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城分布及情况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12.01

万里长城北京段,地跨京北山区平谷、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5个县区,总厂629千米(其中主干线长529km,支线长90km)。据查,保存完整无损的累计长度为67km,基本完整的6km,中等的116km,坏的95km,最坏的295km。长城线上共有城台(包括敌台、附墙台及战台)827座。北京长城整个走势呈比较连续完整的半环形。

平谷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其东南与天津市蓟县接壤,西北与密云县相连。

长城由蓟县黄土壤村西约二华里起,始为北京平谷县辖。平谷县所辖长城的大体走向为:向西过一海拔五百二十三米的山至彰作关,转北经中心村西侧过栅栏峪、柴木峪,继续向北四华里处折西至将军关。由将军关继续向西,转南又转西至黄松峪关。再向西经楼南沟后行约七华里,转北经龙潭东沟,过海拔七百零一米山峰、七百八十三点三米山峰,经河口转东上四座楼山。过四座楼山后,经张家台至黄门子,西出平谷入密云界。

将军关位于北京平谷区东北约40公里的明长城线上,东靠茅山,东南临黄崖关,西北近墙子路关,是平谷东北的重要隘口。将军关又名将军石关,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明隆庆三年(1569)又经边总戚继光重修。一称因建关前此谷口曾由都司将军把守,因此得名。又称因附近有块巨石,通称将军石,以石得名。距今将近600年。关口东部城墙至今犹存,有一敌楼,当地称之为“正北楼”,只残留高约6米的基座。靠楼城墙内侧有一券门,门南有一家院,内有一天然柱状竖石,高约6米,据说石上原刻有“将军石”三字,并署有年号,今字迹已漫漶。将军关东侧山上长城,今多已倒塌,靠近关口处两侧的长城修筑坚固,石砌墙体至今仍保存较好。将军关向西为金山,因山势陡峭,没有修筑墙体,仅在金山山梁的二凹地有不足50米长的石墙,当地称为大坝墙。

该关隘口东西两面依山,中卫平川谷地,将军关石河常年不断,从北向南而流。山上植有松、柏和野生的椿、榆及灌木草丛。此关地处两山相峙的谷口,山峦重叠,长城蜿蜒山巅之上,谷口地势开阔无遮无障。形势险要,为要冲之地。关北8.5公里之兴隆县陡子峪,关南10公里直上营(又称将军营),东南10公里至彰作里关,西北15公里至黑水湾寨,关左右各建墩堡1座驻军戍守。东侧上岗上设关城一处,并列城楼3座,中高约4丈(约13米),左右次之,周长30丈(约100米)为砖石结构,楼分3层,上层有垛口,中空四壁有箭窗,底层驻兵戍守,有券门3个,高宽约1丈(约3米),可通骑往来。城下为屯兵营寨,明代设都司驻守,清代改由把总卫守。明初有位都司将军,曾登石布阵,打退过2000来犯之敌的3次进攻,大获全胜。明成化元年(1465)参将王杞曾在此石上刻“将军石”3字,以示纪念。城楼和墩堡、营寨早已拆毁,巨石尚存,字迹不清。

【黄松峪关】

黄松峪关建于明永乐年间,由于地势开阔平坦,所以此关的地位相当于平谷长城沿线中最重要的一处,地位高于毗邻的将军关和其他营盘。可惜诺大个城堡在修黄松峪水库时被完全拆毁,现堡中只留下几株百年老树作为历史回忆。水库两边山上虽然没有敌楼的身影,但长城的墙体依然,有些地方保存得还相当不错。长城以“之”字形上山奔西北方向而去,当地称呼这段墙为七星寨。

黄松峪水库东边山梁上的长城从将军关方向而来,翻过了“大金山”,一下就出溜到水库中。山上石头砌的长城坚固完好,并没有严重坍塌,但敌楼却已荡然无存。这儿的长城是用种别处见不到的方法码砌的,很像美洲古印第安文明中的巨石墙,长城都是用半吨左右的石块很技巧地砌在一起,留下了遗传千古之谜——我们的先人是如何建成了这漫山遍野的巨石长城?游人走在山间的长城上,好似闲庭信步在罗马大道,似乎只要有体力和闲适,就可以一直走到山海关或嘉峪关似的,只可惜,这样好的长城在这儿只有一小段。

平谷的楼南沟长城实际上是在深山区,这里的山石海拔足有七百多米,其东面连接的便是黄松峪长城,平时游人很少到达。楼南沟长城的风貌也不甚很好,长城墙体全部由山石干垒砌筑,尚有圆烽火台一座和墩台遗址五座,但自然损毁较为严重。楼南沟长城是东西走向,一直向西顶到一座山尖上,上面有一座大块山石堆成的圆形烽火台。俯视着通往四座楼山的那条大山沟,再向西,对面山坡上也有一道石墙向山上爬去,顶到一座山峰下面就不见了。此地山高谷深,交通非常不便,但仍有长城锁关,可见古人处事之谨慎小心,处处设防,唯恐有所疏漏。

位于平谷区北部的四座楼山上。.向北至南水峪关,以险为障,以崖代墙,部分城段楼、台密集,南水峪关北,长城保存完好。玻璃台至北水峪口,依山势而建,偶有城墙相接,达北水峪北山,出平谷区境,进入密云县、兴隆县一带。长城为空心敌楼4座,时存3座。敌楼东西排列,楼之间有城墙相连,每座楼形制相同,均为三眼两层,顶建有铺房。通高10米,底12米见方,上口11米见方。存基座及中层建筑,基座均用石条垒砌。建筑为“井”字形格局,南、西、北三面各开箭窗3个,东面开左右2窗。

据记载:“密云长城全长207公里,拥有城台568座,城台保存状况较好的195座。”长城进入密云,向北经墙子路、干峪沟、营房村折向东北,经遥桥峪转北过大黑关,再转北过大角峪、五道梁、头道沟、司马台、金山岭、蟠龙山、古北口、卧虎山、洪洞峪、过白马关折向南过黄峪口、鹿皮关、石塘路、北石城、南石城、梨树沟、五座楼、黑山寺、白道峪、牛盆峪、最后到达小水峪。

墙子路关位于北京密云县到河北兴隆县的公路旁,是长城自平谷进入密云境的第一大关隘。蓟镇长城分为三协(协,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其中中西协四路全部位于今密云境内,墙子路关居东(其他三路从东向西的顺序是曹家路、古北口和石塘路)。据长城学者所述:墙子路关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明长城中较年长者。当时墙子路关统领士兵万人,主要布防在今平谷地区的各个关口(如关上、镇鲁营、熊儿寨等)。墙子路长城跨越了流向密云水库的清水河,河水就从长城下面的水关钻过去,因此有“一水流二关”之说,长城就在水关以南的山上。

遥桥峪城堡位于密云新城子乡东部、雾灵山西北角,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98年)。堡城为方形,南面正中一座城门,至今保存完好,城墙是用大鹅卵石建筑的,仅基础和把角拐弯的地方使用条石和青砖加固。遥桥峪堡子不大,仅南面有一道城门,门外有几株参天大树显得很是古朴。长城出墙子路关先向北,以后大体朝着东北方向的雾灵山走,时断时续。现在的遥桥峪并没有大段的长城实体遗存,只在其东面山坡上有几个烽火台矗立着,这里有湖泊,有山景,风光美得很。遥桥峪在雾灵山的西坡,由于山高岭大,形成了天然屏障,所以从南坡到西坡,许多地方根本没有修长城,或者受地形限制,只能在山口地带左一段,右一节的修点边墙和关口。

大黑关又名黑关或黑峪关,距密云曹家路8公里,位于雾灵山山麓东北角,在北京市全图的最东北犄角尖上,长城自此掉头猛拐180°,连续不断地一直向西绵延到古北口。据史料记载,大黑关东、西山皆高且险,唯关口是一道平川,明时在此驻守备。关口处设有关城。今关城除东侧墙残坍严重外,其余三面尚存残垣。大黑关于明洪武年间建关城,虽然地处偏远,但昔日却是来往交通要枢之地,三股道路于此交汇一点,向南到兴隆,向东到承德,向西到京师,可谓咽喉要道。由于现在的交通改道走了墙子路和古北口,所以这里一下子冷清下来了,除当地的农民车辆偶尔驶过,基本没有多少游人来打扰。

大角峪关建于明洪武年间,关城建筑已经毁坏无踪,只剩东西两侧山上的圈墙还在,老百姓管关城所在地叫“关门”,有公路穿越关门村,目前这里是北京和河北的分界线。大角峪村的海拔高度已达700多米,但东西两侧的高山均在1100米以上,尤其西山特高,海拔1200多米。徒步上长城可选择走西沟,大角峪村西有条叫西沟的山沟中有小路可以上山,缘西沟走7里可达五道梁长城,再走3里可登上西山的山顶。

从西山顶山可以清楚观看东山长城在接近山顶时北折下山的样子,长城自大角峪西山下来后过水关,又攀缘到西北方向的山峦去,那里的地势更高更险。

“白岭关位于新城子乡头道沟村,建于明代,长2.5公里,城下有白岭关。”这个头道沟村就是过去的白岭关。长城沿着大角峪的高山之巅一直蜿蜒去了司马台方向,头道沟长城距离司马台长城已经很近了,只相隔一个山头而已。二道沟位置居中,离大角峪更近,其正南方是二郎庙路口(距头道沟2公里),东南是明代重镇新城子,从大角峪乘中巴到那里很方便。这里的长城高且险,相比之下,著名的司马台长城望京楼只不过是个小儿科——大约至少低了200~300米。险峻的山势,让人望而却步,所以直到目前为止,很少有长城旅行者和摄影师前往探访。

