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张永刚: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实地考察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水是人类生存的命脉,早在春秋时期,我们国家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叫管子,曾经对“水地“专门有一篇论述,讲到了水的根本作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的70%来自陕西南部,涉及到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市的30个区县,水源地的情况到底如何?我退休三年之后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水源的担心,2012年我背起了行囊和相机,开始对秦岭、汉江、丹江水源地自发拍摄考察。

两年间,我先后五次分别由一位老战友亲自驾着自驾车穿越过秦岭多次,沿着丹江、汉江寻源。途经丹江口水库以上28个区县,所到之处受到了武警消防支队和当地市县旅游、社协、防治办的同志们大力支持。有的亲自带路,有的帮助出主意。安康市地方治理办公室提供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使我对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一共先后几次到秦岭、汉江、丹江的实地进行拍摄,为了赶路,雨天、晴天都不停地往前赶,也不能够选天气、等太阳,记录式地快拍快走,虽然装满了2个500G的硬盘,但是现在我对这些照片几乎没有满意的。陕南三市被称为西安的后花园,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确是一个难得的风光宝地,希望摄影家们今后多去拍摄。

一、秦岭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

从北京乘高铁四五个小时就能到西安,再从西安出发去探寻汉江,无论走哪条路都必须翻越秦岭。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秦岭之中的太白山更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颂。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写道“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皑然。”白居易远望太白山,题笔在壁上也写下了“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开”的诗句。这样的自然生态美景,谁都不能破坏。“秦岭,天下之大阻”,这是司马迁的话。

(一)秦岭整体情况

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水系、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如果你到了秦岭,从丰裕口进去,你到秦岭上面就会看到那里有一个标志性的分界线,南面就是长江水系,北面就是黄河水系。这是以秦岭的脊梁为界划分的中国黄河和长江水系的一个分界线,也是中国南方、北方的一个分界线。而在动物学家眼里,秦岭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这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在秦岭交汇融合。在气候学家眼里,秦岭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因为陕南它属于北亚热带,关中它又属于暖温带,秦岭在这样一个过渡地带。在文学家眼里,秦岭与黄河、长江并称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母亲河。秦岭还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秦岭地区的环境状态之所以直接影响着长江和黄河的健康状况,就是因为秦岭是这两大水系重要的水源地。秦岭北部是渭河,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南部是汉江,汉江是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而丹江则是汉江的重要支流。所以中国水系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两条河流——长江和黄河的最大的一级支流汉江、渭河共拥着这样一座奇特的山脉。更确切地说是,这座博大精深的山脉养育出两条具有非凡意义的河流。有了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的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中华民族最引以为骄傲的古代文明,确实得益于这样一座朴实无华,由巨大花岗岩体构成的山脉,它赐给了十三朝帝都长安的繁华。

(二)自然的天堂

秦岭被全世界公认为自然的天堂,是因有相当多种类的动物、植物在此生存,根据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近年的统计,在秦岭庞大的山体之中,仅种子植物就有3400多种,如果加上蕨类、苔藓等植物,总数可以达到3800种之多。而动物学家又统计到有140多种兽类动物和338种鸟类动物在秦岭的山中繁衍生息。

人类把世界分为六大动物的地理区,中国占了两个,一个是古北区,一个是东洋区。秦岭恰好在这两个区的交界处。秦岭有古北区和东洋区的动物物种,还处于北方植物区系和南方植物区系交汇的地带,许多特殊类型的植物都保存了下来。可以说,这里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基因库,秦岭不仅是中国的宝山,也是世界的宝山。所以,不少世界上的植物学家、动物学家经过批准在这里进行考察。

到了秦岭以后,一年四季景色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秋天。秦岭的秋色是很美的。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长诗《蜀道难》中感叹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在这首诗中描述的有鸟道的太白,只有鸟能飞得到,当时因为植被很茂密,没有道路,所以通行是很困难的,鸟道太白就是秦岭的太白山。这里要说明一下,李白讲的这个蜀道是古蜀道,是指关中翻越秦岭大巴山通往蜀地的六条交通要道,就是从关中这个方向要到四川去必须经过六条交通要道。这六条要道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迹之一,它曾经是中国历代王朝政治中心通往西南的要道。蜀道在历史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文化的交流和政权的巩固都曾经起过重大的作用,而蜀道沿线的历史文化更是国之瑰宝。

(三)楼观台与道教

楼观台老子祠。一般道教的庙宇都叫观,为什么这儿叫祠呢?因为唐朝的皇帝姓李,他尊老子为祖宗,就把楼观台讲经台这个地方就命名为祠了,就是他们家的祖宗,他们家的祠堂,后来又在山下盖了一座庙供老百姓去祭拜老子。另外,老子除了在秦岭北侧的楼观台创立了道家的传世经典《道德经》,还在那里亲自手植了一棵银杏树,历经2500多年,至今存活。那棵树的树干中部可能因为年代久远遭受过雷击的原因,有点枯了,但是它四周还是枝叶繁茂,是很大的一棵树。我去看的时候,叶子都很茂盛,还活着。在楼观台下面有唐朝皇帝祭拜老子的一组雕塑,诉说着当年唐朝皇帝在祭拜老子的场面。

