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1月泸州市纳溪区众兴兔业专合社成立以来,兔农喜笑颜数开的的场景几乎天天都能看到,众兴兔业专合社理事长邓全明也高兴地告诉笔者:“我们合作社成立5年多来,由于采取‘零投入’分散饲养、保底价集中管理’的模式,让小兔子“长”成了大产业,年出栏兔子都在20万只左右。除了社员每只兔子有15元的纯利,合作社年都有10万元的纯收益。
“零投入”分散饲养壮规模
12月25日,笔者来到纳溪区合面镇石灵村众兴兔业专业合作社的种兔养殖场,放眼眺望,在群山换抱之间,绿油油树木和野草将占地10多亩的种兔养殖场围在其中,一排排整齐标准的兔舍,一只只活泼乱跳的小兔映入眼帘,煞是惹人喜爱。
“我们合作社基地养殖的全是种兔,所繁育的种兔在经过40天培育后全部免费送给社员饲养,我们只在收购时扣下仔兔的斤两作为返还合作社成本,直到出栏我们还包92%的成活率呢。”邓全明向笔者介绍说。
水草丰富的纳溪区合面镇乡村,村民们几乎家家都有散养肉兔增收的传统。尽管是散养且量小,大多10只20只地喂养,但近些年来,由于技术防疫不过关,相当一部分村民养殖的肉兔大多长到一两斤就夭折了,严重打击了村民的养殖热情,肉兔养殖在合面镇始终难以形成气候。
为了激发合作社成员对肉兔养殖的信心,壮大养殖规模,破解养殖技术难题,合作社采取了“零投入”模式,即统一孵育种兔,并进行40天的集中防疫和育雏长到1.5—2斤,免费送给社员进行40余天育肥出栏。在40余天回收时,合作社再将1.5—2斤的重量扣除;同时,合作社给与社员签约92%的成活率风险,社员只承担8%的风险,让社员高枕无忧养兔子。
由于是“零投入”养殖,5年多来,合作社社员由当初的30多户扩大到近200户,辐射带动1000多户村民从事肉兔养殖,遍及纳溪、江阳的10多个乡镇;合作社种兔场也由成立之初的5亩地扩大到了12亩,年出栏肉兔由2009年的3万多只达到2014年的20余万只。
“保底价”集中管理
“保底价”虽然确保养殖户获利,但要有足够的兔子销售,合作社才能从微利中得到发展。由此,泸州市纳溪区众兴兔业专合社对分散饲养的兔农按片区也实行集中管理。虽然经过40天的统一育雏,农户领回家虽然那兔子常见的几种疾病已基本不会复发,但难免因天气或饲养方法不当给兔子养殖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了解决肉兔养殖技术“最后一公里”难题,合作社就推行统一管理,合按片区各培训一名技术人员,每周定时到养殖户家中巡查,了解养殖生产情况,及时给农户提供技术帮扶和指导。
如今每天,合作社理事长邓全明除了收购肉兔、在合作社基地指导员工科学饲养种兔外,他每天还要走访他所负责的石灵片区的养殖户,检查肉兔生长状况,指导其进行科学管理。“虽然我们各片区技术人员辛苦些,但却让养殖户的兔子健康生长有了保障,合作社也有了足够的兔子来满足在外签下的销售订单。”邓全明欣喜告诉笔者。
据悉,由于合作社技术管理到位,近几年,社员们及其他养殖农户的兔子成活率均在98%以上,让养殖户和合作社都获得了稳定可观的回报。
石灵村养殖大户黄天华自2009年加入合作社后,他就从合作社领养50只兔子进行精心饲养。由于有合作社的及时跟踪服务,今年他已年出栏肉兔500多只,今年他已获纯利72000多元。“现在跟着合作社养‘无忧兔’硬是包赚不赔,比在外打工划算多了,还可以照顾家庭呢。”黄天华喜滋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