可能北京和河北长城上的敌楼都有“恐低症”,没有一处不尽量盖得高的。头道沟和二道沟的山如列屏,高不可及,长城如蛟龙上下翻滚。走过许多地方,见识过许多险要的山,但还未曾见识过在如此险要之地筑城的。从远处看,除山尖有个敌楼,其他两个墩台却孤零零地悬在半山的上腰和下腰处,三个楼子自高趋低成了一线,但又与谁都不搭界,显得与众不同。头道沟村山上的敌楼已距离司马台不远了,山顶的一排敌楼与望京楼长相守,远相望。

密云东部的司马台长城与境内其他各段长城相比,无疑算是脱颖而出的一支奇葩。它犹如一条长龙横亘在燕山山脉之巅,成为一段跌宕起伏,雄险奇巧,变化多端,绵延不尽的沃野“长龙”,交错盘踞在明代中原的边关重地,今被长城爱好者们所推崇。

【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河东至蟠龙山:自大小金山楼往西属于野长城,从这里到古北口潮河东这一段叫蟠龙山长城,长城在一座名叫“高头山”的地方穿越了一处军事禁区(不过不要紧,那段禁区并不长,由北边的半山腰可以绕过去)。可能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名字起得像这里一样贴切的地方了,长城盘旋在低岭上叫“蟠龙”,长城横亘在高山上叫“卧虎”,不尽对仗而且确是此段长城的形象写照,可谓卧虎蟠龙是也!

蟠龙山地势较为平缓,容易受敌,明将戚继光汲取了前朝长城不坚,被俺答部突破古北口直逼京城的教训(明嘉靖二十九年,即1550年,蒙古俺答部骑兵突破京师长城防线,大肆抢掠),故重修古北口长城时,在地形不利的地方追求高墙深垒。这里的长城修得高大雄伟,坚固非常,墙高十余米。在一次活动中,我们曾经在蟠龙山长城的马道上并行十个人而不显拥挤。在蟠龙山的制高点上有座将军楼,南北箭窗各四,东西箭窗各三,奇特的地方是该楼有东西南北四门,一般敌楼只有一门或二门对穿,四门敌楼的例子不多。在蟠龙山长城中段另一制高点上有座二十四眼楼,该楼造型独特,为万里长城所仅见:正方,双层,楼内部为立柱顶梁。每层每面三个箭窗,一共24孔,故名二十四眼楼(蟠龙山为1933年长城抗战的主战场之一,古北口战役中双方争夺最激烈的地点就在这个敌楼附近,国民政府第17军25师在此凭长城顽强抗击侵略者)。现敌楼四面墙只剩了西北两面,有可能也是毁于炮火。古北口关城在潮河东岸,现在已几乎不存。长城从山上下来衔接关口,山上的长城保存还基本完好,但接近关口的地方已经变成一道毫不起眼的土垄了。

古北口河西至卧虎山:长城百转千折,敌楼鳞次栉比,蟠龙卧虎飞度关山,何其壮哉。古北口关的东面叫河东,为蟠龙山,关西叫河西,为卧虎山,因此此关又曾得名“虎北口“。

白马关建于明永乐年间,别名“三关口“此地人烟稀少,山峦险峻,风景相当不错。白马关有边墙两道,当地百姓称之为“一道边”和“二道边”,墙都不长,遇山崖而止。现城堡已废,惟剩下了一个南门洞还有些模样,上有匾题“白马关堡“。

这里的长城以险为障,大山夹峙,壁如刀削,山谷里地势稍缓之处有边墙两道且保存完好。黄峪口(鲶鱼沟附近)山势险恶,但景色十分壮丽,一般游人难以到达,现在仍然”养在深闺人不识“。这一代的山上有敌楼,高不可攀。从白马关到这里,公路状况良好,就是长城距离大路有些远,且前不着村后不把店。

石塘路长城是京北长城中赫赫有名的重要关隘之一。石塘路城堡原为密云首险之一,昔日的南北交通大路通达这里,是控制白河涌出山口的关卡。明时石塘路的地位类似于古北口,明嘉靖年间设石塘路为“蓟镇西协四路之一,下辖二十三处关砦,东自陈家口堡,西至亓(音同齐)连口关,城段延伸125公里,负责95座敌楼的设防和兵力部署。“蓟州防区东至山海关,西到居庸关,全程共划分三协,每协四个路。换言之,这段长城中最要紧的十二个关口之中就有石塘路。

石塘路长城共分三段,即北石城、鹿皮关和南石城。由于石塘路山势不高,敌楼和边墙被人为因素毁坏的比较严重。鹿皮关至北石城再到南石城的长城形成了半环形的防御工事,圆心就是石塘路关所在地(今石塘路村)。很多时候,游人到北石城和去鹿皮关一样,基本不是冲着野长城去的(经过北石城去九道湾大峡谷旅游区),因为北石城的长城损毁严重到根本入不得观光客们法眼的地步,有心情沿着残长城走上一遭的游人实在太少。南石城距北石城大约3里,距石塘路村也是3里,这里的长城就很精彩。南石城有个四座楼山,山上有四座敌楼,其中三个是空心的,最高处的墩台是实心的。四座楼山看起来不高,但爬起来可不易。几座敌楼都矗立在悬崖峭壁上,仅仅看看就令人头晕目眩,可想而知爬起来有多难。

过南石城和五座楼沿着密云水库公路再往南走,路和长城就开始分离了,并越走越远,在黑山寺村附近可以看见山上有三个孤零零的敌楼和烟墩。黑山寺村得名于平顶山山脚下的一座废庙,现在只存殿基,四周青松环抱,因几乎没有游人打扰,所以环境幽静得很。黑山寺遗址东有一个峡谷,峡谷两侧绝壁高陡异常,仿佛一双巨手强行将山壁撕开个口子。面对地形如此险恶的山峡,当初不设防也罢了,但明廷仍在峡口建堡设关。现堡子仍在,方形,周长一里多,其特色是用毛石干砌,不太惹人注意。曾经为辨别真伪,一老友还特意替一个当地捡柴的老太太背了好一段路的柴禾,问她:“大妈,这是个堡子吗?“老太太一脸茫然,似乎没有听懂,再问“这是什么时候建的堡子啊?”她指了指山上的敌楼说:“和那个一块儿修的,是皇上那时候修的。”再问:“是哪个皇上修的?”她说:“秦始皇!”

白道峪是村名,但山口却不叫这个名字,当地老乡说叫“流白水“。白道峪有两个古代的屯兵堡垒,一个在山口中,叫“外堡“,现只存遗迹;另一个在山口外,叫”内堡“,现白道峪村内。如今,内堡的整个轮廓还基本坚固,但规模很小,周长不过两三百米,堡子里仅住着一户人家。流白水山口里有一个小水库,过了水库就注定要在山谷中的大石头上来回的蹦蹦跳跳,再行1公里,就能看见从山峡两侧垂下来的长城边墙,前面还有一座形制巨大的镇关敌楼残迹,镇关敌楼后面是被当地百姓称为“孟良寨”的地方。有此一说:据传说,当年孟良和焦赞曾经驻守在此寨。孟良寨的山顶有条石垒砌的墙基和堆成堆的大石头,估计是用来封锁山口的古代工事。沿峡谷遗址走上去,可以到达云蒙山的主峰,但地形非常艰险,且路况不明,吉凶难测。

牛盆峪关为明永乐时期所建,关口城堡现已毁无存。这里的长城在山上有,但山脚处却只有很短的一截,当地村民将这半截子长城叫“错长城“,都说是当初的工匠给修错了,发现之后才停工,没有继续修完。其实不然,只是这段长城的山腰以上部分的地势既险又陡,完全可以凭险制障,没必要再修墙上山。在北京,明代长城防御的方向是正北方,在黑山寺到牛盆峪,再到小水峪一代的正北是密云和怀柔之间的云蒙山岭,山一座比一座高,路一条比一条险,在前些年还出过不少游人走进去出不来的事件。可想而知,古代这里的山路状况一定有甚于此,所以这一代的长城根本没有连缀成串,明朝关口只在山口设关,坐等入侵者自投罗网。如今,牛盆峪打出的也是山沟游的招牌,牛盆峪、石塘峪和葫芦峪三条沟壑前后套在一起,以其奇峰怪石、低谷溪潺吸引游客,所以当地想了个办法招揽游人,三沟联合挂牌成立了“三峪自然风景区”。

小水峪是现密云县辖区长城的终结点,与怀柔辖区长城的起点大水峪村仅一山之隔。小水峪城堡也建于明永乐年,用鹅卵石和大块的毛石砌成,原有东西两门,现已拆毁大半。城堡西门外有5-6株古槐,虬枝老皮,树冠遮天,很有看头。

