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读一本书,会使你更加坚强,更加聪明,更加坦然。”我这一周读了一本书叫《论语》。我读着这本书我仿佛在和高尚的人交流,我体会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我读着《论语》这本书我仿佛正在孔子与他的学生身旁和他们交流。我体会到他们高尚品德。其中有这几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觉得有道理。第一句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说的原文是这样写得:“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我为别人帮忙是否尽了最大努力,我与朋友交往有没有撒谎不诚实,我传授课是不是把我知道的都教了、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很深,我知道了自我反省是一种好习惯,这样就可以知错就改,让自己更加完美一些。第二句是孔子说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就是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儿,不是该很高兴吗人家不知道我也不生气去教他,这样才是君子的作风、是啊!不断温习是一种好习惯。可以加强知识的印象,牢记这个知识,从而是你进步。
才刚刚品读了几天论语,我就受益匪浅,好像在和孔子与他的弟子在交流心得。是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应该坚持读书。
在中外文化发展史上,赫然屹立着一座绵延不绝而又轮廓清晰的精神峰峦,它们就是由一部部文化经典构筑而成的人类文化的精神高峰和历史山峦。对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来说,它们是我们文化崇尚中长久的膜拜对象,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永恒的文化支撑力量。
人类的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浓缩蕴含着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定文化所形成的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心智成果,代表着人类文化发展的某些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的智慧和方向。
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使我们的情感变得丰富、细腻、坚定,使我们的精神变得深刻、睿智、博大,是我们窥视人类精神奥秘、汲取人类文化精髓、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最基本的途径。
外国经典名著是我们了解国外其他国家的人文习俗、地理风貌等诸多知识的窗口,我们也只有通过阅读外国作品才能更多地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
如何引导初读外国作品的小学高段学生阅读外国作品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外国作品的兴趣。
其次、是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外国经典名著的方法
对于孩子们来说,阅读外国作品是有些困难。就拿外国人的名字来说,由于是外来译音,一个人名由好几个字组成,又是姓又是名的,读起来实在是拗口,还不容易记忆,如果连人名都记不住,那么发生在他身上的或者是他做的事就更记不住了。所以说阅读外国作品必须掌握一些方式方法,才能快速、高效地欣赏外国佳作。
(一)先要仔细阅读作品的简介
(二)阅读目录
(三)记忆人名
(四)简单写一下人物性格、品质以及他的事迹等,理清作品里的人物关系,列一份家族关系表或人物关系表。
小学生1一6年级必读一年级上册
1.《小巴掌童话》
张秋生著
2.《365夜故事》
鲁兵主编
3.《小猪唏哩呼噜》(小布头丛书)
孙幼军著
4.《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
周锐著
5.《小老虎历险记》
汤素兰著
6.《亲爱的笨笨猪》
杨红樱著
