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镇江医保公共服务事项成功实现市区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以镇江市医保一人医分中心为例,该分中心提供居民重大疾病登记、特药待遇认定、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女职工生育备案等19项医保业务,每天办理的业务量接近60笔。
作为上世纪全国首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两江”试点城市之一,27年来,镇江医保改革始终破冰前行、风雨兼程。镇江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毅表示,今年,镇江市医保局以医疗保障“四级平台网络”为基础,探索公共服务资源下沉,谋篇布局全市“15分钟医保服务圈”,提供更加贴心、更有质效的服务,带给服务对象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为民生福祉加码,为产业强市赋能!这就是我们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的初衷。”
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牢牢“圈住”民生幸福
“医生建议我父亲转到外地大医院就诊,听说医院新开了医保窗口,特地过来为他办理异地就医备案。”镇江市民窦明媚在镇江市医保丹徒区人民医院分中心窗口拿出父亲的医保卡交给工作人员,很快办好手续。
“在服务场所选定、建设标准统一、设施配备齐全、服务规范明晰等方面,医保局对我们进行专业指导,目前可为参保人员办理19项医保业务。”丹徒区人民医院院长卞有根介绍,分中心实现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均等化,让市民在15分钟可达范围之内方便地办理各类医保公共服务事项。
为推动医保公共服务事项下沉,让“15分钟医保服务圈”惠及参保群众,镇江市医保部门出台系列文件,提出构建优质便捷、运行高效、管理有序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形成初步建设经验,并组织总结推广。
扬中市医保中心主任冷新星介绍,扬中市新坝镇行政审批局(便民中心)于今年5月入选“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目前该中心已投入近200万元,完善软硬件设施,规范基层经办服务,不仅能向基层参保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医保服务,还不断放大扬中医保“向日葵”品牌的服务效应,利用基层医保经办服务平台,在医保网格化监管、慢病精细化管理、大病早诊早治、精准医疗帮扶等方面,推动医保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截至上半年,镇江已建成74个医疗保障服务中心、247个医疗保障服务站、612个医疗保障服务点,基层平台建成率达87.11%,其中市区达99.25%。镇江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谈永康介绍,将于年底前将实现全市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零距离解决参保群众的医疗保障需求。
求医不必东奔西走,畅通异地就医“高速路”
9月10日,镇江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外聘专家库信息查询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目前该系统集成了187名来自省内外医疗机构的知名专家,市民“足不出市”就能体验到“求医不必东奔西走,优质资源本地就有”的优质医疗服务。
看病购药不带卡,只用医保电子码。今年5月,镇江市全面实现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大市统一刷卡购药,有效改善了群众就医购药体验。今年以来,镇江市医保部门顺利完成省异地就医信息系统3.0版本升级上线,升级完善了医保电子凭证、居民身份证、社会保障卡等多种介质就医的支撑管理流程,增加多项业务功能。到6月底,全市共有84.82万人激活了医保电子凭证,参保人员通过医保电子凭证即可完成挂号就诊、医保结算、检查取药等医疗服务。
架通医保惠企桥梁提升“镇合意”品牌温度
推行“周六我在岗”延时服务、经办窗口“七心”服务;推进“智慧医保”建设,畅通“网上办”、“掌上办”渠道;配优配强经办服务力量……“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不仅是硬件环境的提档升级,更重要的是服务软环境的优化提升。镇江医保部门以融入“镇合意”营商环境为主线,以“逐项解决问题”工作机制为依托,确定了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一揽子项目,并逐项推进落实。
为了推动公共服务同城同质,镇江医保部门专门制定全系统干部职工政策业务和综合素质提升培训计划,通过聚焦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切实增强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本领。同时,镇江医保部门专门优化了服务大厅管理体制,配齐配强经办力量,突出“领导带头、党员先行、业务骨干靠前”,确保“我在岗、事好办”落到实处。
9月8日下午,杨毅一行赴江苏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走访调研,并向企业宣传镇江医保对企业及高端人才的优惠政策,指导企业为A-E类人才缴纳特殊医疗补充保险,通过医保政策匹配,为高端人才来镇增添吸引力,精准服务企业发展。
深入企业一线开展“面对面”的服务,是镇江市医保系统“为民生福祉加码,为产业强市赋能”服务理念的再升华。立足自身职能,镇江市医保局建立由主要领导挂钩的联系点制度,打造企业、医疗机构、参保群众等多方参与的医疗保障需求交流互动平台,提供纾困解难、暖企惠企的高质量医保服务,为“镇合意”服务品牌注入医保力量,让企业真切感受到镇江的城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