小水峪又被称为“道墙沟”。山谷北面是连绵高耸的云蒙山,路况曲折,走起来十分艰难。即便如此,这里也在山口地带修起了石墙闸边,山上分布着稀稀拉拉的几个敌楼。距离小水峪堡子北大约二里有个小水峪关口,山沟中有两道障墙,难怪过去叫做“道墙沟”,在最里面的沟中还残存着一座少见的闸沟敌楼基座。

怀柔区在北京城正北偏东一点,直线距离45公里。怀柔一词有安抚的意思,这可能跟这里曾是多民族杂居区的因素有关。怀柔多山,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境内水系纵横,山区林木覆盖率70%,超过了密云。山清水秀,坏境优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历史古迹使怀柔成为了北京市的旅游大区,有“首都后花园”之称。

万里长城拦腰从怀柔中段穿过,据《北京明长城》记述:“怀柔境长城全长63公里,其中大水峪至九孔楼36公里,庄户火石山至西水峪口27公里。共有城台241座,其中大水峪至九孔楼59座,庄户火石山至西水峪39座,保存较好的有98座,破残的有103座,其余只有基础或残址。”

长城自小水峪关出了密云界,来到怀柔的第一关便是目前比较著名的“青龙峡旅游区”(大水峪关),以后依次向西的著名关隘有河防口关、慕田峪关、桃峪口关、磨石口关、大榛峪口、黄花城关、撞道口关、西水峪关等。怀柔山地形状玲珑崎岖,多褶皱山地,因此长城景色不像密云那样气势磅礴,以跌宕起伏取胜,特别是桃峪口关所属的箭扣长城曲折险峻,更是摄影家最常去的景点和各种画册中最容易出镜的地方。

从如今的行政区划位置上讲,大水峪关是怀柔长城的第一关,位于怀柔城区以北20公里。大水峪的东西两山中间是一条通路,由大水峪村在山口塞之。其东侧高山上的长城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就蹦了出来,像下山走“之”字形似的出溜下来。大水峪关口南三里是大水峪堡,据《四镇三关志》记载:“大水谷,永乐年建”,原城堡周二里,过去有东南西三个门,后被逐个拆除。大水峪西侧为长城古关河防口,直线距离大约3公里,是长城两个小有规模的关口相邻最近的一处。

从青龙峡内沿苍龙峪能直接登上长城,并可一路走到河防口,山越来越高,路也越走越艰辛,但景色却相当不错。

河防口关建于明永乐年间,又名九谷口,原有关口和关城,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河防口关在县东北(指怀柔城关)亓连口东,第二关也。口外为连云栈,又北为沙岭儿,隘窄不容马,防守较易。”现河防口村,关城已不存。河防口和大水峪一样,位居山脉和平原交接的山麓地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如今这里有了新名字“九谷口自然风景区”,当然也要门票。河防口的敌楼保存不错,且处在矮山梁处显山露水的位置上,远远就能看到,敌楼成为了河防口的标志性建筑。

河防口东侧长城向北爬上海拔500多米的北斗峰后又朝东折向大水峪,东边山梁上错落分布了九个敌楼。夹扁楼(又称夹板楼)在111国道西面的高山上,由于山顶地形的限制,敌楼只能修成扁扁的一条,故名“夹扁”。夹扁楼一带的长城大起大落,攀爬相当不容易,继续西行的路途更为艰难,且不说地形复杂危险和垂直起落高度太大,难以超越的最大困难是长城马道上灌木丛生。据当地老乡说,很早之前就没有多少人到那边砍柴,几乎没有路,现在寻路就更难了。对于我们这些喜欢长城的游人来说,眼巴巴的看着山外有山,山上有楼而去不得,其实也是一种煎熬啊。去河防口长城游览,通常只能往东走去北斗峰。夹扁楼西面大山的背后是神堂峪长城,要去的话可以从雁栖湖那边绕路过去,坐火车则在范各庄下车,走路打车都可以,路程8公里。

神堂峪堡在长城内,现神堂峪村西边的高岗上,建于明万历年间,如今城堡早已不存。神堂峪同河防口仅一岭之隔,直线距离也只有几公里,但因为山势太险峻,两地给人以恍如隔世之感,很少有人能从河防口沿长城走过来。这里有两座名叫“荞麦山”和“羊鼻山”的大山,山上有几个敌楼。荞麦山上最高处的叫东高楼,长城缘山势比较平缓的地方下来,一直伸到了雁栖河的河边,现在还有敌楼的残迹矗立在溪水中,而且山坡上的长城保存相当完好,马道城堞都还在。神堂峪西面的山势看起来没有东边险,但是比东面高了很多,羊鼻山最高的那个敌楼叫西高楼,它的下面是莲花池,距离神堂峪大约5公里。

怀柔雁栖镇莲花池长城在古代叫亓连口关,莲花池得名于现莲花池村的泉水,喷涌似朵朵莲花浮出水面,故名。如今泉水除供村民饮用外,还被罐装为“莲花”牌矿泉水出售。

亓连口关建于明永乐年间,是现在密云石塘路管辖的最西一关,同时也是以山海关为起点的蓟镇长城的最西,过山梁到慕田峪长城的正关台,就是明代昌镇长城黄花路管辖的地界了。据说,莲花池当地原有关门,门外遗存有两门古铁炮,后来修公路将门拆了,铁炮则当废铁卖掉了,令人十分痛惜。山上的长城和敌楼保存还好,城墙有砖砌的,也有石砌的。

慕田峪长城于明初大将军徐达在北齐古长城之上重建而成。永乐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立自己为皇帝。翌年,为迁都北京,因此大修长城,慕田峪关于此时正式建关得名。明代北京长城修筑规模巨大,坚固雄伟,除用以拱卫帝都外,还身担守护明朝历代皇帝陵寝的重任。明书《长安客话》称:“居庸关、黄花城、边城、慕田峪、灰岭口俱系冲地,虽宣蓟为之屏障,紫荆借以身援,然外而扼控要害,内而拥护京陵,干系至重。”历史上这里也的确燃过烽火:明初,徐达统军追击元兵,在慕田峪关和亓连口关外摆下真实,决一死战,徐达胜;明嘉靖年蒙古朵颜部大举进攻慕田峪关,杀其守备陈舜后退兵,蒙古胜。

慕田峪长城位于怀柔三渡河乡,东邻莲花池关,西接箭扣长城,中间这一段开放的长城山势比较平缓,也不太高,还有整齐的石板登山道,适宜一般旅游者游玩,要是体力不佳的人到这里也没关系,山底下有索道可以上山。慕田峪长城向西北方向延伸,地势开始一点点高耸陡峭起来,最高峰海拔1039米,山顶上矗立着一座雄伟挺拔的敌楼,大家都叫它“正北楼”,又叫“镇北楼”,还有的叫法是“大南楼”,由此西去就是著名的箭扣野长城。正北楼东面山坡上有段长城偏偏违反了两点一线的几何原理,顺山爬上去后绕了一大圈又顺坡滑了下来(似乎是为了使墙体兜住制高点),形成牛角的形状,所以大家就送了它一个形象的名字——牛犄角边。

箭扣长城是慕田峪长城的自然延伸,但两者有一点不同,箭扣是野长城!箭扣段长城多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地形极其险峻,长城随山势跌宕起伏,像笔走龙蛇的草体书法一样。由于箭扣长城的曲折多变,波澜壮阔,色调饱和度高,故而十分入镜,惹得各地摄影人春夏秋冬一次次来此拍片采风,乐此不疲。

从正北楼西侧的刀把楼沿着长城往西走,地势越来越险,此处长城多骑在悬崖峭壁上,攀登者不敢有丝毫大意。到了“天梯”就更是险中之险,这是一段长不过二十多米的山崖,大约有70°~80°之陡,长城像瓷砖一样附着在崖壁上,游人只能沿手掌宽的转棱子往上爬,想想都会十分骇人,这就是所谓的“天梯”。“鹰飞倒仰”也指的是这里,所谓鹰飞倒仰是山高而险,老鹰到此也不得不翻身仰飞才能越过,由此可以想象攀爬的艰险程度了。

西去的内长城在下山途中又分成两岔,一岔直接朝西奔黄花城,向南的一岔没走多远就断了,所以老乡叫它“耷拉边”。古代这里是长城军事防区的分界线,以慕田峪长城正关为界,东为蓟镇下的蓟州镇石塘路长城,西为昌镇黄花路长城,北京结正北不远的九眼楼以北则是宣府镇长城。

长城从北京结往西顺山势急剧下降,形成险峻气势。从边坑村西到黄花城的大段长城都是没有开放的野长城,也是北京摄影人常去的地方。边坑到北京结的直线距离不远,但是老话说得好,望山跑死马,这段墙走过的地方地势大起大落,路经几个关口,走起来十分艰辛。按照摄影发烧友的通常叫法,取山下最大的村庄——庄户,命名此地为庄户长城。这里的山谷中有擦石口关、田仙峪和十八盘等。

旺泉峪长城一般是指从磨石口关到边坑的一道长城,由于旺泉峪村距长城更近,而且旅游服务设施比较周全,所以一提起这里,大家都知道这儿是旺泉峪长城。旺泉峪确实有旺泉,就在村东,还有摩崖石刻“固若金汤”四个大字。传说旺泉的泉水奇特,水旺时则生有一种黑色小鱼,水少则无。

