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英文名叫“mountainbike”,缩写为MTB。起源于美国,是美国青年为了寻求刺激,在摩托车比赛的越野场地上驾驶自行车进行花样比赛而派生发展起来的车型。最早骑山地自行车进行越野的,是一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生斯科特(JamesFinleyScott),他是第一位将普通自行车改装成山地车式样的人。以后越野运动逐渐在欧美流行,并形成赛事。1990年国际自行车联盟承认这项运动,1991年首次举行世界杯赛。
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其主要特征是:宽胎,直把,有前后的减震,骑行较舒适。宽而多齿的轮胎提供抓地力,有减震器吸收冲击。近些年来前减震的应用成为标准,前后减震的车辆越来越普及。一些山地车开始使用副把,但角度上扬的把横却成为了时尚。
山地车,具有刚度大,行走灵活等特点,骑行时不必选择道路,无论街巷漫游还是休闲代步都获得了广泛的好评,骑车者可以在各种路面环境上尽情地享受舒适的骑行乐趣。山地车,因其坚固、粗犷、新颖的外型、缤纷夺目的色彩、优越的骑行性能,很快成为都市青年追求的时尚。
山地车,各种部件均不同于普通自行车,具有缓冲作用、抗震性能好的轮胎,牢固结实、材料钢度大的车架,不易疲劳的手把以及即使在陡峻的坡道上也能够畅快地骑行的变速器等,都使山地车更加适合与爬山越野、郊游旅行。山地车,车速一般有10速,12速,15速,18速,21速,24速以及27速。正确运用变速器,能应付平路,上下坡,土路,顶风等复杂路况和气候,比普通自行车快速省力得多。长途骑行,应适时变换调速器,充分发挥山地车的特长。一般来说,应以脚下略感有力为宜,若觉得有点“空”,就应马上换高速比;相反,若感有些吃力,就应及时换成低速比。如若是能略知一二修理技术,骑上山地车的感觉简直就象个国王,在我们这个以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国度里,山地车可算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大哥大。
6.车轮车轮包括车圈、钢线、前后车轴、外胎、内胎。车圈:山地车应选用双层圈。因为双层圈比单层圈更结实,更能经受恶劣地势对单车性能的考验。车圈又分为:刀圈和工型圈。刀圈优点是抗纵向的冲击强,再大的强度也不会发生圆周变形,而横向的变形是很好调整的;刀圈还能减小空气阻力,适合业余车手和训练使用。缺点是重,不适合爬坡。工型圈抗横向的冲击能力强些。钢线: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横截面是圆形;另一种横截面是扁的,能减少正面的风阻。车轴:又称花鼓。用碟刹的朋友,应该选择碟刹车轴,因为碟刹片是固定在碟刹轴上的;用V刹的朋友,可以用普通轴,如果以后想升级到碟刹,可先装碟刹轴。车轴分为[培林]轴和[珠档]轴。建议买培林轴,滚珠坏了,可以更换。外胎: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骑手在特定路面对车的操控。不同的胎纹适应不同的路面。
胎纹越平,阻力越小,速度越快,在平地上的摩擦力越强。光头胎,适合城市里平整的水泥路。胎纹越凸,阻力越大,速度越慢,在山地上的摩擦力越强。内胎:属于易耗品。
英国蓝牌,平把“K”字轮盘,手闸的闸棍是圆形的,闸皮似一块硬方橡皮,这一特点,使人远望便知。但是,这种自行车从二战以后就不再进口了。
飞利浦车是大路货,特别是轮盘上有英文飞利浦的字样,有专为亚洲人制造的车架较矮的车型。售价辆很便宜,老百姓都能买得起,所以很是畅销。
韩牌、三枪均为英国的名牌车,车架均高,平把,个别的也有翘把,但价格十分昂贵。
凤头是一种装备齐全的老爷车,翘把,全链套,前后胀闸,加快轴车头还带磨电灯,一般车身为深绿色。还有一种英国车,名“双金人儿”,平把,高车架。北京那时进口的几辆车全都镀亮,特称“白金人儿”,骑这种车子的人要有洋学者的派头才行。
德国车有两种代表性的牌子:德国的蓝牌和G字(俗称勾字儿)都是倒轮闸。德国车有个别的用大轮盘,其大小如小脸盆,混混儿们爱骑,正经人不敢骑。
变速的赛车进口的多是法国的“飞燕”牌的,因为老北京当时的柏油马路特少,赛车瓦圈细,在土石路上骑容易变“龙”,所以骑者不多。
大把车多为美国进口,有一种木质宽瓦圈的,十分名贵,极为少见,它的实用性很差。
上世纪二十年代,李莲英的一个孙子爱骑自行车,在地安门大街路东今新华书店处开了一家车行。因为他的个子矮,特从荷兰进口了一批特制的二六车,是叫“锤手”的名牌车。还有一种倒装燕式车把短手闸的二六赛车,形式新颖奇特,据说只进口两辆,在京城视为珍品。
欧洲车,除了德国车外,都用钢丝带,所以载重能力差,但单人骑行轻快。
三十年代,日本车大量涌入北京。日本车大部分用压边带,因而载重能力强。均用左手后闸,有的用倒轮闸。二六车型居多,二八车型也有。英国的二八车的标准重量是18公斤,日本的比它要重10公斤左右。但骑起来也很快,再加上倾销贱卖,比欧洲的贵族型车如凤头差两三倍的价钱。那时,北京城里的一些学生、职员和小伙计们大都骑这一类的自行车。
日本车的代表名牌有菊花、僧帽、铁锚、富士等。“菊花”二八男车是日本车中造型最美的,翘把,横梁略前倾,轮盘图案为三个花束十分漂亮,且骑起来也轻快,为日本车中的上品。
六十年代中期,我国一批永久锰钢的车型与之相仿。可是矮、宽才是当时日本车的主要特点。
二三十年代的北京车行常常“攒车”(即现在的组装车),用进口的英、日零件加上若干的国产件,拼装成整车。冒充英国货,五花八门的杂牌子,但不敢冒充名牌,常取“鹰球”一类无案可查的假牌号,质量高低相差很大,售价不一。尽管造假的质量没有保障,但总的来说也比英、德进口车便宜不少,不讲究牌子的普通市民都选择这一类的自行车。
