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教育社会学》基础题1

【第一篇】1.韦伯的主要著作有(C)1-11

A.《社会静力学》B.《社会分工论》

C.《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D.《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2.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年,是(B)1-19

A.费孝通的江村调查B.陈达的民众生活费用调查

C.毛泽东的农村阶级状况调查D.晏阳初、李景汉的河北定县调查

3.社会学研究应该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指的是社会学的(D)2-37

A.描述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

4.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3-56

A.韦伯B.马克思

C.布劳D.涂尔干

5.社会学界常以外在的关联形式为标准,把社会关系分为(A)3-64

A.结合关系与对立关系B.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关系

C.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D.地缘关系与业缘关系

6.在文化的结构中,一辆马车是(D)4-85

A.文化特性B.文化模式

C.文化集丛D.文化特质

7.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这指的是(B)4-91

A.习俗B.道德

C.法律D.宗教

8.在冲突理论中,刘易斯·科塞提出的理论被称为(C)2-48

A.阶级斗争理论B.辩证冲突论

C.功能冲突论D.结构冲突论

9.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被称为(A)5-110

A.政治社会化B.行为社会化

C.思想社会化D.制度社会化

10.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D)5-114

A.再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

C.反社会化D.发展社会化11.最古老和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是(B)6-139

A.制度化的传统合作B.自发性合作

C.指导性合作D.契约式合作

12.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B)7-156

A.内群体和外群体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3.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称为(A)7-163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D.完全家庭

14.在组织管理的研究中,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8-184

A.梅约B.巴纳德

C.摩尔斯D.泰罗

15.基金会属于(A)8-189

A.第三部门B.第二部门

C.公共部门D.私人部门

16.私人部门的优势体现为(C)8-192

A.组织优势B.结构优势

C.效率优势D.市场优势

17.社会制度的形成,有一种途径是自发形成,即(A)9-203

A.民俗——民德——制度B.民德——民俗——制度

C.民俗——法律——制度D.民德——法律——制度

18.本源制度包括(B)9-208

A.政治制度B.婚姻家庭制度

C.教育科学制度D.思想文化制度

19.教育制度的潜功能体现在(A)9-212

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B.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

C.实现社会化的功能D.文凭功能

20.一般认为,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类型学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B)10-228

A.韦伯B.滕尼斯

C.林德D.伯杰斯21.帕累托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C)11-256

A.文化发散论B.社会结构论

C.精英阶级理论D.政治循环论

22.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农村阶层结构中,20世纪60年代服从国家安排回乡的下放职工属于(B)11-265

A.专业技术人员B.离退休人员阶层

C.办事人员D.社会管理者

23.根据美国社会学家特纳的分析,任命某人某项荣誉称号,属于(D)11-271

A.结构性流动B.垂直流动

C.代内流动D.赞助式流动

24.以具体的行动或动作显示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C)12-280

A.偏差习惯B.偏差心理

C.偏差行动D.偏差文化

25.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都被称为(A)12-281

A.违规行为B.违例行为

C.违章行为D.违法行为

26.在失范理论中,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B)12-288

A.革新B.反叛

C.形式主义D.退缩主义

27.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被称为(A)13-306

A.结构性问题B.制度性问题

C.规范性问题D.政治性问题

28.自然灾害的特征是(D)13-317

A.显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B.显在性、突发性和无限性

C.潜在性、突发性和无限性D.潜在性、突发性和有限性

29.在社会预警系统中,对人们潜伏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沟通、疏导、救助、防止偏差行为的发生,这种任务属于(A)13-324

A.社会干预中心B.社会支持网

C.调查研究机构D.监测系统

30.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这实质上是(B)14-335

A.社会改革B.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C.自发变迁D.社会进步【第二篇】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起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为此进行了开拓性工作的老一辈社会学家有(BCD)1-24

A.章太炎B.许仕廉

C.孙本文D.吴文藻

E.严复

2.影响个人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包括(ABCDE)5-118

A.家庭B.学校

C.伙伴群体D.社区

E.大众传媒

3.公共部门的缺陷一般统称为“政府失灵”,主要包括(ABDE)8-195

A.社会上占少数的人群对某些公共物品的需求不易获得满足

B.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在使某些人满足的时候,另一些人却可能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C.约束私人企业组织的行为

E.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在规模、质量、成本、责任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

4.相比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具有的共同特点有(BCDE)10-231

A.社会分工复杂B.人口密度低

C.经济活动相对简单D.社会结构相对简单

E.社会变迁比较缓慢

5.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包括(ABCE)13-303

A.普遍性B.特殊性

C.复杂性D.综合性

E.群体性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定性方法2-45

答:

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7.文化传播4-96

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成吸收的过程。

8.个人空间6-145

个人空间指的是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

9.组织8-177

所谓组织,即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10.社会不平等(广义)11-249

持广义意见者认为,社会不平等就是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第三篇】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观。3-66

(1)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的基本结构与社会的基础相联系而存在。

(2)不同的社会基础产生不同的社会结构。

(3)以劳动或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作为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基本结构必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体系。

(4)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既得物质力量。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联系而存在,它只有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才是活的力量,才能发挥效益。