7.《吃黑夜的大象》
白冰著
8.《团圆》(绘本)
余丽琼文朱成梁图
9.《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山姆·麦克布雷尼著
10.《明天要远足》儿童诗歌绘本系列方素珍/著
一年级下册
1.《逃家小兔》(绘本)
[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著
2.《爷爷一定有办法》
[加拿大]菲比·吉尔曼著
3.《稻草人》
叶圣陶
4.《小老虎历险记》
5.《声律启蒙》
车万育著
6.《鳄鱼爱上长颈鹿》(绘本)
[德]达妮拉·库洛特
7.《蝴蝶豌豆花》
金波
8.《中国神话故事》
聂作平
9.《三毛流浪记》
张乐平著
10.《安徒生童话》
[丹麦]安徒生著
二年级上册
1.《爱心企鹅》(绘本)
[德]克里斯蒂安·贝尔格著
2.《三只小猪》(绘本)
[美]大卫·威斯纳著
3.《三毛流浪记》
4.《没头脑和不高兴》
任溶溶著
5.《弟子规》
李毓秀著
6.《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系列
7.《书本里的小蚂蚁》
王一梅著
8.《猪小锅和狼小怪》系列
梅艳著
9.《妹妹的红雨鞋》
林焕章著
10.《成语故事》
二年级下册
1.《犟龟》(绘本)
[德]米切尔·恩德著
2.《我的爸爸叫焦尼》(绘本)[瑞典]
波·R·汉伯格
3.《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
梅子涵著
4.《声律启蒙》
[清]车万育
5.《月光下的肚肚狼》
冰波
6.《三字经》
王应麟著
7.《泡泡儿去旅行》
薛涛著
8.《神奇校车》系列
[美]乔安娜·柯尔著
9.《地心游记》
[法]凡尔纳著
10.《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
[日]后藤道夫著
三年级上册
1.《皮皮鲁传》
郑渊洁著
2.《怪老头儿》
3.《格林童话》
[德]雅科布·格林、威廉·格林著
4.《木偶奇遇记》
[意大利]科洛迪著
5.《列那狐传奇故事》
[法]季诺著
6.《宝葫芦的秘密》
张天翼
7.《神笔马良》
洪汛涛著
8.《阿凡提的故事》
赵世杰编译
9.《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之《儿童百问百答》
[韩]李泰虎著
10.《游戏中的科学》
[德]汉斯·尤尔根·普雷斯著
三年级下册
1.《乌丢丢的奇遇》
金波著
2.《男生贾里》
秦文君著
3.《吹牛大王历险记》
[德]埃·拉斯伯、戈·毕尔格著
4.《千家诗》
5.《十万个为什么》
6.《让太阳长上翅膀》(诗集)
7.《讲给孩子的中国地理》
刘兴诗著
8.《丁丁历险记》
[比利时]埃尔热著
9.《丛林之书》[英]吉卜林著
10.《风到哪里去了》
[美]夏洛特·左罗托夫著
四年级上册
1.《我要做好孩子》黄蓓佳著
2.《狼王梦》
沈石溪著
3.《时代广场的蟋蟀》[美]乔治·塞尔登著
4.《亲爱的汉修先生》
[美]贝芙莉·克莱瑞著
5.《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
6.《歇后语
谚语大全》
7.《追踪小绿人》三部曲
8.《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9.《装在口袋里的爸爸》
杨鹏著
10.《肩上的童年》
曹文芳著
四年级下册
1.《草房子》
曹文轩著
2.《夏洛的网》
[美]EB·怀特著
3.《海底两万里》
4.《中外名人故事》
5.《幼学琼林》
程允升著
6.《芝麻开门》
祁智著
7.《班长下台》桂文亚著
8.《奇妙的数王国》
李佩毓著
9.《西游记》
吴承恩著
10.《中华上下五千年》
五年级上册
1.《水浒传》
施耐庵著
2.《青铜葵花》曹文轩著
3.《伊索寓言》
[古希腊]伊索著
4.《昆虫记》[法]法布尔著
5.《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
6.《寄小读者》冰心著
7.《草房子》
8.《蓝鲸的眼睛》冰波著
9.《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苏叔阳著
10.《小王子》[法]圣埃克苏佩里著
五年级下册
1.《论语》孔子著
2.《呼兰河传》
萧红著
3.《西游记》
4.《骑鹅旅行记》
[瑞典]拉格洛芙著
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著
6.《女儿的故事》梅子涵著
7.《故事中的数学》
谈祥柏著
8.《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