二战以后,国民党接收了天津日本人所设的自行车装配厂,开始生产一种燕式把的二八自行车,称为“中字牌”,这是华北地区第一种国家级厂牌的自行车。解放后,中字牌改成飞鸽牌,燕把改常规翘把,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上海一带则运输到北京大批的冒牌英国的飞利浦车,解放初期便改为“永久”牌。
解放后,特别是五十年代,全国的自行车型趋向制式,牌子型号也就是那几种。在老北京的街道上所有的人骑的车全都差不多。
在北京这座已经拥有300多万辆汽车的城市,车铃在清晨划过街道的记忆,变得越来越远。被誉为“自行车收藏大王”的王明玺老人近日把自己收藏50多年的“宝贝儿”搬进霸州市华夏民间收藏馆,并举办预展。今年10月,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霸州自行车博物馆将在河北霸州建成,王明玺老人倾注半生心血收藏的300多辆精品自行车将在此亮相。
其实,一些老牌自行车早已成为古董,它们的收藏价值正在凸显出来。
上世纪50年代,自行车在中国普及。那时存车处划归公安局管理,也是从那时起,每辆自行车都需要有自己的身份证才能上路。自行车的收藏历史和自行车的历史一样长。
霸州自行车博物馆是在著名自行车收藏家王明玺先生的支持下建成的。年逾古稀的王明玺在京城的两千多号玩车族里算是个人物。他有“三绝”:一绝是收藏的自行车不但数量多,而且每辆都是名牌。每辆车都有牌照,每辆车至少在八成新以上。二绝是他是老八级钳工,再旧再破的自行车,到了他手里,也能整旧如新。三绝是不但收藏自行车,也研究自行车,自行车的发展史都在他脑子里装着。有这“三绝”,使他成为京城有名的自行车大玩家。
半个世纪以来,他把心思都用在天南海北地“淘”自行车上了。在霸州自行车博物馆里展出的自行车都是他一生的心血结晶。
在王明玺看来,作为无污染的轻型代步工具,自行车自18世纪诞生以来已经有200年历史。在我国,自行车也曾引领了几代人的消费时尚,不仅见证了世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也承载着人们昔日的梦想与回忆。
王明玺自幼在长春和成机器厂学徒,岁数不大,但车、钳、铣、刨就样样精通,那时他就对集焊接、冲压、铣刨、喷漆等于一身的自行车很感兴趣,发誓要将自行车研究到家,自己亲手造一辆最好的自行车。
1953年,18岁的王明玺已经是8级钳工,那时每月的工资是120块钱,但每天身边穿梭的一辆辆自行车总使他心里痒痒,那时他最爱逛的地方就是信托商店,每天下班都要去看看,终于有一天,他揣着480元钱走进商店,骑回了第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英国“凤头”。到现在他说起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脸上还掩饰不住激动的神态,“那是一辆最普通的凤头,但是当时我喜欢得不得了,夜里2点钟起来擦车,把瓦圈擦得都照人,对于我来说,它可是个宝贝。这是1956年的事,当时480元对于一个普通工人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但我还是义无反顾。”从此,王明玺就与收藏自行车结下了难舍的情缘。
上世纪60年代,王明玺的家中就有五六辆自行车,收藏自行车的爱好经常使他手头拮据,一次他在商店看上一辆车价格是700元,他回家凑上所有的钱也只有500块,最后又让爱人到她的亲戚家借了200元才把车买回来。
为此,王明玺经常是买整拆零,一次他看见一辆飞利浦自行车的车座子,就花170元把整个车买了回来,拆下座子,又把车卖了150元,后来别人出150元要买他的车座子,他都没出手。在地震的时候,别人都往楼外跑,只有他回头往屋里跑——回去搬车,他说:“就是命不要了,也得把车抢出来。”就是凭着这股痴迷劲,王明玺收集了一辆辆“稀世珍宝”。他的藏车集中了1910年初至70年代末世界各主要自行车生产国的代表品牌,包括传动轴、皮带和链条三大系列车型。
在自行车收藏界,“崇洋媚外”之风历来弥久。事实也是如此。
如中国“玩车”的鼻祖——爱新觉罗·溥仪。据说这位末代皇帝骑自行车着迷不说,买车还上瘾,甚至命内务府不惜从盐业银行贷款购买各国的名牌车。据清宫档案记载,溥仪经常留用宫里骑着玩的自行车有二十余辆,包括英国的“三枪”牌、德国的“蓝”牌、法国的“雁”牌等。
普通人玩车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才兴旺起来。当时,从东南亚地区归国的一些华侨带来了一定数量的洋车。英国产的“白金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辆车产于1910年,当时全国仅进口了几辆。1975年,王明玺以1000元的价格买到了这辆车。
一次,他在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里发现了一辆1910年代制造的“白金人”车,王明玺三番五次地登门求购,每次都带上厚礼,但同样爱车如命的老人始终不肯出让,直到老人过世,他才花了1000多元从老人孙子的手中小心翼翼地把车接回家。这辆车也是他的藏车中年代最为久远的。据说当年国内只进口了不到10辆,留存至今保存完好的仅此一辆。1998年时,一位收藏自行车的英国老人,不远万里来到北京,曾“三顾茅庐”找到王明玺,先提出用10万美元收购他那辆“白金人”牌自行车,被他婉言谢绝;后又提出用一辆劳斯莱斯汽车来换,仍然被王明玺拒绝了。王明玺说:“汽车可以拿钱买到,老牌自行车多少钱也没处淘换去。”王明玺说,他的“白金人”是没有车标的,当年还有一种“黑金人”,车身是黑色的,有一个小黑人的车标。但这种车已经找不到了。
有价值的自行车不仅贵在历史悠久,更贵在其所浓缩的机械技术。这些技术甚至有的是迄今无法超越的。如王明玺老人的那辆“白金人”已快90年了,但电镀还是那么亮,不长锈。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电镀究竟镀的是什么东西?
