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熊猫(Ailurusfulgens)作为一种高度特化的素食性食肉目动物,在分类、系统进化及生态学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也是动物园里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一种动物。为了更好地保护小熊猫免受疾病侵扰,做到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对近年来有关小熊猫疾病的报道进行了总结,并按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寄生虫病、代谢病、中毒病等进行了分类介绍。
关键词:疾病;小熊猫
DiseasesofRedPanda(Ailurusfulgens)
WangXingjin1
(GuangzhouZoologicalGarden,Guangzhou510070)
Abstract:RedPanda(Ailurusfulgens)asaspecialCarnivoravegetariananimal,intheclassification,phylogenyandecologyoftheareaisofgreatvalueforresearch.Italsohashighornamentalvalueatthezootoo.Inordertobetterprotecttheredpandaagainstdisease,inrecentyears,thepairofpandasdiseasessummingupofthereports,togetherwithavirus,bacterialdiseases,fungaldiseases,parasiticdiseases,metabolicdiseases,poisoningandotherdiseaseswereclassifiedbriefing.
Keyword:diseases;redpanda
小熊猫(Ailurusfulgens)是喜玛拉雅—横断山脉特产珍稀濒危动物,仅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和缅甸北部地区。作为一种高度特化的素食性食肉目动物,小熊猫在分类、系统进化及生态学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也是动物园里受到游客普遍喜爱的一种观赏动物。在分类上,近年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趋于将其单独立为一个科(即小熊猫科,Ailuruidae)[1,2],并已形成两个不同的亚种[3,4]。由于受到栖息地丧失和片段化的威胁,小熊猫已被我国列为二类保护动物,同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濒危种。
疾病防治,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在小熊猫等濒危物种的饲养和保护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保护小熊猫,做好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工作,就1990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小熊猫疾病的报道进行了综述,并按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寄生虫病、代谢病、中毒病等进行了分类介绍。
1病毒病
2004年10至12月,QinQ等人对我国圈养小熊猫的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共采集了来自中国西南部、东部、东北部三个地区19家单位的小熊猫血清样本73份,检测了9种食肉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的抗体水平。结果在进行过免疫接种的三家饲养单位,小熊猫血清中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腺病毒等的抗体滴度差异非常大。在七家未进行免疫接种的饲养单位中分别有20~100%的小熊猫个体检出很低滴度的犬温热病毒抗体;在八家被检测的单位中有七家的小熊猫检出细小病毒抗体;仅有1/61未免疫接种的个体检测到腺病毒抗体;2/61的未免疫个体中检测到冠状病毒抗体,而且抗体滴度非常低。在所有73份血清中仅有1份血清流感A病毒抗体呈现弱阳性,犬疱疹病毒抗体均为阴性。结果提示:我国圈养小熊猫对病毒病的免疫预防几乎是空白,即使进行过免疫接种,其保护力也可疑,有必要加强研究[5]。
1.1犬瘟热
涉及小熊猫犬瘟热的文献占小熊猫疾病类文献的一半还多。犬瘟热是引起小熊猫批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具有发病急、传染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6],而且目前尚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在报道的犬瘟热病例中,由于注射犬用疫苗引起小熊猫批量发病和死亡的病例不容忽视[7]。综合有关报道,小熊猫通过接种犬用四联苗的方式预防犬瘟热的做法值得商磋,因为疫苗本身存在安全隐患,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力也不够持久,而且实际保护力也不确切。直接从发病的小熊猫体内分离病毒并制成疫苗应该好于现在市售的犬用疫苗。将犬瘟热病毒小熊猫低代强毒株(LPV9)经MDCK、CRFK和Vero细胞传代至第70代(LPV70)时,对接种犬失去了致病性,按每只1×104TCID50接种易感幼犬,14天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效价大于1:100,产生了坚强保护力[8,9],但对小熊猫的保护作用还未见报道。对发病小熊猫及时应用抗犬瘟热血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一定要注意病毒的血清型[6],并及时用药。
