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中的“它”是一种能干扰人认知的东西。而且“它”下手的对象主要是与人群走散、迷路的人类。在“它”的干扰下,人类认为自己是什么,就会变成什么。文中已经提到“小型食草动物都会被关押在不可触摸的封闭式环境里”。那么游览过程中遇见的兔子其实就是进入园区,认知被干扰且来不及被收容的人类。而员工守则第十四条由于“违反上述规定而造成的耳鸣/眼红/偏头痛”现象其实是员工因为违反规定从人类变成兔子的征兆。
2.每一个地方的规则都是对当前状态的人类最好的保护方式。当人类违反了一项规则时,改规则就不适合他了,他只能求助员工或转向下一条规则寻求庇护。所以游客出园的最好方法就是老老实实遵守入园守则。
3.但当人类违反规定并出现认知偏差时,就会变成动物。当你看见奇怪对动物时,认知就开始被干扰扭曲了。不仅兔子是人类变过来的,白狮子,大象,山羊等动物都是人类变的。按园长办公室玩偶摆放倾向来说,猿猴和白狮子玩偶是有利于人类的,但兔子、山羊与大象都是能干扰人认知的动物。其中兔子-山羊是受污染程度由轻到重的体现。
5.认知正常的人类是看不见海洋馆的,只有认知受到扭曲的人类才能发觉海洋馆的存在。(园长除外)而且海洋馆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庇护,海洋馆是能让认知受到扭曲的游客不穿员工衣服但仍然保持人类形态的地方。
接下来还原游客们入园经历过程:
游客A:快快乐乐进园,快快乐乐看动物,快快乐乐出园,啥奇怪的东西都没看到。
游客B:快快乐乐进园,看见了奇怪的动物或不小心触犯了园区某条规则,但始终和熟人朋友在一起,最后和人群一起出园。
游客C:快乐进园,触犯园区前几条规则且迷路,但及时向正确的员工求助。被带去狮子园,让白狮子的吼叫驱逐“它”且净化被扭曲的认知。之后离园。
游客D:快乐进园,触犯规定且迷路。未及时求助,独自闲逛发现海洋馆,进入海洋馆并遵循海洋馆内部告示进行休息。之后一直在想办法逃离。
这里补充一条逻辑链:黑衣员工裁下虚线喂兔子,兔子吃下虚线发出笑声、进化成带兔子耳饰的人,且污染力量增强。这种情况下,遵守规定握着虚线的游客不会被污染,但没有遵守的人的认知会受到影响。接着,兔子耳饰将会前往大象园区,而发现这一情况的员工将会带着员工手册的虚线赶往大象园区,将虚线扔进园区草坪。获得虚线的保安/大象会与兔子耳饰搏斗,失败的兔子耳饰由于认知再次混淆,会成为长耳朵的大象。
游客F:成为黑色员工但并没有完全遵守海洋馆门口规则,立场十分不坚定,用掉了虚线但没有选择从猿猴馆右侧走出去。只好困在动物园里,甚至试图抢走别人的虚线好逃出去。
游客G:受污染后在园区游荡,变成兔子。被它吃掉,剩余的部分被做成“兔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