英国1887年成立的RALEIGH是一家非常有名的自行车生产厂家。它生产自行车所用管材,是英国人雷诺于1880年发明的不等壁管,以强度高、重量轻、质量好、价格适中闻名。由于拥有良好的电镀、油漆工艺,产品经久耐用,骑行几十年还十分灵巧。其中有一款车的商标酷似传说中的凤凰的头部,俗称“凤头”。这款车几乎成了RALEIGH的代名词。
在王明玺老人收藏的自行车中既有享誉海内外的英国产白金人、三枪等名牌自行车,也有人们熟知的国产四大品牌——红旗、永久、凤凰、飞鸽自行车,同时还有他辗转周折收藏的德国蓝牌、奔驰自行车以及美国的哈雷自行车、台湾的捷安特自行车。
从一开始的技术兴趣,到后来对自行车的痴迷,以至成为自行车制造技术、自行车收藏的名家。从老车再到现在满大街跑着的各种别致的新车,变化实在太大。在王明玺老人看来,这些车反映了我国自行车产业乃至轻工业发展的历程。
随着自行车博物馆的入住,建筑规划用地面积5.5公顷,建筑面积38887平方米的华夏民间收藏馆又向着打造全国一流民间收藏馆的目标迈进了一步,王明玺老人的藏品也找到了归宿,该自行车博物馆建成后也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自行车博物馆。
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雨后在街头漫步时,被经过的四轮马车溅了一身泥。他蓦然发现,应当把四轮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将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世界上第一辆木制脚踏车由此诞生。
自行车的民间与官方收藏史与自行车诞生同期。1817年的dandy-horse,现在仍存放在荷兰奈梅庚Velorama自行车博物馆。在日本自行车博物馆,日本天皇骑过的木马自行车是镇馆之宝。2007年5月,戴安娜少女时期用过的一辆自行车在英国拍卖,以1200英镑落槌。
中国虽然号称自行车王国,但是自行车的生产和技术即便到了今天,也未能走到世界的前列。这也使国产自行车收藏的历史价值减弱。早期的洋品牌被认为最有收藏价值。“一汉(堡),二手(牌),三凤头”是一些藏家解释老车价值的口头禅。“手”牌车在收藏领域的地位仅次于“汉堡”。除了经常提到的“金手”,还有“银手”,即商标为铝制,呈银色;“锤手”为以手握拳的造型。
除了英国产的这些品牌,荷兰产的“羚羊”(直译:小羚羊、瞪羚,在天津被称为“鹿头”)、德国产的“钻石”、法国产的“标致”等,以及国产的“双喜”、“红旗”、“飞鸽”等品牌自行车也有相当的收藏价值。产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八九成新的凤头牌自行车,市场价上万元。这是由英国RALEIGH生产的。四川藏家周庆英有辆这个年代的汉堡车,市价已到8万元。
王明玺有一辆日本1930年出产的宫田车,这是一辆略显笨重的二六型车,它的价值不仅因为它尚有八九成新,而且因为它是一辆彻头彻尾的全标车,这在目前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全标车是指该车从标牌到螺母全部是车子出厂时的原装货)。
山地骑行本身就讲究安全性和抓地性。一条深胎纹的轮胎基本上可以满足紧急刹车、碎石跳跃的骑行需求。山地车胎宽从1.5到2.3不等。骑行阻力也是随着胎宽度加大而递增的。不过真正的比赛中,胎纹的选择学问从雨天到沙土路面各不相同,这里我们不用多想,只须选择宽大深厚的外胎即可。北京单车市场非常的不科学,买giantatx740的车辆居然配2.1的宽大外胎,使每个骑它的人都发出嗡嗡的风车声,骑着它费力百倍。
影响骑行阻力的因素还包括轮胎外表的花纹结构。花纹越浅、中间部位棱角越少的外胎骑起来阻力越小(这里可以理解为外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骑行者压力下的大小变化,面积越大阻力越大)。同理,外胎两侧的花纹越高,下坡中拐弯感觉越好、平路快行越累。所以,知秋在这里建议只要你不经常玩耍跳跃、落山的游戏。一条1.95以下(含)的外胎足以应付北京周边的各种环境。
市面上有一种平头胎,价格大概80、90元一条,轮胎中间部分平滑顺直,两边的部分突兀而强厚。直线骑行时纵向阻力不大,变向转弯时横向阻力加大,兼顾越野和公路的要求,很适合山地车骑手长期使用。
另外一个原因:轮胎打气不足的话不但容易爆胎速度也上不去,还有就是法式气嘴的结构所致,气越足越不容易跑气。我现在要两周才少量打一次气。正规来说当然是每次骑完都要放掉一部分下次骑之前再打满,但我懒得这么做了。正新的内外胎配合的很好,如果打气很足就会封得很严实。我只有打不足气的时候才会发现进沙。
轮胎不像钢架,始终敌不过尖利的物品。200元一条的轮胎和70元一条的外胎遇到非常锋利石子结果都差不多,内胎更是如此,别指望它能避过爆胎的风险。高价的内外胎肯定比较抗老化,但是用起来始终没有新的顺手。如果你偏是觉得非那500元一对的公路车胎才像你用的,你真的把它们买回来了,也许有一天你会感到更失落…其实就用那些类似于正新不超过70元一条的外胎,15元一条的内胎。那500元就足够你买上5条外胎10条内胎还能再加一盒补胎工具。一出问题就把旧的不要换新的上阵多爽啊。买米其林的胎我就也不相信其一条能让你骑5000公里都安稳。
特殊说明:在15天以上长距离骑行中,一副高品质内、外胎还是可以减少你不少载物重量的。
快慢结合的骑行方式除了能兼顾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心肺功能外,还能增加运动的乐趣。如能得到科学的指导,采用更合理的快慢结合锻炼方式,还会取得更好的健身效果。
中速骑行也就是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5%—85%,是锻炼心肺功能及身体有氧运动能力的好方法。
健身时最好将以上几种方式交替进行,但以其中一种为主,同时辅以其他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1.车架论通用性,钢架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适用性,一旦发生损坏,任何一个小县城,或者是汽车修理,都可以得到解决。只是现在重量适中,结实耐用的钢架子已经非常难买到了。虽然铝合金架一旦损坏就只能找特种焊接的地方来修理,但因为轻量,廉价,一直在运动自行车市场上大行其道,而其强度也随着工艺的提高,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所以铝合金架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选择铝合金架子,请尽量选择带补强的,对于一些抽管较多,重量较轻的要慎重选择,它们不一定会在焊接相连的地方开裂,但是很有可能在抽管的地方受到意外的撞击后开裂。碳和钛以及其他材料暂时不予讨论。提醒你注意的是,不少架子出厂后,后尾钩的螺丝都没有锁紧,一定记得拧紧,否则,后爪钩脱落该有多麻烦,就不用我细说了。2.前叉
