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企业:死得太快了! 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 

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58年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日本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1666家之多,而在明年将又有4850家将满150岁生日,后年大后年大大后年将又会有7568家满150岁生日……

世界最长寿企业日本金刚组,已有1400多年历史。

而在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经过计划经济时期的变异,其字号的传承性其实已大打折扣。

日本被誉为是“工匠国”,其企业群体的技术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是一大批各怀所长的几百年的优秀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或许员工不足百名,但长期为大企业提供高技术、高质量的零部件、原材料。很多中小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掌握着某种中间产品、中间技术的绝对份额,甚至不乏独此一家。

日本人天生性格追求极致完美、严谨、执着、精益求精,当自认为技术还不够完美时不会拿出手。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名列世界第一: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80%以上,是世界第一。

这意味着日本整个国家对技术研发的重视,同时也告诉我们为什么日本科技能独步天下。经济不只是单纯地建造工厂,然后高效运作。中日在经济基盘建设上仍有很大差距,日企不只在于表面丰田、松下、索尼、佳能、日立……而是更多在国际市场上众多领域的“隐形王者”。

中国离强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要想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不能依靠炒房地产、炒金融、吹IT泡沫,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务实精神,通过脚踏实地、培养扎实的实业做支撑。

日本长寿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日本长寿企业比欧美做得更好,日本企业投资都讲究战略,注重长远投资和利益回报,每每投资都考虑几十年以后的市场定位和变化。

日本企业是家社会,重视员工利益。西方则重视股东利益。从现代资本理论来看,日本企业的资本利率不一定有西方企业那么高,但是他们可以保持长期利益不断延续。

反思中国企业,是如何经营思考的?

1、为何中日差距越来越大?追求不同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是很多中国商人的特性,企业、百姓都是如此,所以一点也不奇怪。

而日本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我去日本,和日本一个青年企业家交流,他们公司是做汽车轴承的。说实话,汽车轴承在我眼里确实是一个小产品,没什么了不起。但他一说到他的产品的时候,就开始手舞足蹈,两眼发光,似乎特别地享受设计和生产的过程。

我一问,原来他父亲是公司董事长,他哥哥是总经理,他是主管技术的董事、副总。公司规模不大,一百来人,但是服务的客户却是丰田、本田、铃木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们家里好像也没有别的生意。他说,光轴承需要研究的东西就太多了,几代人都研究不透,哪有精力再去做别的?

从两者区别,我明白中国人只是赚钱,日本才是做事业。

两者结果可想而知……日本有几万家百年企业,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百年企业一个也没有,这就是原因。

其实我们仔细看一看全球著名的品牌,无论是任天堂、微软、尼康、奔驰,丰田,麦当劳……他们似乎都永远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始终在他们的行业里面越做越深,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大。

而我们的企业,包括海尔、联想在内的中国品牌,本行都没有完全成功,就开始搞投资,做房地产,甚至做保健品,忙着赚钱而严重忽视本行,典型不务正业。这恐怕就是我们中国的品牌和日本品牌之间的差距所在。

但是无论做什么行业,厂房永远是那么破旧,设备永远是那么简陋。所以,他们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他们确实是赚了一些钱,但是这种财富的积累是不可持续的,他们也没有获得同行的尊敬。

我在东京中小企业促进中心考察的时候,带领我们参观的领导有一段话让我特别记忆犹新:

“现在你们中国人太厉害了,你们的学习能力太强了,就像跑步一样,我们在前面跑,你们在后面追,你们追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担心被你们追上。所以,我们就不得不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大投入就必须提高价格,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保持自己微弱的优势,我们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专注,我们必须创新,我们必须精益求精,这也是你们逼的呀。”

说实话,谈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脸火辣辣的,他的话表面上是在表扬我们,说我们的适应能力很强,而实际上是在批评我们不懂得专注和创新,只会山寨,抄袭。我们技术水平和能力根本不可能成为日本的威胁,只不过说说而已,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更何况我们失之千里?