道教是一种多神的宗教,作为一种宗教组织,道教产生于东汉的顺帝时期,早期主要流传于河北和西南。河北的是由张角创立的太平道。西南巴蜀汉水的是由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张道陵是张良的后人。而张角的太平道因为发动黄巾大起义,而被东汉政权用军事手段消灭了。五斗米道因为张鲁割据汉中30年而发展壮大起来了。在张鲁投降曹操以后,向中南和江南各地传播,这样就以天师道和正一道流传至今。

陕南地区是中国正一道最早的传播地区,曾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道教神权政治机构。在此后的2000多年历史中,道教在陕南地区一直盛行不衰。西乡县有个午子观,天台山的道观,留坝的张良庙,勉县的武侯祠,城固县西北部的洞阳宫,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的祖师殿(音)等等。另外,在陕南各地的县、乡、镇到处都建有道教宫、观、祠、庙,最普遍的有关帝苗、岳王庙、文昌帝君庙、吕祖庙(音)、老君庙、火神庙、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八仙庙、玉皇庙、祖师庙(音)、真武庙、二郎庙、三官庙、财神庙等等这些道教活动的中心虽然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剧变和风风雨雨,但是道教的信仰和精神始终流传于秦巴汉水流域,对陕南的社会和民俗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四)秦岭的古遗迹

在秦岭里面还有许多栈道的遗迹,还有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文明的遗产,在华阳有神农阁,那里盖了一个亭子,立了一个碑,纪念我们的始祖神农。傥骆道那里还专门塑了一个神农的塑像。傥骆道至少是汉唐时期一个很重要的通道。傥骆道有一个苍耳岩下,这里古代是个驿站,唐朝安史之乱曾经有两个皇帝逃难经过这里,在这里住过。岩的下面是一个很深的水潭,它也说明了秦岭所涵养的水量的巨大,四季水都是长流的。在傥骆道遗址里还有很多记录着发生在傥骆道的历史故事和雕塑,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这里也能让我们联想到我们的祖先以前的生活环境。

另外在古栈道里面还有一个金牛道,金牛道有个金牛雕塑。这里也有一个传说:当年西南的蜀地有个小国家,当年关中地区的政权想吞并这个蜀国的政权,只是因为秦岭的隔绝,基本上没有道路可通而不得之。当时有人给关中皇帝出了个主意,让他告诉蜀国的皇帝,说我们这儿有一个金牛,拉的屎都是金蛋,我们想送给你,但是没有道路,你自己修条路来把这个牛拉回去。蜀国那边就修路,就朝着关中这个方向修,最后路修通了,关中部队进去就把这个小国家给灭了。所以这条路叫金牛道,这是一个传说。

在古栈道里面,从宁强县通往青木川区的路上有一个禹王宫,这个宫殿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几块残碑了,但是汉代栽的一棵桂花树还活着,这个桂花树长得很茂盛。每年当地的群众还去祭拜治水的先祖大禹,感谢他当年治水的恩德。我在当地没有找到大禹治水的雕塑。

宁强有一个古镇叫青木川,青木川有条河,这条河是往四川那个方向流去的,然后进入嘉陵江,最后进入长江。嘉陵江的水源也是经过秦岭的涵养流入长江的。秦岭地区的水流很多,在宁陕县有一个很大的瀑布,18丈高。怎么知道18丈高呢?古时候有一对自由恋爱的青年人,因为爱情得不到家长的同意,两个人就从这个瀑布顶上跳下去殉情了,最后县官在判案的时候,勘查当地的地形,拿尺子一量18丈,所以这个瀑布到现在就命名为十八丈瀑布。现在这个水四季都是很旺的,尤其是雨季更旺了。

在丹江支流里,到金丝峡去,金丝峡的水流里面有一种野生的鳟鱼,长得非常好,它是冷水鱼。在秦岭的丰裕口也有冷水养的鳟鱼,这个金鳟鱼的肉质非常好,就像三文鱼,比三文鱼的肉质还要鲜嫩一些,可以生吃,也可以加熟,味道都很好。这个鱼的生存它对水质的条件非常苛刻,所以能在这大量生存也说明秦岭水质的优异。

(五)种类繁多的物种

刚才讲到秦岭植物品种很多,因为它是南北的分界线,所以兼有南方、北方很多稀有的品种。在秦岭北麓的楼观台,有一个南竹北移基地,就是把南方的竹子移到北边来种。楼观台加上国家森林公园,占地14公顷,存活的竹子种类有18属、150余种,是南竹北移重要的成果和试验基地,成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竹子基地,是西北唯一的竹子科研与绿化、生产、旅游相结合的一个综合性的苗圃。院内秀竹奇异,竹种荟萃,竹趣昂然,连同公园大片人工的竹林形成了一个万亩竹海的景观。南竹北移为秦岭北边的楼观台增添了一个很大的特色。