选择软叉还是硬叉,一直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硬叉显然效率更高,重量更轻,但是遇到颠簸路面,震的手臂发麻也是常有的事情。软叉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来自地面的震动,但是自然牺牲了效率,且重量较重,一旦发生故障,维修也很困难,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应该根据长途沿途情况来与针对性的选择,如果主要是在平坦公路上跑,硬叉完全可以胜任,如果路况非常差,软叉是必须的。选择一根质量不错的带锁死的避震前叉是个通吃的好主意,买哪根,听听山地达人的意见吧,我对山地的叉子是一无所知。如果要装前货架或挡泥板的话,一定要注意购买的叉子是否有对应的螺丝孔。
3.碗组
现在的碗组质量都比较好了,哪怕是最普及的VP,正常使用也很少有损坏的,但是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安装好碗组后,一定记得固定好碗组盖上的固定螺丝,锁的太紧,转向发皱,影响操控。太松了,碗组很容易被来自地面的震动导致变形损坏,架子头管就很容易在叉子的搅动下裂开,那损失就更大了。另外,跑一定公里数后,就记得把车上所有应该锁紧的螺丝检查一下。
4.车把
毫无疑问,蝴蝶把是最佳选择。缺点是偏重,但是考虑到其对舒适性的大大改善,可以随意选择握把姿势,能有效的缓解长途中上半身的疲劳,这点重量上的付出是完全值得的。理论上来说,燕把比直把应该有更好的弹性,但是实际使用中,我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觉到这一点,这2种把用来跑长途也是可以的,加装副把效果更好,但总的重量也自然接近蝴蝶把了。5.把立选择可调角度把立。其效果不仅仅是可以调整角度,其实也有效的调整了上管等效长度,能够更好的适应路况的变化,做有针对性的调整。只是这种把立结构稍微复杂一点,重量也要重很多,市场上可选择的不多。实在买不到,找个尺寸合适,强度足够的把立也行。
6.座杆
是否该选择减震座杆?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减震往往带来的是骑行效率的降低,所以很多人不太喜欢,但是长途旅行舒适第一,效率其次,放弃了舒适性,往往会让人难以忍受,而最后被迫放弃计划。减震座杆可以有效缓解长途颠簸,值得考虑。现在几乎所有的品牌旅行车上,都把减震座杆做为标准配置,相信是有自己的道理的.7.把套蝴蝶把自然要选择那种长长的把套了,那样你就可以用任何一种你喜欢的姿势趴在车上。其他车把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海绵的把套不是特别耐用,很容易破,但是吸汗,硅胶的硬一些,但是握持感很好,也比较耐用。可根据个人喜好或大家的共同推荐来购买。长途旅行,带一对备用把套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东西也很轻便。
8.货架长途旅行车可以通过安装前后货架来达到大量负重的目的。货架一定要结实,且负重能力强。必须是在后三角上用螺丝固定的那种,通过座杆固定的那种长途旅行非常不可取,不仅不能大量负重,而且对骑行影响很大,非常容易失控,还容易导致座杆断裂或车架变形。不少前叉还有配套的螺丝孔,可以安装前货架,能进一步的提高车子的负载能力。9.轮胎
或许你喜欢1.50的光头胎带来的高速感觉,或许你喜欢2.35甚至更宽的胎带来的抓地力,但是长途旅行,这些都不是最好的选择。26X1.95的内外胎是最常见,也是最通用的选择,内胎应考虑美嘴的,法嘴的适用性太差,另外,准备两个美嘴转英嘴(大街上最常见的那种气嘴)的转接环,这样,随便找人借个气筒斗可以打气了,尤其是在你没有气筒或工具不能用的情况下。700C绝对不是一个是好的选择,试问:一旦你的轮胎出了任何状况,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修车摊,能拿得出700C的内外胎吗?长途旅行事事难料,在伟大的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穿行,选择26寸轮胎的山地车,绝对是最稳妥的选择。
10.牙盘
宽大的裤脚是非常容易被牙盘刮到的,甚至卷进去,所以,带护盘的牙盘是个不错的选择(带护盘的牙盘多见于一些低端入门产品,有的牙盘也可以额外安装护盘,只是不太容易买到),但并不强求,因为你完全可以用一根束腿带来达到同样的效果。个人非常推荐在牙盘上多加投资,强度好的牙盘可以显著的提高效率,而且很少变形和快速磨损,需要提醒你的是:牙盘上如果有盘钉的话,一定要记得自己再锁紧一次,而且长途途中最好定期检查一下,这是非常容易松动的地方,当你发现的时候,往往螺丝已经丢失,而丢失了一个,其他的也会跟风,旅途难免半途而废。11.中轴
拆装过车子的人都知道,中轴是非常难安装的,不仅需要使用专用工具,而且,稍不留意,就会损坏五通的螺纹,所以,在长途旅行中,你几乎没有机会换中轴的,应该尽量选择结实耐用的,强度第一,对重量不必过分要求,毕竟这点重量,比起行李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2.中轴螺丝
选择一对防水中轴螺丝吧(注意:有方孔和ISIS等不同规格,需要和中轴配套使用),虽然不一定有什么太显著的防水效果,但是无论是锁紧还是拆卸,用内六角就可以操作,是非常方便的。
13.脚踏
非自锁脚踏较好,如果使用自锁,推荐自己准备修补件,开拓者的培林脚踏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请一定注意,第一次上脚踏一定要上紧,否则在大腿的驱动下,松动的脚踏会损坏曲柄上的螺纹,最后螺丝孔损坏变形,脚踏和牙盘都会报废,长途骑行也就变成户外徒步了。
14.传动搭配选择
很多人认为用大盘带小飞能跑的更快,或许这可以获得一个更快的极限速度,但是绝对不会提高你的平均速度,甚至说,这是个完全错误的选择,大力气,低频率的蹬踏,往往肌肉很容易酸痛,短暂的速度或许很快,但长途绝对跑不起来,保持一个合适的频率,均匀的发力,往往能让你跑的更远。而要做到这点,就要选择合适的传动搭配,所以,牙盘推荐42-32-22这个范围左右的,后飞选择11-30左右范围的,这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地形,千万不要选择48-38-28对11-21等类似这样变态的选择,你会很快的疲劳,而且无法坚持下去。
15.该选择几速的问题
到底多少速才够用?21速,24速,甚至27速?有多个档位的组合,自然可以让变速更细腻,能更好的适应你,但并非档位越多越好。37和38速都是常见的选择,并不推荐3*9,因为太专业的东西,在高档自行车并不普及的中国,其实是非常冒险的,而且配套的链条太薄,太脆,往往没有7速8速的链条来的粗壮和有韧性。
31.车尾灯
