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左右,位于市北区延安二路的延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就诊的病人不多,药房前有一两位取药的老人,走廊内鲜少有人走动,从一楼二楼几个常规科室敞开的门向内望去,除了值班大夫外,鲜少见到病人。
离延安二路不远的社区广场上,下午聚集着不少在此健身、下棋的老人。在这所社区医院辐射的半径内,前来就诊的病人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或是需要就近治疗的儿童,而据社区医院负责签约事宜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签约居民中,老年人占到了八九成。
在社区医院签约流程非常简单,只需提供本人社保卡与居民身份证,选择一家具备门诊统筹资格的社区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医疗服务协议》,即可完成。凡参加青岛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和在职人员,以及参加青岛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居民、重度残疾人员以及按规定正常缴纳医疗保险的老年居民、重度残疾人员以及按规定正常缴纳医疗保险的非从业人员,都可以在社区医院签约。
“最直接的好处是拿药便宜,尤其是公立的,私立的药价要高一些。尤其是公立社区医院。优惠程度非常高,在药品价格问题上,非常实用。”市南区八大峡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谭宁告诉记者。
根据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在社区定点医疗机构签约的职工,凡符合统筹支付范围的普通门诊医疗费,在一个医疗年度内累计1600元以内的部分,由门诊统筹金支付60%,而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为70%;签约的老年居民、重度残疾人和非从业人员,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为60%。
退休职工张大爷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而签约了该社区医院,“主要是图拿药方便,楼上楼下,十分八分就到了。”谭主任告诉记者,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两年的签约人数在1700~2000人之间浮动。该中心附近的团岛社区、台西社区等是一个典型的老年社区,老年人仍旧占据了签约人数的一大半。由于市民选择签约的定点社区医疗机构不受住址限制,与几百万的参保人员基数相比,这个数字并不高。“年轻人基本不来,主要是些退休的老人,在医保城那边药品相对齐全的地方,年轻人能多一些。”谭主任说。
药品种类有限,有钱买不到药
在市南区八大峡卫生服务中心采访的过程中,不断有病人进来问询、签字,根据卫生部规定,公立社区医院只能提供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的药品,而超出了目录之外的药品,则无法在社区医院获取,也无法按比例报销。“如果药品目录内的一些药我们这没有,或者是大病门诊的药品,可以到二级以上医院购买,回到我们这报销。”谭主任在签字的间歇向记者解释道。这些前来签字的病人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李大爷就是其中一位,他患有高血压,需要常年服用降压药,但社区医院并没有其所需要的药品,只能坐车到邻近的大医院买药后,再回到社区医院签字,等待报销。
“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属老年多发病,经常有病人指明要某种药,但这种药不在基本药物目录中,我们只能解释,拿其他品牌的药顶替,其实二者成分、含量和化学名称都一样,只是品牌和厂家不同。”在记者走访的延安路、中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居民签约社区医院,最主要是图个方便,另外就是药价便宜,像普通感冒发烧或者一般的疾病,我们这的药品基本还是能够满足需求的,除非说你指定要哪种品牌或厂家的,那我们并不能保证。”谭宁主任告诉记者,买药问诊方便是居民签约社区医院的主要原因,但恰恰也是因为药品的原因造成一部分居民解约。“你想你要拿个药,这没有,只能跑到附近的九院、市立医院等大型医院,要坐车、要排队,那么大年纪了,还要回来签字,等着财务报销,很麻烦。二级以上医院药品价格本来就比社区医院的价格要高,即使回来按比例报销,还是高;另外,有的人说他可能不在乎花多少钱,但关键是要买到需要的药。我们的药品种类毕竟有限,这是国家规定的,我们基层也没有办法。”说到这,谭主任有些无奈地笑了笑。
“感冒发烧的去大药房买个药,刷医保卡很方便,严重的肯定要去大医院,社区医院几乎没去过。”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几位年轻人都对社区医院表达了相似的看法,普遍对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药品种类、质量存在质疑。
全科医生短缺,人才晋升通道窄
“您帮我看看这个药还需不需要继续吃?天气暖和了,我想着降低点用量。”一位60来岁的社区居民进入诊室,在咨询完之后,与医生热络地攀谈起来,在社区医院,在提供基本的医疗咨询外,医生更像是熟人。
“如果有大病或急症,一般是不会到社区医院来的,我们日常一般接待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来者做个基本诊断,医生会根据情况给出建议,社区医生不需要你有多高的技术,但你需要及被基本的常识。”八大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谭宁主任告诉记者。
而对于经过重重关卡最终进入社区医院的年轻医生来说,未来的职业发展亦不容乐观。当年硕士毕业的王曦(化名)通过事业单位考试最终进入了一家公立社区医院,由于人手有限,王曦往往要同时兼任多项工作,而最令其范畴的是未来的晋升渠道。“像我们这样的技术岗位,如果没有职称,是要吃大亏的,在社区医院到副高就是最高级别了,没有正高职称。虽然这份工作不用值夜班、没有急诊,看似清闲,但我的同学都不愿意来,更愿意到大医院,技术上还有职称上发展空间都很大。”王曦告诉记者。
公立社区医院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而其签约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拨款数量,设备跟不上、技术有限,制约着其对人才的引进和患者的就诊率。“我所负责的八大峡和台西一路两个社区医院加起来全科医生一共有23人,而我手里的编制是39人,人数远远不够。你看看他们几个年轻人,都是硕士毕业,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谭主任指了指办公室里两位正在进行数据录入工作的医生,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