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全球化的“危”与“机”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为缓解产业空心化,扩大国内就业,重拾全球价值链优势地位,一些国家发出鼓励本国投资者将生产线迁回国内的声音。本已持续多年的“去全球化”或“逆全球化”趋势可能加速。我国的外部环境面临着重大转变。那么,如何看待全球化的未来趋势?在疫情导致全球合作的阻碍因素剧增形势下,中国应如何应对?

全球化的决定因素及趋势判断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化的决定力量有人以“双层博弈”模型归纳:一是国家间的利益竞争,主要取决于各国统治者。历史上一些君主鼓励或亲自参与海外殖民活动,有的则闭关锁国,都视自身统治是否稳固而定。二是要素拥有者之间的竞争,主要基于以公司这种组织为主进行的,基于成本(风险)收益的企业家决策。由于要素全球流动能力不对称,资本和技术要比劳动力更容易跨国流动,全球化往往导致部分阶层“失败”。当然,两层之间也有互动。公众、企业对于全球化的态度也可推动本国决策者作出不同的选择。

全球化大大扩展了市场范围,从而极大地促进分工的深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基于平等交易的全球化,还足以消弭大部分国际对抗和战争风险。这是二战后人类普遍得出的启示。毕竟发动战争的潜在收益不一定超过全球贸易和投资所带来的好处。反过来说,一旦全球化趋势停滞甚至逆转,国家间敌视甚至对抗的风险会急剧提升:贸易得益剧降,相当于遏制冲突的代价被减弱了。

但全球化的“副产品”可能也非常明显:一是对主权国家的统治者来说,其权力可能受到来自内外部的压力甚至威胁。二是对各国企业或公众来说,那些失去国内垄断的行业无法高枕无忧地赚钱,就会结成反全球化的利益集团。劳动者也可能因国外更低劳动力竞争而降低收入甚至失业,例如被称为“铁锈地带”的美国传统制造业地区的民众。

全球化减速之势已然出现。近年来一些政客能被选民推上台,一度起着领头作用的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居然率先挑起贸易战、主动拒斥合作搞各种“脱钩”,实属全球化快速发展中某些竞争不利者的过激反应。面对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长,这些守成大国产生不安,自然要采取各种围堵之举。当然,如果把前期各种退群、贸易战看作全球化列车行进的“密集点刹”的话,这次疫情则是一次剧烈的“急刹车”。正是由于大势所趋、车流滚滚,这样的“急刹”才有相当的“震荡”之剧。但是,只要理解当代全球化实质上由生产力的发展所推动,市场机制是背后的决定力量,那么对全球化的信心就不必过于悲观。跨国公司的出现、产业链布局迈出国门,都是企业家“将本求利”决策的结果,并非几个政客所能左右。只要市场机制依然生效,产业链是否回迁本国,就仍由市场机制决定。总之,全球化进程可以遇阻,但绝不会夭折,更不会彻底逆转。

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但即使如此,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我国率先遭遇疫情也率先取得疫情防控重大阶段性成效,这样的实践经验可造福更多的人。这次抗疫过程中,包括领导指挥决策、国家动员能力,医卫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奉献精神,全社会自律意识,以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传统,都在很好地向世人展示。这对今后我国继续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合作进程都是有利的。

第二,我国的大国优势可以充分挖掘。巨大市场本身蕴藏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是我国的最大优势。这一巨大的国内市场足以供养起比他国更多样和更齐全的产业生态,培育起更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年来我国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催生了以此为基础的物流、金融、教育、文化等新业态新产业,即使在重大疫情冲击下不但维持了社会的基本运行,还为应急救援提供了难得的支撑。沿着信息化、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和社会消费的更新和升级,我国发展仍有着无可比拟的前景。在疫情倒逼下还有可能加快发展模式向质量和效益转型。

第三,全球危机中存在积极因素值得充分利用。在全球化遭遇重大挫折之际,我国有条件一如既往地持续推进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全球化支持者,尤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全球化改善自身命运的力量,仍可起到动员和号召之效。只要处理得当,积极融入,我国力争参与或引导某些全球议程,可能独具历史机遇。

面对“危”与“机”的应对之策

培养适应全球化的现代国民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中国人在全球民族之林的地位的提升。要借此机会,着力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养,培育国民科学、理性和人文意识。一是在国内开展全民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教育,包括饮食习惯、个人生活卫生习惯的调整。二是持续积极倡导全球化。促进信息透明和内外交流,畅通多种交流渠道,善于向全球展现出我们应有的民族自信。

踏踏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各项部署的落地实施。中国的发展说到底还是要靠自己,靠自己就要继续向改革要动力,向制度要活力。一是在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方面,按照减少政府直接配置资源范围的改革部署,系统清理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数量和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在实现现代国家治理方面,及时调整和改善政府组织、社会动员、社会管理方式,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在发挥党政力量在社会组织与动员方面的领导优势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培育和激发居民社区的活力,发挥全社会行动中的内生作用,发挥居民在社会中的积极性,降低应急防控的社会成本。一个充满投资机会和创新空间的市场,一个人人拥有梦想、个个心情舒畅、家家安居乐业的社会,是中国自信地参与并推进全球化的最大本钱。

THE END
1.“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发展方向为适应各地政府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十四五投资机会研判等需要,中机院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加紧开展“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发展方向研究,研究成果如下:http://www.reportway.org/shisiwu/23792.html
2.2024年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报告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请于公众『市场分析报告』阅读原文 《2024年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报告》 该报告围绕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技术演变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度分析。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工业软件逐步发展并从硬件中独立出来,成为工业设计、生产管理的重要工具。文章探讨了我国工业软件企业面临的...https://m.sohu.com/a/822500084_120732800/
3.张燕生:2024年我国外贸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2024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下一步我国外贸发展将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根据我的研究,在203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而且我们的消费市场规模有可能达到第二名与第三名的总和。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45年,我们离岸制造、在岸制造、全球制造的工业研发投资在全球2500强中间处于第二方阵。http://www.tlfw.net/jj/202401/t20240122_18727714.html
1.我国面临的国际机遇与挑战我国面临的国际机遇与挑战丰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清醒地认识我国面临的国际机遇与挑战,对于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综观国际形势,我国面临着不可多得的良好机遇:第一,国际形势总体继续趋向缓和.大国之间虽然...>>详细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1004816173
2.我国银行支付清算业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各个商业银行为了紧紧抓住客户的心理,开设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支付清算业务,如小额支付业务、网银业务、网上跨行转账等。商业银行面临着支付清算业务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此,商业银行要迎合当前环境下支付清算业务发展的契机,主动接受挑战,发展创新性的金融业务。https://www.cnxueshu.com/jingguan/279.html
3.我国亟需提升数据安全国际规则影响力二、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我国在数据安全国际规则制定方面仍处于弱势,但我国庞大的数据体量也为规则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有利场景。 2.1存在不足 一方面,美国对我国数据安全理念持续抹黑。美国将中国的数字安全治理主张片面概括为数据本地化,曲解我国推动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跨境流动等主张。同时,将我国运用新技术意...https://www.51cto.com/article/706931.html
4.个人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精选9篇)篇3:个人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教学,美术,因地制宜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但由于历史、政治、交通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 西部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到现在仍远远落后于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这种严峻的现实状况直接导致了西部农村地区学校的美术教育境遇尴尬, 面临着重重困境。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xlvzbn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