39.工具行李已经够多了,还要我带大量的工具?这简直太难为人了。所以,长途旅行,还是选择结实耐用、小巧方便的组合工具吧,我最喜欢的是SIGMA的PT16口袋工具和JET的铝管气筒。PT16的好处在于,小小的工具几乎集成了所有自行车上最常用的几种尺寸的工具,而且还带有拆链器和翘胎棒(这里要指出的是:那拆链器并不是很方便使用,而翘胎棒居然是塑料的,我已经折断好几个了,气筒选择铝的比较好,我过去那个塑料管的已经坏了,而且该气筒带有气压计,可以比较方便的控制轮胎气压),再准备3根金属翘胎棒,一套补胎套装基本就够了。
41.管夹
管夹用于固定坐管,选择合适的高度后锁紧就可以了,主要有内六角螺丝固定和快拆的2种。多数情况下,坐杆的高度一旦固定,就很少调整了,长途旅行中,调整坐垫的机会也不多。所以,选择固定的管夹或许更适合,快拆管夹不使用工具就可以很方便的调节高度,但是锁紧强度差一些,而且如果夹的太紧的话,下次拆开时往往很难拆开。考虑到长途旅行是一定会携带工具的,所以非快拆的管夹是个更稳妥的选择。
42.撑脚
TREK—FX7.3——城市旅行车TREK的FX系列车型是08年最新引入中国市场的,原来主要投放欧洲市场。FX系列车型设计的主要考虑是:介与山地与公路之间的运动用车,兼容城市通勤、运动锻炼、长途旅行,三种功能一体。
车轮的尺寸为700C,与公路的轮子一样大,比较大的轮径,每转动一圈的路程也就更长。
外胎的宽度为32C,比公路车胎宽,比山地车胎窄,并且是光头胎,骑行时阻力就非常小,但也不会想公路车那样容易扎破胎,用着山地车骑行的稳定优势,又有公路车的轻快优势。
牙盘齿数为48-38-28,也是比山地齿盘大,比公路齿盘小,比较合适城市与长途的骑行踩踏频率。
整车重量非常轻,大概是11KG不到,比山地车轻很多。
此车设计时考虑到长途旅行的需要,有专门的后货架安装孔,还有前货架安装孔,也可以安装档泥板。平时骑行不必安装,走长途是装上就OK了。
前叉设计为硬叉,没有避震器的能量损耗,提高了传动效率以及骑行速度。
此款车适应路面需要排除颠簸的石头路。基本上全国都能骑,就是不能去西藏。西藏的路太过颠簸。如果是去西藏旅行。不推荐此款。有别的款可以推荐。实用篇
2油是肯定要上的:不上油也不行,wolf‘s自行车润滑油,缝纫机油,wd40万用润滑清洁剂,高档自行车专用润滑油,这些都可以使用在自行车链条上,各有优缺点,世事没有完美,只有合适我们的需要和用途,而且要注意使用方法,但是什么摩托车机油什么的就算了,举例,、比较粘;wd40清洁效果很好,但是润滑性不是很强,finisheline专用润滑油挺好,有些还掺加了特伏龙,vax腊制什么的,不脏裤子,润滑保持性好,但是价格贵,wolf,s润滑油小瓶体积合适,价格便宜,效果一般。。。。等等不一而足。
3如何上油:3.1只能向链条上油,其他车子任何地方不要上油,切记!极端错误的毁车行为--往花鼓里面喷油,往中轴里面喷油,套用一句时髦的话,上述做法都是人间悲剧了。3.2千万不要喷在外胎上,不要拿到wd40乱喷一气,用个抹布在链条下面档着,向链条上面上油。3.3高级的上油的境界:“干飞湿链”。什么意思呢?好的上油是让人看不出来上过油,而不是油汪汪的,只要链条活动的关节之间有油(一般有110几个关节呢,哈哈),其他的地方都不要有油露在外面的样子,那些露在外面油很容易粘灰和沙子上去,切记,所以最好上了油呢,用抹布擦擦,这样就行了。
山地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一九七七年诞生于美国西岸的旧金山。当时,一群热衷于骑沙滩自行车在山坡上玩乐的年轻人,突发奇想:”要是能骑着自行车从山上飞驰而下,一定非常有趣了。”于是便开始越野自行车的设计制造.正式命名为山地车则是在两年后的事。从此,”速降竞技”作为体育比赛中的一个新项目崭露头脚.运动员骑山地车沿规定的下坡线路高速滑降,速度快者为胜,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
自行车虽然始于欧洲,但美国人发明的山地车却一扫传统的自行车概念,将一股新风吹遍全球。
一名可卡因毒贩步出美国西雅图市商业区一家破旧的旅馆,走向他的汽车。他上车时,一名警察向他走去,他立即启动引擎,一踩油门,把车开进街上的车水马龙之中,他认为自己已安全逃脱,因为他在以30公里的时速行驶,徒步的警察是无法赶上他的,而交通拥挤的街道又过于狭窄,警车无法超到他的前面。
70年代中期美国出现了一批骑自行车的加州人,他们骑着21速的登山自行车沿着山间小路蜿蜒登山,成了一项新颖的运动。一些越野运动爱好者相互挑战,在北加州一条山路举行惊险的自行车竞赛。他们把这种比赛叫做”加油”,原因是自行车跑道极其陡险,每次比赛完毕,制动器中的润滑油都会全部耗尽,必须重新补充。传统的自行车过于单薄,禁不起碰撞,于是人们纷纷将车改良,譬如加固车架,改用较宽的轮胎,增加5到10个变速档,使用强力悬臂制动器等。到了1980年,首批山地自行车在加州上市。
山地车(MountainBike)的名称则是一位来自圣·巴巴拉的自行车狂热份子吉姆·麦克里姆首先使用的,他建议将这类型的改良式自行车命名为山地车。
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山地车越野竞赛名叫雷派克(Repack)。是在一九七九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在美国北加州泰马派山的一条防火道上举行的。在美国境内有许多的高山,有些有路,而有些没有路可以供人登山,但是它一定会开辟一条可供救火车行驶的山道以便森林火灾发生的时候可以上山救火,这条山道往往非常简陋,没有柏油路面,只是就地取材,用碎石子铺成,反正只要救火车能开就行了。泰马派山的这条防火山道全长2900米,垂直高差400米,最小的坡14度最大的20度。第一次比赛时,赛完全程的改良式”老爷车”到达终点时(从山上往下冲),剎车部份的剎车油已在下山猛刹的过程中耗尽,冒出阵阵白色的浓烟!为了纪念这一次比赛,从此泰马派山的这条防火山道便被命名为雷派克路(RepackRoad),所以雷派克竞赛可说是现代山地车竞赛的开篇。
有着生意头脑的日本自行车组件制造商日旅公司和岛津公司抢先生产了山地自行车。岛津公司以制造当时的换档变速器著称。这种换档变速器主要用于多用途自行车,和传统的那种不同。传统的换档变速器换档时,需用手去拉或推车架上的杠杆,岛津公司的换档变速器则是装在把手上的,用手指一推就行,在山区颠簸的路上最为理想。该公司对换档变速器又做了一些改进,使自行车在全速前进时也可换档。随后,他又把山地自行车的”骑士”喜欢的强力悬臂制动器加以改进,使其效率更高。到了1988年,岛津公司须倾全力生产,才能应付市场需求。1990年,该公司自行车组件的销量上升到原来的4倍。
1986年,山地自行车(又名越野自行车)在美国的销量为150多万辆,占自行车总销量的12%。1990年就上升到50%,在欧洲则占35%,销量最多的是法国和意大利,占45%。
有人曾经骑山地自行车到非洲吉里曼加罗山顶,也有人骑这种自行车横越撒哈拉与戈壁大沙漠,在中国长城飞驰。欧洲至少有9个国家举办全国性的登山自行车锦标赛,巴黎–达卡越野自行车大赛成了一项著名的国际大赛。
由于越野自行车比赛盛行一时,许多职业运动员藉此以维持生计。这种比赛有时还十分危险,车手在泥土跑道上骑车下山时,速度每小时达到90公里。
