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云南省的最南端,有一块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丰富性,亦如其民族、文化、语言与宗教的多元。在中国的版图上,是一块原始的、不经雕琢的绿色翡翠,熠熠闪光。
时隔一年,历经千帆。“名师带你去采风”系列活动于2020年10月29日-11月5日再度启航,由“北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家协会”、“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旅局”联合主办,由“西双版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景洪市民族文化工作队”协办,携手中国舞蹈界专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舞蹈老师们,一同走进西南边疆那块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对傣族、布朗族、基诺族等多民族舞蹈进行深度学习与交流,用最质朴的肢体语言描绘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最美的画卷!
采风
行程
亮点
多多
10月28日
集结报到
朝发暮至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下榻“湄公河景兰大酒店”。
全天恭候
采风团员们到来
7:00-9:00
10月29日
享用早餐
在金碧辉煌、民族风情浓郁的“帕雅餐厅”享用丰盛早餐。
启动仪式&
专家讲座
融入到西双版纳的歌舞文化氛围中…
9:30-11:30
12:00
美味午餐
前往“勐旺餐厅”享用午餐,品尝傣族特色美食。
与“景洪市民族文化工作队”学习交流
与各民族非遗传承人学习地道的民族歌舞,感受民族文化。
14:00-17:00
18:00
曼湄公帝王歌舞宴享用欢迎晚宴
在大快朵颐中得到味觉和视觉的双重满足。
西双版纳采风精彩旅程
即刻开启!
FOLKDANCE
告别了日渐寒冷、树叶凋零的北方,我们来到了绿意盎然、四季如春的西双版纳。这也是继2012年瑞丽、2018年红河之后,采风团第三次来到美丽的“彩云之南”,心之向往,无以言表。
▲潘志涛老师带领北京小分队出发!
飞机缓缓降落,踏上版纳的土地,看到天空中好似触手可及的云朵,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芭蕉树,空气中弥漫着不知名的花香,整个人仿佛都随着这座城市宁静了下来。
▲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嘎洒国际机场
迎接采风团老师们的除了“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歌舞团”的演员外,还有提前从北京赶来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中心吴海文副主任、采风工作组吕阔老师和谢沛吟老师,分别在机场与酒店恭候大家的到来。
▲吕阔老师迎接来自上海的康健老师
▲澜沧江畔的“湄公河景兰大酒店”
我们在这里
恭候大家到来!
▲沛吟老师与景洪市歌舞团的演员们在酒店迎接大家
伴着愉快的心情,大家陆续到达告庄“湄公河景兰大酒店”,来自景洪市歌舞团傣族/基诺族/布朗族的演员们,用银钹中的清水为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们接风洗尘,并赠送独具地方特色的香囊。
▲海文主任为杨晓燕老师戴上香囊
▲象征吉祥如意的香囊送给尊贵的宾客
此次采风活动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潘志涛老师、厦门市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种俐俐老师、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教授袁媛老师、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赵松老师等作为随团专家,与百余位舞蹈教师组成采风团,一同开启对“傣族”、“布朗族”、“基诺族”舞蹈的探索之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在这里相聚
踏入这片古老土地,开启一段奇妙旅程!
百位优秀教师集结西双版纳!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旅途的疲劳一扫而光!
Day.1邂逅迷人的民族文化
食之·回味无穷
美味早餐开启美好的一天
从版纳富氧的美梦中醒来,期待已久的采风之旅,在酒店二楼民族风情浓郁的“帕雅餐厅”拉开序幕。这里不仅环境舒适、服务细致,早餐品类更是丰富,美食囊括中西,以傣族风味为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0.10.29
▲身着傣装的潘老师
用过早餐,9点准时出发!采风团的老师们乘坐大巴前往此次采风之旅的第一站——“西双版纳州民族博物馆”。
▲石家庄高欢老师与梅州邓梅兰老师
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朋老友,怀揣着激动向往的心情聚在一起,在大巴车上就已按耐不住雀跃之情,一路欢声笑语!
▲西双版纳我们来了!
