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那点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
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
人事档案应包含十大类内容:
履历材料,自传材料,鉴定、考察、考核材料,学历、学位、培训和专业技术职称材料,政审材料,党团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工资、任免、离退休、出国审批等材料,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
人事档案要往哪去?
很多人都不清楚,档案是不是可以自己留存保管?
按照规定,个人保管他人、本人档案的行为都是严格禁止的,档案不可以自己保管,更不可以私自拆封。
如果个别学校将人事档案交给本人转递,毕业生必须尽快将密封的档案交给就业单位,不能“私拆”和“私藏”。否则,一方面容易丢失,一方面也无法证明材料的真实性。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0号)精神,南宁市自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人事档案管理费、查阅费、证明费、档案转递费等名目的费用,市民们可以无压力、放心托管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缺失有什么影响?
(一)影响升学
中学学籍档案的缺失,可能会影响高考后的大学录取。
(二)影响入职
找工作或调动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人事档案材料缺失拒绝招聘。
比较常见的是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员录用上,对人事档案资料要求比较严格。
(三)影响办理退休手续
确定档案丢失要怎么找?
如果档案真的丢失或缺件也不要慌张,摆正心态去解决,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跑腿。
缺失材料的,根据缺失材料的分类去寻找:
1、缺失学籍资料的,从当时所就学学校和所隶属教育部门着手。
2、缺失部队服役资料的,从入伍地民政部门、武装部和所在部队着手。
3、缺失招工资料的,从招工地劳动部门和招工地档案馆着手。
整本档案丢失的,从档案丢失的原因入手:
1、如果是高校毕业后,到私企或外企工作,未办理档案转移的,档案一般不会丢失。从了解学校处理档案的流程开始,到学校、生源地毕分办和人才交流中心去查找。
2、如果是查借阅管理不善造成的,从查借阅手续及当事人入手查找。
3、如果是调动造成的,从调动程序入手查找:
(1)询问原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一般情况下职工如果没有申请将人事档案调出,原单位会继续保管。哪怕原单位已经申请破产,也有可能会留有工作人员管理职工的人事档案。
(2)如果原单位已被兼并或收购,职工也可以向兼并或收购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咨询原单位的人事档案移交情况。
(3)如果原单位已经将所有档案材料移交,没有留下任何可供咨询的人员,这时候可以向原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是当地的档案保管机构咨询。
规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一边找着一边开始进行补救,重新建立一本人事档案,把新形成的资料放入,这样能够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在原始资料确实无法寻回的情况下,也可以找找到其他说明情况的资料来佐证。
遇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损毁人事档案,或原始资料和原始替代资料都找不到的情况下,可以由单位、个人和审批单位三方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