工艺的改进也有助于把登山自行车热潮扩展到城市。越野自行车的车架结实,能负载骑车人所购买的物品,也能应付道路上的坑洼。车座弹性良好,而且设计的让骑车人可以直着腰板坐,使骑车者感到舒适。还有,它的重量比普通自行车轻了约3公斤。当踏板平均每分钟转80圈时,如果把变速器调到18-21的最低档,车速为每小时10.5公里左右。如果调到最高档,车速可达每小时42公里左右。在交通拥塞的城市例如伦敦、巴黎和罗马,交通繁忙时,汽车的平均时速还不到18公里。
重量与速度间的相互关系,促使自行车制造商不断设法使产品的重量减轻,大部分优质自行车架都是用铬铝合金钢管制成的,这种赛车用的合金管,厚度已经减到0.4毫米。专家相信,比铝还轻的镁是制造车架的更理想的金属。近年来环法自行车大赛用的自行车有一部分就是用镁制造的车架。在意大利米兰的一家小工厂里,自行车制造商已选定用碳纤维和加固的工艺聚合物来制造自行车的车架,使这种由一个革命性传动机构提供的自行车重量不超过1.3公斤。
最新推出的山地自行车轮子的直径只有43厘米(传统的为70厘米),轮胎的气压达到每平方厘米6.2公斤,蛛网状的车架像桁架桥。因为小轮车比较坚固、轻盈,转弯比较灵活,加速也比大轮车快,桁架式车架把各部分连为一体,而且比目前任何别的车架都结实。
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势将成为更具有吸引力的交通和运动工具,不管它的形状如何,也不管它是怎样制造的,明日的自行车必定比过去任何时候的都更容易骑,并能提供更多的乐趣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判断你的车是否正常的几个简单方法:
1.花鼓*沿横向摇动车圈也不产生松动的为佳.2.鞍座*上下左右摇动也不产生松动为佳.3.刹车*操作刹车把时,左右刹车杆进行均等位移的为佳.*刹车块能够正确地与车圈接触为佳.4.辐条*辐条拉力均等,不松动,不生锈为佳.5.牙盘*旋转曲柄时无横向及纵向偏移的牙盘.*为了保证良好的变速性能,牙盘及齿轮不应该有明显的磨损及缺损.6.脚蹬*上下方向摇动也不会产生松动为佳.7.中轴*沿横向摇动曲柄也不产生松动,回转平顺的为佳.8.变速内线*选择无松弛变形,笔直的内线为佳.变形的变速线不能保证正确的调整.9.前变速器*牙盘与前变速器导板处于平行状态的为佳,并且与导板的间距应为1-2mm.10.把手*左右方向摇动也不产生松动为佳.11.气门*气门与车圈尽似成直角状态的为佳.12.车头碗组*前后方向摇动手把也不产生松动为佳.13.刹车手把*轻握刹车手把时不发生扭曲变形为佳.
维护与保养须知1.对着自行车喷水将泥土尘埃冲掉,如果脏的不厉害,用布擦净即可.2.细小难擦的部位请使用刷子刷净.3.链条是最易便脏的零件.使用废布擦干净后涂好润滑油,擦净余油.4.用干布将水气擦干.5.在零件的各活动部位上点注润滑油,这样可使其活动灵活,并能起到防锈的作用.5.*注油的部位@齿轮和链条@变速杆内部及刹车手把@变速器@脚蹬轴部*注油时请注意不要将油滴溅落到车圈上。
自行车旅行在国内发展较晚,很多车友对旅行自行车有误解,选购上往往一头雾水。我把我对旅行自行车的认识简单介绍一下。
自行车旅行很早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但是旅行自行车作为一个车种出现,还是不久的事情.所以我们旅行没有必要认定非旅行自行车不可。
欧洲人有公路车传统,日常休闲和交通用车大多数为城市车,城市车以700C为主,也有相当一部分用28寸车,最早用于旅行的主要就是这类车。山地车70年代诞生在美国,比较风行,相当多的车友用山地车来旅行,其中全地形山地车ATB(allterrainbike)最为适合。
当自行车旅行发展后,自行车商家看到市场需求,慢慢开始推出针对旅行需要的改装和适合旅行用途的车款,进一步发展之后,旅行自行车才作为一个车种出现。作为车种出现后的旅行自行车,各品牌厂商理念也是不一样的,700C城市车、26寸山地车兼有,标准配备也各有不同。
我们在选购旅行用自行车时,不要过于迷信厂家的概念,以考虑实际用途为主。因为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旅行自行车的市场还没有受到重视,没有好的产品出现,所看到的旅行自行车,大多数仅是一些概念化配备堆砌,对于实际用途考虑的远远不够。在有限的选择范围,长途和偏僻地区的自行车旅行,需要负荷大,路面情况复杂,山地车更为适合。对于负重不多路况较好的城市间的旅行,700c的休闲车更好。因为山地车有更好的通用性和配件的常见性,购买时选择山地车为一个比较稳妥的选择。
1.什么样的车适合旅行可以说大部分我们平时见到的车都是可以完成普通的自行车旅行的,我在西藏看到的车友,各种各样的都有:二八车、淑女车等,都陪着主人完成愉快的旅程。但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人我们建议购买1300元以上的车,因为这个价位的能更好的保证旅程的顺利完成,减少路上自行车带来的烦恼。但我们不应该盲目的追求高价位的配置,越是高端的产品,针对性越强。市面上大多数高端产品是针对比赛用途,追求高刚性、更高的灵敏度、轻量化等利于力量传递的最求最大速度功能,还有一些是为了极高强度的骑行所设计.而旅行自行车所需的是结识、耐消耗性、性能稳定性、舒适度、零配件的通用常见性、易维修维护。
2.选择什么车种?
选用车种根据个人情况和所用骑行的路线而定,我们可以选择越野山地车、全地形山地车、平把公路车、专业旅行车进行。
旅行种类的影响:旅行种类自行车旅行大体分两类:信用卡旅行、载重旅行。信用卡旅行指在城镇较密集地区,不需要带过多露营等行李的自行车旅行。载重旅行指在人口密度低,需要携带大量日常物品,行李很多的旅行。对于信用卡旅行,选择你习惯的车种进行就可以。习惯公路车的车友,采用公路车都可以。
不同路况影响:路面差则选用山地车、旅行车,好路面,平把公路是不不错的选择。在我国风景漂亮的地方,往往是山区,我们的车必需要有足够的变速系统。我一般建议新手购买全地形山地车,能够应付大多数的路面情况和爬山方便。
自行车是克服心脏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世界上有半数以上的人是死于心脏病的,骑单车不只能藉腿部的运动压缩血液流动,以及把备注从血管末梢抽回心脏,事实上却同时强化了微血管组织,这叫“附带循环”。强化血管可以使你不受年龄的威胁,青春永驻。除此之外,习惯性的单车运动,更能扩大你的心脏。否则血管愈来愈细,心脏愈来愈退化,到了晚年,你就会体验到它所带来的烦恼,那时你会发现,自行车运动是多么的完美。
单车运动同时也能防止高血压,有时比药物更有效。还能防止发胖、血管硬化,并使骨骼强半。自行车使你不必用药物来维持健康,而且毫无害处。
自行车是减肥的工具,根据统计,75公斤重的人,每小时以9英里半的速度,骑73英里时,可减少半公斤体重,但必须每天持之以恒。
单车运动,不只可以减肥,还使你的身段更为匀称迷人。藉运动减肥,或边节食边运动的人,身材比只先靠节食减肥的人来得更好,更迷人。我不知道如何来描述“更迷人”,但事实上,运动所带来的结实肌肉,和单车运动所练成的细小足踝,比令人憔悴、青筋突起的节食,总好看多了吧!
