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
2.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3.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4.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另一个指(语法学体系)。
5.语法具有(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6.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和(句子)。
7.(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8.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9.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10.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11.汉语中常用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12.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13.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型)。
14.句型是根据句子的(结构)分析出来的句子类型。
15.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分析出来的句子类型。
16.单句由带上一个句调的(短语)或(词)构成。单句可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17.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类型叫做(句类)。拿语气为标准,句子可以分为四种,它们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18.主谓谓语句是指(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兼语句是指(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19.根据谓语的构成材料,主谓句可以分为(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20.根据全句主要词语的词性,非主谓句可分为(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叹词性非主谓句)、(拟声词非主谓句)。
21.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22.汉语的句法成分有(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23.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24.补语是(动词)、(形容词)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25.主语和(谓语)配对。宾语和(动语)配对。定语、状语、补语和各自的(中心语)配对。
26.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27.词的形态可分两种:一指(构形形态),二指(构词形态)。
28.词的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29.根据句法功能和意义标准,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
30.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是(虚词)。
31.根据词的语法特点,现代汉语的虚词可以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实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
35.现代汉语的特殊动词有(判断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
36.能愿动词、趋向动词除了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者谓语中心外,能愿动词还常作(状语),趋向动词还常作(补语)。
37.能愿动词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作(状语)。
38.趋向动词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
39.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性大同小异,可以合称为(谓词)。
40.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是:区别词一般只能作(定语),而不能作(谓语)。
41.区别词前面不能加(不),否定时前面常加(非)。
42.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
43.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44.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可以分为两大类:(物量词)和(动量词)。
45.不定量词有(些)和(点)两个。
46.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
47.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
48.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作(状语)。
49.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一般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
50.疑问代词有(任指)和(虚指)两种引申用法,不表疑问。
51.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常作(感叹语),也可(单独成句)。
52.虚词有共同的特点,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
53.同一类的虚词有(共性),而其中每个虚词又有(个性),很多(虚词)往往不止一种语法意义。
54.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整体主要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
