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让原本冷清的少儿编程培训行业变得热闹起来,少儿编程机构的成立数量不断上升,一些原本没有涉足过少儿编程的教育培训机构也搭上了“风口”,准备一飞冲天,可随之而来的行业乱象也开始大量肆意滋生。
编程猫曾因“无资质”被教育局点名此前曾被疑违规收费
2020年5月,四川成都郫都区教育局公示了无证无照或有照无证等不具备教育培训机构资质的382家机构名单,其中知名少儿编程机构编程猫赫然在列。
环球网记者了解到,在被点名一个月之后,编程猫才取得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对此,编程猫方面回应称,该意见文件规范的对象为“学科类”培训,而编程教育尚未正式纳入学科类教育,故此不在该规范管辖范围内。
2019年11月,编程猫联合一些机构共同制定了首个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标准,并推出NCT考试在全国19个考区展开。但很快就有业内人士提出,虽然顶着编程能力等级考试的称号,但考试内容从考试练习题、操作界面到标准制定都是编程猫主要参与,甚至是其自主研发的,知识通用性颇受质疑。更有家长指出,一场全国性考试更像是“自导自演”的宣传噱头,这样的考试意义和含金量都难以服众。
少儿编程乱象纷杂家长“踩坑”防不胜防
人工智能和编程,二者虽然相互挂钩,但绝不等价。人工智能相对复杂深奥,领域包括语言识别处理、图像识别处理、机器人、专家系统等,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其中很多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而编程是为了让计算机解决某个问题,用计算机能明白的语言来编写指令,狭义来说即写代码,过程涉及到很多计算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
但在当下少儿编程培训机构收取的高昂费用之下,学生们究竟学到了什么?受制于自身知识结构,很多家长无从评判。
此外,市面上也存在着不少走低价路线的“小作坊”式少儿编程培训机构。它们往往教学体系混乱,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为了节省培训和工资成本,这些机构经常外聘兼职老师进行授课,导致教学内容没有统一完善的规划。
在这样的情况下,认清并打破行业内的乱象迫在眉睫,我们期待着少儿编程教育实现更为正规、合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