适当的运动能分泌一种荷尔蒙,这种荷尔蒙使你心胸开朗、精神愉快。从经验中,可知道单车运动就能产生这种荷尔蒙。
事实上因为踩单车压缩血管,使得血液循环加速,大脑摄入更多的氧气,因此你吸进了更多的新鲜空气。骑过一阵子之后,你会觉得脑筋更清楚。
骑着这种靠本身体力去踩的双轮脚踏车,你会感觉十分自由且令人畅快无比。它不止是一种减肥运动,更是心灵愉悦的放逐。
◎每天单车骑四英哩(约6.4公里)的人,比不骑单的人,罹患心脏冠状动脉疾病的机率低50%◎经常骑单车的人比不常运动的人身体健康状况要年轻十岁◎骑半小时单车约燃烧150大卡热量,很明显的单车通勤有益减重◎经常骑单车会增进肺功\能,尤其当患有支气管炎或气喘等毛病时相当有用◎骑单车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并且不会对关节及肌肉造成过度负荷,对患有关节炎、体重过重或单纯的身体状况不佳等等都很有益处◎骑单车不会使您的身体过度疲劳,即使年纪老了也可以持续骑,就这个观点而言应该早点把单车运动当成的嗜好◎经常运动对减轻心理的压力及防止沮丧有益;骑单车可促使人乐观
1.确认你的补胎工具里有个气嘴的塑胶盖子.如果气嘴不幸漏气了这个盖子还可以补救.
2.备胎时把气嘴卷在里面,这样放在衣服口袋里就不会被气嘴刺到了.
3.装外胎时把商标跟内胎的气嘴装在同一边.这样从内胎破的地方就容易找出外胎的破洞.
4.破胎后把外胎翻过来仔细查看里面有无小刺.用指甲把小刺从颗粒面挑出来.
5.不要用补胎组里附的砂纸或金属磨刀.清洁内胎用一条湿润的毛巾就足够了.
6.把新内胎稍微打气到有点鼓起.装进轮胎里.放置好气嘴后把外胎一边塞进去,再塞进另一边.
7.在塞较硬的外胎边缘最后的部份时,把旁边塞好的拉一点出来然后再塞进去最后的部分.
8.塞外胎最后的部份是在内胎和轮框靠的最密的地方,即使你用工具也不用担心会戳破.
10.如果你用轻量的内胎不要用轻薄的轮框保护带,用22mm的Velox或是OE的全宽塑胶条.
11.轮框保护带要维护.每次外胎拿掉后都要检查.如果胶带翻起或是缩到中间就要换掉.
12.刚换无内胎轮胎时练习充气时不要用保护补胎剂.练习到上手后最后再用补胎剂练习一次.
13.如果轮胎上的箭头指示胎纹应面向前,相信他.轮胎装相反的方向不会让你爬的或煞的更好.
14.你想要立即的避震效果吗换个高容量2.0或2.1外胎.大的轮宽用的气较少而且避震也较好.
15.如果你还想要更多的避震效果,用2.0或2.1无内胎轮胎.即使是一样的胎压无内胎骑起来会比较软.
16.在骑松软或硬土上覆盖软土的地方,不要用1.9或更细的前轮.细小的颗粒会埋进土里导致失去前进的动力甚至摔车.
17.把药用酒精装在个干净的小喷瓶里.喷一下帽子,鞋子,和鞋垫使气味清新.
18.骑完车后把鞋垫拉出来清乾净.如果你穿SIDI的鞋子检查鞋底和扣子螺丝是否上紧.
19.放点滑石粉在鞋里可以保持气味宜人,也脚容易套上鞋子.
20.不要相信卡踏片的定位标示最好还是互相比较左右脚.如果你有好几对,比对不同厂牌的卡踏片来找出一致性.
21.洗衣服前把车衣上有魔鬼沾的部分好好盖上.以防止跟其他衣物或棉絮黏住.
23.你的鞋子又湿又沾满泥土吗把他们冲干净后放在水热式电暖炉上过一晚,早上就会干了.
24.你的硬尾巴(单避震)的坐垫把你搞的受不了吗可穿两件莱卡的裤子或者在一般短裤内加一件有衬垫的内裤.
25.穿着车鞋靠墙站立.用一本书贴着墙比到你的跨下,把书的高度标示在墙上,这是你坐垫的高度…(接续)
26.把这高度乘以0.883.这个就是从BB(bottombracket)中间量起贴着坐杆到坐垫应设定的高度.
28.当双手放开骑时,坐垫的斜度应该可保持你的位置.如果你会往前滑,稍微提起坐垫鼻子.
29.立可白是个便宜,方便又到处都买得到的东西.可用来标示你的标准坐杆高度,方便松开快拆后调回原位.
30.立可白也可用来标示调整夹器之前(clamp)变速和煞车导线的位置.这可更容易量出导线移动了多少位置.
31.标出避震器阻尼调整钮的中央位置.把这标示对准在避震器上,前叉腿(forkleg)上或是前叉肩(forkcrown)上的另一个标示.
32.喝光水袋内的水后,往水管吹气把水袋撑开.你会得到一些额外的水.
33.如果你的水袋装了运动饮料,骑回来后马上把水袋清洗干净.把吸嘴拿出让水完全干掉.
34.拿个挂衣架扭成细条状.装进水袋里面后挂起来晾干.
35.在工具里至少多带一个卡踏鞋底的螺丝.在你遇到最惨的机械问题后一小捆的铁丝及尼龙扣条(ZipTies见图)可帮助你回家.
36.出去骑车绝对不要没带万能胶(SuperGlue).它除了可备用作最后的修理工具,也可以黏合伤口.
37.电线胶带也是一个很棒的水袋工具.一卷就有很多,可帮助修理单车.
