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把中国带进世界,把世界带进中国国内专家

今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邀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志伟,在北京举行名为“什么才是好的学术书——从学术史角度的观察”的讲座。在讲座上,葛兆光教授从判定学术著作优劣的标准、从学术史的角度看20世纪中国学术的新变化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当下学术史研究的趋势与方法做出了预判。

葛兆光称,之所以讲这个题目,起因于2014年他在韩国坡州给中日韩一些出版社编辑做过的《第一等的题目和第一等的图书》的演讲,演讲内容传回国内以后,引起了“一点反响”。一位国内出版社的负责人听闻后,便邀请他给出版界人士做一次类似的讲授。此次因面向公众,他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评价学术著作的三大标准:新史料、新思路、新典范

首先,什么是好的学术书。我觉得评价一部学术著作好不好,有三个标准。

第一,有没有提供新史料和新证据,如果提供了它就是好书。我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做过一点佛教史的研究,现在回想起来,有两个例子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个是胡适对禅宗史研究的贡献。1926年他在伦敦和巴黎看敦煌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有关神会的新资料,一下子改写了整个禅宗史。大家都知道,禅宗史最关键的一个时代或者说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南、北宗在初盛唐之交发生的一场大转折或是说大争论。然后,六祖慧能取代了原来可能成为正宗传人的神秀。可是,由于胡适发现了有关神会的新资料,一下子就推翻了这个结论,并指出,神会才是中国禅宗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而且神会的出现,实际是整个中国佛教史或者说是整个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关键。胡适的《神会和尚遗集》当然是一部好的学术书,因为他拿出了新证据。

第二个例子是日本学者矢吹庆辉,他在敦煌文献中发现了一个叫作“三阶教”的佛教宗派。在他之前,这个佛教宗派在中国佛教史上完全湮没无闻。因为隋朝和唐朝都禁止三阶教,有关它的资料就逐渐湮灭了。所以,写中国佛教史,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无论讲十宗还是八宗,都没有三阶教,好像这一段历史就被完全遮盖掉了。可是矢吹庆辉重新发现了“三阶教”,这给我们指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原来中国史上也发生过残酷的宗教镇压。于是,我们才知道隋唐之际有一个特别兴盛,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去镇压的这么一个宗教流派。他发现了这些资料当然是好事,他写的《三阶教之研究》当然是好书。

《三阶教之研究》,矢吹庆辉著岩波书店1973年9月版

所以我要讲一句绕口令式的话:正确的书不一定是好书,不正确的书不一定就不是好书,平庸而无用的全面论述绝不是好书,深刻的片面有时候恰恰是好书,能够提供有用的新资料和新证据的就是好书。

为什么?因为胡适的研究不仅在禅宗史上提供了一个新的说法,而且提供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启示。第一,禅宗自己写的禅宗史书都是攀龙附凤,追寻正统的,是给自己涂脂抹粉,塑造一个正统的历史脉络。第二,所有的这些伪造的禅宗历史都是在宋代出现的。第三,一定要在禅宗之外去找别人的史料来研究禅宗,因为它自己说的话不能作为证据,这个很重要。而矢吹庆辉的研究尽管还有遗漏,但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就是说千万不要以为中国历史上宗教之间都是和睦的,我们过去都以为宗教跟政治和谐相处,然后三教合一,其乐融融,其实不是的。

另外,能提供新资料和新证据,特别是你提供的恰恰是最关键的那一部分,能发掘历史大关节的,就更是好书了。让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第一个就是日本学者桑原骘藏,他的《蒲寿庚考》,我认为非常好,因为他提供的关于蒲寿庚这个人的新资料和新证据,恰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蒲寿庚是一个来到中国的阿拉伯人,南宋时期他在中国泉州的市舶司(类似于现在的海关)当主管。后来蒙古人打来了,他投降了元朝。蒲寿庚这个人在中国历史文献里面的资料极少,几乎找不到。