55.介词的语法特征是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总要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
56.介词大都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
57.纯粹的介词与动词不同,它不能单独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也不能加(动态助词)或者(重叠)。
58.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59.和、跟、同、与、及、以及等主要是用来连接(名词性词语)。
60.助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
61.助词必须附着在别的词语的(后头)或(前头),凡是后附的都读(轻声),前附的不读(轻声)。
62.助词可以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其他助词)。
63.结构助词有(的)、(地)、(得)。
64.动态助词有(着)、(了)、(过)。
65.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
66.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
67.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比喻)。
68.所是书面语沿用下来的(助词),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
69.给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加强语气),是个口语色彩较浓的(助词)。
70.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71.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实际上只有(的、了、呢、吧、吗、啊)六个。
72.短语最重要的有两种分类:一种是(结构类);另一种是(功能类)。
73.短语可以从意义上分出(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
74.短语按照层次可以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
75.短语按照构成要素是否凝固来分,可以分为(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
76.只有一个意义的短语叫(单义短语),不止一个意义的短语叫(多义短语)。
77.主语可以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两类。
78.主语的意义类型主要是就主语所表示的人、事物和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语义关系来说的。常见的有三种(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当事主语)。
79.主语是施事的句子叫施事主语句,也就是(主动句),是汉语最常用的句式。
80.主语是受事的句子叫受事主语句,这种句子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
81.宾语和动语的语义关系很复杂,粗略分为三种(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当事宾语)。
82.根据带宾语的情况可把动词分成(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83.补语可以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
84.结果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
85.结果补语在结构上同(中心语)结合得很紧,其间不能加进别的成分。
87.宾语和补语常见的位次有(先补后宾)、(先宾后补)、(宾在中间)三种情况。
88.中心语是(偏正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89.独立语从表意作用看,有(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四种。
90.疑问句根据表示疑问的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可以分为四类(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
91.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
92.非主谓句可以分为(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
93.句法方面常见的语病有(搭配不当)、(残缺和多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四种。
94.复句中的各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
95.从结构上看,构成复句的分句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可以是主谓短语,也可以是(非主谓短语)。
96.复句中各分句的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省略,也可以不省略。
97.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有时用(关联词语)来表示,叫(关联法);有时不用或不能用关联词语表示,叫(意合法)。
98.关联词大都是(连词),有少量是(副词)。
99.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100.联合复句可以分为(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五小类。
二、判断题
1.语法只研究组合规律,不研究聚合规律。(×)
2.语法既要研究组合规律,也要研究聚合规律。(√)
3.语法系统具有客观性。(√)
4.语法学体系有分歧是由于语法学家无能。(×)
5.语法具有稳固性,就说明它是一成不变的。(×)
6.语法指的是抽象出来的公式,舍弃了个别的、具体的内容,它具有抽象性。(√)
7.语法的结构规则是无限的。(×)
8.语法的结构规则是有限的。(√)
9.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10.语素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11.短语和句子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长短上。(×)
