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报销封顶线天津医保2024年十项惠民政策来了

记者从市医保局获悉,天津市聚焦参保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医保惠民便民新政,为津门百姓送出2024新年“大礼包”。

一、职工医保门(急)诊封顶线提高至10000元

自2024年1月1日起,将职工医保门(急)诊报销封顶线提高1000元,调整至10000元,提高的部分报销比例统一为55%。预计将有660万参保职工和退休人员获益。

二、居民医保门(急)诊封顶线提高至5000元

自2024年1月1日起,将连续参加天津市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员门(急)诊报销封顶线提高1000元,调整至5000元,报销比例按照现行政策执行。预计将有520万参保居民获益。

三、职工医保单位缴费比例降低0.5个百分点

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继续实施降低职工医保单位缴费比例政策。职工医保统账结合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低0.5%,调整至9.5%。预计将有25.5万户单位获益。

四、补缴居民医保费享受全年报销待遇

五、大额救助费缴费方式调整优化

参加天津市职工医保的退休人员按规定缴纳的大额救助费不再从本人职工养老金中划转,具体调整为统账结合医疗保险退休人员,由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继续按照现行定额标准划入其本人个人账户后划转大额救助费;大病统筹医疗保险退休人员,暂由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按照大额救助缴费标准划出后统一缴纳大额救助费。

六、新增纳入医保报销药品126种

自2024年1月1日起,新版国家药品目录在我市落地。本次调整,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医保药品目录。通过谈判或竞价进入目录的121个药品,平均降价61.7%。本次调整后,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3088种。

七、药品耗材集采品种达到1000种

持续推进集采中选结果落地执行,进一步拓展药品、耗材、体外诊断试剂集采范围,集采品种覆盖到1000种,减轻参保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八、国家集采“第四单”落地执行

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第四单”——人工晶体及运动医学类耗材集采已在天津完成,平均降价70%左右。天津市患者预计2024年5月用上降价后的集采产品。

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更加方便快捷

继续实行京津冀区域内异地就医“免备案”,实现“一卡通行”。在开通异地就医门诊和住院直接结算医疗机构动态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扩大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和病种范围,进一步方便群众异地就医。

十、医保经办服务更有温度、更加贴心

拓展医保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完善医保四级经办服务体系,打造“进村居、进校园、进银行、进机构、进长护险网点”的“五进”经办模式,持续增加医保便民服务站数量,实现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记者赵颖)

THE END
1.2024年居民医保报销政策贫困户住院报销2024新规定 3、参保大学生异地就医住院实行全国免备案政策:这意味着参保大学生在外地就医时不需要办理繁琐的备案手续。4、起付线的调整:医保报销的起付线会根据市场价格指数等因素进行调整,可能会有所增减。5、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对于某些高昂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会有所上升,这对特殊患者尤其有利。6...https://cai.verywind.com/cc/2024%E5%B9%B4%E5%B1%85%E6%B0%91%E5%8C%BB%E4%BF%9D%E6%8A%A5%E9%94%80%E6%94%BF%E7%AD%96.htm
2.异地就医“免备案”医保报销“轻松办”?“在合肥住院看病,不用备案就可以直接在医院报销,真是太方便了”,埇桥区李女士称赞道。 ?为进一步落实省医保服务群众便民化举措,让参保人员享受到更贴心、更便捷的医保服务,自2024年1月1日起,埇桥区临时外出的参保人员在省内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免备案”。 https://www.szyq.gov.cn/msgc/msdt/160678751.html
3.没有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异地就医费用能报销吗?四川省内参保人员在西南片区某些城市就医免备案,其他地区就医需要办理备案手续。 临时外出就医或未办理备案手续的参保人员,在就医地住院结算时,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支付比例会降低5%。 因此,无论是长期异地还是临时外出,建议提前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以免影响报销待遇。 https://www.zhiliaoshebao.com/details/10.html
4.异地就医如何报销?如何参保?答复来了→大学生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不设起付线,政策范围内费用支付比例为80%;其他级别定点医疗机构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参照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待遇执行,年度支付限额由原380元提高至600元。参保大学生异地就医住院实行全国免备案政策。 记者| 文潇 编辑 | 谢畅 原标题:《异地就医如何报销?如何参保?答复来了→》 阅读原文...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89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