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京津冀协同发展惠及民生幸福乐章再奏写新篇章

津云新闻讯: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也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决策。三地协同以来,天津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污染治理到绿色发展让生态环境协同走深走实

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放在区域协同大背景下才能取得更大成效。为此,天津市生态环境部门与北京、河北生态环境部门携手,让京津冀三地在生态环境领域协同机制更加完善、协同内容更加拓展、协同举措更有成效。

大气、水治理是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开展的一体化治理重点。目前,三地统一预警预报、应急响应、减排措施,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坚持水生态环境上下游、左右岸联保联治,签订3轮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开展重点河流治理,12条入海河流,从全部为劣到全部消劣。

在此基础上,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制定实施了两批44项协同措施清单,实行动态更新,随时销号补充。推动空气质量等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共用,协同制定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共同推动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并进一步向固废危废、绿色低碳转型、产业升级等方面拓展,建立了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推进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点对点”定向利用。

2022年,天津市生态环境部门主动携手京冀成立工作协调小组,2023年又充分发挥轮值作用,在雄安新区组织召开协调小组会,联合发布行动宣言。特别是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议后,把水务、林草部门纳入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形成了大生态的协同,实现全领域贯通、全地域衔接。2023年,天津市生态环境部门还成功召开了首届京津冀生态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组建“京津冀环保科技产业创新共同体”,吸纳首都环保科创资源、推动在津研发转化,科技赋能12条重点产业链绿色发展。

今年是全面落实全国和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承上启下关键之年。天津市生态环境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服务绿色低碳发展。

为此,天津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包括,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总量控制台账管理动态更新机制,探索实施生活领域碳普惠政策,支持南港工业区创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探索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状况立体化、智慧化监测,推动滨海新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培育更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推进中新生态城开展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建设,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等。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史津表示,2024年,天津市生态环境部门将以“四高”目标为导向,统筹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更为满意的成绩单。

深化合作、引进资源、加大引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教育是其中之一。

2021年5月,天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津建设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协和天津校区总体按照5000人规模标准建设,一期校区设置了临床医学、群医学、公共卫生、卫生政策管理、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专业,同时配套卫生应急演练中心、医学技能中心等基础公共设施。项目预计2026年年底前完工。

近年来,本市不断推进与中核集团深化教育合作,在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设立中国核工业联合研究生院,目前一期建设于2022年投入使用。2023年下半年,已经完成了100余人的工程硕、博士入企教育培训和156人的导师培训。

天津积极引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天津市北辰区引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与北京市十一学校建立九年一贯制“北京市十一学校天津实验学校”“北京市十一学校天津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学校初步投入教学装备达65万余元,已于2023年9月正式开学。

此外,天津市教委积极推动中国民航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取得初步设计批复。

在天津市教委的积极推动下,2019年,天津一中与雄县第一高级中学签订合作协议,天津一中派出优秀干部、教师进驻学校,持续扩大对雄县第一高级中学的辐射和引领。2023年8月,双方在第一阶段持续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签订了新一轮合作协议。2023年,天津市教委组织和平、河西、南开3个区8所教学特色鲜明、教育教学成效显著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分别接受50名河北省校长、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跟岗研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天津的职业教育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2018年5月,天津市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开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学校校际合作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市教委先后建立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雄县分校、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容城分校、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雄安协作校区、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青龙分校、天津职业大学威县分校等5所学校,为雄安新区打造适应其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专业组群。

此外,天津不断加强与北京高校沟通联系。2023年,天津市与北京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北京大学和天津市教育系统干部人才深度交流、密切合作。支持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依托40个联盟建设推动区域内高校开展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合作。自2022年开始统计,天津高校累计承担京冀企事业单位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项目共2725项,吸纳金额28.15亿元。

天津市积极推动各高校与京冀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包括南开大学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与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签署《雄安新区旅游和文化发展智库建设深度合作项目》;天津大学与中核集团(驻地北京)签署会谈备忘录,与雄安国创中心签署《算力智能调度运营中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与雄安新区科学园管委会签署《中国(雄安)健康医学中心》项目等。

今年,天津市教委还将做好研制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2024年工作清单,与河北省签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领域合作协议等工作,办好2024年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会议,不断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天津医疗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辐射带动河北省发展百姓共享协同发展成果

近年来,天津市卫健委持续推动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本市医疗水平,优化三地医疗资源,让百姓就医更加便捷,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00:0002:09天津市卫健委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近年来,天津市卫健委协同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坐落于静海区的全球最大血液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一期项目已于2023年9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不仅服务于天津市的血液健康诊治需求,更有能力承担京津冀及全国其他地区,乃至世界各地血液病患者的就诊需求。”天津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淮明生介绍,此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也已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

记者了解到,天津市卫健委不断深化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建市第五中心医院(北京大学滨海医院)。2020年以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共派出22个学科、50位专家、1250人次来院开展医疗工作,开展手术464例。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天津市还以辐射带动河北省发展为导向,全力支持优质医疗资源向河北省延伸。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规划后勤处处长万健介绍:“近年来,我们始终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天津市卫健委于2018年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雄安新区管委会签订《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并于2021年与京、冀卫健委、雄安新区管委会签订新一轮合作框架协议。”

近年来,本市选派医学专家264人次进驻雄安新区安新县卫生健康机构开展全面帮扶,不断增强帮扶医院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当地医疗水平。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与安新县医院签署了互联网医疗集团合作协议,开展跨区域心血管病远程会诊、上下转诊等服务。