中国的生产科技,众多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来自日本,并且无法替代。国民生活方方面面也都充斥着日本技术与产品,即使国货产品里面的核心技术也依然是日本提供,而这一切都是无法回避的。

中国积贫积弱几百年,我们连自身的基本状况都没有搞清楚,有一点点成绩就特别自大,这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我要说的是,企业家爱的应该是产品和品牌,而不是钱。赚钱只是经营的结果,而不是经营的目标。

2、对技术的理解不同

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

记得以前给一个家具公司做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位家具公司的老板愿意花750万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但是需要花40万培训一批技师却舍不得,以至于被不懂操作的人把机器搞坏,只能再花50万去修。其实,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身边的例子吧:

中国商人背的相机一个比一个高档,从佳能的50D到5D-MAX2,甚至到1DS-MAX3,一个比一个专业,一个比一个高档,但仔细一看,他们使用的全是傻瓜模式。

她说她们家的相机也是佳能,有15万多,但是拍的效果还没有我拍的好。所以,人们狭隘地认为只要设备好,拍出来的东西就一流,这个观点显然有点滑稽而愚蠢。

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可能精打细算,但是学习技术比较舍得花钱,而消化技术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设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用的能力可能只有30分,人家用到95分,这样100×30%,只有30分,而80×95%有76分。他们用80分的设备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这就是技术的差距,也是软实力的差距。所以,设备并不是最主要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技术的关键就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握。事实上,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从事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系统和深入,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新的进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是根本不可能的。

中国和日本企业的差距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表面看得懂,根本学不会,更是坚持不了。

举个简单小例子:

日本人要求每天车间的地板要清洁十次,这样才能保持环境的清洁和产品的品质。日本人听了以后,保证每天十次,一次不少,坚持不懈。我们头三天没问题,一个星期过去,十次就变八次,慢慢地八次变五次,五次变两次,最后三天一次、五天一次、一周一次也保证不了。

我们连一个最基本的事情都是如此。很多的技术指标、细节,就是在这样的自我松懈中变形,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企业信誉。长此以往,何来品牌?

3、对速度的理解不同

中国人做事喜欢讲究立竿见影,讲究所谓效率和速度。而日本人似乎和我们不同。我们的导游英子介绍说,日本人看起来比较程序化和呆板,背后是严谨、精细、执着、精益求精、专注、专业、认真。而中国人大都比较灵活,背后是小聪明、偷工减料、自以为是、粗制滥造。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远远走在我们前面,而且发展的结构、质量比我们要好得多。日本经济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跟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而是有着天壤之别。我们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50倍,也就是说消耗同一个东西,日本创造的价值是我们的150倍。这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何为快?何为慢?

日本发展经济是让民众受益,让本已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有更高追求目标。中国发展经济是用来攀比、炫耀的。更可怕的是,大部分民众盲目的“爱国热情”会让中国走更多弯路……

像中国新兴城市的马路一样,刚刚修好又刨开铺煤气管道,过半年又来铺水管,没过几天又刨开铺液化气管……我们修高速公路的速度之快也是令世人惊讶!可惜每每你走到高速公路上会发现,这里在修路,那里也在修路,高速公路修好没两三年就得翻修。

而这些都计算在GDP里面,修一条路要一个亿,再修一次又得花八千万,再修一次还得花五千万,我们的GDP就2.3个亿了。人家一次花1亿,或者1.2亿就搞定,表面上看起来人家花的钱多一点,人家的速度是慢了一点,但是一次到位,用不着折腾和浪费。

在我看来,所谓“快”,首先要以保证品质为前提,只有这样的快,才有意义,否则来得快也去得快,生得快也死得快,建得快也倒得快。我们任何的发展都应该遵循自然科学规律,不要想一蹴而就,违背自然规律的拔苗助长,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做品牌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专心专注地发展,再过五十年中国肯定会出一批大品牌。但如果一如既往地如此急功近利、浮燥,自以为是,好大喜功,中国永远都不会出现世界级品牌。

品牌是什么?

有长远目光的人懂得在品牌建设上加大投入,因为他有耐心。而有些人看到自己在品牌上的投入短期内没有回报,便心灰意冷,觉得还不如炒股、买楼来得实惠。久而久之,他会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而到那时候,这个错误已经无法挽回。

我曾经有一个客户,是河北奔亚服饰,他的老板很沮丧地告诉我,“我们厂以前和天津的大维制衣规模差不多,我们的生意比他们的好,订单做不过来,所以,我们觉得根本不需要做品牌。”而在这时,大维制衣看到了做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加大了在品牌方面的投入,通过各种途径塑造自己的品牌。