丰子恺著
9.《我的妈妈是精灵》
陈丹燕著
10.《狼王梦》
六年级上册
1.《三国演义》罗贯中著
2.《城南旧事》
林海音著
3.《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4.《鲁滨逊漂流记》[英]丹尼尔·笛福著
5.《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马克·吐温著
6.《第三军团》张之路著
7.《放慢脚步去长大》
章红著
8.《狼图腾》
姜戎著
9.《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
叶永烈编著
10.《庄子说》
蔡志忠著
六年级下册
1.《唐诗宋词三百首》
2.《今天我是升旗手》
黄蓓佳著
3.《少女的红发卡》
程玮著
4.《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著
5.《格列佛游记》[英]乔纳森·斯威夫特著
6.《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集》
潘家铮著
7.《超新星纪元》
刘慈欣著
8.《居里夫人自传》
[法]玛丽·居里著
9.《热爱生命》
[美]杰克·伦敦著
10.《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法]碧姬·拉贝著
读书的方法和技巧读书不二法
波浪渐进法
比较品读法
此法是说一次读几本书,用比较对照的方法读书。写《魏书》的史学家夏侯谌听别人称赞陈寿写的《三国志》,心里不大服气,便找来细读,这才知道《三国志》却比自己《魏书》好,于是当即烧掉了自己的书稿。搞研究或者做论文时,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大受裨益。
垂直阅读法
字斟句酌法
此法讲究读书要一字一句,细细品读。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大段速读难免消化不良,必须边读边思考。散文家秦牧,读书先是“鲸吞“,大体看一遍,然后是”牛嚼“,像牛反刍一样,仔细研究品味。用眼睛来读书只有眼见,用心去读书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特别适合读经典。
精华提炼法
对于一些作品,不仅要精读,还要总结归纳,提炼出其中的精华。历史学家就特别擅长做读书卡片。他读书时,见到有用的句子就抄在一张卡片上。他读了几十年书,做了几十万张卡片。读完一本书,如果真能够提炼出几句有用的话来,就算没有白读。
高山仰止法
以欣赏的眼光读书,读出乐趣。如宋代诗人尤袤所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一本高尚的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士对话,态度越虔诚,收获就越大。这种方法最适合读哲学与军事经典,如《易经》、《孙子兵法》。
居高临下法
多维研读法
举一反三法
教学目标:
1郾认识4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12个词语。
2郾感受托德和老板的鲜活形象及性格特点。
3郾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4郾激发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托德和老板的鲜活形象及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郾掌握生字、新词。
(1)认读、听写4个生字。
(2)结合课文理解新词(课件1出示以下内容)。
①魔力:使人爱好、沉迷的吸引力。②通融:变通办法(如放宽条件、延长期限)给人方便。③刻薄: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苛求。④武断:只凭主观作判断或者形容言行主观片面。⑤熔岩:从火山或地面的裂缝中喷出来或溢出来的高温岩浆,冷却后凝固成的岩石。⑥窘况:非常困难又无法摆脱的情况。⑦阔佬:有钱人。⑧撵跑:驱逐、赶走。⑨雅致:服装、器物、房屋等美观而不落俗套。{10}考究:讲究。{11}妙不可言:好、美妙得无法用言语表达。{12}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
2郾潜心会文,边读边想。
(1)找出描写托德和老板形象的语句段落,分别做上批注符号;
(2)托德和老板各有哪些特点?课文用哪些词语突出描写了这些特点?