12.句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句调。(√)
13.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型。(×)
14.根据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类。(×)
15.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类。(√)
16.根据结构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句型。(√)
17.现代汉语中的单句只有主谓句。(×)
18.复句由一个以上的分句构成。(×)
19.充当主语的材料只能是名词性的。(×)
20.充当谓语的材料只能是谓词性的。(×)
21.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
22.动词既能带名词性宾语,也能带非名词性宾语。(√)
23.现代汉语的句法成分有八种,都是两两配对。(√)
24.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根据形态和意义。(×)
25.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
26.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7.现代汉语中的词和句子成分是一一对应的。(×)
28.名词任何时候都不受副词修饰。(×)
29.所有的名词都不能重叠。(×)
能受数量短语修饰的都是名词。(×)
动词都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判断动词是只能带名词性宾语。(×)
35.能愿动词在句子中常作状语。(√)
36.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
37.趋向动词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趋向,作趋向补语。(√)
38.所有的形容词都受程度副词修饰。(×)
39.状态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因为它们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
40.区别词只能作定语,不能作谓语、主语、宾语,个别的可以作状语。(√)
41.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
42.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43.量词都不能重叠。(×)
44.汉语里的量词十分丰富,这是汉语语法上一个突出的特点。(√)
45.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
46.凡是能作状语的都是副词。(×)
47.副词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48.疑问代词除了询问以外,还有任指和虚指用法。(√)
49.拟声词和叹词都可以作独立语,也可以作非主谓句。(√)
50.代词都是名词性的。(×)
三、选择题
1.眼镜给妹妹打了中的给是:(④)
①动词②助词③连词④介词
2.杯子给打了中的给是(②)
3.敌人被消灭了中的被是:(②)
4.敌人给消灭了中的给是:(④)①动词②连词③介词④助词
5.敌人被我们消灭了中的被是:(③)
①动词②连词③介词④助词
6.卖票的会来的中的两个的:(③)
①都是结构助词②都是语气词
③分别是结构助词和语气词④分别是语气词和结构助词
7.他是昨天进的城这句话,其中的的是(③)
①结构助词②语气词③动态助词
8.在学校的人都在用功中的两个在:(③)①都是介词②都是副词③分别是介词和副词
④分别是副词和介词
9.他在看书中的在是(③)
①动词②介词③副词④助词
10.在绵阳住了一年了中的两个了:(④)
①都是动态助词②都是语气词
③分别是语气词和动态助词④分别是动态助词和语气词
11.语言学跟跟语言学有关的某些问题中的两个跟:(③)
①都是连词②都是介词③分别是连词和介词④分别是介词和连词
12.新中国的青年谁都感到幸福!其中代词谁是(③)
①表示疑问②表示虚指③表示任指④表示确指
13.哦!我明白了。中的哦!是:(②)
①独立成分②非主谓句③分句④词
14.唉!这家人真够惨了。中的唉!是:(②)
15.她细心而利落地切着干牛肉和红辣椒丝中有形容词:(③)
①2个②3个③4个④5个
1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的两个没有:(④)
①都是动词②都是副词③分别是动词和副词④分别是副词和动词
17.喜欢得了不得是:(①)
①中补短语②动宾短语③连谓短语④偏正短语
18.陪贵宾看戏是:(④)
①连谓短语②兼语短语③动宾短语④连谓兼语融合
19.他们两个去很合适中的主语是:(①)
①他们两个去②他们两个③他们
20.一家得出多少钱呢?是:(②)
①是非问②特指问③选择问④正反问
21.一群看热闹的是:(④)
①的字短语②动宾短语③主谓短语④偏正短语
22.进入林海雪原之中是:(①)
①动宾短语②中补短语③方位短语④偏正短语
23.你就说得再好听,我也不信中的就是:(④)
①副词②介词③动词④连词
24.有一些人坚持学习马列是:(②)
①主谓短语②兼语短语③连谓短语④动宾短语
25.帮她干活是:(④)
26.你有意见就提。是:(①)
①紧缩句②单句③复句④短语
27.城里来了个外国人。这是一个:(③)
①无主句②省略了主语的省略句③主谓句、存现句④表存在的无主句
28.店里来了一帮客这是一个(③)
29.禁止吸烟!是:(①)
①动词性非主谓句②句子③省略句④动宾短语
30.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这是一个:(③)
①形容词性谓语句②非主谓句③名词性谓语句④短语
31.真是太费唇舌了。这句用的修辞手法是(②)
①比喻②借代③双关④比拟
3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句用的修辞手法是:(②)
33.帮人要帮心,帮心要知心,知心要诚心。这句用的修辞手法是:(①)
①顶真②层递③反复④回环
34.人需要真理,就像庄稼需要阳光、雨露才能生长、开花、结果一样。这句用的修辞手法是:
(②)①比拟②比喻③层递④双关
35.种下了一株株树秧,也就是种下了美好的希望。这句用的修辞手法是:(③)①比喻②比拟③拈连④借代
36.作诗的人,叫‘诗人’,……李有才作出来的歌,不是诗,明明叫做‘板话’,因此不能称
‘诗人’,只能算‘板人’。这句用的修辞手法是:(④)
①反语②借代③双关④仿词
37.我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这句用的修辞手
法是(④)
38.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这句用的修辞手法是:(③)
①顶真②层递③回环④反复
39.一群红领巾从主席团前走过这句用的辞格是:(③)
①借喻②双关③借代④婉曲
40.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这句用的辞格是:(②)
