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保黑产疑云:缘何越打越凶? 文丨九九 半梳“您好,请问您是沈XX先生吗?”“是的,有什么事儿?”“您刚刚在XX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年缴10万的XX分红... 

“您刚刚在XX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年缴10万的XX分红型保险,请问销售人员是否和您解释清楚了收益情况,您将连续缴费5年,将在10年后领取收益。您最低只能领取XX万元,您知道吗?”

“为了避免损失,进一步普及保险知识,我们将派遣工作人员重新上门为您讲解这款产品,并将配送一份礼品。”

这已经是黄奕10月份被撬单的第3个客户了。幸亏这位客户给她来电,避免了客户被割韭菜,也为黄保住了这个大单子。

事后,黄奕总结:黑产中介盯上的都是大客户,且名下多是数份保单。如果退保,后续的连锁反应几乎是所有保单一同退掉。

“幸亏我跟这位客户比较熟稔,否则不堪想象啊!我上周已经有一个客户投诉退保了,我一个朋友这个月还没开单已经被退两单了。”

苦笑的背后,黄奕颇多无奈,“不知道这个行业怎么了,客户们怎么了?黑产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几乎可以和我同步操作?”

有某险企品质合规部门负责人张永告诉《今日保》,现在退保中介套路相当成熟:先让意向客户交定金——签订“保险咨询服务协议书”——按手印、开收据——随后指导客户填写信息表、掌握客户身份证等核心信息——再利用钓鱼话术,套取保险公司销售误导的证据,比如夸大产品保障范围、炒停售、返佣等。

太多的高绩效营销员掉入了这个坑,极端的都不去开单了。

“我们好几个大牌业务员相继离职。”

“对于他们来说,离职是一场明智的及时止损。否则被投诉退保,代理人要承担大部分损失,如佣金提奖、续期利益等。”

“我们这里甚至出现了代理人每月薪酬还不够协解倒扣的。”

旷工离职,一度成为险企不能明说的痛。

广东,保费大省亦是沦陷退保黑产的前哨地带。

看一组不完全统计数据:2019年以来广东辖内部分保险公司因恶意投诉举报引发的退保金额高达7300万元,保守估计黑色产业链获利1500余万元。

过去的两年,黄奕所在的营业部年保费均过亿。喜悦与荣耀不断上演,可谓进入无“白丁”:

“这里的外勤捧回了数不清的系统高峰会员奖牌,好几个代理人都是MDRT的常客。”

“月入3万的代理人,随处可见。”

“那时候,我们完全不用担心钱的问题,”黄奕略带幸福的回忆,买房买车都是基本配置,什么奥迪系、宝马系都是代步车,出入豪华自助餐厅,一度颠覆了亲友们的认知。

“保险行业真的是财大气粗啊。”

拐点来得太快。

2020年一场疫情,保险行业滑入低谷。再加上高企的投诉率,最受牵连者还是身处底层的业务团队,吃尽苦头。

没有保费就没有收入的岁月,部分团队一个月协议退保的额度甚至远高于实收规模保费。高压的投诉率红线下,几乎没有议价能力的险企,只能一边承诺全额退保,一边压缩业务推动费用,恶性循环的日子越发困苦。

于是乎,我们看到了N多的寿险公司直接放弃了2020年的业绩目标。而一些龙头公司更是从10月就开始冲刺2021年的“开门红”了。

覆巢之下无完卵,实力弱小的一些保险经纪公司,由于客户资源供给不足、场租等各方承压,不得不修改基本法变相节流,或降底薪或升奖励门槛。

这一年也成为部分机构的分水岭,业绩指标一降再降。月保费不足两年前的三分之一乃常态,加之新客价值抵不过老客退保带来的损失,亏得一塌糊涂。

再看保险公司,一边让业务员在朋友圈转发银保监的红头文件,或者一对一提醒高净值客户不要上当;另一边,让业务员统一录制视频并签署协议,提高红线意识。

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还加剧了他们展业之难度。最根本者,依旧无解。

一次业务启动大会上,有外勤队伍直接打断某大型寿险公司省级总:

领导,你说得再好听,我们也不敢开单啊。

之前向公司反馈了那么多撬单黑产问题,什么时候给我们交代呢?

