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日本东京的大学生太郎曾经当过吉他手,他们的乐队红过,但很快就过气了。太郎深知靠搞音乐吃饭太不稳定,希望毕业后能进电视台,谋一份主持人、制作人这样有保障的工作。于是,地狱般的求职经历开始了。太郎发现,平时在学校里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同龄人,到了面试现场却一律穿上黑色西装,原来染发的人也悄悄染回了黑色。为了让简历好看些,有的同学花了9000日元(约540元人民币)请照相馆拍了两张生活照。甚至有人听说某电视台只招几所重点大学的学生,明明已经读到大三了,竟然放弃学业重新参加高考。太郎开始还没当一回事,但屡次面试被拒后不得不做出妥协,剪掉了一头长发,向“常识人”靠拢。
植松社长在演讲中坦然回忆发射失败落荒而逃的经验。图片来自:TED札幌植松电机建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无重力实验塔。无重力实验设施的建造费用很高,所以通常对外租借费用也不菲,但植松电机的实验场地完全免费。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来这里做实验,连NASA的专家也会来拜访。通过这种交流方式,公司的年轻人积累了很多太空实验的技能。植松电机尽管没有在这个项目里赚钱,却得到了用钱也买不到的知识和经验。植松努说,其实能做成这些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就像再好的汽车、再高级的衣服,都是人造出来的,所以只要肯踏实钻研制造方法,谁都可以做出想要的东西。以往我们认为制造火箭或人造卫星需要最尖端的材料,而现在这些材料可以很容易通过网络买到。去学习事物的构造和原理,弄懂它是怎么做出来的,那么在日本北海道的乡下也可以造火箭。
植松电机全体员工抱着他们生产的小型火箭,在北海道的白雪中合影。图片来自:植松电机官网所以,就算是一家街道工厂,也能以获得宇宙的认可为目标。做与不做都很艰辛,那还是去做吧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走出自己的道路的人,都经历过不凡的风景,也最好有独自战斗的觉悟。漫画家萩尾望都出生于1949年,是日本少女漫画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擅长表现人物细腻复杂的情感,有很高的文学性,被业界称为“少女漫画之神”。萩尾出生在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家庭,父母一直认为画漫画这种事不务正业,劝她找一份正经工作。直到2010年,萩尾的母亲看了一部讲述老一辈漫画家水木茂生平的电视剧,这才知道女儿画漫画也是在辛勤工作的。于是,萩尾在年过六十的时候才得到了母亲的一句道歉。
萩尾望都在纪录片《漫勉》中笑谈这段经历。《漫勉》是日本漫画家浦泽直树策划的系列纪录片,每期采访一名著名漫画家。这套片子最大的价值是首次完整记录了每位漫画大师绘画的全过程,为漫画爱好者提供了重要的学习资料。图片来自:Bilibili如果通往自由的路上只有鲜花,那么自由这种东西也不会这么可贵了。无论此刻脚下是荆棘还是泥淖,只有把这条路走到底,才能回过头来对这些东西付之一笑。不想上班的你,是否也在心里呼喊:“教练,我想好好工作!”延伸阅读
《乐业》,川村元气,文艺春秋,2014年。中译本由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任天堂哲学》,井上理,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2009年。中译本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编舟记》,三浦紫苑,光文社,2011年。中译本由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工作大未来》,村上龙,幻冬舍,2003年。中译本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啊!这样就能辞职了》,安倍夜郎,实业之日本社,2016年。中译本由新经典/新星出版社出版
《通往太空的街道工厂》,植松努,Discover21,2009年。中译本由日研智库/海洋出版社出版
《鄙人是》,羽田圭介,讲谈社,2011年。中译本由新星出版社出版
《日本第一》,傅高义,哈佛大学出版社,1979年。中译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日本不思议》,鸿上尚史,讲谈社,2015年。中译本由飓风社/新星出版社出版【作者简介】一本秋刀鱼:解析日本文化的书探事务所。成员曾供职于《每日新闻》社、学研社、Kindle及iTunes团队。(微博:一本秋刀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