①衬托②对比③对偶④排比
41.春雨滋润了大地,也滋润了每个人的心。这句使用的辞格是:(③)
①比喻②比拟③拈连④夸张
42.他一口水都没喝。这个句子(③)
①他一口水作主语②一口水是喝的前臵宾语③一口水都没喝作谓语
学习文件有歧义是因为(①)
①结构关系不同②A歧义③B歧义
44.他不到黄河不死心。这句是(③)
①单句②复句③紧缩句
45.一听就懂这个短语是(③)
①连谓短语②动宾短语③紧缩短语④兼语短语
46.所认识的人这个短语是(③)
①所字短语②的字短语③偏正短语④动词短语
47.苹果似的脸这个短语是(④)
①名词短语②比况短语③的字短语④偏正短语
48.医生老王一家这个短语是(①)
①偏正短语②同位短语③联合短语④量词短语
49.长江以北这个短语是(②)
①介词短语②方位短语③主谓短语④联合短语
50.关于现代汉语语法这个短语是(②)
①方位短语②介词短语③偏正短语④动宾短语
①联合短语②偏正短语③动宾短语④连谓短语
52.她带着人们上山采药。这个句子是(③)
①连谓句②兼语句
③连谓兼语融合句④联合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53.茅台酒尚未沾唇,人先醉了三分。这句话用的辞格是(①)
①超前夸张②缩小夸张③借代④暗喻
54.这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句话的辞格是(③)
①比喻②夸张③顶真④回环
55.祖国在召唤。这个句子的谓语是(④)
①介词短语②动宾短语③中补短语④偏正短语
56.王老师在家里。这个句子的谓语是(①)
①动宾短语②介词短语③偏正短语④中补短语
57.在日本,樱花就是多。这是(②)
①动词谓语句②形容词谓语句③判断合成谓语句④复句
58.科学无禁区。这是(①)
①动词谓语句②形容词谓语句
③名词谓语句④非主谓句
59.在下列短语中有一个短语加了虚词并不改变结构关系,这个短语是(③)
①市场繁荣②表达见解③鼓励帮助④购买物品
60.他喜欢吃葡萄干。有(②)
①5个词,6个语素②4个词,6个语素③4个词,7个语素④5个词,7个语素
四、改错题
1.不坚固的房子被地震倒塌了。
被字句的谓语中心要求是及物动词。句中倒塌是不及物动词,不能支配不坚固的房子,倒塌应改为震塌。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光辉形象。许多语序安排不当,可移到领属性定语党的之后,以免产生歧义。
3.这次在工厂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劳动不能是……一天,是前可改为在工厂劳动的最后一天,或把第二个一天删去。
4.革新技术以后,不但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关联词语残缺。缺少同启下连词不但相搭配的承上连词,应在提高前添上而且。
5.犯罪分子一面不断地变换手法,一面终究逃脱不了人民的法网。
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并列关系,应将一面……一面改为虽然……但(是)或……但(是)。
6.为了抢救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哪怕刀山火海,我们就要上。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就改为也。
7.为了摸清发病规律,我们医院挂钩了几个单位,经常进行研究。
挂钩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这里误作及物动词。可把我们医院挂钩了几个单位改为我们医院和几个单位挂了钩。
8.考试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句式杂糅。可改成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或改成考试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进行。
张玉所以这般刻苦,是因为有一种坚强的思想在支配她。定语坚强与中心语思想不搭配,可改为坚定的思想。
把字句的谓语中心一般不能是孤零零的动词,考虑后应加补语一下。或者把考虑重叠起来。
五、简答题
1.语法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词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2.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个客观的语法体系。但是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长短,因此学习的时候要细心观察,拿它来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
3.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规则。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作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修饰,都有事物意义。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语法具有稳固性,这是说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作谓语,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作谓语了,这可以看出旧规则虽有变化,但是变化很缓慢。
4.为什么说研究语法要注意民族特点?
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忽视民族语言的个性或特点,就不能深入认识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律。例如对汉语,要研究把字句和被字句,不能只满足于说明哪是主语、哪是谓语、哪是状语等,还要指出它的结构特点、构成条件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还要了解把家回、被他打这些说法的语用条件,这样才能研究好、掌握好汉语语法。
5.谈谈词、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四级语法单位指的是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语素、词、短语是没有句调的备用单位,句子是有句调的运用单位。说话至少得说一句。一个语素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单纯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构成合成词。词是组成短语的备用单位,短语是组成更大的短语的备用单位。某些词和短语加上句调可以成句,另一些词和短语不能加句调形成句子。
6.汉语的词类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的?