学之·豁然开朗
聆听讲座感受艺术的传承
▲海文主任永远走在队伍最前面为大家安排好一切
▲迈着轻快的步伐陆续前往会场
西双版纳州民族博物馆
位于景洪市澜沧江东岸,依山临江、环境优美,宏伟的建筑群面朝景洪城,立足西双版纳,面向东南亚,充分体现着傣族特色,是集民族文化、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博物馆。
▲横向滑动,领取美照→
2020年“走进雨林·相约版纳”傣族/布朗族/基诺族舞蹈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在考级中心高级教师王菲老师的介绍中拉开帷幕。
▲王菲老师担任启动仪式的主持人
▲台下座无虚席
出席启动仪式的嘉宾有:北京舞蹈学院潘志涛教授、西双版纳州文旅局申健副局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中心吴海文副主任、西双版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王盛伟团长、景洪市民族文化工作队谢琴队长、玉章英副队长、西双版纳文联原副主席冯晓飞老师、厦门市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种俐俐老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康健老师、四川师范大学袁媛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赵松老师等。
▲吴海文副主任、申健副局长、潘志涛教授
▲种俐俐老师、玉章英副队长、谢琴队长、冯晓飞老师、王盛伟团长
潘志涛教授
致辞
“这里是个好地方,美到可以醉过去!感谢主办方给我们创造这个机会,让文化和旅游在融合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座的都是舞蹈工作者,都是为少儿舞蹈做出贡献的人,希望大家把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所见所感带回各自的家乡,为少儿舞蹈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申健副局长
“在这丰收的金秋时节,我们有幸迎来了采风团的专家和老师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风情浓郁,是一个天然的文化宝库。物种资源丰富,民族风情多样,坐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一项。有柔情似水的傣族,热情似火哈尼族,以山相伴的瑶族……还有烧制傣陶、傣纸等民间技艺。祝老师们采风顺利,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永远欢迎你们!”
在热烈的掌声中,西双版纳州文联原副主席冯晓飞老师走上舞台,为大家带来题为《西双版纳傣族、基诺族歌舞文化漫谈》专家讲座。
▲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冯晓飞老师登台
冯晓飞老师
景洪县文工队演员演奏员创作员西双版纳州艺术创作研究室主任州文联专职副主席兼《版纳》杂志主编
长期从事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创作与研究,参与《中国贝叶经全集》《西双版纳名典》《我和西双版纳》《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系列.傣族卷》等专著及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项文本的编撰评审;另有小说、散文、诗歌、学术论文等见诸报刊,多次获云南省政府奖、边疆文学奖、滇东南文学奖、西双版纳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突出贡献奖等。
整整46页讲稿,冯老师对西双版纳傣族、基诺族等民族舞蹈做出了详细的讲解和介绍,让采风团员们对两个民族的舞蹈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介绍傣族的传统民间舞蹈和风格特色
▲台下的老师们认真聆听
在厚厚一沓讲稿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光阴流逝,令我们不由感叹,老一辈艺术家为文化艺术的传承与研究付出的努力。
干货满满,意犹未尽!
为我们的少儿舞蹈尽中国力量!
讲座结束后,采风团的全体老师与嘉宾们于“西双版纳州民族博物馆”门前留下珍贵的大合影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随后采风团老师们乘坐大巴前往“勐旺餐厅”就餐。香味诱人的傣族美食令人心动不已,大家大块朵颐、酣畅淋漓!
▲浓郁傣家风味的“勐旺餐厅”
香芋排骨汤—香甜软糯,油炝空心菜—酸辣开胃,大红菌鸡汤—鲜美无比,百香果鱼—酸甜清香,小炒豆腐—嫩滑鲜软,农家小炒肉—十里飘香……色味俱佳的各色美食让大家添了好几碗饭!
▲油炝空心菜
▲百香果鱼
▲小炒豆腐
▲鸡蛋碰石头
▲味道好极了!