旺泉峪长城的最大特色是城墙上两面都有垛口,长城两面设防的地方别处也有,但是没有这儿的长,保存也没有这里完好。推测这里设两面垛口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东面箭扣长城的地势比这里既高又险,唯恐敌人专拣薄弱的地方犯边。旺泉峪一带的山不甚高,所以建造者一开始就做了最坏的打算,一旦防线被突破,守城将士可以就地坚守,击退来自任何方向的进攻。

磨石口长城其实就是旺泉峪长城最西端,这段长城还有其他名字,作为旅游区叫响水湖旅游区,所以也叫响水湖长城;因为磨石口关北面的山叫连云岭,山中有洞叫连云洞,所以这里还叫连云岭长城。

磨石口关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关隘两边都是悬崖,一条小溪穿关而过,由于峡口狭窄,经常年流水冲刷,水关两边的石壁被溪水冲刷得十分光滑,故此得名。磨石口关现淹没在边坑水库中,据说水枯时还能看到原来水关的影子。磨石口关北有立崖,山下修了条山路可以攀登连云岭长城,半途的悬崖边上设有一镇关敌楼,于此俯瞰下面的关口,仰望东南方高山上无尽无休的长城,令人不免感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镇关敌楼附近有摩崖石刻,有河南灵宝县人许XX所镌刻不到三尺的四个大字“天设金汤”,并有万历戊寅年秋的款记,以形容磨石口关的险要。

长城由磨石口来,下山往大榛峪蜿蜒而去,敌楼和大墙在山的西南侧。由于这段长城的甬道破损很厉害,转头石块松动,角度又很刁,所以路很难走。大榛峪山口保存了一个拱门洞,南边不远的地方还有个小小的石头城,但墙里现在已经完全被黄土淤平,变成了有墙的土台子。城墙距离大榛峪村还有一段距离,走在这段乡间路上本身就是享受,四周满是栗子树、山核桃树等果树。

大榛峪西山上有个大敌楼,都叫它“西大楼”,也是摄影爱好者常常光顾的地方。楼中存有一块断碑,碑文记述了当年修筑该楼的情况,其中一段为“万历七年春防,分修黄花镇本镇边墙一百五十丈,自本字一号台起,至本字二号台迤西空,接良、涿工界为止。”落款为万历四十二年九月。

黄花城,又叫黄花镇,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属明长城昌镇。黄花城的南边不远就是明皇十三陵,为拱卫皇朝龙脉的极冲之地,因此黄花镇是极其重要的长城关隘。过去黄花城的防卫纵深很长,设有重重关卡和边墙:从四海到黄花城之间还有头道关、二道关、三道关和长城副线。其他长城关隘,一般是头关在外侧,往里是二关、三关,这里刚好反过来,头关(黄花城堡)在内,而从此向北一公里的鹞子峪堡(二道关)却在外侧。

自黄花城水库往南一点,有小公路西去不远就是撞道口村,这里也算是一个黄花城长城的小关口。撞道口关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又称镇虏关。一百多年后,即明万历五年(1577年)钦差守备都指挥佥事刘勋又重整撞道口关。现在关口的拱门保存还好,门的南楣有石匾刻着“撞道口”,北面门楣上刻有“镇虏关”。

撞道口关门比较狭窄,而且出关往北的道路崎岖不平,需要一个劲地爬山,不适宜走车,只能通行骡马和行人,很明显撞道口古代是作为黄花城关的偏门设置的,一旦有事时可以于此出奇兵迂回到进攻黄花城的敌人身后偷袭作战,平时则供当地百姓和守城士卒出入。沿撞道口长城西行,松树满山岗,待爬到较高的敌楼上就能放眼看见东西侧长城的全貌,山上的敌楼、墙垛和城堞保存得很好,形态俱佳。

西水峪关在撞道口以西,位于怀柔区西隅,不远就是延庆县,该关同样是建于明永乐年间。关城所在地成了西水峪民俗村,村北侧有小西湖水长城风景区,景区内的山上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明长城,城堞、敌楼、马道、垛口具存。

西水峪原关城西翼的长城从山上探入小西湖水库中又跃然而出,成为了北京境内唯一的水下长城。水库周边有明代守边将士所栽的100亩板栗树林,树龄多在500年左右,几百年的老树树围很大,而且有数十亩之多,其正规成都可与北京皇城里的柏树相比,棵棵都是活文物。

西水峪山上的长城保存较好,筑城的石头采自本地的黄色花岗岩,在夕阳余晖下,熠熠发光。这一带的长城敌楼比较多,墙体也高大,说明明时此关口的位置还比较重要。古代修长城是分等级的,如何确定某段长城的级别是要根据当时的形势、地形、地貌的需要,以及能支配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等情况,据说西水峪长城享受到和黄花城、慕田峪一样的特别待遇,视为一等边。长城在小西湖的西岸上山,再跨过一个小山涧,又爬到西面的山上去。这里是西水峪长城的终点,龙泉峪长城的起点,同时也是怀柔和延庆的分界线。

延庆是北京的远郊区之一,要说距离北京也就是70公里,但延庆的雄伟峻急的大山,略带些干旱荒芜的高原景色,夏天凉爽,冬天严寒风大,以及当地人独特的口音,显得与首都有些距离,但也使得它更独具特色。

自从延庆因为有了著名景点八达岭之后,多少年前就成了北京旅游的大户,“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言脍炙人口,八达岭长城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游客的目光。延庆长城的分布和其他区县有所不同,长城东一段,西一段,南一段,北面还有一段,彼此之间并没有完全相连,或者完全不相连。尽管如此,大体上还可以依其走向和体系分出两大部分:东南几段属于昌平镇长城部分,西北方向属于宣府镇长城部分。当然,延庆县中间地带也有许多残长城的走向、归属均不明确。

龙泉峪长城东接西水峪、黄花城,与怀柔山水相连,长城蜿蜒在一条名叫“黑龙潭大峡谷”南面的山梁上,峡谷东头是西水峪,西头是龙泉峪村,直线距离约5公里。龙泉峪村附近有四道长城平行构筑,以花岗岩、条石构成,地势平缓,敌楼密集。

万里长城自进入北京后,曾在平谷、密云山势特别险恶的地方中断了几处,到怀柔的北京结后分成内外两道长城,外长城断断续续到赤城去,而内长城在怀柔境内延续到延庆一个名叫“东三岔”的小村庄旁的山头上就突然中断了,所以这段长城仍旧被称为龙泉峪长城。

东三岔村位于昌赤路的东侧,公里西边的军都山山脉一重接一重,有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穿山而去,然而古代这里的地形却是讯如疾风的蒙古骑兵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于此地山深,以险制塞,所以基本没有筑城。从怀柔边上的东三岔到八达岭边上的山神庙,一共二十六公里,只在几条曲折难行的山径中筑了几个关隘(如得胜口和锥石口等),直到山神庙西,长城才重新出现,并经过八达岭北关绵延到河北怀来县。

九眼楼敌楼坐落在怀柔箭扣长城的西北方向,在该地鸟瞰箭扣长城一览无遗,景色壮观。九眼楼因其建筑规模和形制在万里长城中是最大的,且双层空心,每边设箭窗9个,四面共36个,号称“万里长城第一楼”。九眼楼位于延庆四海镇东南粉蝶谷内海拔1141米的火焰山顶峰,现已开发为“九眼楼长城自然风景区”,对外开放。

目前九眼楼的西北面外墙基本损毁,只有东南外墙能依稀看出当年九个窗孔的模样。该楼的楼芯内部结构尚基本保存,东南西北各有券洞通往室内,中间是个跨度很大的窑,形成了一个大厅。或许这里是某位神圣的居所,常有当地老乡上来烧香膜拜,旌旗神位一应俱全。

四海镇四面环山,周围山林上尽是长城(但多崩塌或拆毁无余),可见此城在明代的重要性。四海镇又名北口子,古代还称四海冶口,为宣府镇东路咽喉要冲。

四海冶建于明天顺八年(1464年),后成化、嘉靖、万历等年间曾多次重修,原城堡周长三里,现今堡墙已被拆光,没有了古城堡的影子和味道。四海镇长城属宣府镇,长城修筑质量远比不上附近的蓟镇和昌镇长城,多数是干垒的石块城墙,容易塌陷,少数砖楼子则是被拆掉的,只有海子口附近万历年间修建的“头楼子”(当地人的叫法)和旁边的两个烽火台还有些模样,但四海镇东的九眼楼因规制宏大,多少弥补了四海镇四周长城残缺的遗憾。

四海的头楼子还有一个“花楼”保存比较完整,除了这仅剩的“三个敌楼”外,其他的楼子好像都久不在世了。花楼子在下花楼村,距离四海镇西5公里,要从黑汉岭去,黑汉岭在四海和花楼子中间,距离乡镇大约6公里,有路可以前往。黑汉岭的自然风光很美,可弥补残长城所带来的缺憾。

从黑汉岭往北步行1个小时山路才能见到花楼子,花楼子为砖石结构,长城则是干插边的。过黑汉岭3公里是红果寺,处在山沟中的公路南有一古代敌楼残迹,想必当初也是控制过往客商的关卡,远处还有以大山为背景掩映的土墩子;从黑汉岭西行3公里到周四沟,这里过去曾有个比较大的守口堡子,坐落在公路北边的小山岗上。如今堡子早已不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几乎是用长城砖建起来的小村庄,已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游览的价值。