在秦岭南边的石泉县,有很多野生稀有的植物种类,我在石泉的云雾山看到野生大杜鹃,花开的有碗口那么大,颜色非常鲜艳,长势非常好。还有一些很稀有的植物。比如说在富平华阳有一种山茱萸,当地称为它为枣皮,它是一味中药,是中药、养生药酒、茶饮的一个原料,到秋天的时候看到富平华阳的农户很多家门前都晒着一片一片的山茱萸,是当地的一个特产,它的疗效也是很明显的,质量很好。

所以在秦岭、汉江、丹江地区,人们世世代代崇尚自然,敬重生态,保持着良好的生存环境。除了地理位置,应该说老子所主张的天地人都是为一体的,万物皆有灵,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任何动物、植物都要有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的思想的灌输和文化的影响,也是使得当地生态环境相对保持较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安康市提出了“安康精神”,第一句就是乐山亲水。可见山水在当地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是我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秦岭山高水长。由于秦岭涵养的水源滋养了万物,同时它也为汉江、渭河、长江、黄河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所以保护好秦岭的生态是一项我们保护好母亲河,保护好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二、秦岭四宝

秦岭生态好,有非常标志性的动物,如秦岭四宝:金丝猴、大熊猫、羚牛、朱鹮。据不完全统计,秦岭山脉共记录的鸟类是338种,在这些鸟类中,国家保护鸟类、特有鸟类有近20种,其中朱鹮是世界瞩目的珍稀鸟类。目前已知秦岭地区的兽类约有140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物种有8种,二类保护物种11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均在这个生态区当中分布。由于秦岭山地南北存在着地貌、气候和植被等自然因素的显著差异,因此造成动物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是极为罕见的。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在一座山交汇融合,使秦岭成为一个真正的动物的乐园。秦岭四宝就是最好的代表,它们的生存状况也是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优异的最好标志。保护秦岭四宝就是保护秦岭的生态,也是保护我们的水源。

(一)金丝猴

(二)大熊猫

在楼观台还专门建立了野生动物的救护站,不遗余力地进行保护。佛坪有一个熊猫谷,那里有一个故事:1991年佛坪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王铁军、巫运财去巡山,发现了一只两个月大小的熊猫幼崽奄奄一息了,他们立刻把它抱到附近的三官庙村。看到这只熊猫幼崽危在旦夕,村民何长林和他老伴毫不犹豫地拿起自己喂孙子的奶瓶,给大熊猫幼崽就冲奶粉喂养。后来这只熊猫幼崽就被送到佛坪保护局,全局上下又精心的照料,最后给这个熊猫幼崽起了个名字叫坪坪。1993年9月,两岁多的坪坪被送到周至县,原来在秦岭的南面,被送到北边周至县楼观台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被送到那儿去抢救研究了。2003年的8月2号,坪坪生了女儿叫楼生,成为了陕西省第一只经人工授精繁殖成功的大熊猫。2009年3月,楼生经过人工授精,于2009年的8月18日又产下了一对龙凤胎熊猫幼崽,所以这样坪坪就当上了爷爷。2012年6月10日坪坪当时是21岁了,体重106公斤,又把它送回到阔别了19年的故乡佛坪,就是从秦岭北边的楼观台又把它送到秦岭南面的佛坪饲养站,让它在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佛坪基地安度晚年。我们去的熊猫谷就是它现在住的这个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熊猫谷里面来饲养这个熊猫的恰恰安排的又是何长林老人以及他与坪坪同龄的亲孙子何鑫一块来作为基地的饲养员,又肩负起了照顾坪坪的任务。2013年10月10号,当我去看坪坪的时候,何长林老人已经去世了。当时给我带路的是何鑫的哥哥,我就与他兄弟俩和熊猫坪坪在熊猫谷照了一张相。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也让我们对人和动物、人和自然怎么和谐相处有了一个切身的体会。这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希望这种美好的故事更多地发生和传诵。

(三)羚牛

秦岭的羚牛是秦岭亚种,又被称为“秦岭金毛扭角羚”。当地人又把它叫“白羊”,或者是“羊子”,因为它长得比羊大,但是有点羊的模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的两个长而粗壮的前肢,两条短而弯曲的后腿,以及分叉的偶蹄这些特点使它在秦岭能够适应高山的攀爬生活。羚牛是秦岭山脉的一个特产动物,分布沿着秦岭的主脊冷杉林以上,它们一般生活在1500到3600米的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的草甸。早晨和黄昏的时候出来采食,由于基地内的食物有季节变化,所以它们的活动常作季节性的移动。春季它们常下到1500米左右的山谷中采食禾本科、百合科等青草、竹笋、竹叶以及一些灌木的嫩枝幼芽。夏季就迁移到高处,采食含有多种微生物及淀粉的草本为食,然后进入林荫,避免暴晒。秋季就采用各种植物的种子,冬季进入亚高山台地或者是向阳的山地食物基地,主食是秦岭的箭竹、冷杉等树皮和灌木嫩枝,以照晒阳光来取暖。它们在一定的季节经常喜欢吃一种特定的植物,除了季节因素外,也可能与某些生理的节律所需有关,它们还经常喜欢舔岩石上的硝盐,也可能与它们生殖和胎儿的发育需要微量元素可能有关。