3郾了解故事梗概(课件2出示以下文字)。
一个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中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借此验证这一百万的价值。他们选择了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实验品。于是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穷光蛋忽然之间得到了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他的生活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变……
(设计意图:课文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属于略读课文。学生刚刚感受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再来领略外国作家笔下的人。本环节的三个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略读,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二、感受体会
1郾感受人物形象、特点。
默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1)第一个出场人物:“我”。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第1、3、5、12、14自然段,感受“我”的形象:手握百万英镑大钞票的“我”,“一直等”,可见“我”很淡定;“选了一件最蹩脚的”衣服,既“不合身”,也“不好看”,可见“我”“没有挑剔”;“通融通融”,说明“我”“脾气特别”好;面对托德“刻薄的嘴脸”,尖酸的讽刺,“我”还向他“道歉”,可见“我”为人着想,有教养、有礼貌。
思考:你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请你评价一下。
(2)第二个出场人物:托德。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第2、4、6自然段,感受托德的形象,想想在“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没看到大钞票之前,“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托德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托德的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作家用夸张和辛辣的笔墨,先写托德见钱后的笑容,“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牢牢地凝结起来”。这“凝结起来”的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更多的还是对钱的贪恋,“凝结”说明托德可能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吓得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思考:你觉得托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貌取人、刻薄、世故)托德从刻薄的嘴脸到一脸的窘相,主要集中在托德笑容的变化上,马克·吐温不愧为语言大师,简单几笔,就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托德这个势利的拜金主义者令人作呕的丑态。
(3)第三个出场人物:老板。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第10、11、13、15、17自然段,感受老板的形象,老板看到钞票后又是怎样的态度。老板从趾高气扬到过分殷勤,主要集中在对他的动作和对话的描写中:老板望了一眼大钞票,“吹了一声”口哨,“一下子钻进”,“来回翻动”,这些动作描写,说明老板见钱眼开。老板先是责怪托德没有眼光,“把那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万富翁!”接着百般讨好“我”:选衣服,吹捧“真是妙不可言”,“真是十全十美”。同意欠账,肉麻奉承:“您得说永远永远,那才对哩。”赶做衣服,“快把这批订货赶出来……千万别耽误。”过分殷勤送客,“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好。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面对百万富翁的“我”,老板反反复复,啰啰唆唆,这些细腻的语言描写,把一个见钱眼开、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的奴才相刻画得入木三分。
思考:你看出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读了课文,你对托德和老板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比如:讨厌、喜欢、厌恶等。
2郾解读课题《金钱的魔力》。
什么叫“魔力”?从课文的描写中看,金钱到底有怎样的魔力?课堂交流:学生可能有各种回答,都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应肯定他们的有限合理性,但是一定要围绕课文,从课文中得出结论。比如:金钱可以让一个人的笑容凝固;金钱可以一下子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金钱可以让一个流浪汉受人尊重;金钱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人格素质。
3郾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作者通过了哪些描写,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鲜明?(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
(1)人物形象横向对比描写。①托德与老板的动作对比描写:托德见到大钞票之前,冷眼看人。(引读)“一直等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选了一套最蹩脚的给我。”(第1自然段)老板见到大钞票之后,过分热情:(引读)“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被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第10自然段)②托德与老板的语言对比描写:托德见到大钞票之前,刻薄讽刺。(引读)“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第2自然段)老板见到大钞票之后,讨好奉承。(引读)“无限期!这几个字还不够劲儿,先生,还不够劲。您得说永远永远——那才对哩。”(第15自然段)