遇之·茅塞顿开
交流学习初识民族之魂
享用美味午餐之后,采风团老师们回到“西双版纳州民族博物馆”,与“景洪市民族文化工作队”进行交流学习,由谢琴队长、玉章英副队长、陈建斌老师分别为大家带来傣族、布朗族、基诺族舞蹈的精彩教学。
▲吴海文副主任向大家介绍授课专家
傣族舞蹈Daidance
傣族人民勤劳勇敢、温柔善良,智慧聪明又幽默谈谐的性格像水一样,有时似涓涓的细流,温柔而细腻;有时像大江的洪流,汹涌而澎湃。傣族舞蹈也同样反映了这种丰富多样的民族性格。
专家介绍
-谢琴老师-
傣族云南艺术学院舞蹈编导专业毕业景洪市文化和旅游局事业党支部书记景洪市民族文化工作队队长国家二级演员
表演节目获得过国家级、省级、州级奖项;多次出访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赴比利时、荷兰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活动,受到国内外观众好评。
▲景洪市民族文化工作队谢琴队长
在谢琴队长的带领下,傣族艺人们对“架子孔雀舞”、“手势舞”及“象脚鼓舞”进行了精彩表演。
▲大家围成一圈拍摄记录
架子孔雀舞
▲景洪市歌舞团舞蹈演员依香满老师
傣族孔雀舞主要为单人舞,也有双人孔雀舞,舞者以男性居多。舞蹈风格轻盈灵秀,动作特点鲜明,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特别是架子孔雀舞动作非常丰富,还能做跳跃、翻、跪等动作,技巧性强。
帅气的孔雀王子
#互动教学
单人孔雀舞,多模拟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等形态,有拖翅、展翅、登枝、开屏、飞翔等动作展示。
▲学习架子孔雀舞
由男子表演的传统孔雀舞,动作偏于刚健、挺拔,少有阴柔之美,但流畅的舞姿与模拟孔雀的优美造型往往令观者沉醉,而忽略了表演者的性别。
▲依香满老师指导动作细节
▲与孔雀王子合照一张
傣族手势舞
▲傣族舞蹈表演
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部动作丰富,以大拇指不倒(象征民族气节),虎口打开为基本手型。舞姿富于雕塑性,具有南亚舞蹈的特征。
优美的舞姿
傣族舞的基本手型、手位独具特色,尽显女子身体的曲线美。孔雀舞的手型有七种:曲掌、爪形、嘴形、冠形、叶形、掌形、鱼手。
▲谢琴队长孔雀舞手型教学
▲每一个动作都韵味十足
傣族舞蹈是傣族人民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分为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祭祀性舞蹈、武术性舞蹈等类别,大多婀娜多姿、节奏缓慢,也有的轻快明朗。
▲跟随谢琴队长一同起舞
象脚鼓舞
▲景洪市歌舞团舞蹈演员岩光老师
傣族象脚鼓舞,起源早,流传广,是西双版纳傣族男性喜爱的传统舞蹈之一。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多种形式,有祭祀神灵、驱邪避灾、庆贺丰年、怡情悦性、强健身心、以舞会友等多重表达方式,可在多种场合表演或自娱。
国家级非遗
象脚鼓舞的独舞形式,是观赏性较高的表演舞蹈,一般由技艺高超的艺人表演。在长象脚鼓、排芒、镲等打击乐器的伴奏下,舞者左肩挎带,左臂夹鼓,左手抚着鼓面,右手或拳或掌、或轻或重击打鼓面,腿脚腾、挪、跳、跃,身体起、俯、倒、侧,动作或疾或徐、或柔或刚。
▲岩光老师指导采风团男老师们学习象脚鼓舞基本动作
▲代峰老师学习象脚鼓舞——转鼓
▲动作细节一个不落
▲赵松老师精彩的转鼓展示
留下美好回忆…
布朗族舞蹈Bulangdance
结束傣族舞蹈的学习,采风团来到了“西双版纳州民族博物馆”的左厅空地“识布朗族文化,跳布朗族舞蹈”。学习开始前,玉章英副队长向采风团老师们简单介绍了布朗族的民族文化、生活习性以及有趣的恋爱风俗。
-玉章英老师-
布朗族云南艺术学院舞蹈编导专业毕业景洪市歌舞团副队长国家二级演员
2007年参加“云铜杯”云南省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单项决赛获原生态组金奖;参加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赛花》节目荣获一等奖;2010年被评为景洪市第三届劳动模范;2012年参加“巴黎中国曲艺届”布朗族弹唱《今晚的夜色多美好》荣获二等奖;2013年参加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布朗族《宰目》荣获一等奖;2017年参加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山花》节目荣获一等奖;出访韩国、泰国、老挝、缅甸参加国际“艺术节、水灯节”进行文化交流演出;赴欧洲比利时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演出。
▲布朗族歌手岩罗坎老师、景洪市民族文化工作队玉章英副队长、歌手玉香来老师
布朗民歌有“宰”、“拽”、“索”、“笙”、“筒玛”五种基本曲调,还有儿歌、牧歌、摇篮曲等。舞蹈为边歌边舞形式,动作幅度小、轻柔、缓慢,身体随鼓点节奏颤动。
布朗族热爱鲜花,以花传情,以花为美。布朗族女子亦如花般美丽,她们头顶的石斛花朵数量代表着男子追求的数量,花的位置也代表着不同男子在姑娘心中的位置!