分公司一把手很难回复外勤队伍的问题与质疑,一些隐痛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年前,某机构大牌业务员郑然突然离职,并发了一条朋友圈:

不说不代表大家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业绩怎么来的,大家心知肚明。

这一条离职信息动态,却折射了部分内勤员工与业务专员共同作案的事实。

郑然离职后的两个月内,突发大量业务员投诉件。这让公司高管震动,甚至不得不重视,亲自带队布阵。结果,IT部门仅用时2天,即顺藤摸瓜找到根源——原是某内勤王某利用自己客户管理权限,将高价值客户信息透露给另外一位业务员张某。

高端客户资源带来的保费效果立竿见影,张某连续3个月,月均破250万业绩保费。几乎一个人干了一个营业部的业绩。

事实上,这些猫腻都被其他业务主任、部经理或者条线管理内勤看在眼里,却无人捅破这层窗户纸。

这一年,黑产尚未规模化。这座隐秘的“金矿”,也并未被发掘。

二人酒醉后,飘飘然的前同事搭着张东的肩膀放话,“你跟着我做吧,收入翻倍不成问题”。

这顿酒让张东彻夜难眠。回忆初入行之时,线上大量邀约、线下辛苦拜访,六日无休,“一个月不过2万收入。”

如今随便拍个照,一条客户信息就上百元,甚至上千元。他踏入退保产业链的第一笔生意就是贩卖客户信息,5条车价100万以上、年缴保费20万、名下保单均超过5份的高净值客户名单,为之带来了几千元的收入。

那时的张东想得很简单,准备干几票,赚点钱,马上离开这个行业,换一份更稳定些的工作。

后来的剧情表明,这是条不归路。

“轻轻松松赚上万,月薪10万不是梦”,金钱多巴胺的刺激不仅让他们暂时摆脱困窘,更是让他们穿过社会激烈竞争的人山人海,摆脱工厂流水线枯燥生活,摇身“成功人士”。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合规部门的张永透露,他们公司电销渠道的一个涉案新人,被发现时,已抄了整整一本客户信息。盘问何时作案,答曰每天抄一点。

至于涉案人员,或去同业、或回到曾经的工厂流水线。

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在从事退保产业?

一边打着“替消费者维权”的旗号引诱客户退保,另一边又化身屠夫鼓动客户购买新单,一鱼双吃。

“他们大多有保险从业经历,熟悉保险销售流程,年龄基本在22-35岁”,曾参与打击退保项目的刘海描述,“这些人甚至曾经是月入五、六万的业务员。”

众所周知,保险行业是绩效文化,能不能开单实收、收到多少保费、有多少人力规模是核心的考核指标。至于能否持续为客户带来服务价值,对于保险公司、保险管理者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

太多的公司走不出的增员胡同,自有一套理论:卖服务、卖产品太难了,拉人头才是正道。天天认真卖保险,客户很快消耗完。若想长久发展,必须拉人头让队伍不断壮大。

“追逐业绩,快进快出”的销售文化,虽然帮助险企跨过一个又一个资本浪潮,但代理人的面目似乎越来越模糊。

回到退保黑产:对新人而言,初生牛犊不怕虎,对客户信息风险认知不足;老人则习惯只看收入,衡量利弊后最坏的结果也仅是被抓不干了,但回报率却是真实的、有巨大吸引力的。

这几乎是保险作业模式的翻版。

再看利益分配:

如退一份缴费8年,年缴2万的保单,全额退保16万。

黑产中介向客户收取40%-50%高额手续费,按照40%计算,即6.4万。

按照市场普遍运作方式,黑产中介-团队长-线上邀约-上门拜访。

四类角色则会按照30%-10%-10%-50%比例进行分成:1.92万-0.64万-0.64万-3.2万。

上门拜访人员作为重度参与者是最大受益人,一单可提成3.2万,这完全抵得上一个北京上海等一线发达城市的中高端管理人员薪酬。

更重要的是这一整套分工明确的流程在效率、分摊风险方面做了颇多功夫,显然专业化、链条化。

退保早已产业链化,甚至比现有营销队伍更为专业。这才是最可怕的。

除了培训,团队通常还会组织各种集体活动,旅游、年度大会等,激励机制也很多。如业绩好的员工可以获得实物奖励或者豪华旅游等。

粗看这一营业模式清晰,轻资产、现金流好,着实是个不错的生意方向。

2020年8月,某险企内部沟通群里,传遍了某分公司运营总联合配送端内勤贩卖客户信息的小道消息:4万条成交客户,累计获利80万,一阵哗然。

这场豪赌背后不仅是人性使然,更是现实环境下的必然结果。

作为一位拥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老保险人,为什么倒卖信息?

答案在职业生涯的锁死。保险内勤到45岁,如果不能坐上高级管理者的位置,几乎很难干到退休。

他们的下场多是:几年后,公司将之安排至清闲的边缘的后援部门,为年轻的干部腾地方;岗位适配度不高的管理者甚至需要内部竞聘上岗,被变相裁员。

这位被裹挟在年龄与职场焦虑中的管理者,寄希望一场豪赌再搏一些利益。

赌博注定有输赢,结局往往是输更多。“运营总监因涉嫌贩卖客户信息被带走,大家的愕然可想而知”,一位熟悉该事件的人士表示。

如果说2018年前的黑产中介是偷偷摸摸的敲门式,那么2018年之后就是手持大锤的砸门式。

一头着实拿不出黑产中介的实锤证据,另一边总部品质部门一直承压,结果就是:部分保险公司无奈无条件退客户保费。

于是,动手反击。

为尽快抓到黑产源头,一些保险公司甚至成立专项小组:

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随后的联系警方取证抓捕,才是重头戏。

又一个没想到的问题横在保险高管面前:退保问题下隐藏的公司内部渠道博弈冲突。

例如黑产中介以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身份联系客户——以保单解读的由头上门解说保障缺陷——随后建议客户退保,进行产品升级。

问题出现了,客户退掉的是电销渠道的产品,又在个险渠道或者经代渠道帮客户购买了一份原公司的产品。

这份尴尬在银保监或者公安眼中,属于公司内部渠道冲突,非上升至民事或者经济诈骗范畴的案子。

退一买一的背后,恰是险企各渠道业务员提奖系数的巨大差异。如经代渠道的提奖系数可达80%,是故会有收展部门的客户保单挂到经代渠道,以谋差价。这就是“飞单”。

渠道博弈之外,打击退保的投入也是一大难题。

张永接到外勤提供线索时,也诸多无奈。这也是保险销售的复杂长链条决定的,保险公司并不能掌控客户。

客户掌握在营销员手中,从调查取证到上报公安的难点在于:拜访客户难、取证难,特别是客户信息交易环节取证,如果再加上异地办案,更是难上加难。

这些特点注定了打击黑产是次艰难的长征。

例如,帮退保的湖北客户另出一张上海的保单,随即绕开现有的保险公司侦察路径,加大险企业的处理难度,以及运行成本。

难度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如今退保黑产规模还在扩大,甚至已经到3.0阶段。

2016年以前,1.0阶段,作坊式单点运作,集中在海南、湖北等地;

2016-2018年,大批淘金者问讯赶来,线条片区作战,成团队,打破个人作战的模式,2-3人协同拜访客户,多数团队规模达到十几人。

此时,有保险公司关系者成为黑产中介的香饽饽,出现保险公司内部员工参与的作案常态化。

2018年开始,各地银保监局多次发文提醒消费者,效果甚微。直至今年6月,为摸清近期辖内人身险公司退保风险底数,上海、广东等多地银保监局决定,开展人身险公司退保风险排查工作。