另外,秦岭羚牛的集群性很强,一群常常是20头,30头,也有50头左右的,冬季还出现更多的聚集群,好几群聚在一起。每年的6月是秦岭最具活力的时节,海拔2400多米的佛坪县和周至县、宁陕县交界的这个地方,因为崇山峻岭阻隔,生态保存完整,这里人迹罕至,所以这里成为秦岭羚牛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我去看羚牛的时候,因为季节不对,我是一个深秋冬季去的,只在三官庙野生动物保护站拍了几张羚牛的照片,今后有机会还得到这个地方看看群居的羚牛。

(四)朱鹮

朱鹮自然保护区位于陕南汉中洋县的姚家沟、金家河、三岔河等地,因为朱鹮它要吃田里的泥鳅、小鱼,当地的人民为了保护朱鹮的生存环境,洋县的农民30多年来种地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当地人民的奉献确实是很大的,不仅仅是种地这一项,还有其他很多的措施。有一个外地人到洋县把一只朱鹮给弄死了,给判了五年徒刑,告示一出震动也很大。为了保护朱鹮,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人民做出了很多具体的奉献,所以才有今天朱鹮种群恢复的情况。现在可以说朱鹮从根本上脱离了濒临灭绝的境地,这也是秦岭的山水做出的一大贡献。

我到宁陕朱鹮放养基地去看,当时一对朱鹮正在孵蛋,朱鹮孵蛋是不许惊扰,不许看的,正好管理员是我们当年部队的一个复员战士,他说按照规定不行,我说咱们不要破坏规定,我也不进去看了,我们就在网外面远远的拍了一张朱鹮孵蛋的照片我们就走了,不要去惊扰它。但是看到朱鹮能够在除了洋县之外得到放养,而且生存状态很好,我们都感到很高兴。

三、温润悠远的汉江

汉江古人又叫汉水,是长江最大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的嶓冢山,流经陕西的汉中、安康,然后进入湖北境内,再经过郧阳、襄阳与武汉市的汉口汇入长江。所谓汉口就是汉江进入长江的口,所以称为汉口。汉江的干流全长是1500多公里,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千米,,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2%。历代地理学家都把汉江与长江、黄河、淮河并列称之为江河淮汉。中国古代最权威的江河巨著《水经注》,用了几乎同黄河、长江相同的篇幅,详尽地描述了汉水的温润悠远、柔美婉丽的风貌,与生发于沿岸的一系列辉煌。

(一)汉江源头及支流

我请了村里一位60多岁的农民来带我去汉江的源头汉王山(嶓冢山),他拿着砍刀,有的地方的路还需要砍出来,进去以后到了汉水的源头,那里有一股水,这个水捧起来喝确实很甘甜。另外那股水的旁边刻着三个字:汉江源,就是汉江的源头。

汉江的支流很多,据统计有2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较大的支流就有:任河、堵河、旬河、夹河、丹江、南河、唐白河、汉北河。因为汉江在秦岭和巴山的怀抱当中,来回跟着山势走向流动,所以很弯曲,所以古人讲“曲莫如汉”,就是弯曲超不过汉江。汉江河床总的落差是1850米。而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落差达到1780米,占全河总落差的96%。

汉江流域江水的年变化率在20%以上。落差大,而且集中在上游,这就便于拦河修坝,把水拦起来形成水库,我们现在饮的这个水是从水库流出来的。降水的月变化率比年变化率大得多,月变率一般在百分之百以上,降水的年变率和月变率大,降水量过分集中,水灾的可能性就增大了。汉江及其支流的最高水位一般是6月、7月、8月、9月份水位最高。最低的水位是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这三个月水位最低。汉江及其支流每年水位的落差一般在2—9米之间,最大的可以达到10米。多年水位的变化大部分河流都在5米左右,最大的可达19米以上,因为变化很剧烈,所以它容易出现水灾。

