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失宠多年的宠物会以这种方式被我重新打开
想当初每次打开电脑想干点啥子的时候
于是当年还想尽了办法想要“杀死”它
但很多种办法都不管用
好吧,既然它那么拼命
那本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啦
如今要说再见竟然还有点小小的不舍
毕竟她也陪伴了我的整个青春岁月啊
嘤嘤嘤~~
但是打开的一瞬间本王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啊
它还是那张圆圆的脸
天真无邪地叫着我主人
我们需要照顾它的衣食起居
担心它生病,操心它的学业、工作、婚姻、生娃……
回想起来
本王仿佛十多年前就体会到了当妈感受
拿着自己的一点点零花钱
去给我的宝贝儿子买生日礼物
嘲笑我的肯定都是没童年的哼(д)
也只有童年时代
才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一个虚拟的人物吧
如今本王已经是必须要接受
“阿姨”这个称呼的中年少女了
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佛系生活
为了生计奔波,为了买房烦恼
那些年,我们的青春是多么美好啊!
#《那些年我们用过的网名》
曾经的中学时代
同学们讨论最多的可能不是功课
不是哪道错误的数学题
图片来自天涯论坛
#《那些年我们的头像》
下面这些你绝对不会陌生
#《那些年的非主流空间》
你可能也曾经为自己的空间伤透了脑筋
什么色调更美观
什么音乐更好听
什么相册最能吸引更多的访客
#《那些年我们充过的会员》
你曾经是蓝钻、粉钻还是绿钻?
记得曾经有一个小伙伴买了一年的会员
本王可是暗暗崇拜了她好几周呢
那些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熟悉的“嘀嘀”声不再响起
曾经聊到三更半夜的人
头像也不再亮了
主人已设置权限
我们的青春也像它们一样一去不复返了?!
不
谁说青春一去不复返?
本王认为
青春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补充知识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丰富阅历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青春不是岁月的老去
即使某一天满头白发
只要仍在发展进步
只要仍被需要
那么也是正青春
正像我们住过的房子
一年年在改变
一代代在更迭
如今也正值青春
那些年我们住过的房
#《四合院》
本王后宫佳丽三千,本王的寝宫更是富丽堂皇,不过本王还真没有住过这种房子,emmmm……有点惶恐,看着挺巴适的,听奴才们说成都有个叫“里院”的地方是四合院风格的,改天让小凳子给本王准备准备,据本王所知“四合院”有3000多年历史了,是中国人最理想的住宅形式,按中轴线东西两侧的住房对称,正房朝南,东西两侧是厢房,还有耳房和小院,中间这个“坝坝”几家人可以共享真的很热闹啊。
#《西式别墅》
这种风格感觉都是在电视剧头有钱人住的,主要在旧上海居多,中国一部分富人开始效仿外国人的生活方式。
#《工人住宅》
工人住宅肯定就是工人群体住的了,公共厕所,公共浴室,公共厨房,现在听起来我们可能不是很能接受这种生活方式,但是那个年代还是算理想住宅了。曾经成都最骄傲的“曹家巷”片区在拆迁后也有了一个洋盘的名字——“恒大曹家巷广场”。
#《商品房》
这个房子本王就有记忆了,住了几十年的这种房子,简直就是我的青春。现在成都这种房子好多都拆了,现在建设路、十里店还剩下一批应该也离拆迁不远了。在我记忆中原来住这种房子的时候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耍真的是很快乐的时光,楼底下一喊就下来了,现在动不动就几十层,喊得答应啥子哦。
#《当代楼房》
现在一抬头看到最多也是这种房子了,不知不觉我们身边耸起很多高楼大厦,虽然环境、条件、安全性都比以前好了,但是总感觉少了点“人情味”哈。
既然说到这了,就表达一下本王的个人喜好,本王对这种LOFT公寓真的情有独钟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倍的价格享受双倍的面积,可惜就是穷得吃“土”。
不知不觉,曾经青春叛逆的“90后”逐渐长大,许多人开始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工作、买房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话题。在成都,越来越多的90后或已经买房,或正在买房的路上!
本王从各种叔叔嬢嬢那里听来了不少故事:“很多人因为没有房子错过了一段大好姻缘,因为没有房子导致孩子错失上学的机会,因为没有房子而解决不了户口问题……”如今,买房似乎成了许多人心中不可言说的痛!我们眼看着这两年房价噌噌噌地往上涨,自认为找了几条生钱的路子,拼死拼活地干着,到头来却发现,这几条路加起来远没有房价走的那条大道宽广。
房子:结婚的筹码
2015年小韩从成都的一所重点高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当时父母就催着小韩赶紧看房子。他的两个姐姐都已成婚,自己工作也稳定了,父母就想让他早点买房,把婚事定下来。
小韩觉得没得对象买啥子房,也不晓得房价涨那么快,结果到了2017年2月份,小韩的父母坐不住了,房价越来越高,再拖下去只会越来越贵。没得房子也成了小韩相亲失败的重要原因。
现实很残酷,一轮又一轮的房地产热潮让90后的买房历程变得越发艰辛。在这个高房价、高物价的时代,90后面对的除了高压力更多的是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