现在的情景是,同样一件衬衫,打上“大维”的能卖好几百上千元一件,而打上他们的品牌只能卖几十上百,品质、材料、做工都一模一样。奔亚的老板现在知道错了,想奋起直追,但是代价多大,可想而知。

4、对规则的理解不同

所谓“规则”就是规定和法则。在这方面中国人总是比日本人“聪明太多”,总可以找到规则的漏洞,总要耍点小聪明。而日本人不一样,他们看起来很傻,只懂得死心塌地的严格遵照执行。

所以,日本人做事非常守时,从不迟到。此外,日本人之间都是文质彬彬,特别尊重,即使是特别熟悉的朋友,分手时也是点头哈腰。刚开始我还真有点不习惯,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假,都那么熟了还那么客气干嘛?后来才发现他们这种客气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所以中国人只有小聪明,从企业老板、高管,再到普通百姓,时刻都在表演我们的小聪明。我们不断在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沉重代价,但我们却依然死性不改。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与人们对规则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规则越多的地方,秩序越好,自由其实也就越多。没有规则,就会一盘散沙,一片混乱,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中国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THE END
1.日本产品质量好耐用为啥国人造不出?匠人精神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的生产,工匠逐渐受到了冷落。然而,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更注重产品的精度和品质,这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坦白地讲,不少中国人对于工匠心存偏见,甚至有些看不起。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如果你被称为工匠,这意味着你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只有一个行业内非常专注、做得出类拔萃...https://news.mydrivers.com/1/541/541458.htm
1.日本消费者对中国鲜花的热情案例分享开店宝宝日本消费者对中国鲜花的热情不断升温,中国鲜花在日本市场上的销售量逐年增长。中国鲜花以其丰富的品种、独特的品质和合理的价格,赢得了日本消费者的青睐。中国鲜花的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为中国鲜花在日本市场上的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持。日本消费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这也为中国鲜花在日本市场上...http://kaidianbaobao.cn/post/524.html
2.中日美丽情缘,日本消费者爱上中国鲜花品牌策略小黄狮日本是一个注重节日文化的国家,每逢节日,人们都会互赠花卉表达祝福,中国鲜花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日本节日市场的热销产品,特别是在春节、七夕节等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节日期间,中国鲜花更是供不应求。 2、电商平台的热销 随着电商平台的普及,中国鲜花在日本市场的销售渠道愈发多样化,日本消费者可以通过...https://vvrcloud.com/post/6215.html
3.中国人去日本最喜欢买什么?以下是中国人最喜爱的6种产品中国人去日本最喜欢买什么?以下是中国人最喜爱的6种产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出游目的地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很多人选择在节假日或者空闲时间出国旅游,看一看世界,无论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还是为了满足购物欲望,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中国人最热衷的旅游目的地依然是亚洲国家,其中日本是大多数人的首选,每年赴日旅...http://www.zxyldj.com/detail/id/103337.html
4.2024日本热门购物地点推荐从精致的美妆护肤产品到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从传统的手工艺品到时尚的潮流服饰,每一样商品都承载着日本的品质与特色。那么,在 2024 年,哪些购物地点最值得一去?中国游客又最喜欢购买哪些商品呢?在接下来的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揭晓答案。带您走进日本那些令人心动的购物胜地,为您详细介绍中国游客在日本的热门购物...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8386827
5.对话正浩EcoFlow王雷:创新的信仰要靠一层层追问极客公园王雷:名字不重要,最重要是你在做什么。就像这类产品在中国就叫户外电源,在美国就叫 portable power station。那既然大家喜欢叫「大充电宝」,我们就用大充电宝。 当我们还纠结名字的时候,说明对事情的本质还没有那么清楚,需要用一个名字证明这件事情的价值。当这件事情的价值已经被认可了,那么叫什么名字已经不重要。https://www.geekpark.net/news/309866