汉江及其支流水位直接受降水的制约,在上游地区洪水季节暴涨暴落十分显著。汉江流域喝水的补给主要是降雨。因此,汉江及其支流年内流量的变化要看季风雨的转移情况。从4月中旬开始流量急剧增加,一直到10月底,流量大部分都高于平均值,到11月至第二年的3月,流量降到平均值以下。7—10月份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量的50%左右,特殊的年份高达75%以上。汉江从陕西的白河县流入湖北的郧县,从郧县经过30公里之后与丹江汇合于丹江口水库。丹江口,就是丹江进入汉江的汇合口,丹江口以上属于汉江的上游区,集水面积是97400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56%。这个地区全是山地和丘陵,地势陡峻,河谷狭窄,水流湍急,水能极为丰富,所以便于蓄水发电。河床稳固,因为它是石质的,是良好的适宜驻坝储水的地方。区内多年平均径流量大约在每平方公里14秒以上,最大的洪水流量常常出现在9月,安康曾经1983年有一次大洪水,水进了城,汉江大桥都被淹过去了,这就出现在八九月份。

到了汉江发源地,水量是有很大变化的,但是即使在秋季缺水季节,水源地还有很大的一股水,溪流的水还是不断的,水质还是很好的。汉江发源于汉中市的宁强县,专家认为它有两个分源头,一个是古汉源,位于宁强北部的大安镇嶓冢山白岩湾的石牛洞,就是我们去看的那个汉源。嶓冢山又因当年刘邦做汉王时,在嶓冢山设坛祭拜天地山水,立誓实现统一大业,所以后人就把嶓冢山又称为汉王山。第二个是新汉源,在同属于嶓冢山山系的玉带河源头——赵家河,玉带河流经宁强县城向下,到铁锁关,经胡家坝进入勉县境界,这称为南河,再向前流经炭场寺的时候,与古汉源的水汇合。1996年出版的辞海采纳了玉带河汉源水。为了不与历史发生争议,把石牛洞汉源称为古汉源,把玉带河汉源称为新汉源。在《尚书·禹贡》中有说,“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沧浪在湖北,从嶓冢山下来的漾水向东流,经过大安镇到沔县,经过沔县西的沮水汇合之后就叫沔水,流经沔县以东的褒河汇合以后就叫汉江。汉江的源头有这么一个历史情况。

(二)汉江流经区域的历史现状

整个汉江流域,我们从地质上可以看到,从嶓塚山一直流经汉中市、安康市,然后从安康市的白河县,进入湖北的十堰市,最后在湖北30里之后进入丹江口水库,所以这一段实际上它只是汉江的上游这一段。实际上在湖北境内还有中游、下游还有很长一段,整个流域它面积是很大的。我们讲的这个水源地主要还是讲的它的上游地区,从丹江口水库以上。

宁强县原来的名字叫宁羌,1941年改为宁强。明朝洪武年间以前它是羌族的一个居住地,所以在宁强县现在有羌族博物馆。有的专家考证认为,大禹就是羌族人。当然这个我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1942年元旦的时候,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也是个大书法家,他经过宁强的时候提了四个字:安宁强国。用四个字来解释宁强的县名,就是安宁强国。从西安,如果去宁强寻找水源地的通道,必须经过从关中经汉中到四川的川陕公路,它和古代蜀道中的金牛道几乎重合。

金牛道上沿途的古道遗迹很多,大多都与古汉源有关。有个地方叫五丁关,五丁关讲的是五个壮丁开道的故事。当年五位带兵的壮士在大禹治水精神的鼓舞下,从悬崖峭壁上开辟了这条栈道,这一段叫五丁关。金牛石是金牛道上的一个标志,金牛峡是途径的大峡谷,谷道中的河水是古汉源流出来的。烈金坝是金牛道上的驿站所在地,有一个岔道就通往古汉源。禹王宫是当年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疏导汉江而修的庙宇,这个庙如今已经不存在了,如今只剩下了一株巨大的千年汉桂和几块残碑。但是大安镇和汉王镇的村民世世代代祭拜禹王,不忘大禹治水的恩德。

我们到宁强可以看到,2008年“5.12”地震之后,这个县城基本上是新建的,建得非常好。在宁强地震之后,天津市援建了一个高级中学。学校的名字上就刻着天津援建宁强高级中学。这个中学我看建得非常好,可以说在许多大中城市,这样设施齐全、建筑这么好的中学还不是那么普遍的。另外在宁强有一个羌族博物馆,里面有羌族民俗的一些蜡像和一些实物的展示。

在汉王山我们看到当地农民的耕作还是用牛,劳动强度非常大。我在丹江的源头,在圆梦石旁边看到梁坪村的农民,这可能是一家弟兄俩,一人牵着两头牛,拉着一个犁,后面一人扶犁。后来我到西安,我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去看牛耕图,基本上也是现在这个状态。后来到秦二世墓,那里有一个铜牛雕塑,耕地的一个铜牛,后面有两个播种的农夫,可以见到用牛耕作的技术,2000多年这种耕作技术还保留了下来。当然这种耕作技术环保、无污染,但是劳动强度是非常大的。这种耕作可能也适应当地田地不是很大、大型机械化操作工具不便于展开的情况。当然它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好处,但是农民很辛劳,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看到农民兄弟在田野里这样大强度的工作,也激发我们怎样能够尽快的扶持我们的农民兄弟尽快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道的干劲。