(2)人物形象纵向对比描写。托德神情变化的对比描写:见到大钞票之前,“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第2自然段)见到大钞票之后,笑容“遍布满脸”;后来的变化:笑容“凝结”、“毫无光彩”“恰像……熔岩一般”。(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表情朗读,体会两个比喻句的妙用。
托德与老板的可耻嘴脸及性格特点之所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是缘于作者对人物动作描写生动传神,神情刻画细致入微,语言描写入木三分。
(设计意图:第七组课文的导读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本课阅读提示明确要求:“认真读读课文,想想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点,课文的哪些描写突出了这样的特点。”为此,此环节以三个教学步骤来完成目标要求。)
三、读写延伸
推荐阅读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摘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的句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一则读书笔记,为《口语交际·习作七》作准备。
资料袋(课件3出示)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乞丐》等作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幅资本主义社会的幽默画。这些作品读来亲切、自然,充满轻松的幽默又蕴涵深刻的批判意义,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者单位
一、存在的问题
2.儿童课外“任意”阅读。儿童如果没有沉迷于网络游戏,没有电视瘾,没有其他不良嗜好,对课本以外的、新奇、陌生的书籍应该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兴趣,但是他们这种兴趣是不持久的,而且也会出现兴趣指向偏差导致书籍选择有偏差。
一部分男生天生的好奇心与猎奇心理,青春期荷尔蒙过早分泌,使得他们对富有感官刺激、充满惊险情节冲突、甚至是充满暴力元素的低俗漫画书、图文版笑话书、小人书等爱不释手,如《蜡笔小新》《哥玩的不是贱、而是寂寞》《四裤全输》系列书等等。而一部分女生,特别是相对较早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女生,则对校园言情小说情有独钟,如《初恋之吻》
《惹我你就死定了》等。这些孩子虽然课余也在看课外书,但是阅读价值取向出现了问题,就像一个人误入歧途,还蒙在鼓里。而实质上,他们的阅读是被那些“低俗漫画书”“暴力武侠小说”“校园言情小说”等的作者、出版商、销售商等牵着鼻子走的。
笔者就曾看到这样一件事:在一次班级读书会上,师生一起讨论《土鸡的冒险》这本书中主人公“中国土鸡”的形象,大家都说这只土鸡勇敢、富有智慧,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然而,当让孩子们从书中举例说明土鸡富有智慧时,一个男孩却讲了这个故事:另一只鸡名叫“白毛”,它平时一直在主人面前排挤中国土鸡。有一天,它看到主人床单上有污迹但很像一朵朵花,问土鸡是怎么回事。土鸡就骗它说,这是屎花,主人故意让它弄上去的。如果它也能把自己拉的屎弄到床单上,一定会得到主人的奖励。愚蠢的“白毛”信以为真,照着中国土鸡的话做了,结果正好给主人看见,挨了主人一顿毒打。
这个孩子说完,教室一片笑声。这个案例中的孩子们因为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所以记忆深刻的是文中的恶作剧情景,还误认为这就是“智慧”,而实质上这种阅读是“舍本求末”。
二、原因分析
1.师长硬性下派课外阅读任务。教师与家长没有明确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与功效,对其内在的长远价值没有准确把握,片面追求阅读的量,偏重于形式化的种种阅读任务、展示及评比活动等,唯以各类阅读评比奖项、荣誉称号为重,且对儿童阅读心理特征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与把握,所以就硬性下派课外阅读任务,并且有的阅读任务跟儿童现有的认知、理解水平及兴趣需求等相距甚远,也有的违背儿童阅读心理发展规律,最终导致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缺失。例如,调查问卷中就有孩子反映“师长推荐的书有自己不怎么喜欢、甚至讨厌看的,主要有:《史记》《法律知识读本》《红楼梦》《水浒传》《论语别裁》《悲惨世界》《大西南战争》《在人间》《母亲》《我的大学》《战地钟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等,主要原因是:枯燥、难懂、没兴趣等”。
三、对策思考
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儿童课外“被”阅读、“任读”、“浅读”等三种不良现状,就得从儿童课外阅读“兴趣”人手,在儿童课外阅读“书目”计划上动脑,在儿童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方法”上用心。这样,我们儿童的课外阅读才能从热热闹闹的活动形式走向实实在在的主动阅读、日常阅读、深度阅读。
1.从“兴趣”点入手,激励“好读书”。坚持长期的课外阅读的确能丰富儿童的语言积累,促进儿童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语文成绩的提高。但是,它最核心的价值应该是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让孩子的心灵在经典的浸润中成长,逐步涵养“真、善、美”,给他们的一生打好精神的底色。而且,儿童的阅读心理特征主要有三个特性:一是接受的阶段性;二是感知的直观性;三是想象的活跃性。所以,我们不能布置“拔苗助长式”“高压式”等阅读任务,那是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对儿童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甚至还会起反作用。
