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户籍制度始于明治元年10月,京都政府制定【京都府声籍仕法】。
明治2年,该法正式颁布实施,全国各府县以此法为蓝本开始进行户籍编成。东京府也仿照厂京都府声籍仕法制定了【东京府声籍令】,不过在户籍管理上二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昭和22年修订的(民法)废止了【家制度】,提倡男女平等、尊重人性。所以,厂昭和23年式户籍的样式也发生了改变,户籍编成改以夫妻为单位。户籍中记录的主要内容有:
日本户籍与中国户籍性质上的区别
可见,日本的户籍基本性质与我国的户籍制度相类似,但其实也有一些较明显的区别。
日本户政趣轶
如果有日本朋友告诉你他的“原籍”在日本皇居,你一定会很惊讶吧。其实“原籍”在皇居的日本人有数千人之多,他们绝大多数都与皇族毫无干系。说到“原籍”,很多人的印象是出生地。
但实际上,日本的“原籍”是指户籍放置的地方,这主要是为了对户籍进行管理。于是,就有许多人把自己的“原籍”地址放在了皇居、国会议事堂和东京塔等处,也许是想搞点名人效应吧。
日本是怎样管理人口迁移的日本《宪法》规定,公民拥有迁徙自由,其户籍管理制度的显著特点是“户口随人走”。例如:只要求职成功,就可以被东京的大公司聘用、轻松在大城市立足;只要买得起房子或交得起房租,就可以自由迁徙到全国的任何城市,而且一旦在某地居住下来,就自然成为当地的常住人口、享受当地居民的全部福利。
日本没有学区房
日本同样有“划片”、“就近入学”的说法。感觉没什么不同?很重要一点:这边没有户籍制度。也就是说小孩住哪儿,就能在哪个片区上学,无论同住监护人是父母、爷爷奶奶、三大姨还是七大姑。
另外,日本公立小学硬件设施都差不多(大多包括图书馆、泳池甚至农场!容凤哥羡慕一下……),中学、大学则分布均衡,尽量避免人才“扎堆”。这也印证了日本人对“平均化”的追求:在这里,“跳站”是不受欢迎的。
种种因素,决定了日本没有“学区房”一说。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条件出色的私立小学并非住得近就一定能读的,除了学费高昂(能达到一年十万RMB),还得报考。在升学压力这点上,中日小朋友或许可以握握手。
日本学龄儿童
日本户政给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启示日本经验
日本户籍制度
跟中国的户籍制度完全不同,日本户籍制度是登记制。日本《户籍法》对户籍问题做出了详细严密的规定,主要是是实行“户口随人走”的制度,它以家庭为单位标明每个人的身份、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等。
在日本最常用的户籍文本称为“住民票”,它以每个人的居住地为基础设立,标有此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与户主的关系等,登记训保险、国民年金保险(退休金保险)、登记纳税等都需要先出示住民票。
日本的住民票(户籍)是完全随着住址移动的。今天你还是冲绳,但明天你跑到东京租一个房子,立即就变成了东京人,并享受东京的一切福利和义务。
目前,日本1900个市区町村都独自管理这辖区内的人口户籍,各地方并没有联网,住民票的风格和样式也不一样。
所以你如果从福冈搬到了东京,那么福冈的所在地就很难查到你到东京哪里居住了。如果恶意用这漏洞,那么在福冈不交税金,到了东京理论上不会再有税务官特意找你,除非你被警察立了案。
日本政府前几年推出了个人番号制度。
它最大的特色就是一人一号码,就像中国的身份证一样。个人番号是12位数的号码。这个数字是一生不能改变的。
日本政府正在基于个人番号制度,开发户籍情报提携系统。开发完成全日本联网,到时也许你跑到北海道,在东京原居住地区役所,只要输入你的个人番号,就知道你的踪迹。
联网后,也有很多便利之处。比如,现在日本户籍证明书只有本籍(出身地)能当面交付,而到了其他地方居住,多半只能邮送,虽然在提携的便利店也可以打印,但很麻烦。
当个人番号联网以后,诸如儿童抚养手当申请(请求),护照申请、以及税金、保险金请求等手续,不再被要求提出户籍证明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