外长城由九眼楼向西北越黑坨山,到四海冶,之后一直奔西北方向到达白河边的白河堡(明代又称靖安堡、小河口)。如今城堡早以被拆毁,但水库两侧山上的烽火台还逶迤不断,白河堡也成了一道自然景点——燕山天池。

“东边”是长城脚下的一个村庄名,顾名思义,应是取东面的边墙之意。这一带的长城都是所谓的“干插边”,到如今基本都坍塌成了一条石龙,有少数几个敌楼,但外皮已被扒光,都是土台子形状,但这一段的残长城自有其荒凉残破之美。从此处再往北就出了北京进入了河北赤城县地段,北面的长城大多也都是这种模样。白河堡水库大坝东面那一段,名叫小水口关(今延庆县小川村),现在还有个小小的堡子镇守在山谷中的路边,当然也被扒得精光,这里是北京段白河大峡谷的入口处,有条窄窄的柏油路一直通往怀柔汤河口。

“水关长城”是个十年前才叫起来的名字,再早的话万里长城景点里根本没这一关。在八达岭长城旅游最红火的那些年,附近三个乡镇共同集资修复了一段无人光顾的八达岭分支长城,随后便对外开放,因石佛寺附近曾有个水关(关楼在1905年修京张铁路时已被拆毁),所以新起的名字就叫“水关长城”。

水关长城和八达岭连接在一起,保护着关沟古道的侧翼,事实上水关属于八达岭长城防御体系,两者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似的地方。水关距离八达岭主登城口大约2公里远,复建的正关箭楼总体高度为15米多,较八达岭的“北门锁钥”还高大,山上的长城都是大块花岗岩条石筑就,长城的规制等级相同,敌楼同样高大雄伟,而且山势曲折陡峭,景色也完全不逊于八达岭。不同的地方只是水关的游客比八达岭要少了N多倍,游客游览起来更为惬意。还有,水关长城的最东段是整个八达岭长城的起点,按地位来说还应是八达岭的“龙头老大”。水关长城美中不足之处,水关长城靠近青龙桥的北面一段长城还被封闭着,无法通行,也没有对外开放(但可能有路可以绕行到达)。

青龙桥长城南边紧接水关长城,北部则和八达岭长城连在一起,这里的长城大起大落,非常陡峭,特别是山崖下方敌台之下还有一些看不见的阶梯,可能出于安全的考虑,一直没有正式开放。青龙桥最著名之处倒不是长城,而是借了近代中国有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光,他是晚清的留洋学生,归国后成为我国第一代铁路工程专家,在1905年至1909年主持修建了中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所以,青龙桥长城的看点不仅在长城,也在这个青龙桥百年老车站。

八达岭关城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关城呈不规则四方形,周长三百多米,东西各设一门对穿。东门匾额为嘉靖十八年(1539年)巡按监察御史陈豪书“居庸外镇”四字,西门匾额万历十年(1582年)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兵部尚书吴兑等所题“北门锁钥”。1984年前,整个八达岭开放的长城旅游区从北八楼到南四楼,足有两千多米长,空心敌台十二座,后又陆续开放,并延伸到3741米。开放至今,八达岭长城累计接待中外游人一亿五千万次以上,抚今思古,令人浮想联翩。

东沟在八达岭西南5公里,之所以叫东沟长城是因为长城脚下有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东沟。几年前,除了少数摄影爱好者和长城发烧友偶尔光顾过这里,东沟简直不为世人所知,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开门迎客之后。

东沟的山顶,长城保存得还好。东沟长城上的敌楼一律命名为“东字XX号”,从一号到二十一号,可见东沟之名古已有之。东沟长城走势呈M型,靠近八达岭处的地方低落(今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境内),然后高耸,山高海拔700多米,继而还有一凹处,中间有敌楼坐镇在上山过往的小路上,从该楼起长城向西上扬。经过一段相对平缓的山梁后,长城又跃下峡谷,那里便是所谓的东沟关峡谷,古代这里确有一关门,现已不见踪影。过东沟关,长城就爬上更高的大山,再缘山脊下降,过几处一个比一个矮的山头到石峡关。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朝后发兵东进,连克山西大同和宣府,长驱直入,兵临八达岭城下,猛攻不克,而后农民军偷渡石峡关,走阳坊,终于攻破了北京西直门。石峡长城一半在北京境内,另一半延伸到了河北怀来地区。石峡关残长城位于八达岭长城景区西南5公里处,这里崇山峻岭、深沟险隘,长城城关相连,墩堡相望。已开发的残长城景区有2000米的残长城。

昌平区位于北京北郊,四环以外,距离北京城区34公里,其西北枕山,东南跨接华北平原。昌平过去是北京历代皇朝的北大门和畿辅重镇,素有“京师之枕”和“股肱重地”之称。昌平境内的长城不多,因此也看不到有比较详细的长城记载资料。由于长城的主体多在北京北部的延庆,所以昌平境内只有几个关口及护卫关口的城墙。

昌平的居庸关仿佛沾了延庆八达岭的光,过往八达岭旅游的游客途经这里时一般都会留心地多张望一眼这座长城古关。明代长城关隘最著名者有内三关和外三关之说,内三关之首就是居庸关(另为紫荆关和倒马关)。居庸关关城横跨关沟两边的山崖,东面翠屏山和西面金柜山的山峦上都有城垣环围,中为居庸关云台,围城共有7公里,关内外有大小城楼、敌楼等建筑。现存的居庸关关城建筑年代有两说,一是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徐达所建,二是现在看到的关城题记是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其实两者都没错。洪武元年草创关口,以后历朝增修,到明景泰初年,由于土木之变的惨痛教训,兵部尚书于谦上书重修加固,徐达之关城被后来加固重修的城所覆盖。

古代居庸关是北京的屏障和关塞,因此这里兵患屡起,其中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大事件有金灭辽战役: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金国先攻占居庸关,后占辽都南京(今北京);蒙古灭金:蒙军数次攻陷居庸关,在张家口外围和居庸关一带全歼金国主力部队,金国很快灭亡;明灭元:大明将军徐达先攻入居庸关而后进入元大都,驱除蒙元势力退缩漠北;李自成灭明:李自成于西安称大顺王后率军东进,发兵一个多月后就攻进了居庸关,颠覆了大明王朝;清灭准噶尔蒙古叛乱:大清康熙山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准噶尔,大军自居庸关出关区大同。

南口村所在位置是明代的南口关城堡,这是居庸关系列防御工事中最后的一个守口堡垒,从塞外进了南口,便是坦坦荡荡的华北大平原的北沿,距北京德胜门不过40公里,若无阻拦,马队疾驰这段路程只需要三四个小时而已。

南口建关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北魏时称其为“下口”,北齐称为“夏口”,元代开始称“南口”并沿用至今。南口关乃天造地设,北为20公里的关沟峡谷,南面涣然一变为大平原。由于时代变迁,南口古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基本丧失。南口村的村东村西各有一小山,听当地老人说,原来上头都有空心敌楼虎视关口,为保护长城的安全,原来在山上的敌楼和南口堡之间都有长城相连,后来搞建设,逐渐就把南口的长城拆光了。目前只剩下起于铁道边到南口小学中的一道三四百米长的关口南墙和一个南门洞。南墙保存还算完整,但没有了城堞,城墙大部分是由河中的滚圆的大块鹅卵石砌就,靠近城门的地方则是白灰勾缝青砖砌的。

昌平区流村乡白羊城村有段鲜为人知的长城,据记载白羊城关设有东西两个城门,一条白羊沟穿城而过,明代是“白羊口所”。长城从北山下来又到南山上,据白羊城村的老人说,这里曾有墙台3个,空心敌楼19个,当初也是小有规模的一处长城关隘。如今白羊口长城是北京保存状况较差的地方,已基本看不见山上山下有敌楼的身影,最明显的长城标志是横亘在庄稼地里一段不长的原正关墙的遗迹。

从王家元水库往北沿山谷一直走,可以到黄楼院,那里有属于河北怀来的黄台子长城。昌平区境内从白羊城往西南因为山势险要,基本没建长城,只有少数山口有小堡子,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门头沟境内,只有到河北涞源才又出现了大段的长城。

北京昌平西部与河北交界处有个长城古城堡,名叫“长峪城”,是明代建造的戍边屯兵古城堡,如今古村落里还保留着最传统的民俗社戏,古城堡城亘、瓮城依然存在。长峪城有北京最高的烽火台(海拔1460米),以及稀有的圆柱体烽火台。

通常,前往长峪城,在还没到长峪城村之前就能看见远处的山上有长城(堡子的围塞),然后一座砖头小城门就会出现在眼前,这就是长峪城的“新城”,在长城以内,西面1公里还有一座连接长城的“旧城”。长峪城的新城城门是个很小的瓮城,其空间比一套三居室大不了多少,算是“古城”中最小型的哈巴门,这在北京地区的长城堡垒中十分罕见。城里有老房子也有老路。新城西有娘娘庙,外有古树参天,庙内有两进殿堂和一座翻新且正在使用的大戏台,平时村民就在这里表演民俗社戏。

