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吴大帝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公元264年,景帝孙休突然病死,生前一直没有立太子。于是,大臣们将孙皓迎回,立为吴帝。
孙皓即位之初,还像个明君一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下令抚恤人民,开仓赈贫,减少宫女,缩减宫廷开支。一时被誉为明君。但是好景不长,皇位稳定后,立即暴露出荒淫残暴的本性,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不问政事。他还忘记丞相濮阳兴和骠骑将军张布的迎立之恩,借机诛杀了他们,并灭其三族(有说由于濮阳兴和张布对立孙皓感到后悔,口出怨言,被孙皓察觉)。
公元265年,孙皓派人将朱太后杀害。又将孙休的四个儿子杀害。张布的女儿曾经很受孙皓的宠爱,孙皓杀害张布后的一天,故意问张美人:“你父亲到哪儿去了?”张美人气愤的说;“被奸贼杀死了。”气得孙皓命人用木棒锤死了她。后来,孙皓又思念张美人的美貌,命人将已经出嫁的张美人的妹妹抢进宫里,大加宠爱,昼夜厮混,不理朝政。尽管后宫佳丽数千,孙皓还不满足,让宦官到各地寻找美女。孙皓还规定两千石以上大臣的女儿,每年都要报名,凡是年龄在15岁以上者,都要经过挑选后方准出嫁。
东吴皇帝谱系
孙皓还命人将河水引入宫内,对后宫哪一个姬妾看不顺眼,马上杀掉,扔进水中。孙皓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杀人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有剥人面皮的,挖眼睛的,等等,残酷至极,更古未有。到东吴末年,孙皓成为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
公元279年,西晋派六路大军进攻东吴。吴国军民早就对朝廷愤恨不已,军队一触即溃,防线很快土崩瓦解,几乎无人抵抗。
公元280年,晋军兵临建业城下,孙皓只得投降,东汉灭亡。随后连同全家被押解到洛阳,开始了四年的亡国之君的屈辱生活。公元284年,病死。
三国东吴末帝孙皓墓:
根据史料记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送庄乡凤凰台村北(古亦称北邙山凤凰台地区)。上世纪90年代,尚存封土,今封土已平,无地面标志。
史料记载,北邙山凤凰台埋葬着三个亡国皇帝。一是孙吴末帝孙皓;二是后陈末帝陈叔宝:三是“百济国”末帝义慈。这三座帝陵相距不远。
还有一种说法。2005年12月,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上坊,出土“上坊东吴大墓”,是中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出土瓷器最多的大型东吴砖式墓葬。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该墓葬历史上被多次盗掘破坏,文物大量丢失和遭到破坏,墓主人身份尚难以确定。根据墓葬规格和出土文物,专家断定它是一座东吴晚期的大墓,墓主人可能是东吴皇室成员。一认为可能是孙皓。意外发现在出土的两块墓砖上,分别刻着“孙”和“浩”,古代“浩”与“皓”字是通借的。二认为是孙峻。三认为是孙权的父亲孙坚。
上坊东吴大墓结构图
本人认为,公元280年东吴灭亡,孙皓投降,被西晋押往河南洛阳。四年后(公元284年)在洛阳病死。一个亡国之君,死亡之后,再由河南洛阳发送到南京下葬,是不可能的。就近下葬的可能性最大。另外,历史文献多处记载,孙皓死后葬洛阳北邙山陵区。所以,“上坊东吴大墓”墓主人不可能是孙皓。墓主人是否是孙峻、孙坚,有待于今后的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