汉江流经汉中市的汉台区,流经勉县和南郑县三县区交汇的地方就进入了汉中盆地。汉中盆地是汉江上游最大的盆地,南北有5到25公里,土地肥沃,光照适中,加之处在地理的南北分界线上,南北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由于汉江及其支流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条件,就成了秦岭以南、汉江上游农业基础最好的地域,就是汉中盆地。

中国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时代,在农耕文化决定经济基础和社会文明的古代时期,汉中盆地不仅被民间视为小江南、小天府,而且被历代朝廷视为战略要地,或许正是因为这里有强大的农业基础,为军事、政治提供经济保障,加之这里地理位置具有北通关中,南通巴蜀,经汉江直达中原的优越条件,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刘邦的到来,让这块盆地成了书写中国历史的一个政治舞台。汉中在两汉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重镇。刘邦受项羽之封成为汉王,驻扎于此。而后逐鹿中原,赢得天下,最终以汉为国号,建立了政权。汉武帝的时候国力强盛,四海臣服,周边的民族都称华夏民族为汉人,因此汉江、汉中、汉人、汉民族、汉字、汉文化,这样就一脉相承了。所以文化名人余秋雨就说,全体中国人应该把汉中当做自己的故乡,汉中是汉人的老家。历史上的汉中实际上讲的是汉中郡,秦始皇分天下36郡,当时汉中是指的汉江的中游,如今已经是上游了,汉中郡包括今天的整个安康、汉中的大部分和湖北郧阳一部分。当时郡治就在西城,就是现在安康城的中渡台,我清明前又专门到西城阁补拍了一张照片,因为当时我去的时候没有看到这个东西。

在安康的岚皋县有个南宫山,那里景色非常好,生态保护得很好。另外,在汉阴有一个汉阴县,汉阴在汉江的北岸,汉阴县有一个凤堰古梯田,被称为移民的生态博物馆。这个地方我去看了,凤堰古梯田确实很不简单,它利用山两条溪水自流灌溉,在一个大山环抱的山坡上开垦了1万多亩农田,都是自灌的,据了解,这个当年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移民的政策,叫湖广填川陕,当时四川和陕西南部的人口不够,由于战乱的原因,灾荒的原因,人口减少了,就把湖南、湖北、广东这一带的人移民到这里,据说凤堰古梯田就是湖南移民把水稻耕种技术移到这里来的。所以这里如今成为一个景点,也是古时候移民的一个生态博物馆。

汉江经过安康市之后继续往前,进入旬阳县。旬阳县是旬河与汉江在此汇合形成了一个县城,所以冲击成了一个阴阳鱼的形式,就像八卦阴阳鱼的形式,所以当人们把旬阳县城叫做太极城,很像太极八卦。旬阳过后,汉江继续前进又到了白河,过了白河之后,前进30里进入湖北就到了十堰,十堰有一个很有名的武当山,大家看电视片,为了保持武当山的古迹,南水北调工程在大坝增高蓄水之前,做了很多抢修工作。汉江进入了十堰以后,在丹江口水库就和丹江汇合了。

四、丹江的历史及现状

丹江是汉江的一个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陕西省秦岭中段的商洛地区凤凰山南麓,流经商丹盆地商洛的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最后从商南的白浪镇月亮湾出陕西边境,然后到河南,经过河南省的南阳市的淅川县,经过伏牛山脉的南麓,在湖北省丹江口市注入汉江。全长443公里,全部为山区的河道。丹江水系径流的年内变化十分显著,因此洪水灾害严重而频繁。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径流年际相差大,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6到7倍。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开始兴建,其枢纽工程建在丹江和汉江两条河流的交汇处的湖北省丹江口市,拦截了丹江和汉水两大水系,库区面积800余平方公里,蓄水达到174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所以被赞誉为亚洲的天池。

我去考察丹江的时候,先到了商州的梁坪村,在梁坪村后山顶上就是丹江的一个源头。丹江源头梁坪村后山源头下面有一个石头,有一个很大的石头,叫圆梦石。据说当年刘邦率兵在进入咸阳之前经过这个地方,率兵在这里休息,刘邦就躺在这个石头上做了一个梦,做的梦就是他当了皇帝。所以这个石头叫圆梦石,刘邦在那儿做了一个皇帝梦,后人就把这个石头叫做圆梦石。梁坪村的农民在丹江源头圆梦石旁边种着玉米等一些作物。丹江源头的水比起汉江源头的水那就小多了,因为我去的时候也正好是旱季,水已经相当少了。旱季和雨季差距很大,怎么样保护好水源,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重任。

古时候把丹江叫做粉青江,因为尧的长子死后葬于丹江,为了纪念丹朱就把这个江改名为丹江。丹江通航的历史很久远,中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曾经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丹江已经通航,航道上至陕西的龙驹寨镇,下达湖北省的老河口市,顺着汉江又可以进入长江,是中国古代长江地带通往中原地带故都南阳和长安的一条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明朝和清朝时期的丹江航运日趋繁荣。鼎盛时期,仅仅紫荆关码头每天停的船都100多艘。帆樯林立十余里,近现代随着铁路、公路等路陆交通工具的兴起,丹江航运的重要性日益减少。