2.简述宗教和邪教的区别。4-96

(1)宗教劝人热爱生活,尊重世俗.维护社会秩序;邪教宣扬世界末日,贬低世俗,劝人毁灭,破坏社会秩序。

(2)宗教的神是超人间的,宗教教义有经典;邪教的神就在人间,它把生活在现世的教主当作神,把教主的话视为经典。

(3)宗教宣传博爱,爱教徒,爱大众;邪教害人,以残忍的手段残害信徒,残害他人。3.简述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9-206

(1)行为导向功能

(2)行为调控功能

(3)文化创新功能

(4)社会化促进功能

4.简述我国集镇社区的特点。10-237

(1)集镇社区起着桥梁中介的作用。

(2)人口结构比较复杂。

(3)集镇经济的自筹、自主性。

(4)集镇社区的地理环境优越。

(5)集镇社区城乡结合的社区文化。

5.简述社会变迁的内容。14-328

社会变迁包括三类内容:

(1)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即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体系。

(2)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

(3)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即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第四篇】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中国社会实际试述现代家庭建设的意义。7-167

(1)一切家庭问题,都是社会问题,是社会问题在家庭中的表现。

(2)家庭建设既是家庭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家庭问题的积极措施。

(3)加强我国家庭建设,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家庭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将产生重大作用。2.联系中国实际试述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14-350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根本趋势,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就是被强制性纳入全球化进程的历史,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主动地、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的各个领域之中,这场席卷全球的大变革,使中国与世界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改革开放使中国越来越融入到全球化进程当中,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1、在经济上,我国经济同国际市场逐渐接轨,进出口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外资在投资与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扩大。

2、在政治上,中国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加强了与西方各国的接触,融洽了曾经因冷战而冻结的关系,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3、在文化上,“思想解放”运动为全球先进思想文化的引入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全球文化同中国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机遇。

二、目前面临的挑战

当然全球化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带来冲击与挑战。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诸多困难与矛盾,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支配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和“边缘”的地位。

2、在政治方面,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霸权的地位,引起它们的恐慌。随着中国对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

3、国家安全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并不乐观。

THE END
1.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包括哪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包括哪些() A、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B、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带来的挑战C、内部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D、完全模仿西方现代化模式正确答案: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带来的挑战|内部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https://m.ppkao.com/wangke/daan/c8e63e6b12434e90acea7a871d18ec59
2.(5套)国开形势与政策2023春大作业参考答案(请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全球化、环境保护、能源安全等诸多挑战,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共同应对。四、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提供了更多支持,也为全球治理...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78736069.html
1.理论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非常丰富,诸如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重大关系等,一系列鲜明的观点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其中关于现代化与人的两个论断非常引人注目,即“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众所周...https://www.cntheory.com/sxll/202411/t20241111_67732.html
2.深度关注丨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共赴发展之约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共赴发展之约探访第七届进博会中国馆图为中国馆内中兴通讯展出的低空经济互动沙盘。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黄秋霞 摄正在进行中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家综合展中国馆展区人头攒动。红黄辉映的背景下,馆顶“中国”二字格外醒目。展馆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谋世界发展繁荣”主题词开篇,总...https://m.jfdaily.com/sgh/detail?id=1457724
3.最新社会变革与挑战,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业务板块最新社会变革与挑战,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摘要:当前社会正经历着快速变革,面临诸多挑战,如科技进步、经济变革、环境压力等。为应对新时代的时代要求,我们需要积极适应并引领这些变革。通过关注最新趋势,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个人技能,增强团队协作,以及保持开放和灵活的心态,我们才能有效应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适应并...http://wojoy.cn/post/5079.html
4.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意蕴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列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内容之中。这表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https://www.bjskpj.cn/baike/14-philosophy/20185-2024-11-04-09-07-59
5.教育强国的中国路径:基于国际经验的反思与选择[21]与此同时,技术提供的海量教育资源也带来了信息筛选和整合的挑战,如何确保资源的高质量和适用性成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外,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适应并更新其教学策略。显然,技术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式现代化图景下“教育强国”的关键路径...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312/t20231222_2111135156.html
6....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张强:第一,中国式应急管理新路子需要立足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必然会形成基于人口规模巨大等基本国情和自身特色的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为此,要实现我国十四亿多人口的安全发展,显然需要深刻认知我国面临的灾害风险多元性、地区差异性和人口规模性,在借鉴全球经验的基...https://ccmr.sppm.tsinghua.edu.cn/cnews/1243.jhtml
7.“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再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将重大风险挑战的“防范”与“化解”进行有机统一。在深刻把握我国当前面临风险挑战的新变化之际,也充分认识到国际形势发展的“时”与“势”仍然在我们这一边,中国仍然长期处在机遇大于挑战的重要时期。所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抓住用好新的战略机遇,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市场体制...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694656
8.二十大精神“六进”宣讲——山东党史史志系统省市联动⑧葛晓东...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四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https://m.ql1d.com/new/general/20821097
9.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赶超、“叠加并联”式的现代化。我国要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内走完西方几百年要走的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将在更短的时间内面临更大的挑战。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统筹协调、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 https://www.workercn.cn/c/2023-04-26/7816981.shtml
10.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政策法规资讯“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2023年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强调,中国将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