汉语里的词究竟以什么标准来划分词类,语法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暂拟系统》和《提要》是根据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相结合的标准来划分词类的。具体地说,划分词类主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即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其次是形态标准,最后参考意义。
7.什么是词类?什么是词性?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来的结果就是词类。词性是给个别的具体的词进行归类的结果。词类是对全体词进行分类的结果,就许多词来说哪些词属于哪一类,这是词类;就一个词来说,它属于哪一类,这是这个词的词性。词类是个大概念;词性则是个小概念,是就某一类词里的每个具体、个别的词来说的,是从属于词类这个大概念的。
8.什么是兼类词?举例说明。
有些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的语法特点,这种词叫兼类词。如密切兼属动词和形容词。例: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这句中的密切是动词,带宾语。党和群众的关系很密切。这句中的密切是形容词,结合很,作谓语。
9.什么是实词?实词包括哪几类?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一般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叹词、拟声词。
10.如何区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第一,从组合功能看,动词和形容词一般能够结合副词,名词一般不结合副词,但可以结合数量短语。动词常带宾语,形容词不带宾语。第二,从句法功能看,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常作谓语、动语;形容词常作定语、谓语、状语、补语。第三,从形态功能看,名词一般不重叠,重叠只限于少数单音节名词,如人日户夜等,重叠后具有每的含义。动词和形容词大多可以重叠。
11.形容词和动词的区别。
第一,从组合功能看,动词一般不结合程度副词,性质形容词可以。动词常带宾语,形容词不带宾语。第二,从句法功能看,动词常作谓语、动语;形容词常作定语、谓语、状语、补语。第三,从形态功能看,动词重叠往往是叠词不叠字,如考虑——考虑考虑;形容词常常是叠字不叠词,如干净——干干净净。
12.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同:都能作定语:袖珍词典大辞典
异:形容词可以充当谓语、补语、状语,能受不修饰。区别词则只能充当定语,不能作谓语、补语和状语,不受不修饰。如快副,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区别词。
1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都可以作状语。可用下列方法区分:
(1)能否作定语、谓语。能够者是形容词,不能者是副词。(2)能否跟很结合。能者是形容词,不能者是副词。
例如:突然忽然;一概一致。可以说:很突然、很一致;不能说:很忽然、很一概。可以说:事情突然、突然事件;一致的意见、意见一致,不能说:忽然事件、意见一概。因此,突然一致是形容词,忽然一概是副词。
(1)你找他呀,[平时]不行,星期天还差不多。(2)他[时常]到我家来。(3)现在,他正在图书馆看书。(4)他[早就]去图书馆了。
15.疑问代词有哪些活用?
疑问代词有任指和虚指两种活用。任指是表示任何人或事物,说明在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如:哪里都有困难。中的哪里就是任指用法,指所有地方。虚指是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包括不知道、说不出或不想说出的。如:我好像在哪儿见过她。中的哪儿就是虚指用法,指不确定的地方。
16.虚词有何特点?
虚词的特点有: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
17.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比、拿、通过、让等有时是介词,有时是动词。如何区分呢?可用两个格式:(1)sxo成句,x=动词,sxo不成句,x=介词。(2)sxov成句,x=介词。
①我们比能力。(比与后面的能力乙班一起能独立作谓语,比②甲班比乙班。是动词,作动语)
③你[比我]强。(比同我乙班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表比较,④甲班[比乙班]好。是介词)⑤他拿着一本书。(拿作动语,表动作,是动词)
⑥你别[拿我]开玩笑。(拿同我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是介词)⑦卡车通过了关口。(通过作动语,表动作,是动词)
⑧[通过组织]了解情况。(通过与组织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表方式,是介词)⑨我让你,还不行吗?(让作动语,表动作,是动词)
⑩书让他撕坏了,真气人!(让同他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是介词,可换成被)
18.动态助词了和语气词了的区别。
(1)了1=语气词。句末,且在名词性成分后面。如:吃饭了。
(2)了2=动态助词。句中,且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没有停顿,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或性状上的变化。如:吃了饭。字小了一点。
(3)了3=语气词+动态助词。句末,且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兼有动态助词和语气词两种功能。如:饭吃了。字小了。
19.语气词啊和叹词啊的区别。
(1)从语音上看,语气词啊永远读轻声,叹词啊永远不读轻声。
(2)从位臵上看,语气词啊永远附着在句末,叹词啊永远独立,充当独立语或非主谓句。如:
他们走的不是同一条道啊!(语气词)啊,他们终于走到一起了!(叹词)
20.连词和与介词和的区别。
(1)我和他去过。(和连词,前后两项是并列平等的,可交换)(2)我和他说话。(和介词,前后两项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交换)和既可以是介词,又可以是连词,它们的区别有三点:
第一,换位法。和前后的两个成分能交换且意思不变的是连词,如例(1);不能交换,或者交换后意思变了的是介词,如例(2)。
第二,插入成分法。在和前能插入成分的是介词,不能插入的是连词。
第三,省略法。连词和大多数可以省去,改用顿号代替,介词和不能省略,不能用顿号代替。如:
(3)全党和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和字能省,是连词)(4)父亲和谁生气呢?(和字不能省,是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