可是,桑原骘藏根据他发掘到的各种文字的资料重新描述了蒲寿庚的一生和他的事迹。他讲了三点内容,都是历史的关键问题。第一,中国到了南宋,确实像学者刘子健说的,面向东南,背海立国,向外的主要窗口就三个:广州、泉州和宁波。第二,他通过蒲寿庚这个阿拉伯人,证明了南宋时期实际很开放,有很多外国人住在中国,比如说广州。当时的中国人也常常跟外国商人出海远航,所以千万不要把南宋看得那么封闭。

《蒲寿庚考》,桑原骘藏著

中华书局1954年11月版

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从蒲寿庚的事迹可以看到,这些阿拉伯人不像汉人对南宋朝廷那么忠诚,或者说对中国的认同度绝没有那么深,蒙古人来了马上投降,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本书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汉文史料里面找不到太多的蒲寿庚的资料,可是它就能提供新资料。

还有一个例子,是加拿大学者卜正民的《塞尔登先生的中国地图》。他这本书非常有用的地方,就是通过明末一个中国商人在印度尼西亚的万丹画的一张以南海为中心的地图,给我们提供了三点很重要的启示。第一,它打破了以中国为中心的空间想象,这个地图不以中国为中心,而是以南海为中心,把南海周边的国家或地区如东北亚的朝鲜、日本,中国的东南部、台湾,然后琉球、菲律宾的加里曼丹岛,一直到苏门答腊、马六甲、马来(现在的马来西亚),然后暹罗、越南都标出来了。第二,它说明了明代中后期,沿海的中国商人有多少世界知识,他们最熟悉的空间在哪里。第三,现在全球史特别热,这本书、这个地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跨区域、跨国家的重写历史的契机。

好的学术书的第二个标准,是提供新思路和提供新概念。说起中国的历史学者,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陈寅恪先生。他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提到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概念——“关中本位”,就是说从北周到隋唐,政治舞台上的核心人物都是关中人或陇西人,像弘农杨氏、陇西李氏等等,一直到武则天时代这个情况才有所改变,也就是说,陈寅恪改变了过去以山东、江左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史的描述。陈先生用的史料都是旧的,但他的概念是新的,虽然他提的这个概念也不一定都对。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7月版

黄永年先生就批评“关中本位”这一说法,他有本书《六至九世纪的中国政治史》就批评这个概念。但大家要记住,被别人不断地追着去批评,恰恰说明你提出的概念有力量。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关中本位”这一概念,现在仍是整个中古史研究的话题,因为它刚好联结了中古史最重要的几个概念。第一个是族群,第二个是地域,第三个是家族,第四个是政治。现在我们研究中古史还是围绕这几个重要因素,陈先生很了不起。

另外的一个例子,何炳棣先生的《明清社会史论》。他用历史学加上社会科学的方法讨论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和社会流动,说明因为有科举,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流动就比欧洲社会要强得多。后来的美国学者,包括郝若贝(RobertHartwell),韩明士(RobertHymes)和艾尔曼(BenjaminElman)等,都在追着这个话题跟他反复辩论,这说明他的这个说法很重要。

《明清社会史论》,何炳棣著,徐泓译注中华书局2019年9月

这些争论的重要性在于,第一,科举真的能造成传统社会的社会流动吗?第二,影响身份改变的范围应当只算直系亲属还是旁支几代,这个是他们争论的一个焦点。第三,中国和欧洲的社会流动真有那么大的差别吗?