此外,保险公司也开始抱团取暖、通力协作,对全额退保黑色产业链进行调查,收集证据。

2020年,也似乎出现了故事的拐点。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原副部长陈智敏建议深入推进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治理。《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进程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7月中旬,有传言称江门某黑产中介员工被警方带走。搜查之下,在某台办公电脑中查询到该中介已经帮1000多位客户办理退保业务,超过3000万保险金额。

此役过后,黑产略有收敛。

回看退保黑产逻辑:业绩压力→人力发展→代理人专业性不足+服务不足→黑产发展+内部作案→黑产规模化→投诉退保→业绩下滑,这个链条上,保险公司并不无辜。

过去两三年,对于张永这个保险领域的10年老兵,沧海桑田。如果说过去专业化、战略转型还停留在总裁办公室的公文通告里;而今,需要回到保险行业的灵魂三问,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从初期的跑马圈地到品牌打造,文化塑造,值得每个保险人想清楚扮演什么角色,唱什么戏。未来拿什么剧本,取决于当下讲什么故事。

看惯了四两拨千金,规模三年翻番的保险人,是不是再回到小米加步枪,下硬功夫培养营销员的模式中?

时至今日,与黑产中介缠斗的同时,“专业与服务”怎么写进台本,擅长跑得快的险企,怎么学会行得稳?

所有的开始都通向结束。

退保黑产的历史远比你想象的长:从10年前发现保单配送人员劝客户退保撬单,到如今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客户信息贩卖、甚至进行客户诈骗。这种发展路径指向一个问题:黑产中介的转折点究竟在哪里?

