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退休人员安享晚年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不夸张地讲,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能够体现出经济保障能力的强弱,同时也是决定退休人员能否实现老有所养的先决条件。
通常情况下,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越高,则意味着退休人员的经济保障能力越强,越有助于其实现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反之,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越低,则意味着退休人员的经济保障能力越弱,非但不足以满足最基本的养老需求,可能还会使其面临退而不休等难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还是体制外的企业参保职工,又或者以个人身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若想要提高自身退休之后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均应当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多缴、长缴基本养老保险。
企事业职工,如何领取社保养老金?
①法定退休年龄:目前,男职工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退休年龄则为55/50周岁;
②最低缴费年限:目前,参保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
与企事业职工类似,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灵活就业人员,若想要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也需要同时满足“法定退休年龄”和“最低缴费年限”的政策要求。不过,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年龄与职工并不完全相同(大多数地区,男性为60岁,女性为55岁)。
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计发办法
对于满足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可依法、依规办理退休手续,并自次月起由社保经办机构按月发放基本养老金。正常情况下,退休人员所享受的基本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即基本养老金待遇=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的待遇计发公式如下:
基础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所处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待遇计发公式如下: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另外需要补充一点,对于享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根据政策规定,除了计发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还将依照其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再计发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计发公式如下:
过渡性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所处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过渡系数
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若有)三者相加,即可得出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在退休时所享受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且一般都遵循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原则。
社保养老金新规发布,2025年起实施
毫不夸张地说,退休人员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越高,则晚年生活越有保障。但是,在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养老保障需求增加、养老金购买力下降等诸多现实因素的背景下,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与社会化养老保障事业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为了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同时也是为了能够确保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够长期可持续运行,呼声很久的退休年龄和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调整的方案终于落地。
据悉,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下称《决定》)。根据《决定》内容,社保养老金即将迎来三个方面的调整。
调整一:自2025年1月1日起,职工退休年龄逐步推迟到63/58/55周岁
《决定》提出,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由当前的60周岁逐步延迟到63周岁;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由当前的55/50周岁逐步延迟到58/55周岁,具体调整办法可参考下图:
调整二:自2030年起,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逐步提高至20年
《决定》提出,自2030年1月1日起,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逐步提高至20年。但是,并非采取一次性就提高5年的方式,而是每年提高6个月,具体如图:
调整三:职工参保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自愿选择弹性提前或者延长退休
退休年龄调整之后,职工是不是必须要等到63/58/55周岁才能办理退休然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呢?《决定》提出,职工参保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自愿选择弹性提前或者延长退休。
调整之后,国家继续鼓励广大企事业单位职工多缴多得、长缴长得、晚退多得。其中,基础养老金待遇的计发比例与职工本人的累计缴费年限挂钩;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与个人实际缴费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则根据退休年龄、个人账户存储额等因素来确定。
灵活就业女性累缴20年,多少岁能退休?待遇如何变化?
众所周知,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通常被视同为“职工”身份,与企业职工采取相同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唯一的区别是缴费完全由个人承担。
也就是说,退休年龄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调整之后,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其退休年龄也将推迟到63/58周岁;最低参保缴费年限也需要达到20年。
不过,根据上文所提到的弹性退休的规定,在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前提下,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或者延迟退休,且提前/延迟最长不超过3年。也就是说,灵活就业女性累缴20年,可自愿选择在55/58/61周岁办理退休。
那么,退休年龄的不同,又会导致基本养老金的待遇出现怎样的变化呢?下面详细分析一下。
①现法定退休年龄调整后,弹性提前3年退休,即仍按照55周岁退休
若女性灵活就业参保人员,自愿选择弹性提前3年退休,即与现阶段的法定退休年龄一致,也为55周岁。那么,在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提高至20年的背景下,往往能够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的计发比例,同时增加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累计存储额,进而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
②按照调整之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正常退休,即58周岁退休
若调整之后,灵活就业女性参保人员按照国家的新规定正常办理退休,则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为20年;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到58周岁。在这种情况下,同样也能够提高基础养老金的计发比例与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累计存储,且与55周岁相比,养老金的计发月数也会由170个月调整为152个月。如此一来,更有利于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提升。
③现法定退休年龄调整后,弹性延迟3年,即到61周岁才退休
根据《决定》内容,自2040年1月1日起,灵活就业女性参保人员的退休年龄将调整到58周岁,与此同时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也同步提高到20年。若灵活就业人员达到届时的法定退休年龄之后,也可以选择弹性延迟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而且,弹性延迟退休期间,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并相应领取更高水平的基本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