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在寒暑假开始前,各个学校或者区教育局,会放出插班生消息,截至今天,小祁已经收到好几所学校的转学登记/插班生消息,汇总如下:
珞狮路小学
一、转学登记网址:
扫码登陆
暂定2021年1月20-21日,家长据实自行填报。
三、插班生网上登记所需上传资料:(要求:图片清晰、真实有效)
1、监护人和孩子户口簿;
2、监护人房产证,现属于拆迁户的需提供武汉市拆迁证明;
3、出生证明;
4、外来随迁子女须提供监护人居住证、就业证明(或经营许可证)等。
网上审核通过的学生,请家长在学校报名当天下午,带上资料原件和复印件到指定学校现场审核。学校有学位,则现场办理转学手续,无学位,家长需要向教育局申请调剂入学。
五、温馨提示:
1、调剂入学的意思是不能上对口(就近)的学校。如果申请调剂就意味着就读的小学发生变化。小学变了,小升初时,对口的中学也就变了。
2、洪山区内学校不允许转学。
根据洪山区教育局基教科统一安排,近期将进行插班生登记,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我校服务范围
东方雅园、东方丽锦、东方花园、东方红花园、东方红村小洲、绿岛小区、白马馨居一期、东湖金茂府、东湖雅苑、利加华庭、现代梅竹园。
二、我校接收插班生对象
1、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目前只招收我校服务范围内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插班生;
2、根据市、区教育局规定,已在洪山区内学校就读的学生原则上不办理转学。
四、登记平台
五、登记所需材料
1、学生和监护人户口本;2、监护人不动产权证(房产证、购房合同)或租房合同;3、学生《出生证明》。
随迁人员需另外提供:4、监护人居住证;5、监护人就业证明(营业执照)。
六、温馨提示
凡填写虚假信息或伪造虚假证件材料的将列入入学失信黑名单;家长务必按要求完整上传资料,若未按要求完整上传导致审核不通过的,后果由学生法定监护人承担。
什么条件可以转学
有下列情况之一,在原学校就读有困难者,经学生和家长申请,可以转学。
1.家庭迁居,持有公安部门户口迁移证明者;高中学生需户口及家庭住址跨省、市、县迁移的学生,准予转学。
2.部队转业干部子女随转,持有部队转业干部安置部门的证明者;
3.其他有正当理由,义务段转学经双方学校和区(县)学籍主管部门核准者;高中转学经双方学校和市(州)学籍主管部门核准者。
不同学段转学要求
(一)义务段学生转学,由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接收学校。对于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任何学校不得予以限制。
(二)高中学生转学。以学校性质相同、年级相衔接为原则。示范高中学生可以转入一般普通高中,一般普通高中学生不得转入示范高中,市级示范高中学生不得转入省级示范高中。
(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转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转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其学籍可以转入新学校,也可保留在原学校。
(四)进入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其学籍是否转入工读学校,由原学校与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商定。
转学必须严格按照下列要求和程序办理:
1.由转学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向转入地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证明材料;
2.转入学校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启动学籍转接手续,经转出学校及双方学籍主管部门予以核办。转入、转出学校和双方学籍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电子学籍系统学生学籍转接手续。转入学校不得以借读名义要求原学校保留学生学籍,需同时在电子学籍系统提出转入申请。
4.严格控制学生在同一城区和同一乡镇(街道)内转学。
二、2020洪山区幼升小登记安排
2.网上查询现场资料审核地点:
2020年6月22日10:00
2020年6月23日至24日
4.网上查询新生分配学校:
2020年7月9日
5.监护人、适龄儿童到校领取《义务教育通知书》:
2020年7月10日
6.新生到学校报到:
2013年9月1日—2014年8月31日之间出生具有洪山区户籍的适龄儿童,或者其监护人具有洪山区居民居住证。
(注:具备上述条件但超龄的少年儿童须持有《缓学证明》)。
三、新生入学类型说明
1.对口入学:①具有洪山区户籍适龄儿童,其监护人房本地址与户籍地籍一致(如果监护人提供房地部门《无房证明》,根据祖辈房产信息综合判断);②被拆迁的原户籍为洪山区的适龄儿童(征收之时可一次性选择6年内继续在原户籍所在地按照原招生办法入学);被拆迁后迁入户籍的为洪山区的适龄儿童。
2.统筹入学:①监护人持有洪山区的居住证和与居住证地址一致房本的适龄儿童;②仅适龄儿童户籍在洪山辖区内;③监护人户籍在洪山区的港澳台适龄儿童;④监护人为符合“大学生落户”政策户籍迁入洪山区的适龄儿童;⑤监护人为持洪山区居民居住证的随迁适龄儿童。
3、新生网上登记所需资料:监护人和孩子户口簿、监护人房产证、武汉市拆迁证明;出生证明;外来随迁子女须提供监护人居住证、就业证明(或经营许可证)等。
(注:根据不同的入学类型提供不同的证明资料,比如,只有处于拆迁情况下的家长才需要出示拆迁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