价商品不退换 点评:根据《消法》,特价商品、打折商品、赠品也必须实行三包(包退、包换、保修)。如果商家拒绝执行三包规定,可向各级工商和消协部门投诉。目前,成都家乐福、红旗、伊藤等大型卖场均重申,特价商品和正价商品享有同样的服务,该潜规则已“破冰”。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315/13/62786627_821672544.shtml
4.天天短视频:网上购物特价商品不退不换吗?高清天天短视频:网上购物特价商品不退不换吗?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8-20 ( 责任编辑:周凯航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7175860 举报 https://zhuanti.cbg.cn/wap/show/4929-1466582.html
5.别听商家忽悠!特价商品不退不换是无效条款原标题:“特价商品不退不换”声明无效 晚报讯 “清仓特价,不退不换! ”“打折处理,一律不退不换!”消费者对此类声明可谓司空见惯,甚至大多数消费者也对上述规定持认可的态度,但是近日,李沧区市场监管局再次发布消费警示,明确指出上述规定都属于无效条款。 https://news.qingdaonews.com/wap/2016-08/02/content_11703474.htm
6.2022年元旦消费提示:特价商品不退不换,无效!——中国青年网12月22日,广州市消委会发布“2022年元旦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面对打折促销务必保持理性。商家宣称的“特价商品不退不换”属于无效的格式条款,如购买的特价商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可收集证据依法维权。 面对打折促销务必理性 消委会指出,现在不少商家已在进行年末打折促销活动,建议消费者在购物时货比三家,尽量选择经营...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df.youth.cn/dfzl/202112/t20211223_13364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