丹江两岸山清水秀,因为它基本上是在山区流过,流经世界地质公园伏牛山脉,所以丹江自然和人文的景观很多。航运的历史久远。《吕氏春秋》就有记载,“尧与有苗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尧为了征服南部的荒蛮的部落,曾经在丹水打了一战。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阻断了淮河和汴河的漕运,丹江便成为运输江淮地区货物的一个主要的航道。明代的中后期,关中和陇上的商人通过丹江的航道向襄阳、汉口运输物资。明代在龙驹寨建立了多处船帮会馆、马帮会馆,由此可见当时丹江的航运是很繁荣的。

我看到龙驹寨的船帮会馆很大,而且大门后面就是一个很大的戏台,可见每年可能在这里演戏,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广场,现在这里面有一个很简要的一个展览,展示了当年丹江航运事业的历史,有一些图片、图表和文字。但是它基本说明了当年丹江是一个很重要的航道。八国联军进京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慈禧太后逃到了西安,当时南方的粮草就是经过丹江运到,然后又经过蓝田这边运到西安去。可见当年的时候丹江还是有一个很重要的运输的功能。

在丹江的沿线,也就在商洛地区,历史的故事、历史的传说很多,最有名的是“商山四皓”。商洛是著名的商鞅的封地,所以商洛这个地区也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很厚重的一个地方,这里有不少传说,有不少故事,也有不少文学作品。《煎茶水记》这本书把丹江称为了天下名水。《陕西通志》第八卷曾经写到,李秀卿排列天下名水20种,丹江为15。。还有一本书叫《续文献通考》称“大禹曾到商山治水”,就是大禹到商山来治理丹江,得到了真行子所著的《九畴书》、《灵宝五符治水真文》两本宝书,才取得九州治水之成功,当然这是传说了。将帮助大禹治水有功的契封于商山,即历史上有名的古商国。

然而丹江自古多险滩,龙驹寨到竹林关,名“流岭峡”或“日月峡”,,谷底很狭窄,乱山夹石,奔流若沸,水就像烧开了一样。这是丹江著名的险段。沿着丹江有鸡冠插汉、金鸡锁关、镇江巨石、乌龟白驼、赧王斩山、月日险滩等景点,而且遍布了各种书体的摩崖题刻。金丝峡漂流全长12公里,漂流需要两小时。

明代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经漂流到丹江龙驹寨以下丹江全程,丹江进入商南之后,这个水渐渐地变大,特别是从过风楼往下的水段非常适合漂流,江面时而水平如镜,人可以躺在筏子上观看鹰击长空,指点两岸青山,时而险滩逼至,浪花翻滚,惊涛拍岸。还有好事者从这里漂流北里一直到竹林关。在商南县境内这一段,湘河镇庙沟到月亮湾,全长17公里,水深流急,险多浪高,惊而无险,还是很有情趣的。在丹江金丝峡现在有漂流的活动,可见丹江沿岸风光的秀丽。

金丝峡是一个很重要的近些年发现并建设的一个景点,从西安去很近,去的游人也很多,那里可以见到很多奇特的地貌,可以看到地壳变化的情况。另外在丹江的竹林关可以看到丹江综合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为了纪念汉中、安康、商洛这三个地区,就是陕南的这三个市,三个区县,政府和人民治理汉江、丹江、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的功绩,专门在那里立了一个石刻,有两三丈长,一个巨石,上面写着纪念的文字,我拍了一张照片。因为正好那个石头离前面的竹林不到一米,所以很难正面照,只能从侧面照,字一边大一边小,但是文字能够全部看清楚,确实也是一个纪念石,我觉得也是一个功德碑,也是当地人民对南水北调水源地的保护,对水源地的综合治理,对水土保持所做的一个阶段性贡献的纪念,很有意义。

在商洛商州城郊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湖,叫仙鹅湖,山清水秀,湖很大,水也很青,很绿,水质也不错。因为中国南北分界就是秦岭,秦岭全长1800多公里,从甘肃,主体在陕西,然后进入河南,再过去就是淮河,所以秦岭和淮河是中国南北的一个主要分界线,商洛恰恰处在中间这个地方,所以物产南边的也有,北边的也有,南北并蓄。风俗是秦楚交融,既属秦国管,也跟楚国相接,所以秦楚的风俗文化这里都有影响。它的文化积淀很丰厚,因而诗人们在这里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广阔天地,使这里成为唐代诗风实现南北交流融合的一个基地。商洛是中国西北与东南的一个交通要道。

