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借“领事服务”栏目一隅与大家进行交流。
揭开电子护照的神秘面纱
外交部领事司
一、以美国为先行者的初始阶段
美国“9·11”事件之前,电子护照主要停留在概念和技术论证层面。“9·11”事件后,美国迫切要求加强出入境安全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加速电子护照的研发,并于2004年首先颁发技术上比较成熟的电子护照,其他各国也相继跟进。
二、以国际民航组织技术标准为基础的普及阶段
各国都在研发电子护照,但却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这为电子护照的全球通用带来麻烦。为此,国际民航组织一直致力于电子护照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各国专家制定技术标准,并选定面像作为必选的生物特征,指纹和虹膜作为可选的生物特征。2006年,国际民航组织推出了电子护照的第一版技术标准,使得各国电子护照可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设计签发。2007年,国际民航组织成立了公钥簿组织,公钥簿为各有关国家和地区电子护照的验证提供了便利的技术平台。
国际民航组织技术标准颁布后,电子护照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普及阶段,迄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签发了电子护照。这些电子护照芯片主要载有持照人身份及面像信息,被称为第一代电子护照。
三、以指纹技术为核心的提升阶段
2008年,德国等部分欧盟国家开始颁发含有持照人指纹信息的第二代电子护照,电子护照的安全性大幅提高。目前全球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颁发了电子护照,其他国家也在积极研发,电子护照必将因其更高的防伪性能而逐步取代传统纸质护照。
我国从2007年底开始研发电子护照,其中因公电子护照已于2011年7月签发,普通电子护照也于2012年3月起签发。电子护照启用后,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护照的国际信誉,使中国公民的国际旅行更加便利。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