旧城在新城西北,居住人口较多,原来城池有两门,现只剩下半个门。挨着北门西原是把总衙署(长峪城为明代的“长峪城所”)。旧城的第一道长城还在山头和山谷中,呈现倒八字,从沟底往上爬,到山顶为止。长城基石都是由二三百斤的红褐色大石块垒的,石头经过了粗加工,大致有四方的轮廓。从长峪城沿着长城再往西北5公里就是河北怀来境内的镇边城长城。

门头沟历史悠久,地处北京西部,全区以褶皱山地为主,山区面积高达98%,东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地区最高峰,门头沟全境海拔1500米以上山峰达到160余座。永定河蜿蜒曲折,穿越深山峡谷之中,流经区境约一百公里,是北京三大峡谷之一,两岸山峦高耸奇特,风景雄奇壮美,是北京地区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门头沟地区号称“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是北京通往塞北的重要道路之一,由于境内高山峡谷纵横,只有几处山口可通行人马,所以门头沟的军防基本以山险为障,在关口要隘处设塞围。门头沟没有大修长城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门头沟的山系是由百花山和东灵山发育而成,西高东低,基本呈东西走向,没有办法沿南北方向修筑长城,如果沿东西方向的山脊修长城则无法形成对北京的保护圈,毫无军事防御意义。

门头沟长城体系归属紫荆关管辖,明景泰年间在今沿河口村设立守备营,下辖自东北到西南方向的天津关口、黎元岭口(现叫梨园岭口)、洪水峪口、小龙门口等17处隘口,累计长度二百多公里(长城防线长度,并非长城修筑长度)。此后,万历年间又在境内沿河城、斋堂城等地加筑要塞,与北京经密云、怀柔、延庆的主题长城相呼应,共同组成了京师西北方向的防御体系。从沿河城关城经黄草梁,到洪水口,最后到达小龙门口,共有沿字编号敌楼15座,北京境内的最后关隘小龙门恰好是沿字第15号敌楼。

沿河城——永定河畔的一座城池,是明朝用以阻隔蒙古马队沿冰封河谷来袭而设的关城。沿河城是明代真保镇紫荆关所管辖的重要关隘之一,明景泰二年(1451年)由卫所派官员把守,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提升为守备。隆庆五年(1571年)至万历四年(1576年)全面增建沿河城防区,所辖地段数十公里关隘、障墙和长城等设施。

沿河城的城墙北面临永定河,南面在山梁上,东面基本拆毁,西面城墙和西门保存状况最好,成为沿河城古城的标志。现在的沿河城内基本格局仍在,但老式房屋多已翻修或重盖,明显的古迹只有一座大戏台和西门洞。

沿河城西南2公里有个名叫“沿河口”的小村,山口东西各矗立着一座高大完好的守口空心敌楼,其中东面编号“沿字肆号台”敌楼,配备50位兵卒驻守,保存状况相当之好,似乎是上天昨天才创造出来的奇迹——敌楼通身上下完好如初,有木门,有对称的砖梯可登顶,楼顶城堞一人高,一切都好像是守城人刚刚离去时的模样,其规制之宏伟,其用料用工之精良,其完好如初之品相,亦是长城敌楼中的上等规格,堪称天下无双!若称其为万里长城第一楼,亦当之无愧。

沿河口处两山夹着石羊沟,沟口小山肆号敌楼的对面是伍号楼,从沟口入山1公里还有一个叁号敌楼。沿河城防区内十几个敌台都是“肆号台”这种制式,高10多米,宽亦有10米,只是新旧好坏程度不同而已。长城全线的敌楼都没有了原来的窗户隔扇,但门头沟的敌楼却幸存了安置窗户框子的窗枢,不仅沿河城有,距离这里30公里的黄草梁上的“七座楼”的敌楼也有保存。

从石羊沟小路往上延续30公里是黄草梁长城。黄草梁又称七座楼,鲜为人知的是这里长城的正名为明代天津关。天津者,字意为“天上的渡口”或“天子的渡口”,其地势高达海拔1700米,是灵山北麓古道必经之地。因此关口地势虽高,位置却十分重要,几乎沿河长城的一半敌楼都设在了天津关两边。

黄草梁主峰海拔1737米,峰顶一带为高山草甸,叫十里坪,地势比较平坦,是逢春夏,漫山草甸黄花开遍,金光灿灿;秋冬两季,万物枯萎,又是一片橙黄天地,故名“黄草梁”。黄草梁长城建于明万历年间,山上有沿字陆号台至沿字壹号台等6座石基砖砌空心敌楼,外加一座完全石砌的敌楼,号称“七座楼”。7个敌楼依山据险,分布在山梁和断崖之处,地形比较平坦的地方还有古长城残垣蜿蜒盘旋数里远。除空心敌楼外,这里还有几座烽火台。敌楼、敌台以及烟墩相互呼应,蓝天映衬长城,座座山岭相连,景色十分壮观。

洪水口在门头沟区齐家庄北8公里的地方,也就是去灵山的旅游公路旁,过了木兰台灵山旅游区收费站往前走2公里左右就到了。洪水口长城就像一丛路边的野花,车来车往,却少人经意。

洪水口共有3个空心敌楼,都在当地一条山沟的山上。据记载,洪水口关明万历三年(1575年)筑成,这里的三座楼的编号是“沿字壹拾贰号台”到“沿字壹拾肆号台”。其中最大的是壹拾贰号台,保存相当好,北面的壹拾叁号台半毁,山头上的一座全毁,只剩基座。从关内向关外看,沟沿有堡墙,沟口安坐着镇关的壹拾贰号敌楼。洪水口关地处灵山南麓峡谷中,扼守一条从灵山南麓来的古道和另一条从灵山北麓绕过来的古道交汇点的咽喉要道,控制前往斋堂川的商路(京西古道),三座敌楼恰好把住了三个方向。沿字壹拾贰号和壹拾叁号敌楼处于同一线上,这里是进关的路径,沿沟底修了一道长几百米的石墙,由于山沟中多断崖,石墙也时断时续,只在缓坡的地方有,有的地方的石墙上残留着城堞。

————————————————————

一、序

金汤铁壁锁蛟龙,万里长城至此雄,深藏古塞燕峰外,漫路黄花烟霭中。刀风剑雨绘山河,忠骨英魂万古风。看我独尊啸天下,鹰飞倒仰击太空。

《咏军都山长城》——王远

二、北京长城休闲最值得体验的7件事

(一)探访——走近长城守望者,探索V字型野长城(二)考察——司马台长城建筑艺术

(三)摄影——春天去撞道口长城拍花

(四)探险——万里长城三险,十八凳、箭扣、司马台

(五)体验——住在长城脚下公社(六)闲逛——逛古村,品社戏,瞧瞧北京海拔最高长城敌楼

(七)会友——溪水人家,文人墨客聚会水长城

(一)探访——走近长城守望者,探索V字型野长城

在北京墙子路长城脚下的墙子路村,生活着一位乐观、开朗的88岁高龄老人——蔡世文,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长城志愿者和长城文化使者。当你游览密云古长城的时候,一定不要错过与这位耄耋老人互动——拎上点水果,带上些问候,去拜访蔡爷爷。老人家一定会把他的才艺——吹拉弹唱逐一展示给你,关于墙子路长城的故事,他可是知道很多,通过与他的互动,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墙子路长城的故事和那些神秘的文字长城砖。(二)考察——司马台长城建筑艺术中国长城号称世界奇迹,究竟奇在何处?来到司马台长城,你就知道。这里的长城建筑不仅伟岸壮观,而且建筑细节也十分精致,一砖、一石,一座敌台、一道障墙、一处垛口,甚至一个擂石孔都细致入微,保存完好,堪称长城考察者的天堂。作为体验者,你会惊喜地发现中国长城奇特多样的细部特征、了解到普通游人难以知晓的长城建造方法,以及古长城上各个部件的实际作用,这是常人所无法洞悉的最佳体验。

(四)探险——万里长城三险,十八蹬、箭扣鹰飞倒仰、司马台单边墙

第一险:十八蹬

民谣有“十八蹬,高入天,鹰飞倒仰猴难攀;山高到底有多少,一个轱辘滚三天”的说法。

北京的长城自西向到经黄花城后,通一座山梁,画出一个大大的"几"字。那"几"字右脚一勾就勾在一条窄窄的冲沟中。明长城在这里设有一关口,叫"小长峪口",口内建有小小的关城,负责此地的关防。现在,小长峪口城门洞还在,城楼已经毁于战火。关内的旧城遗址离关口不到100米,依山而建的四四方方的城墙依稀可见,城却早毁了,城内也普通成了老百姓的果园子了。

小长峪向东,拔地而起一座石头大山,山高路远,乱石丛丛。长城,就沿着这乱石逆山而上,直达山顶。这就是十八蹬。因为山势险峻,城墙修筑非常陡峭,最大坡度处,是十八座高高的砖蹬连接而成,故被称为"十八蹬"。

以前小长峪口只有一条小道与外面相连,一般驴友不容易找到,大多都从黄花城过来,走到小长峪口已经累得腿肚子转筋了,只能望十八蹬兴叹。所以,鲜有问津十八蹬的。现在小长峪口新修了一条水泥连接安四路,汽车可以一直开到关口下面的农家院,来这里的人们也逐渐多了起来。

