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社保”“垃圾分类”等成为年度热词,纵观2019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体制改革政策,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完善,各领域改革都向着更高水平、更公正、更合理的社会建设目标迈进。从呼声高的“企业减负”问题,到一部电影引发的全民大讨论的“假药”认定问题,问题出在哪里,重点治理就到哪里。我们从这一年众多惠及民生的改革中,梳理出十个。
社会保障: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医疗:未经批准进口合法药品不按假药论处
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全面部署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责任到人
出行:电动自行车新国标
网络通信:携号转网服务全国正式运行
个人征信:让“假离婚”购“首套房”不再可能
城市建设:垃圾分类统一标准
出入境管理:出入境证件可全国通办
疫苗管理法实施
12月1日,历时一年多的疫苗管理法正式开始实施。作为我国首部有关疫苗管理的专门法律,疫苗管理法在疫苗研制、注册、生产、批签发和流通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疫苗管理法坚持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等“四个最严”为立法宗旨,规定构成违法犯罪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罚款进一步提高,如生产、销售的疫苗属于假药的,最高罚款从相应货值金额的30倍增加至50倍;属于劣药的,最高罚款从20倍增加至30倍。针对有严重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也增加了行政拘留等惩罚。这样的处罚力度,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不能承受之重。所以,被疫苗领域冠以“史上最严”标签。疫苗的质量关乎数亿人的性命,今年11月,疫苗事件主角长生生物旗下全资子公司长春长生资不抵债,无力偿还高达91亿元的债款而破产。长生生物事件留给我们的,不仅是退市,疫苗管理法的出台,才是最重磅的回击。“人民有呼,改革有应。”社会改革这一年依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推进公平教育、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都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地,让人民群众更加有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