第三个标准,我觉得最好的书,就是给学界提供典范、提供方法,它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产生影响、提供启发,而且能给其他领域也提供样板,让你能跟着这个方法来做。这里我也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王国维,他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周制度论》都是最典范的研究,激发了后来说的“两重证据法”。我在日本发现了王国维送给内藤湖南的最初手稿,而且是把《先公先王考》和《殷周制度论》合在一起的,这说明他前面的考证实际上背后有大想法,《殷周制度论》大体就是《先公先王考》的结论部分。这就涉及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问题。

葛兆光在日本发现的王国维送给内藤湖南的《殷墟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手稿。

这两本书就牵扯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问题:自从殷商转化为西周以后,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使得中国的礼制最终完成。因为殷商时期,还有兄终弟及和旁系,可到了西周以后,确认了能皇位继承的必须是嫡长子。因为嫡长子继承制的确认,后来才有中国历史上种种复杂的事情,比如说宋代的“濮议”和明代的“大礼议”。王国维这两本书,作为“两重证据法”的代表,给出了范例:那就是,我们必须把地下出土的东西跟地上传世的文献要结合起来。

我们知道,自从殷商转化为西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中国的礼制最终得以完成。殷商的时候还有兄终弟及,还有旁系继承,但到了西周,确认了皇位继承必须是嫡长子,后来才有了中国历史上种种复杂的事情,除了宗法制度之外,比如说宋代的濮议、明代的大礼议,其实都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所以,王国维的研究作为两重证据法的代表,大家都记住了,我们必须把地下出土的东西跟地上传世的文献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学术典范。

另一个典范是竺可桢。现在研究全球史的人都非常注意气候变化,而中国最早注意气候变化的就是竺可桢,他当年关于中国五千年气候变化的研究可以说奠定了一个学术典范,用考古加上物候,即不同季节的自然物种的变化,比如动植物的反应,再加上文献记载,三者结合,讨论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当然,再接下去就是气候变化给历史带来了什么,竺可桢没有再往下讲。一直到现在,如果大家注意一下《气象学报》等自然科学杂志,仍然可以看到竺可桢的研究还在不断地被讨论,而且还是竺可桢的那个模子。

所以,所谓典范研究,就是规定了这个主题讨论的框架、方向和理论。可是,我们现在很多学术书,就好像是社论、教科书、概论或是高考作文题,既没有新资料,也没有新思路,更不要说新典范。

关于研究典范,其实我们还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说讨论现代化,能绕得过韦伯(MaxWeber)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吗?讨论文明冲突,能离得开亨廷顿(SamuelPhillipsHuntington)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吗?都是一个典范。

▌“预流”:20世纪中国学术的转型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就是说我们那些标准都是永恒的,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所以,我们还要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看,什么是好的学术书?

大家可能都知道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文里的一段话,即学术要“预流”的问题,他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更通俗一点讲,“未入流”就是不入流。

晚年陈寅恪

只有这样,你的问题才会有人跟你讨论,才会有人响应,才会有人理解。特别是现在的全球化时代,在国际大学术环境里面,你不能关在门后耍大刀,躲进小楼成一统,那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我想以20世纪学术史为例,谈一谈在20世纪学术主流是什么,为什么那个时候这些算是好的学术书。

▌20世纪中国学术的外来刺激:欧洲东方学和日本东洋学的影响

这个基本上应该说是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上半叶历史学的大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中国历史学的大变化,是受到19世纪到20世纪的欧洲东方学和日本东洋学的巨大刺激的。

19世纪到20世纪的欧洲东方学和日本东洋学的新变化,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第一,超越汉族中国空间的西域和南海之学,由于史料与空间扩展到中亚、蒙古、满洲、西藏、东南亚这些地方,所以学者就不得不去了解亚洲各种语言文字,各种语言之学跟历史之学也就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第四是田野调查和遗迹发现。如贺昌群所说,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基本上是一个所谓“发现的时代”,大家看到像法国人沙畹和谢阁兰、瑞典人喜仁龙、英国人斯坦因、美国人弗利尔这些人,中国很多佛教、道教和建筑史上的重要依据都是他们发现的。他们留下了很多很多的田野调查和遗迹考察的资料,这才刺激了我们。比如说梁思成的著作就提到过,这些对遗迹的发现,前面全是欧洲人和日本人在做,极大地刺激了他。

