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近日,各大电商平台官宣“双11”大促开启,相比以往复杂的规则与玩法,今年“双11”,“低价”似乎成了几家电商巨头们的共同主题。淘宝天猫把“全网最低价”定为核心目标,京东也喊出了“真便宜闭眼买”的口号,拼多多打出“天天真低价”的宣传。
淘宝京东拼多多争抢全网最低价
走到第15个年头,“双11”似乎又回到了起点。相比以往复杂的玩法和规则,这一次,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打出“低价、便宜”的口号,争起了“全网最低价”。
记者注意到,今年双11,淘天集团把“全网最低价”定为核心目标。据澎湃新闻报道,包括三大行业发展中心和用户、平台、直播等横向部门,都明确“全网最低价”为核心KPI。这与此前强调GMV、日活跃用户数等指标有了显著不同。
具体到玩法规则上,今年天猫双11在跨店满减基础上,新增单品价格直降15%以上的“官方立减”新规则和“天天低价”新活动;淘宝直播将推出“闪降”活动,闪降商品无需凑单满减,直接就是最低价。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告诉记者,随着消费环境复苏,双11作为大促节日在拉动内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淘天集团来说,这是阿里变革后的首个双11,能否打好头阵关系着淘天集团之后的发展方向。况且近年来电商平台获客成本不断升高,淘天来自拼多多以及抖音、快手的竞争压力陡增,市场份额不断被瓜分,借双11夺回部分用户是必然的。
与淘宝天猫一样,低价也是京东双11的主题。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在会上发言表示,低价是京东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此外,已于10月20日启动双11大促的拼多多,也喊出了“天天11.11,天天真低价”的口号。
对于平台之间血拼低价的做法,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平台的战场应该在低价之外,低价可以吸引消费者来到平台,最终决定下单的,还是配套的服务和商品的品质,但是现在各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不明显。
双11新变化:撇弃套路、取消预售、开放生态
过去,双11由于规则繁复饱受诟病。但记者注意到,今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似乎都目标一致,撇弃套路,直接拼起了低价。
例如拼多多方面表示,其百亿补贴首次上线“单件立减”活动,确保消费者不凑单、不做算术题。拼多多11.11大促项目负责人也表示,今年的电商大促正在回归大促的初心,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
10月20日,“抖音商城双11好物节”大促活动正式开启。抖音打出“不凑单”的口号,推出官方立减。
但今年双11,预售制有了明显的变化。京东直接打出取消预售,现货开卖的口号。
“大平台间的互联互通是政策要求,也是各平台开放合作的需要,同时符合各平台的利益诉求。对于双11这样的购物节来说,能够大大促进消费和推动经济增长,让消费者可以在不同平台更自由地选择商家和商品进行购买,商家也能够更低成本地进行经营,各平台也能够因此而获益。”庄帅补充道。
面对眼花缭乱的“双11”宣传,如何避坑避雷避套路?这份锦囊请收好。
锦囊一“七天无理由”不是商家承诺,而是法定权利
网络购物商品一般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消费者难免冲动消费或认为货不对板,在申请退换货时商家却以各种借口刁难,拒绝通过退换申请。那么网络购物“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差别,真的应该由消费者来承担吗?当然不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基于网购的特点,专门设置了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司法解释又进一步明确,消费者因检查商品的必要进行拆封查验,只要未影响到商品的完好,经营者不得以商品已拆封为由拒绝消费者行使无理由的退货权。只要不属于法定除外的特殊类型,你所买到的商品都可以依法要求无理由退换,真正实现“想买就买,退换无忧”的买买买。
锦囊二预售定金不是想退就退,而是履约担保
锦囊三直播带货不能模糊责任,应当标明主体
锦囊四“假一赔十”不是随意承诺,依法按约赔偿
网购中,卖家在商品页面作出“假一赔十”等高于法定赔偿标准承诺的情形屡见不鲜,而这些承诺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如发现存在假冒伪劣等损害合法权益的情形时,商家又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赔偿承诺。对此,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消费者主张平台内经营者按照承诺数额进行赔偿的,人民法院依法应予以支持,以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强化经营者诚信意识。买家下单时要保存好承诺信息和交易快照,以此证实商家售出商品时确实做出了相应赔偿数额的承诺。
锦囊五商品签收不是免责理由,必须质量合格
锦囊六换购赠品也是促销商品,不因免费免责
为促成买家下单,商家经常随所售商品附送各种赠品、奖品,有些商品是消费者用优惠券或者积分换购,或者以较低价格附随购买,这些都属于商家的促销手段和营销方式。司法解释明确,奖品、赠品、换购商品应当保证质量合格,如因质量问题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不得以奖品、赠品属于免费提供或者商品属于换购为理由主张免责。
锦囊七平台外支付并非与己无关,也有追责路径
锦囊八“明降暗涨”不只退还差价,有权三倍赔偿
一些买家发现,自己通过预售购买的商品不如平时购买价格低,有的商家使用“先涨后降”的套路,有的商家变相标注、抬高原价,但商品实际到手价格并不优惠。价格欺诈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商家虚构原价、悄悄提价的行为涉嫌构成价格欺诈。消费者可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锦囊九网购维权不能说说而已,还要保存证据
证据留存小提示:1.记录收货、验货过程,在签收及拆封快递时尽量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物品残损破坏的应保留物流信息及与快递员验货确认的凭证。2.留存订单信息、支付记录和交易快照。订单和支付记录是消费者存在消费行为的主要凭证,交易快照会显示商品的宣传内容、参考数据、主要成分等信息,该信息系消费者维权的主要事实依据。3.与商家沟通过程要留痕,采取截图或录音方式应尽量保证录音和截图的完整性、连贯性,不能选择性、修饰性的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