饶是这样,想登顶十八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是这里的坡度非常大,几乎都是直线提升,只是到了643高地敌台后,才有一小段缓冲。其次,这里长城毁坏严重,城墙里的通道几乎没有地面砖了,大多都是碎石,几乎每走一步都有滑倒的可能,在这里攀登格外消耗体力。另外,与别处的长城不同的是,这里从小长峪口出发就是爬坡,没有热身和适应的过程,相对也增加了难度。

第二险:箭扣鹰飞倒仰

第三险:司马台单边墙(五)体验——住在长城脚下公社

或许你对“长城脚下公社”的名字有所耳闻,但在此真正休闲体验过的朋友想必不多。“长城脚下的公社”是建在水关长城山谷里的12个现代风格艺术建筑作品(由12位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飞机场、大通铺、手提箱、怪院子、竹屋、土宅……即便本地土著也说不清该如何给“长城脚下公社”定义,因为这就是一个坐落在长城臂弯里的别墅酒店+景点+艺术建筑的综合体。你可以把它当作为长城的风景来欣赏,也可以当做艺术建筑去品评,当然,还可以作为奢华休闲酒店去住一夜。(六)闲逛——逛古村品社戏瞧瞧北京海拔最高长城烽火台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500多年前长城下的古代军事营城村,如果你还没有观赏过古村农夫表演的社戏,就去长峪城长城。如今在长城周边的许多村落,仍然保留着一些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就比如长峪城古村堡和民俗社戏。在登过北京最高的长城敌楼——高楼之后,闲逛在这座沉睡在500年历史的古军事营城村落里,品鉴一番庄户人表演的荒腔走板乡土社戏,即使老汉穿上蟒袍、抱着孙子上台给观众献艺也不足为奇,这就是长峪城长城下庄户人的多彩生活。

溪水人家,位于北京怀柔水长城西水峪村,是水长城驴友著名的聚会中心,水长城登山俱乐部、水长城自行车俱乐部,诗人大联盟(民间)的驻地,主人白云主人,热情好客,善书法,好诗词,《黄花城水长城诗词全攻略》三百首诗词是他的著作,来这里聚会,不仅可以领略水长城的秀美风光,还可以领略农家的民俗风情及欣赏诗词,书法等风雅之事,同路亦可拜访4公里外的口楼画家村,另一民间怪才——痴人小二。

三、北京长城概况

早在国内媒体还没有发现秦始皇兵马俑之前,曾把北京的长城冠称为“世界第八大迹”,论其工程伟大艰难、形式多样、布局和结构,或从其人文景观同大自然的完美结合程度来考量,此誉并不为过。北京市的长城拥有万里长城中最为著名的地段,以至于早在20多年前就被收入《联合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1987年12月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万里长城北京段,主体是明代长城,自东部平谷到北部延庆,再至西部门头沟,地跨北部山区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等6个区县,总长629公里。根据地形和关隘可划分为87个段落,其中保存完整无损的长度有67公里,残长城和基本完整的段落超过了500公里。由于北京周边长城是明代的国防前线,又是京师的屏障,因此修筑时极其用功,质量和布防密度非寻常地方可比,也许只有当年被满洲兵马反复冲击的山海关长城可以与之相提并论。如果说北京长城的观赏价值在于险、秀、精、细,那么其主要的互动和体验价值就表现在长城脚下那些独特的人文、民俗和历史掌故。

北京长城附近村落明细:

平谷:将军关、黄松峪、梨树沟、南独乐河、

密云:关上村、泉水河、遥桥峪、头道沟、曹家路、大黑关、大角峪、五道梁、寨子村、司马台、古北口、河东村、河西村、白马关、鹿皮关、石塘峪、白道峪、牛盆峪、葫芦峪、小水峪

怀柔:西水峪、石湖峪、鹞子峪、撞道口、二道关、黄花城、黄花镇、东宫、兴隆城、庄户、田仙峪、慕田峪、西栅子、莲花池、大水峪、河防口

延庆:龙泉峪、香屯、东三岔、四海、黑汉岭、东沟

昌平:居庸关、南口、白羊城、长峪城

门头沟:沿河城、黄草梁、洪水口、小龙门口

四、北京长城各段详述

(一)平谷长城

(二)平谷长城周边主要旅游景点

(三)密云长城(四)密云长城周边主要旅游景点

(五)怀柔长城

(六)怀柔长城周边主要旅游景点

(七)延庆长城

(八)延庆长城周边主要旅游景点(九)昌平长城

(十)昌平长城周边主要旅游景点

(十一)门头沟长城

(十二)、门头沟长城周边主要旅游景点

3、楼南沟长城平谷的楼南沟长城实际上是在深山区,这里的山石海拔足有七百多米,其东面连接的便是黄松峪长城,平时游人很少到达。楼南沟长城的风貌也不甚很好,长城墙体全部由山石干垒砌筑,尚有圆烽火台一座和墩台遗址五座,但自然损毁较为严重。楼南沟长城是东西走向,一直向西顶到一座山尖上,上面有一座大块山石堆成的圆形烽火台。俯视着通往四座楼山的那条大山沟,再向西,对面山坡上也有一道石墙向山上爬去,顶到一座山峰下面就不见了。此地山高谷深,交通非常不便,但仍有长城锁关,可见古人处事之谨慎小心,处处设防,唯恐有所疏漏。交通:从东直门坐918路快1到平谷医院下车,然后包车到达梨树沟(楼南沟)。

游览时长:2.5小时

4、四座楼长城“四座楼山”得名于当地山顶处有东西排列的四个建于明代的长城敌楼(现坍塌了一座,还剩三座),虽然四座楼的海拔比不上动辄两千多米高的雾灵山,但其周围的大山也都是陡立的石壁,且移步换景,其雄姿秀色就像在放风光片。纵观平谷境内保存状况比较好的敌楼充其量不超过4座,而这里一处就包揽了3座。四座敌楼都是空心的,正方形,条石基础,砖筑楼子,两层,三眼,券顶。原来有长城将四楼子串联起来,现在仅最西面的敌楼旁还剩段短墙。四座楼山的地形十分险峻,少见人烟,游览起来也比较困难,莫说是当初外族谁想仰攻如此险峻的山寨,就是用八抬大轿请,恐怕人家也未必肯来。因为山险,前来进犯的大部队根本过不来,就算攻陷了四座楼,有小队人马侥幸蒙混过关,自有南边的黄松峪关严阵以待等着收拾呢。交通:平谷到金海湖的公路中间有南独乐河镇,镇旁有条小路可通达四座楼,指示牌标明距离为33公里。或从北京东直门乘坐918路公交车到平谷,换乘平谷39路中巴车,到四座楼下车。游览时长:3小时

提示:驾车游提醒:四座楼山是平谷区的制高点(海拔1062米),汽车可以沿着窄弯多坡的土路一直开到山顶。山头敌楼附近的松树茂密高大,需要走近才能看见敌楼。

提示:每年6、7月份,鱼子山村举办大桃节,喜欢吃桃子的朋友不要错过。另外,鱼子村民俗游项目非常丰富,可以提供原生态的农耕体验。3、湖洞水自然风景区湖洞水旅游区是一条5公里长的漂亮山沟,有着淡淡丹霞味道的峡谷风貌,沟两侧山峰高耸,极具北方山体的阳刚之美。湖水碧绿悠长,环绕山间,若隐若现。山与水交织在这里,别有一番清新俊秀气息。峡谷中有湖,山中有洞,溪水常流,故得名湖洞水。交通:北京城区出发走京平高速,转平三路、平冀路、胡关路,到黄松峪水库即到湖洞水风景区。游览时长:4小时。周边长城:黄松峪长城。

4、东指壶风景区平谷最高的山峰在东指壶风景区里面,这里自然景色优美,十八盘全貌更是堪称一绝,是个野外郊游的好地方。虽说景区已经开发两年之久,但至今仍没有正式开放,所以目前还不收门票。东指壶内遍布的苍松翠柏千姿百态,婉如座座盆景,浓荫蔽日。秋季满山金黄,披红挂赤,谷中还有柿树、山楂等丰富的果树品种,植被丰富茂盛,谷中奇峰怪石美不胜收,在悬崖陡壁上,掩映着一处处怪异的大石,千奇百怪,浑然天成。交通:从北京东直门乘坐918路快车到平谷区医院下车,换平谷38路中巴到玻璃台村。游览时长:3小时。周边长城:四座楼长城。

5、飞龙谷自然风景区飞龙谷是一条长达8公里南北走向的大峡谷,两旁雄峰耸立,怪石凌空,溪水中流,森林密布。公路九曲十八盘,连续的发卡弯让驾驶充满了乐趣,遂又被称为“北京的秋名山”。从山顶观景台俯瞰,盘山公路宛若巨龙盘卧于绿海清波中,竟似“飞龙卧海”。交通:北京东直门乘坐918路公交车,到平谷城区换乘中巴到大华山镇飞龙谷旅游区。游览时长:2小时。周边长城:四座楼长城。