这场黑产战役远没有平息的迹象。

近些年,保险行业高速发展掩盖了太多的自身问题,保险本身的转型工作尚未进入深水区,这亦是粗放时代的遗留。

电影大师黑泽明说:弱苗是绝对得不到丰收的,不好的剧本绝对拍不出好的影片。

THE END
1.保险公司最怕哪些投诉保险公司最怕哪些投诉 1、媒体曝光:当媒体大肆报道哪个保险公司的负面新闻时,很容易给保险公司带来公关危机,公司的形象会受到很大影响。但在日常生活中,保险公司和媒体关系都是比较好的; 2、12378投诉:当保险公司被客户中12378上投诉了,并且客户的投诉意见被采纳了,保监会和保监局就会对相关保险公司负责人发出警告,...https://www.shuahuang.com/52726.html
2.如何有效投诉个人商业保险?保险电话随着人们对保险需求的不断增加,保险市场也日益壮大,一些不良的保险销售行为和服务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困扰和损失,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设立了专门的投诉渠道,本文将介绍个人商业保险投诉电话及相关注意事项。 二、个人商业保险投诉电话 ...https://www.snetx.cn/post/245839.html
3.打完12378投诉退保有退保成功的吗是真的吗,必读好文阅读查看...退保成功的案例是否能作为普遍现象? 退保成功的案例并不能作为普遍现象,退保成功与否,取决于消费者的情况、保险公司的态度以及监管部门的处理结果,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仍需谨慎对待,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保险产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拨打12378投诉退保,确实有成功,但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还是要多家对比、谨慎选择...http://ydcs.yq98.cn/xingye/ZXhoTl9bavJa.html
4.保险公司退保投诉有用吗?保险公司退保最怕什么投诉?保险公司通常最害怕的是消费者拨打12378热线进行投诉。该热线由中国保监会创建,接受消费者的维权投诉和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主要职责包括快速联系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给消费者。https://www.mibaoxian.com/article/46258.htm
5.银保销售话术(精选8篇)三、银保产品销售误导现象投诉机制建设的消费者购买建议 (一) 关注保险公司和银行过往的投诉历史 在购买保险产品或者银行理财产品之前, 应当对保险公司和银行的过往投诉历史进行适当的关注, 消费者可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 保险公司和银行过往的销售误导历史; (2) 保险公司或银行的投诉解决效率; (3) 保险公司和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60wlhlw.html
6.保险公司退保最怕什么投诉保险公司退保投诉有用。用户在遇到保险公司退保的问题时,可以先向保险公司进行投诉,然后并解决问题,在正常情况下,保险公司在收到用户的投诉以后,会积极的处理用户的投诉,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给予用户一个满意的回复和解决方案。但是如果用户对于保险公司所给的解决方案不太满意,那么是可以通过向保监会投诉来维护自身权益的...https://www.cadforex.com/baoxgs/161629.html
7.南充市党风廉政建设宣传作品集锦(7月),廉洁南充截至目前,该区399个村(居)已完成低保对象的调查、评议、审核和公示工作,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2783户、3894人,其中,主动退保756户、1043人,新增低保对象1511户、2265人。 “零污点准入、零死角规范、零容忍查处” 南充市纪委实行“三零”制度5名“污点”干部任职被否决 ...http://www.ncsjw.gov.cn/newsjiuxinwenzhongxin/2014-08-13/1467.html
8.12378可以举报保险公司吗(保险公司害怕保监会吗)法律资讯在情况比较严重的情况之下,大家在投诉了保险公司以后,银保监会就会展开相关的调查,并且会给保险公司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所以我们可以通过12378,享受到一定的保障,维护自己的相关权益,大家也可以及时去准备相关的证据,然后向银保监会投诉保险公司。 三、保险投诉哪个部门最有效...https://www.kstnjscl.com/flzx/306256.html
9.客服工作收获与感悟总结(精选30篇)其中,客户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公司服务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我分公司一年以来通过努力来增加自己服务的质量,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履行公司“质量永远领先一步”的承诺,以达到集团公司下达“销售油品质量合格率100%,客户质量投诉处理率100%,不发生油品质量事故”的控制目标。https://www.ruiwen.com/word/kefugongzuoshouhuoyuganwuzongjie.html
10.保险公司退保不合理怎么投诉,保险公司退保不合理投诉攻略针对保险公司退保不合理的投诉问题,本文将为您介绍具体的投诉流程和处理方法,帮助您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关键词如保险公司退保、投诉流程等,让您更快速地找到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search-%B1%A3%CF%D5%B9%AB%CB%BE%CD%CB%B1%A3%B2%BB%BA%CF%C0%ED%D4%F5%C3%B4%CD%B6%CB%DF.html
11.客服工作总结(通用18篇)三、熟悉公司产品和产品相关知识 公司作为一个从事服装的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作为公司客服,熟悉自己的产品是最基本的要求,当有顾客问到产品的一些情况,我们也能及时回复顾客。对于产品的了解也并不能局限于产品本身,关于产品的相关搭配,也是我们都要了解的。公司几乎每周都有定期的新款培训,对此培训我也是...https://www.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1016795.html
12.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总结(精选10篇)为了搞好摸底调查工作,我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自查自纠阶段工作有序开展。一是进行了分析摸底调查。二是突出自查工作重点。突出抓好了“两个重点”,即重点领域和重点人员。三是坚持“三个结合”,确保自查自纠取得实效。在自查自纠阶段, ...https://www.elanp.com/zongjie/555074.html
13.深度揭秘!十大保险公司理赔纠纷投诉量排名理赔纠纷常年都有,保险公司怕,我们也怕。 一旦产生理赔纠纷,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对保险公司的负面影响只增不减,信誉度下降客户就会流失,他们能不怕吗? 跟保险公司产生理赔纠纷,往往是长久的拉锯战,迟迟拿不到赔偿款,耽误病情,我们能不怕吗? 因此很多朋友都问学姐,哪个保险公司最多人投诉啊? https://weixin.qq.275.com/?gid=255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