38.如果爆胎后只能继续骑,把电线胶带缠绕轮胎跟轮圈好几圈.这样可固定住轮胎降低轮框损伤.
39.出外骑车时你最好带含有打链器的折叠工具组.多带几颗链条可让你不用截短链条而牺牲档位.
40.确认你修理完后可以认出哪些是伤到的柳钉(pin).回来后请车店用铆钉工具压好.
41.我们曾成功在Shimano的中央铆钉式链条(center-punch-rivetedchains)把铆钉推出后再装进去.回家后再用Rohloff’s工具修好那根铆钉.42.在袋子里带个SRAM的连接用链条(见图).当你链条断掉把坏掉的那节压出然后用这个接上去.
45.你常骑泥巴路吗用12-34齿轮比.12较不会堆积泥巴,而且链条不会像在11的齿轮上会误跳.
46.如果太阳大到可以把你的脚烤焦,单车装在车顶上时记得拿下手把上的电子器具.太阳可以把萤幕都烤坏.
47.每次你把螺栓转下来时就上点润滑油.这样可准确的旋上螺栓而且不会松脱.
48.把坐杆装进车架前薄薄抹上一层润滑油.这样就不会生锈把坐杆与车架黏住.
49.可是某些坐杆会滑–干或上油的.把坐杆清洁好然后把要装进车架的部分涂上粉笔.这样就不会滑了.如果正好发生在骑车的时候,就用泥土.
50.检查零件用6mm或更小的螺栓是否栓紧,先把螺栓扭开再栓到合适的紧度.
51.把SPD脚踏转轴拿掉,把凹槽涂满润滑油然后再装上.当上紧转轴挤出润滑油时也会施压到轴承.
52.BB会嘎嘎叫吗拆开BB清洁全部的零件(cups,cartridge,shellthreads).在threads上层薄薄的润滑油然后装好…
53.把BB轴承及曲柄螺丝也上油,装上扭好后就会恢复平静了.
54.拆开跟装上BBcup最简单的方式是把车子躺在地下.这会让你的工具在BBcup上更好施力.
55.如果你用的是钛螺丝,在拆掉曲柄后先用个旧的钢螺丝把曲柄扭紧再换回钛螺丝.
56.保养好多键式的BB(splinedbottombracket)后,先装上连齿盘的曲柄.左曲柄就可轻松的对准装上,不会被齿盘干扰.
58.拆卸轮子前把档位放到第三小的齿盘上.有些HorstLink(编按:双避震车架设计的一种,后避震连杆轴位于后齿轮前方较低的位置.这是Specialized的专利.在避震时后连杆轴带动齿轮往前移保持后下叉的长度.这样的好处是避震较灵敏.)的设计在最小盘时链条会被连杆轴拉起.
59.你使用不了前变速器吗有经验的技师能特别把变速器弯曲甚至磨变速器让齿盘容易活动.
60.偶而检查一下链条齿盘转动的情形,将轮子逆转,观察三个齿盘的准确度.
61.用塑胶榔头轻敲齿盘或尖嘴钳转一转,检查固定齿盘的螺丝.
62.转动车轮看着卡钳.如果碟煞需要调整,慢慢转动轮子,注意看着碟盘若接触到煞车片,这时将轮子停止.
63.取下车轮,用手轻轻的扳一下接触到碟片的碟盘,用一点点力量就好了,车轮转动时,碟盘不应该接触到煞车片.
64.留着塞在卡钳煞车片间所附的塑胶片,当车轮碟片离开卡钳时,可用来防止煞车片跳出.
65.Shimano和Magura的油压碟煞需使用矿物油,其他厂牌的油压煞车,则可使用一般汽车用的DOT3或4的煞车油.
66.在紧急时,可使用石化油当做矿物油的替代品,5wt.(黏度单位)的单车或摩托车前叉油都可使用.
67.将车子倒立放置,用车把跟坐垫支撑,如此放置会较稳定,比较容易拆卸曲柄,摆臂和其他较大的螺丝
68.假如是油压碟煞的车子,不要让它持续倒立着,因为若有空气在油碟内,车子倒立时很容易让空气跑到油管或卡钳里.
69.骑车时,假如油碟煞把没有始点(freeplay始点:煞车时,煞把会先按一小段行程,这个行程过后持续按压煞把,煞车才会开始作动),这是有些空气跑到油压碟煞系统内所造成的问题,泄掉一些油,这很容易做到.
70.藉由放松快拆,左右摆动车轮,推回煞车片,重新设定油压煞把的始点,然后再持续按压煞把多次.
71.中心B型螺丝卡钳(就像AVID油压碟煞的卡钳固定座),可藉由稍微放松卡前固定螺丝,夹住煞车,重新上紧卡钳于中心位置.
72.确认V-夹煞车线的末端位于煞车片外且朝向外侧,如此可避免摩擦到胎壁.
73.当调整V夹煞车片时,放开压迫于煞车臂的弹簧,轻微接触轮框,如此会较容易调整.
74.调整完煞车片后,从V夹前方或后方看一下,为了有良好的作动,煞车片的角度和高度应该左右对称.
75.煞车片与轮框的距离不宜过大,煞车片到轮框的最大距离,应该是在未煞车时不磨到轮框即可.
76.利用粉笔涂在轮框上,可以防止煞车时新轮框产生长而尖的噪音;当新煞车片用一阵子后,也可用粉笔清洁轮框壁.
77.当调整圆锥型套环还是很难将煞车片调整至适当位置或角度时,使用小刀切除煞车片上突出不平的部份,这样煞车片跟胎壁会有合适的间隙,与轮框也有较好的接触面.
78.在最后锁紧之前,稳定的握住煞车片,逐渐施力锁紧,以合适的锁紧力道,维持良好的调校
79.当放开煞车时,煞车外管未端弯管及塑胶蚯蚓套管滑动不顺,会影响车轮拆除和安装,多上点润滑牛油.
80.剪煞车线外管之后,将外管末端修整,如此煞车时会较稳定,煞车手动调整螺丝调整时也较平顺.
81.当移除后轮时,不需要拆掉煞车片螺丝,滑出轮胎,使轮胎外侧花纹通过两个煞车片之间.
83.重新安装变速线时,将变速线外管试着绕过车架头管,这样可以让变速较顺,两条变速线外管大约交叉在头管下部.
85.确定煞把的始点;换新煞车线外管时,用力按压煞把十次,使煞车线外管确实到定位,锁定煞车线固定螺丝.
86.安置变速线外管和测试变速线是否固定,用点力将变速线变到最大的紧度反复十次.
87.将变速线完全插入变把前,涂抹些稀的润滑牛油在手动调整钮未端,这样将有助于变速时变速线在变把内的转动.
88.再次确认”低防止掉链”螺丝调整;转动踏板,用手将后变向前平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