第五是超越经典文献,注重边缘资料的发现,包括西域(中亚)、南海(东南亚)的资料,敦煌文书和民间文献,民族语言的文献(如蒙古史),这都是他们先做起来的。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东方学刺激了日本的东洋学,而日本的东洋学又在20世纪初期强烈地刺激了中国的学术转型。这是一连串的变化。所以说,为什么整个20世纪的中国学术,梁启超、王国维、陈垣、陈寅恪、顾颉刚、傅斯年这些人是主流。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发掘没有被纳入主流视野的一些学者,这很好,发潜德之幽光,这是应该做的。但是回顾学术史,20世纪他们就是主流,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他们“预流”也就是进入了国际东方学主流的问题、领域和方法。

可以举一个最保守的人的例子——沈曾植,他当时被认为是政治上保守的人。但沈曾植曾说,现在我们中国人能对世界学术做什么贡献?“若条支后裔之西迁,若帖木儿后王之世系,若月支西域之分布,若案达罗、俱兰、中印南印之兴衰,但得欧籍参证吾国史书,固尚有未经发挥之佳义,可以贡诸世界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在这些方面也可以给世界做出贡献,这些都是当时最前沿的学问。连中国偏保守的学者也认为应该介入,不然没法跟世界对话。所以,陈寅恪先生讲“预流”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强调做学问不能只自己跟自己玩,要跟国际学术界保持对话就是这个道理。

陈寅恪在王国维文集前面曾给王国维写过一段话,他说王国维的了不起在哪里,其实就是三句话,第一个就是“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就是两重证据法。第二,“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相互补正”,就是要看各种不同文字的文献——异域文献。第三,“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这就是说不能够只固守在自己的传统观念里面,要接受外来的新观念,然后跟原来的旧材料互相结合。我认为这三句话再准确不过了,这就是王国维了不起的地方,也就是20世纪学术史的大潮流。在这个大潮流里面写出来的就是好书。

《元西域人华化考》,陈垣著中华书局2016年6月版

▌世界史出版热的背后:中国人对中国的焦虑

那么第三点,现在国际学术的走向是怎样的?我不敢瞎说。我跟刘志伟教授可能有一个共同经历,2011年春天在上海浦东,哈佛中国基金会开了一个会,会上大家都在讨论什么是现在研究中国最重要的关键词。这个会后来又开了两次,我印象非常清楚,大家共同留下来的关键词,包括“边境与疆域(领土)、中心与边缘、离散与比较、认同与背离、国际化与本土化、帝国与国家、中心与边缘、民族或族群、(跨语际)交流与翻译、纠缠/交错的历史”,这些是当时讨论的结论,就是说,这些话题是国际学术界应该共同关心的,不管是中国学界还是美国学界,还是日本学界。

为什么这十年来全球史、世界史的书,那么受欢迎?我觉得这实际上背后隐含了一些对中国的思考。当然,这些书比较会讲故事,有世界的眼光,而且敢于想象和推论,书写的东西我们觉得很陌生,陌生就会有新奇感。除此之外,其实很大的程度上,是来自中国人对中国的焦虑。大家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书,特别引人注目。比如说,纳粹时代还会再来吗?异域是不是有跟古代中国一样辉煌的文明?世界上各种帝国为什么会有兴衰?都是这样一些问题,其实都不是思考世界,实际是通过世界来思考中国。

▌学术的预流与出版的行情:把中国带进世界,把世界带进中国

可是,我们有一个很悲哀的现象,何芳川先生曾说,中国历史学界的现状是,没有世界的中国史和没有中国的世界史。现在的历史学学科设置里,世界史跟中国史分成了两个一级学科,结果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德]尤尔根·奥斯特哈默尔著,强朝晖、刘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1月版

所以,我想简单举两个例子,假定说我们能够调整我们的方向,改变我们的研究角度,把中国带进世界,把世界带进中国,也许我们的中国史研究可以有一些新的成就,有一些新的看法。