1.2病毒性坏死性心肌炎
金玲等报道了2例小熊猫病毒性坏死性心肌炎病例,均发生在接种犬瘟热疫苗后两个月内。表现突然死亡,死前未见任何异常症状。病理变化主要为病毒性坏死性心肌炎、出血性卡他性肠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纤维断裂,部分肌纤维溶解,并在心肌细胞核内发生嗜碱性包涵体。对同笼饲养存活的小熊猫进行血清学试验,检出高水平抗细小病毒抗体。随即对同笼存活的小熊猫注射细小病毒高免血清,使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0]。
2细菌病
2.1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是多种畜禽共患的高致死性致病菌,感染小熊猫后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发病急、死亡快,易误诊为犬瘟热病,在兽医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临床症状: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全身衰弱、卧地不起、呼吸促迫、粪便带血、口鼻流出泡沫状液体、可视粘膜发绀,很快死亡。
病理变化:皮下组织浆液浸润,心外膜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肺脏有红色肝变区,并有水肿,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血色液体。肝脏呈土黄色,质地较硬,表面及内部有米粒样白色坏死结节。自食道至直肠均有深红色粘稠的血样内容物,肠道粘膜充血肿胀,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胃肠道淋巴结充血、水肿。肾脏有出血点。脾有出血。
治疗:可采用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敏感药物[11,12]。
另,朱煜兰等报道了一起多杀性巴氏杆菌并发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临床症状以高热、咳喘为主症,伴有腹泻,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病理剖检:咽喉、颈部紫红色、水肿、淤血,颌下淋巴结肿大,肺与胸膜有纤维素性胸膜炎[13]。
2.2温和气单孢菌感染
运动性气单孢菌是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重要致病菌,在哺乳动物和人则为一种低毒力条件致病菌,当宿主抵抗力降低时可引起败血症甚至死亡,也是引起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吕艳丽等报道一起因长途运输和环境应激导致小熊猫发病死亡的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饮水少、食欲差,大便稀且带有多量粘液。病理变化为肝脏肿胀,呈土黄色,被膜下有出血斑点和白色坏死灶;脾脏明显肿大、色暗、有灰白色坏死斑点;胃壁薄、粘膜呈粉红色;肠卡他;肾脏肿胀,肾被膜下有少量出血点;肺脏充血、出血,肺小叶实变、灰红色,表面粗糙,右肺部分肺膜与胸壁粘连;心室扩张;全身淋巴结肿胀[14]。
2.3Tyzzer氏病
田纳西州大学一只9岁雌性小熊猫在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后发病,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腹泻,三天后死亡。血液检查显示中度非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增多、低血钾、高胆红素血症,转氨酶轻度升高。血清学检查犬恶丝虫、弓形体、猫白血病、猫免疫缺陷病毒,以及犬瘟热病毒均为阴性;电镜检查粪便有冠状病毒样颗粒。组织学检查发现多病灶肝坏死、坏死性大肠炎,肝脏和结肠细胞内见弯曲、孢子形成、革兰氏阴性、银着色、多形性具鞭毛的梭菌[15]。
3真菌病
3.1脚癣
3.2尾部脱毛症
患猫尾部被毛脱落、溃烂、化脓,从创部取样共分离到表皮葡萄球菌、皱褶念珠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多种致病菌。根据药敏试验,选用环丙沙星软膏及达克宁霜外涂和环丙沙星、酮康唑(里素劳)口服获得满意疗效[17]。值得注意的是,哺乳期幼猫尾部感染是幼猫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从创口同样可以分离到多种致病菌,可能与环境温暖潮湿有关,及时发现并采取敏感药物可治疗本病,但改善环境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此外,小熊猫有正常的换毛现象,应注意区别。
4寄生虫病
5代谢病
5.1脂肪肝
小熊猫在自然界以竹叶为主食,圈养情况下,由于精料太多,运动量少可引发本病。某动物园以玉米粥加食糖为精料饲喂小熊猫,结果部分小熊猫发生脂肪肝而死亡。
临床症状:外观肥胖,先出现食欲不振,间隙性拉稀,消化不良,饮水增多,活动量减少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出现持续性腹泻,粪中混有多量灰白或灰褐色脂肪样异物,有的还混有血和气泡,后期粪便黄色粘稠,或黑色焦油状,继而进行性消瘦,食欲废绝。严重的可视粘膜黄染,最后死亡。
病理变化:特征病变为肝、肾细胞脂肪变性。皮下脂肪层厚,严重的出现黄染;肝肿大至正常的2~3倍,质脆,呈灰黄色,切面粗燥,颗粒状,干而无光泽;肾呈灰黄色,质软,皮、髓结构模糊,肾盂结构不清晰,有油粒状脂肪沉积;脾肿大,质软[21]。
5.2佝偻病
患猫病情呈慢性经过,眼观个体较肥胖,身体呈圆筒状,腹部较大,站立时四肢弯曲变形,腕关节肿胀向外凸,两前掌内扣,肘关节外展使前肢呈“O”型姿势,拱腰凹背,肢体软弱无力,步态强拘,行走不稳,严重时两前肢卧地,用前臂伏地爬行。补钙和光照可预防本病的发生,以鱼肝油加钙制剂治疗有效[22]。
5.3累-卡-佩三氏病
