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巴格达2月3日电通讯:签证厅里的中国年——走进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领事部
新华社记者张淼程帅朋
2月3日,在伊拉克巴格达,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陈伟庆(右二)向伊拉克民众送上签证和小礼物。新华社发(哈利勒·达伍德摄)
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领事部签证厅里格外繁忙。“新年快乐!”前来办签证的莫阿德·萨利赫用流利的中文跟大家打招呼。
这是春节前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最后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作日。地处伊拉克这个饱受战火摧残的国家,签证厅外是层层荷枪实弹的安保人员,签证厅内是数十名办理中国签证的伊拉克普通民众和春节坚守海外领事工作一线的使馆工作人员。
条件简陋的签证厅里,挂起了大大的中国结,贴上了红红的福字和剪纸,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上午,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陈伟庆走进签证厅,亲手为伊拉克民众递上签证,还给大家送上中国结,与前来办证的伊拉克民众共迎中国年。
“伊拉克正处在重建的转折点,我们殷切希望加强中伊关系。”陈伟庆用阿语说道。
“庆祝中国春节的节日氛围太美好了。”在江西九江工作的萨利赫想赶紧到中国,感受他的第二个春节。
“伊拉克是最早跟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阿拉伯国家之一。目前,到中国去经商、旅游、留学和访友的人数在日益增多,签证数量每年也在增加。”陈伟庆对新华社记者说。
据使馆工作人员介绍,高峰时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一天内最多收到过五六百份签证申请。2018年,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收到了近两万份赴华签证申请,其中90%是商务签证申请。所有的签证材料审核、面谈等工作都是由两名中国外交官和两名当地雇员处理的。
签证厅一角,帅气的伊拉克小伙齐亚德·伊斯梅尔拿着山东大学汉语言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等待着递交材料。
2月24日,他就要前往位于山东济南的学校报道,这将是他的第一次中国之旅。伊斯梅尔这两天不断在网络上搜寻关于中国的一切,他对未来有着很高期望。
1996年出生的伊斯梅尔,有着自己的“航空梦”。按计划,在结束语言进修后,伊斯梅尔将在中国的航校学习飞机驾驶。“我梦想当一名会说汉语的飞机驾驶员,在中国工作。”伊斯梅尔兴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