▲玉章英副队长讲解布朗族女子头上花朵的含义
#布朗族手腕舞体验学习
▲愿永远和你依偎在一起,一刻也不分离
岩罗坎老师手中的伴奏乐器叫“玎琴”,口中哼唱的是布朗族当地的情歌。情歌是布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重要手段,为了用情歌去打动情人的心,青年们总是四处拜师进行创作,来沟通青年之间的感情,达到求爱的目的。
▲不同手腕动作代表着不同寓意
▲合着音乐,跳起欢快的手腕舞
将文化口口相传…
基诺族舞蹈Jinodance
基诺族是我国最后一个被确认的少数民族,在基诺族《阿嫫尧白造天地》神话传说中言:他们的祖先是从大鼓里出来的,因此视大鼓为神物。
-陈建军老师-
基诺族景洪市基诺乡老司土村委会巴洒老寨村人“基诺山寨”艺术团团长2014年被命名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基诺族大鼓舞/基诺族民间舞蹈
1997年至1998年拜访基诺民间老艺人,搜集整理基诺传统祭祀、山歌民谣、民间歌舞等民间乡土文化资料,先后向省级基诺民间艺人白腊先老师和巴坡村肖则老师学习传统的狩猎耕作舞蹈,将多年学习的基诺族文化积淀和基诺族传统歌舞融合在基诺大鼓舞的编创中;2009年代表西双版纳州以基诺大鼓舞的艺术形式进京参加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巡演,后参加中央部级领导的专场演出、全国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交通银行杯”并荣获全国三等奖;2012年,以基诺大鼓舞代表西双版纳州参加全省首届舞蹈大赛并荣获群文组“银奖”。
▲“基诺山寨”艺术团陈建军团长
“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器和乐器,他们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和村寨的象征。祭祀太阳鼓,目的是祈盼它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向采风团员们讲述基诺大鼓的故事
随着拍子愈来愈快,舞蹈的动作也越来越敏捷、活泼,时而扭动全身,高高纵起;时而一起发出尖锐的吼叫声,氛围热烈。
▲学习基诺族舞蹈单一动作
#欣赏基诺大鼓舞表演
学习之余,陈建斌老师与“基诺山寨”艺术团的艺人们,一同为大家带来一场原汁原味的“基诺大鼓”表演。
▲从大鼓里走出来的民族
鼓声震天,万分震撼!当了解民族文化之后,再投入节目观赏,大家顿时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纷纷直呼:太棒了!
▲鼓声人声,声声入耳,回荡心间
太阳鼓永远敲响…
采风过程中,随团画家赵星老师的即兴速写作画,让优美的舞姿跃然纸上,将最美瞬间化作永恒!
随团画家
赵星老师
西北师大美术系国画专业毕业、厦门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厦门市美协副主席、福建省美协中国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家、甘肃金城画院名誉院长
▲艺术因交流而绚丽多彩——赵星
收获满满的一天呀!
探寻你所不知道的西双版纳!
舞之·乐在其中
帝王歌舞宴
食之观之歌之舞之
经过一天的学习与交流,我们感受到了来自不同民族的文化碰撞。就在大家枵肠辘辘、饥不可堪之时,迎来了晚宴时刻。
▲行走在告庄澜沧江边
▲陆续抵达曼湄公餐厅
一行人跟随海文主任步行前往晚餐地点——“曼湄公”。典型的傣族特色陈设,竹编制的大圆桌,矮小的板凳,坐下去整个人像是蜷缩在里面,都说蹲着吃会吃的少,这难道是傣家女孩纤瘦的原因之一吗?
美照速递→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晚上的帝王歌舞宴上,各种不同风格的傣族舞蹈赚足了眼球:刀舞、伞舞、长甲舞、象脚鼓舞等等,可谓一场视觉盛宴!
在傣家姑娘的招呼中,采风团老师们一同跳起傣家舞蹈,将气氛推向高潮。在这美妙的夜晚,我们将记忆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