本病非常少见。在西班牙马德里动物水族馆一只17月龄的雌性小熊猫发生本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左后肢跛行,经放射诊断疑为患了严重的双侧性累-卡-佩三氏病(幼年变形性骨软骨炎,Legg-Calve-Perthesdisease),伴随左侧大腿股骨转子骨折[23]。
6中毒病
6.1有机磷中毒
和其它动物一样,因灭鼠引起小熊猫有机磷中毒的病例也见报道,应引起重视。患猫中毒后侧躺于地,四肢无力,不能站立,肌肉松弛,呼吸困难,气喘,流涎,呻吟,腹痛,呕吐,全身肌肉震颤,四肢末端厥冷,瞳孔缩小。
及时以阿托品对症治疗,同时使用特效解毒药解磷定可取得满意疗效。阿托品每次按0.07mg/kg体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解磷定0.8g,同时补液。病程3天~1周不等[24]。
6.2美拉索明二氢氯化物中毒
本病发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动物园,1只小熊猫在使用美拉索明二氢氯化物(MelarsomineDihydrochloride,2.5-2.7mg/kg,肌肉注射)治疗丝状线虫后22小时内死亡。尸检证实该小熊猫患有丝虫以及可能并发D.immitis感染。病理剖检见:气管和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液体,肺表面呈现色斑,切面有大量液体渗出。病理组织检查证实有肺水肿,引起呼吸衰竭死亡。表明美拉索明二氢氯化物可能具有肺细胞毒性,或丝虫死亡后释放的抗原引起了严重的过敏反应。提示该药物副作用大或治疗指数低,不适合于小熊猫治疗[25]。
参考文献
[1]ZhangYP,RyderOA:MitochondrialDNAsequenceevolutionintheArctoidea.Proc.Natl.Acad.Sci.USA199390:9557-9561
[2]张亚平OliverA.Ryder:熊超科的分子系统发生研究.遗传学报199724(1):15-22
[3]王亚军王喜忠王子淑:小熊猫染色体异染色质的显示.动物学报199945(3):339-344
[4]QinQ,WeiF,LiM,DuboviEJ,LoefflerIK:Serosurveyofinfectiousdiseaseagentsofcarnivoresincaptiveredpandas(Ailurusfulgens)inChina.JZooWildlMed200738(1):42-50
[5]魏辅文李明方盛国:小熊猫种内遗传及亚种分化研究.动物分类学报200227(2):403-408
[6]熊焰徐志文王印:小熊猫犬瘟热病及病原研究.动物医学进展200122(3):74-76
[7]修云芳徐素慧:小熊猫犬瘟热疫苗接种引起大部分死亡的报告.福建畜牧兽医200022(1):40
[8]何洪彬夏咸柱黄耕:犬瘟热病毒小熊猫株的驯化致弱及其免疫研究.中国兽医科技200131(4):7-9
[9]叶俊华夏咸柱徐玉生:几种犬瘟热弱毒疫苗免疫效果比较研究.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3(2):37-38
[10]金玲徐麟木徐福南:小熊猫突发性心脏病的病因分析.畜牧与兽医199729(1):32
[11]李呈军侯绍华康孟佼:小熊猫巴氏杆菌病的诊治.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123(1):23
[12]王印彭广能王德铭:小熊猫败血性肺炎病原的分离鉴定.四川畜牧兽医200128(5):23-24
[13]朱煜兰周学文金致昆:小熊猫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诊疗.中国兽医科技199727(9):34-35
[14]孙艳争李树春:小熊猫温和气单孢菌感染.中国兽医杂志199824(11):22
[15]LanganJ,BemisD,HarboS,PollockC,SchumacherJ:Tyzzer'sdiseaseinaredpanda(Ailurusfulgensfulgens)JZooWildlMed200031(4):558-62
[16]KearnsKS,PollockCG,RamsayEC:Dermatophytosisinredpandas(Ailurusfulgensfulgens):areviewof14cases.JZooWildlMed199930(4):561-3
[17]王强何光昕余星明:小熊猫尾部脱毛症的诊疗.中国兽医科技199828(6):33-34
[18]杨光友王成东:小熊猫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研究进展.中国兽医杂志200026(3):36-38
[19]顾建宏:小熊猫眼线虫病的诊治.经济动物学报20026(2):27-28
[20]黄炎:小熊猫的饲养管理.四川动物200019(4):250-251
[21]吴登虎胡洪光吕长虹:小熊猫脂肪肝的诊断.中国兽医杂志199424(1):33-34
[22]李永勖:小熊猫佝偻病的诊治与探讨.经济动物学报19971(3):20-22
[23]DelclauxM,TalaveraC,LopezM,SanchezJM,GarciaMI:Avascularnecrosisofthefemoralheadsinaredpanda(Ailurusfulgensfulgens):possibleLegg-Calve-PerthesdiseaseJZooWildlMed200233(3):283-5
[24]王俊莉张丽敏张涛:小熊猫有机磷中毒的抢救与治疗.中国兽医杂志199824(6):35
[25]NeifferDL,KleinEC,CallePP,LinnM,TerrellSP,WalkerRL,ToddD,ViceCC,MarksSK:MortalityassociatedwithmelarsominedihydrochlorideadministrationintwoNorthAmericanriverotters(Lontracanadensis)andaredpanda(Ailurusfulgensfulgens).JZooWildlMed200233(3):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