第一个例子是公元663年的白村江之战。我在国内的论著中,只看到北大的王小甫先生曾经对它有非常重点的评价,但很多学者可能觉得,这场战争在唐代不算是什么大事件。唐太宗、唐高宗两朝逐步把西边北边的突厥、吐谷浑、吐蕃的问题解决了,转过身来就把东边的事情收拾收拾,这在唐史里面没多重要。

所以,如果你只是站在中国史的角度写这场发生在663年朝鲜半岛的战争,它就是一个不起眼的事件,因为《旧唐书》的《高宗本纪》、《东夷新罗传》都没记这事儿,而《新唐书》的《高宗本纪》也就一句话。可是,如果你是朝鲜人或者韩国人,就会认为这场战争开启了朝鲜的唐风时代,也就是整个朝鲜的中国化,因为新罗通过这一仗,渐渐统一了整个朝鲜半岛,但它是依靠唐朝军队的帮忙,于是它就拼命地唐朝化。也就是说,朝鲜半岛因为这场战争而整个的中国化。

以“白村江之战”为背景的小说《白村江》在日本历史·时代畅销排行榜上位列第一。

然而,这一场战争对日本更重要。日本学者研究白村江之战的著作非常多。这场战争正在从“乙巳之变”到“壬申之乱”之间,有人说是所谓“韩政”时代,这一战也促使日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古代国家。当时,天皇邀集了各种各样的贵族军队来帮忙,结果,这场战争的彻底失败削弱了贵族的力量,日本天皇的称号和国号都是在这个时代形成的。但同时,因为贵族参与了这场战争,天皇不得不向贵族让步,于是,古代日本就无法形成像中国秦汉以后的郡县制,而必须是封建制,贵族各拥有一部分权力,所以,最终形成了所谓的律令制国家和贵族制国家的纠缠,这对日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如果我们放宽中国史的视野,把白村江之战放在更大的区域背景下去讨论——也许可以说,白村江之战是决定东北亚历史走向的一场战争,这样或许会解释出一些新的内容来,更何况,如果中国学者能够运用韩国(朝鲜)、日本的史料,对白村江之战细节的了解,就会更加详细。

第二个例子,是9世纪日本和尚圆仁随遣唐使到中国求法,他写了一部日记体的书《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这部书有很多人研究,研究它的日本人更多,可是为什么我们说哈佛大学教授赖肖尔(EdwinO.Reischauer)的研究特别有意义,他的Ennin'sTravelsinT'angChina(《圆仁唐代中国之旅》)是一个好的学术书?因为赖肖尔在世界史范围内,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解释。

他指出,第一,对于全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的人来说,大家都知道《马可·波罗行记》是世界名著,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是世界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可圆仁在中国的旅行比马可·波罗要早4个世纪。而且第二,马可·波罗只不过是一个异域之人跟随蒙古人来中国游历,他根本不可能真正深入地了解中国,因为他既不懂中国话也不懂汉文。可圆仁不一样,他不仅通汉文,用汉文写作,而且他还是一个佛教徒,跟中国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他对中国的理解要深刻得多。

Ennin'sTravelsinT'AngChina

EdwinO.Reischauer

TheRonaldPressCompany,1955-12

更重要的是第三,圆仁亲历了9世纪世界史上罗马帝国和隋唐帝国的衰落期,这对于世界史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这件事也跟东罗马帝国的衰落有很大的关系。而圆仁亲历了那个变动的大时代。赖肖尔的解释,使得对《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这本书研究得非常透彻的日本人也大为叹服,他能把这个事情放到那么大的视野里去研究。所以,这样能够有宏大的世界史的视野,又对一个事情做精细的研究,这就是好的学术书。

所以说,什么才是好的学术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好的学术书。从学术史的角度讲,你要了解这个时代的学术潮流、学术前沿,然后才能知道什么是这个时代需要的好的学术书。我们经常讲,博士生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不会选题,他们就好像套模子似的,老师做什么他也做什么,老师怎么做他也怎么做,其实,选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判断学术界的潮流,像杨联陞先生讲的那个“行情”,或者像陈寅恪先生讲的“预流”,所以,如果你要看好的学术书,去讲坛、课堂、会场和书店去看看,你就知道什么是好的学术书。

(葛兆光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原标题:葛兆光:什么才是好的学术书?)