此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河北省及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依托石家庄市中医院合作建设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医院。2023年,天津中医一附院派出专家44人次到石家庄市中医院开展诊疗服务,并接待石家庄市中医院51名专业技术人员来院进修学习。

记者了解到,天津市肿瘤医院正在与河北省及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依托秦皇岛市第四医院合作建设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该院将在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新院区,设置床位1000张,总投资15亿元,计划于今年4月底前开工建设,2025年12月底前竣工。

市卫生健康委人事处处长温晓清介绍,近几年,京津冀三地加强了人才交流。自2019至2023年,天津市卫健委连续五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组织举办京津冀卫生健康人才交流会,吸引京、冀优秀医学人才来津择业,为三地医疗工作者提供了数万个岗位。

未来,本市还将不断推进京津冀中医药合作。三地围绕中医药“人才环”“服务环”“产业环”加强协同,做好中医药医疗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文旅产业、智力资源5方面开放融通。

京津冀三地居民跨省就医所占比例不低,为了能够减轻市民的经济负担,京津冀三地不断改进就医流程,目前已经实现京津冀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和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截至目前,天津市参加京津冀地区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89家,互认项目达到50个;参加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73家,互认项目达到30个。

此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此,天津市医保局聚焦跨省流动人口就医结算需求,持续打通瓶颈堵点,推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步入“快车道”。

天津市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处长张涛介绍,2019年,天津市具有住院服务资质的42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服务;同年底,实现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京津冀成为首个通过国家异地就医平台实现门诊直接结算的试点区域。2021年,推动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范围从京津冀扩大至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供异地门诊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动态全覆盖。2022年以来,市医保局聚焦规范管理和简政便民,出台天津市异地就医结算管理办法,全面实现医保跨省关系转移接续“一网通办”,推动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构扩面,巩固“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2023年4月份,京津冀三地参保群众区域内异地就医“免备案”,真正实现“一码通行”。

截至2023年底,天津市累计开通异地就医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分别达到458家、1851家、782家。2023年,天津市作为参保地,累计到京、冀就医直接结算232.3万人次;天津市作为就医地,京、冀参保群众累计来津就医直接结算396.6万人次,有力解除了“垫付跑腿报销”的困扰,为人员往来和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注入医保温度。(津云新闻记者霍艳华赵颖妍)

责任编辑:杨婷婷

编辑(焦德芳宋伟航)

今年天津大学百岁教授杨恩泽生前承诺连续给学生捐20年的钱又如期到账了。

多项技术指标填补了国内空白。

一年一度红叶季,相逢最美北洋秋。10月19日下午,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THE END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雄安新区雄县黄湾村:落后村的“翻身记” 我省收听收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 廊坊香河县融媒体...9月1日起我省取消所有省内异地就医备案 参保人员省内就医可直接结算 省应对疫情工作视频调度会 召开 衡水...2023年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发布 个人缴费每人每年380元 省军区组织驻冀部队和民兵参与灾后重建 ...http://www.qiyi.com/v_2dn30w9dpp8.html
2.医保患者出院流程就医流程5、除保定地区之外均属异地报销范畴,雄安新区(安新、雄县、容城)也属异地。目前由于医保中心异地端口问题,导致异常情况较多,等待时间较长,非我院能解决的问题,请患者理解。如有需求,可与参保地医保部门沟通,也可回参保地报销住院费用。 6、因微信、支付宝退费有三个月的限制,超过三个月未办理报销业务的患者,来院...https://bdetyy.cn/?m=show&cid=21&id=391
1.异地就医备案详解异地就医备案详解 异地备案原因:参保人到参保关系所在地区以外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需要按照参保地要求,提交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表和相关材料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需备案人员:异地长期居住或临时外出就医的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可以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其中:(一)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包括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https://www.tjxzf.gov.cn/public/6600291/13972683.html
2.最新雄县医保异地就医备案图解来啦!最新雄县医保异地就医备案图解来啦!政务:雄州之声 2021-07-25 21:03 原标题:《最新雄县医保异地就医备案图解来啦!》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3742069
3.医保政策5605289(居民) 21 电力 87933317 22 制卡 89632715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已成为全国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的定点医院,跨省异地就医患者,参保地备案后可实现出院直接结算。 3、河北省内参保患者门诊慢、特病认定采取网上申报、定点医疗机构认定的模式。 参保人(或家属)登录微信小程序“河北智慧医保”平台进行在线注...https://www.hbydsy.com/jyzn1/ybzc.htm
4.雄安新区安新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明白纸(六)城乡居民意外伤害待遇:参保居民因意外伤害住院的,不能在医院直接结算,需拿回安新城乡医保中心报销。 二、住院备案报销规定 (一)省内就医:在河北省内定点医院持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住院的无需备案,出院直接结算。 (二)省外就医:需要去省外住院的,需在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做跨省临时异地就医...https://www.xaxqrcw.com/article/index.php?c=show&id=5276
5.河北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2024—2028年...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全面落实持居住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常态化为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加大持有居住证的省内户籍人口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力度。对临时救助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https://www.abeedata.com/home/article/detail/id/26123
6.雄县的社保卡在什么地方激活昨天,市人力局副局长陈蓓做客北京城市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透露,医保个人账户封闭管理后,原来打入存折的资金将进入社保卡,市民不仅可刷卡就医,还可持卡购药。此外,城乡居民保险将实施“上不封顶”政策,具体实施细则将在今天发布。近来,“职工... https://m.shenlanbao.com/he/97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