6.日本买苹果的产品是不是要比国内便宜许多6条回答:【推荐答案】在日本购买苹果产品相对于国内来说,价格确实要便宜一些。这是由于日本和中国的货币汇率不同,以及日本的消费税和增值税等税收政策不同所导致的。此外,日本的苹果产品销售渠道也更加多样化,包括线上和线下多种方式,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https://wap.zol.com.cn/ask/x_18305997.html
7.日本的職人气质vs中国的工匠精神界面新闻·JMedia我爱虾,所以我只把它买给我喜欢的客人。 就连寿司之神的小野二郎也感叹,如果没有築地,他的生意就做不成了。 只有一心求精,为了把产品做好的”職人“,才可以对自己双手打造出来的作品感到骄傲,而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拥抱工匠精神。 宇宙玻璃球 这位日本職人把宇宙放进了高尔夫球大小的玻璃球。完全由戸水賢志手工...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036559.html
8.听说在中国火到不行的日货在日本都没什么人用在国内一些很火的那些牌子的日货其实很少有日本人在用的,都是中国的代购去那里捡便宜货买,带回中国各种大肆宣传,久而久之在日本没人气的护肤品在中国火了,真正日本的高端货因为很贵,几千块钱一瓶都有,只是很少有代购敢带,所以在中国就没什么名气(我说的只是部分,并不是说我们在用的全部日货那边都没人用)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75170063/
9.日本在中国的产品品牌有哪些?品牌跟踪日本在中国的产品品牌有哪些?导读: 1.壮大日本军事工业的支柱企业本田、丰田、铃木、日产、三菱、马自达、五十铃等;www.chinAPp.com品牌网2.照相机和摄像... 1.壮大日本军事工业的支柱企业 本田、丰田、铃木、日产、三菱、马自达、五十铃等;www.chinAPp.com 中国品 牌网 ...https://www.chinapp.com/genzong/34758
10.五五探店镰仓衬衫中国首店落沪,日本国民衬衫品牌拿什么征服魔都...摘要:在上海,中国消费者已经可以购买到镰仓衬衫,去年11月7日该品牌在静安嘉里中心开出中国首家品牌旗舰店。 在日本,有个名为“镰仓”的衬衫品牌,据悉,日本上班族的衣柜里,5件衬衫有3件就是“镰仓”制造。如今,在上海,中国消费者已经可以购买到镰仓衬衫,去年11月7日该品牌在静安嘉里中心开出中国首家品牌旗舰店。https://www.jingan.gov.cn/rmtzx/003008/003008002/20200518/390b064a-5127-495e-a726-cff7be595324.html
11.你在日本经历过哪些事情的体验不如中国?1玉是一个还是一斤你在日本经历过哪些事情的体验不如中国? 感觉这个题目已经变成“泥轰生活与天朝生活不同之处面面观”了。 既然如此,在这盛夏的日子里,我上一张图,敬所有的西瓜爱好者们。这张图的内容,可以算是日本带给我的第一次惊喜。 图中硕大的すいか就是西瓜的意思。一玉就是一个,玉是可以用于描述西瓜的量词。1980yen...https://blog.csdn.net/GarfieldEr007/article/details/51891771
12.日本设计界为什么这么强?日本设计与中国设计界介绍平面其它Goodmor宁在思考一个问题,若一个国家的设计水平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出类拔萃的设计师或许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社会的整体设计水准都能保持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就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下面我将从设计的产生,日本设计的发展以及中国设计的发展这三方面来谈。 https://www.jb51.net/pingmian/328992.html
13.读懂中国的消费升级,先看40年前的日本从产品风格来看,宜家和宜得利虽然同属于简约风格,但北欧简约风格大多是深蓝色、深灰色,日本以木色为主。 根据宜得利打败宜家的方法,本土公司能够从销售渠道、供应链管理、产品风格中找到机会。 宜家在中国是否会有同样的遭遇? 20 年前,宜家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中国本土的生产能力、企业家团队、资金格局等等不足以组建一...https://36kr.com/p/1722607878145
14.一个日本经济学家的困惑:为什么人均GDP不足日本1/4的中国人看起来...家里泡澡还不够,日本人还喜欢去温泉泡澡,下到浴池,日本人嘴里还会情不自禁地嘟囔一句:我真奢侈。 相比较起来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奢侈多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BBC的一部纪录片报道中国下岗工人的伙食,日本人看了之后震惊了,因为这个下岗工人一家三口的晚饭竟然是四菜一汤,英国人看到这一幕也晕了,他们纷纷感叹...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58799
15.这些中国“网红”又在日本火了不过,上面这些输入进国内的日式中华料理好不好吃,应该还需要时间的考验吧。 参考来源 那个NG:日本人终于吃明白了,楼下中华料理是冒牌中餐 吃货研究所:日本人喜欢的中华料理,在中国根本找不到 撰文:盆栽,Jonas 原标题:《这些中国“网红”又在日本火了》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443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