THE END
1.带一些东西到学校的翻译是:Bringsomethingstoschool中文...aseeing you and talking about old times 看见您和谈论往日[translate] awhat do you! want to do! 什么做您! 想要做![translate] aThe instruments and procedures were available. 仪器和规程是可利用的。[translate] a带一些东西到学校 Belt some things to school[translate]...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2965266
2.“带中药来荷兰会被海关扣么?”有人这样问的话,直接把这张清单甩...很多我们国内习以为常的东西, 不管是食品、日用品,以及家庭常备药 如果带到国外, 就有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2014年就出现过这样一则新闻: 来自浙江的吴先生,受洛杉矶的朋友之托, 从国内带了16瓶复方甘草片,但却没想到因此被铐上手铐, https://www.gogodutch.com/article-23752-1.html
1....男朋友买了亲戚的房子剩余的钱还没有换上怎么证明是*怎样把钱带出去? 把钱带/汇出去有以下几种方式: 1、英镑现金 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汇现金携带有明确的规定。出境时只可携带2000美元以下等值外币现金。携带2000至4000美金的外币需由银行开具外汇携带证;而要带4000美金以上的外币则需到外汇管理局开具外汇携带证。旅行时携带大量现金,不仅不方便,也不安全。我们建议你...https://blog.csdn.net/dbigbear/archive/2007/01/19/1567129.aspx
2.www.sjzcj.net/news.php/53654278.html带着跳D上学学长开到最大 老公用好几条黑狗配我 女班长把胸露出来让我吃 70.24MB 15%好评22人) 差差漫画页面免费入口欢迎你 奶头大又粗好还是奶头小好 凤凰娱乐彩票平台登录 88.85MB 96%好评62人) 美女裸体被啪啪视频软件 欧洲人物动物交互咬 国产黄色网站在线观看 45.48MB 96%好评135人) 国...http://www.sjzcj.net/news.php/53654278.html
3.www.jxmzxx.com{$woaini}>www.jxmzxx.com{$woaini}那时出现在广州的牡丹应为催花牡丹,在当时的中国,唯有菏泽花农到广州催花,因此,165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代表看到的牡丹,应该为菏泽催花牡丹。1786年在广州收集的牡丹,也应该为菏泽催花牡丹。1789年,欧洲大陆开出的第一批牡丹花,正是经广州引种的菏泽牡丹。 http://www.jxmzxx.com/appnews/118321
4.圣诞节习俗详细介绍欧洲圣诞节特色习俗 No.1.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圣诞木头人 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每年12月8日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个圣诞小木头人,戴着小红帽。每家主人在用餐时都会给小木头人留下点吃的,还要给木头人裹上毯子,不让他挨饿受冻。然后,趁孩子们不注意的时候,把圣诞礼物藏在毯子下面,反正木头人是空心的,孩子们会...https://www.yjbys.com/fangjia/jieri/743309.html
5.同时查出8毫米磨玻璃结节,男同事马上手术,女同事去欧洲玩了一趟...9毫米?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挂了电话,叶子有点蒙。对于肺结节,她没有一点概念,对结节的大小好坏更是一无所知,况且当时连体检报告都没拿到。 很快,叶子又投入到下午忙碌的工作中,接到医院电话,成了那天发生的一个小插曲。 当晚回到家,叶子不经意说起白天的事,倒是一旁的家属,变得有些紧张,默默打开电脑开始搜索,...https://appm.hangzhou.com.cn/article_pc.php?id=384164