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与育儿经历中,发现适合低年级阅读的有:新蕾出版社的图文版《兔子坡》(罗伯特罗素著)、春风文艺出版社的《调皮的日子》(秦文君著);适合中年级的有: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的《森林里的小木屋》《草原上的小木屋》等系列丛书(9本)(罗兰英格斯怀特著),获国际安徒生奖的《蓝色的海豚岛》(斯奥台尔著);适合高年级学生的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哈利波特”系列、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夏洛的网》(E.B.怀特著)、美国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等。这些书都能在师生共读、亲子阅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由于当今学生学业负担沉重等原因,现在的一些儿童原发性的阅读特点己跟师长们孩童时期有不小的差异了。所以,师长只有在明确认识儿童课外阅读的核心价值和儿童阅读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着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想方设法维护他们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的阅读之路走得更远,阅读质量得以提高。
2.在“书目”上动脑,引领“读好书”。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被激活后,需要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合作,制定、执行课外阅读活动方案(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计划、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收获展示等等),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其中,帮助孩子选择书目是首要的任务。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事,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但是,由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生活经历、人文素养的局限等等因素,造成他们在书籍选择上出现偏差、阅读行为不持久等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师长要做个有心人。
师长对孩子要明察暗访,确切了解孩子们是否在看“低俗漫画书”、“暴力武侠小说”、“校园言情小说”等书籍,分析这种不良阅读的心理特征,创设有效情境引导他们认识到这种阅读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同时,通过“名家、名人小时候的经典阅读故事会”“身边的榜样(如“阅读之星”“小书迷”“小书虫”等等)的故事会”“好书推荐会”等活动,营造经典阅读的氛围,引领他们迷途知返,找到正确的阅读方向。
当孩子们的“读好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我们师长一定要在课外阅读书目计划的制定上多动脑筋。教师们可依据新课标、新教育实验、新闻出版总署推荐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及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列出的儿童分级阅读书目等,根据本班学生的兴趣特点、认知水平、能力状况等,每个学期制定一次基础性的课外阅读书目计划,可以儿童文学为主。家长则可以在配合学校督促孩子进行基础性课外阅读的同时,带着孩子进行“拓展性”、“个性化”的课外阅读。
理想的境界是,师长在对孩子的阅读心理特征、阅读兴趣特点等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后,要共同研讨、制定阶段化的阅读目标及阅读书目计划,且要将每一个阶段的阅读目标及阅读书目计划分“基础”“拓展”“个性”三大块,使得每个孩子既能完成基础性的阅读任务,又能根据个人的能力进行拓展性阅读,还能依据独特的个人兴趣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这就好比开出了一张促进每个孩子身体都健康成长的科学、合理、全面的食谱。
(2)“教师指导”法。当然,学校教师在取得家长密切配合的同时,也应在校内既要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乃至高效性,让孩子逐步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又要有计划地开展各类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外阅读成果展示、评比活动等。如师生共读一本书后的读书交流会,请“阅读之星”讲讲自己阅读的好方法等,让孩子们掌握浏览读、略读、跳读、精读等方法;阅读摘记本每一两周上交老师批阅、读书笔记展评、读后感比赛、读书小报评比等活动,让孩子逐步掌握运用“提要式”、“列表式”、“心得式”、“索引式”、“剪辑式”等读书笔记的方法。
另外,如果教师在刚开始启动课外阅读工程时,发现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引导状况良莠不齐、或是“三分钟热度”,那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在家阅读状况记录表》,一开始,倡导“亲子阅读”,且请家长每天记录下阅读的起止页码,还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共同记录阅读感想、收获等,长短不限,最后家长签名;等到孩子具有良好的阅读方法、习惯后,可以开展“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家文活动”等等。
当然,如果教师能做到向孩子推荐的课外书自己先完整地读、深度地读,也坚持高质量的摘记、笔记等,对于儿童课外阅读的评估方式方法大胆创新,设立体现阶梯式、螺旋上进式的星级制称号,根据孩子突出的兴趣、能力类别,组建各类阅读小组或文学分社(童话分社、科幻小说分社、儿童诗分社、小木屋分社、散文分社、动物小说分社等等),让孩子们的阅读在团队的力量中从表象走向内涵、走向文化,那将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