盛唐以来,沿长安向西走出了一条丝绸之路,而沿长安向东进入蓝天,越秦岭,穿商洛,至河南,史称商山道。这条商山道走出了一条诗歌之路,在这里曾经留下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许多诗人的足迹和诗作。当然在秦岭的南麓,许多有名的诗作也不少。包括《诗经》的某些篇章也有歌颂汉江的。特别是大家熟悉的陆游,陆游当年写的许多军旅诗,就是他在汉中从军的时候写的。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沿长安向西走出了一条丝绸之路,然后沿长安向东经商洛走出了一条诗歌之路。

在秦岭上,或者在商州城里,我们都看到了一条巨大的标语,叫“一江清水送北京”,这既是陕南人民、当地政府对首都人民表示的一个决心,也是秦岭发出的一个誓言。所以今天我们作为南水北调的受水区,是受益者,我们对秦岭,对汉江,对丹江,对当地的政府、人民确实充满着一份感激之情。

THE END
1.熊猫侦探社中国知名的精品儿童内容平台口袋故事官网简介: 酷酷的爱科学的猫力,贪吃的力气超大的猫飞,这对熊猫兄弟是海螺小镇上,著名的大侦探。 当有点迷糊但梦想是当超级大侦探的小猫咪——猫咪咪,与熊猫兄弟相遇。熊猫侦探社,成立了!一段爆笑又有趣的侦探生活,开始啦!他们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知识,破解一个又一个神秘案件,打倒一个又一个邪恶势力!http://ilisten.idaddy.cn/resource/audio/13757
2.天下3天下3八大门派渊源你不知道的故事敢爱敢恨,豪爽仗义,地处南蛮的荒火弟子也许不通风雅,但却个个重情重义的豪杰,他们有时也许莽撞冲动了些,但你会发现,单纯而充满热情的他们其实不也是十分可爱吗。 这就是荒火,最热血的斗士,最无畏的勇者,最淳朴虔诚的圣火守护。 【门派历史】 起源 http://tx3.17173.com/news/10282011/174718715_all.shtml
1.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通用10篇)“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教师引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几篇神话、传说故事,体会到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优美生动的情节。你还知道或读过哪些神话和传说?今天,我们开展一个故事会,自己选一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https://m.ruiwen.com/jiaoxuesheji/2032059.html
2.80后的动画收藏(个人小时候看过的)8..阿凡提的故事(中国 1980)√ 9.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国 1995)√ 10.邋遢大王奇遇记(中国 1987)√ 11.蓝皮鼠和大脸猫(中国 1996)√ 12.没头脑和不高兴(中国 1962)√ 13.哪吒传奇(中国 2003)√ 14.三个和尚(中国 1980)√ 15.三毛流浪记(中国 1984/2006)√ ...https://m.douban.com/note/789884856/
3.大熊猫的故事大熊猫的故事 大熊猫 (哺乳动物)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称:Giant Pand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https://www.jianshu.com/p/44f868fa0f7b
4.睡前童话故事[热]睡前童话故事[热]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童话吧,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那么,都有哪些经典童话故事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睡前童话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https://www.jy135.com/ertonggushi/tonghua/1618951.html
5.大熊猫小故事“丹丹”是野生大熊猫奉献于人类的一次强级“地震”。 1985年3月26日,一只棕色大熊猫在大古坪保护站附近的悬马沟口被发现,潘文石教授为它取名“丹丹”。 丹丹“出山”,是一段现实的神化故事,是现代版的传说,堪称佛坪保护区史上佳话之一。抢救丹丹,医疗条件是个大问题。虽然丹丹当时很消瘦,但加上木质笼子,却是...http://bhq.papc.cn/sf_56893FBE3D6F44BE8EA6E100A938B0CA_262_3045C15C931.html
6.熊猫人鬼故事系列最新章节熊猫人鬼故事系列顾金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鬼故事系列2 《熊猫人鬼故事系列》第385章 梦魇之床 放着一张古旧的木床。这张床,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每当夜幕降临,它便成为无数噩梦的发源地。 李明是这座公寓的新住户,他搬进来的...https://www.xiaoyanwenxue.com/aikan/8753952.html
7.专访《落凡尘》:从最牛毕设到院线电影,梦想照进现实有戏“织”一个传说故事新编 澎湃新闻:神话传说好像是动画改编非常喜欢的一个方向,《落凡尘》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 钟鼎:确实,这条赛道,前面已经有前辈做出了非常成功的案例,用传说元素去进行改编,我觉得也是一种基于传统文化传播的需求,以及观众能够接受理解成本的综合平衡考虑来决定的这条赛道。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035148
8.《功夫熊猫》中国元素11篇(全文)《功夫熊猫》中国元素 第3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功夫熊猫》;文化传承近些年电影行业发展又步入了一个快速期,国产电影发展也很快,但是电影界有这样一个说法,中国人拍不出大片,而我国的导演们也不遗余力地在证明这一说法。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翻拍各种历史故事,一次又一次自己编故事,妄图用所谓的大场面来展现他们有能...https://www.99xueshu.com/w/ikeyd04ww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