6.24位世界哲学家访谈⑨李文潮:莱布尼茨的启发——如何带着理性...莱布尼茨愿意借来一份瑞典使团访问俄罗斯的笔记把俄国的物产和价格记录下来,而我们只关心自己研究范围内的东西。欧洲的17世纪是数学的世纪,是数学家辈出的时代。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中世纪和近现代的转型时代,人们认识到了只有数学能够提供可靠的知识。我自己对数学没有多少研究,因此在莱布尼茨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数学...http://wenhui.whb.cn/zhuzhan/jtxw/20180807/207342.html
7.独创的概念和方法基本上来说,第三只耳朵所做的就是改变了我看待学习语言的方法。它使我把它看作是非常有趣并且很有成就的东西。它打破了只有小孩才能学习语言的观念思维 。它给你展示了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可以运用所有的优势和知识来鉴别式样,理解结构和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伴随着许多有趣的便捷方式 。 https://www.kungfuenglish.com/page/2194
8.www.jnleiao.com/qxnewsnk/a0204086.html在办公室被C到呻吟的动态图 欧美漏逼 补课老师肉H短篇 MAMAMOO的视频 银泰娱乐麻7IIII2扣不错 下面好紧奶好大17p 嗯顶到了啊网站 娘亲嫩穴 学霸把学渣按在墙上做尿 国产真实迷奸系列在线 欧性美愛区 泽井芽衣的片子 人体艺术pissingvideo 情欲满载2完整手机伦理 欧洲一级黄色视频 两分钟娇喘请带耳...http://www.jnleiao.com/qxnewsnk/a0204086.html
9.10年女司机含泪总结:欧洲自驾游避坑指南凤凰网汽车更多国家更好商量,只要翻译件(白皮本)——大家可以用国内租车平台的驾照国际翻译认证件服务,虽然只是个翻译件,但可以让欧洲大多数国家接受中国驾照了。 ▲国际驾照(IDP)与驾照国际翻译认证件 早年,老老实实的我花300元出了份盖好大印的翻译公证件,然而外国人表示不知道这算啥。 https://auto.ifeng.com/quanmeiti/20190725/1312697.shtml
10.欧洲旅游带什么东西准备要到欧洲旅游?那么你清楚欧洲旅游需要带什么东西了吗?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欧洲旅游带什么东西,欢迎大家浏览。 欧洲旅游带什么东西 1、箱包: 一个拉杆箱(计划购物较多的要带大箱子),一个小挎包(装钱、水杯、零食及其他随身物品)。箱包质量一定要好,建议网上买个皮箱套,外加密码捆绑带,托运的时候会更好些...https://www.jy135.com/lvxing/290884.html
11.欧洲游要带的十样东西欧洲旅行前一定要准备好的十件物品→十大...欧洲游要带的十样东西 一、衣服与鞋子 无论您前往欧洲哪个国家,合适的衣物和鞋子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旅行目的地的气候和活动类型,选择合适的衣物和鞋子,确保您在旅程中既舒适又得体。例如,如果您计划前往瑞士的阿尔卑斯山,那么防寒衣物和登山鞋将是不二之选。 https://www.cnpp.cn/focus/37542.html
12.玉米里含有“坏东西”,只吃玉米会得病?公元第一个千年,玉米传播到美国西南部[1]。 第二个千年,玉米抵达了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1]。 癞皮病/糙皮病症状,主要表现为“3D症状”,皮炎、腹泻、痴呆,图自美国NIH官网 1496年,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把玉米从美洲带到了欧洲,逐渐成为欧洲农民重要主粮。 https://piyao.kepuchina.cn/h5/rumordetail?id=YAAX
13.请问欧洲整体鹿角挂件东西可以带回国吗用邮寄吧,一般店家都有提供国际快递服务的,不过不知道寄回国内会不会被税 https://ask.qyer.com/question/368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