旅人提示:飞龙谷内有一对隐居于此的韩国老夫妇,为人谦和,知书达理,如到此游览,不妨一访。(三)密云长城

若把万里长城比作一曲壮阔的交响乐,那么密云长城则是其中最为高亢的华彩乐章。密云地处北京市的东北犄角,燕山山脉环抱之中,平均地势海拔500米以上,加之山区的植被覆盖率60%,因此夏日气温比北京城区低了3~5度,生态环境好,自然风光好,曾被古人誉为“燕国天府”。密云境内的长城为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其中最著名的有:司马台、金山岭和古北口。据记载:“密云长城全长207公里,拥有城台568座,城台保存状况较好的195座。”密云境内长城的长度冠于北京所有区县,且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都很美,气势相当不凡,是长城旅行的首选。北京长城之所以修得精湛,全仰仗一代名将戚继光,他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开始主持重修京北长城。为了纪念其功绩,明万历元年特为此在密云县新城东门外立“燕山勒功碑”,称颂戚继光的镇边功绩,此碑如今仍在。

1、墙子路长城

2、遥桥峪长城

大角峪关建于明洪武年间,关城建筑已经毁坏无踪,只剩东西两侧山上的圈墙还在,老百姓管关城所在地叫“关门”,有公路穿越关门村,目前这里是北京和河北的分界线。大角峪村的海拔高度已达700多米,但东西两侧的高山均在1100米以上,尤其西山特高,海拔1200多米。徒步上长城可选择走西沟,大角峪村西有条叫西沟的山沟中有小路可以上山,缘西沟走7里可达五道梁长城,再走3里可登上西山的山顶。从西山顶山可以清楚观看东山长城在接近山顶时北折下山的样子,长城自大角峪西山下来后过水关,又攀缘到西北方向的山峦去,那里的地势更高更险。交通:大角峪关在黑关西北,司马台正东,距离曹家路仅2公里。去大角峪村有中巴车从密云汽车站直达,大约30分钟左右一班车;去大角峪西山长城的路有两条条,开车的话可由大角峪村北行出关门,见土路左转,到五道梁村登山,从五道梁村道西山顶大约3公里,自大角峪村道五道梁村7公里。游览时长:4小时。

提示:司马台长城上没有树荫,有荆棘,夏天游览注意着装,注意防晒,要多备饮用水。司马台长城“西八楼”的路上约有200米的文字长城砖刻,有“振武营“、”万历十一年秋防中营“等古文字砖刻,注意查看。

9、白马关长城白马关建于明永乐年间,别名“三关口“此地人烟稀少,山峦险峻,风景相当不错。白马关有边墙两道,当地百姓称之为“一道边”和“二道边”,墙都不长,遇山崖而止。现城堡已废,惟剩下了一个南门洞还有些模样,上有匾题“白马关堡“。这里的长城以险为障,大山夹峙,壁如刀削,山谷里地势稍缓之处有边墙两道且保存完好。黄峪口(鲶鱼沟附近)山势险恶,但景色十分壮丽,一般游人难以到达,现在仍然”养在深闺人不识“。这一代的山上有敌楼,高不可攀。从白马关到这里,公路状况良好,就是长城距离大路有些远,且前不着村后不把店。交通:从北京城区驾车出发,上京承高速,经过密云城区,往琉辛路方向行驶,过冯家峪,按路标提示到达白马关;从北京东直门乘坐980路公交车到密云汽车站,换乘到冯家峪、白马关的汽车(“前火岭关”专线)。游览时长:4小时。

提示:白马关长城现于密云北部的崇山峻岭和深山林区中,长城附近缺少可以接待旅游食宿的农家乐,建议前往者应备足干粮和食水,且于当日离开。白马关到鹿皮关30公里,此地位于两关中间偏南的地方(冯家峪北)

游览时长:1天。

提示:石塘路村距离长城约3里,需要徒步一段路才能到达南、北石城长城。

12、黑山寺长城

过南石城和五座楼沿着密云水库公路再往南走,路和长城就开始分离了,并越走越远,在黑山寺村附近可以看见山上有三个孤零零的敌楼和烟墩。黑山寺村得名于平顶山山脚下的一座废庙,现在只存殿基,四周青松环抱,因几乎没有游人打扰,所以环境幽静得很。黑山寺遗址东有一个峡谷,峡谷两侧绝壁高陡异常,仿佛一双巨手强行将山壁撕开个口子。面对地形如此险恶的山峡,当初不设防也罢了,但明廷仍在峡口建堡设关。现堡子仍在,方形,周长一里多,其特色是用毛石干砌,不太惹人注意。曾经为辨别真伪,一老友还特意替一个当地捡柴的老太太背了好一段路的柴禾,问她:“大妈,这是个堡子吗?“老太太一脸茫然,似乎没有听懂,再问“这是什么时候建的堡子啊?”她指了指山上的敌楼说:“和那个一块儿修的,是皇上那时候修的。”再问:“是哪个皇上修的?”她说:“秦始皇!”交通:从北京城区经京承高速到密云城区,从密云县城北的翁溪庄镇丁字路口左转到东营子村见岔路再左转,经北石岩村到黑山寺;或从密云汽车站打车前往黑山寺。

14、牛盆峪长城牛盆峪关为明永乐时期所建,关口城堡现已毁无存。这里的长城在山上有,但山脚处却只有很短的一截,当地村民将这半截子长城叫“错长城“,都说是当初的工匠给修错了,发现之后才停工,没有继续修完。其实不然,只是这段长城的山腰以上部分的地势既险又陡,完全可以凭险制障,没必要再修墙上山。在北京,明代长城防御的方向是正北方,在黑山寺到牛盆峪,再到小水峪一代的正北是密云和怀柔之间的云蒙山岭,山一座比一座高,路一条比一条险,在前些年还出过不少游人走进去出不来的事件。可想而知,古代这里的山路状况一定有甚于此,所以这一代的长城根本没有连缀成串,明朝关口只在山口设关,坐等入侵者自投罗网。如今,牛盆峪打出的也是山沟游的招牌,牛盆峪、石塘峪和葫芦峪三条沟壑前后套在一起,以其奇峰怪石、低谷溪潺吸引游客,所以当地想了个办法招揽游人,三沟联合挂牌成立了“三峪自然风景区”。交通:从东直门乘980路公交车到密云县城,转乘密云水库西线各次大小公共汽车到水堡子站下车即到;或从密云城区往北,驾车走密西公路到西田各庄镇牛盆峪村即可。游览时长:2小时。

15、小水峪长城

小水峪是现密云县辖区长城的终结点,与怀柔辖区长城的起点大水峪村仅一山之隔。小水峪城堡也建于明永乐年,用鹅卵石和大块的毛石砌成,原有东西两门,现已拆毁大半。城堡西门外有5-6株古槐,虬枝老皮,树冠遮天,很有看头。小水峪又被称为“道墙沟”。山谷北面是连绵高耸的云蒙山,路况曲折,走起来十分艰难。即便如此,这里也在山口地带修起了石墙闸边,山上分布着稀稀拉拉的几个敌楼。距离小水峪堡子北大约二里有个小水峪关口,山沟中有两道障墙,难怪过去叫做“道墙沟”,在最里面的沟中还残存着一座少见的闸沟敌楼基座。交通:东直门乘坐980路公交车到密云县城,包车前往小水峪,或从密云县城北走密西线公路,按路标提示前往西田各庄镇小水峪村即可。游览时长:3小时。提示:从小水峪村往东沿着山根小路走2公里可到达牛盆峪,往西沿铁路走3公里到大水峪(现怀柔青龙峡旅游区)。青龙峡风景区有专门到怀柔县城或北京城区的直达公交车。(四)密云长城周边主要旅游景点

4、密云水库密云水库是北京首屈一指的净水盆,也是北京地区第一大水库,水面面积183.6平方公里,库容40.08亿立方米,正常水位157.5米。密云水库除了水质生态无可挑剔之外,自然风景和美食更是一绝。沿水库外围是一条路况不错的堤岸公路,溪翁庄、石塘路、不老屯、高岭、太师屯……个顶个都是风景如画的休闲游绝佳去处。风光游之余,可千万不能忽略密云水库鱼的美味。交通:北京东直门乘坐980路公交车到密云县城,打车前往溪翁庄。游览时长:1天。周边长城:鹿皮关长城、北石城长城、南石城长城、五座楼长城。

提示:通常密云水库周边的农家院和度假村都供应水库侉炖鱼。真正的密云水库侉炖鱼价格不低于25元/斤,在选鱼的时候注意甄别是否为密云水库鱼(个别商家以鱼塘养殖鱼冒充水库野生鱼)。

游览时长:4小时。周边长城:石塘路长城(南、北石城长城)、鹿皮关长城。6、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古称云梦山,是京郊有名的自然风景区,也是北京市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主峰海拔1414米,景区内共有七条沟谷,奇峰、深潭、浓云、密林遍布,素有“北方小黄山”的美誉。原始林区巨大的云蒙山,十分适合森林主题休闲旅行,冷风甸、万岁杨、云蒙顶峰、豪宅……每一个去处都带有或多或少的神秘气息。交通:北京东直门乘坐980路公交车到密云县城鼓楼,打车前往约50元。旅游旺季时每周六日和长假期间,宣武门和东直门长途汽车站均有旅游班车开往云蒙山。游览时长:1天。周边长城:五座楼长城。

提示:云蒙山为密云和怀柔两区的界山,游人可以从密云或怀柔进入,从另一面景区大门离开,但云蒙山路况复杂,容易迷路,不推荐景区穿越式;4月初至11月中旬对外开放;每年4-5月为云蒙山映山红观赏节。

怀柔区在北京城正北偏东一点,直线距离45公里。怀柔一词有安抚的意思,这可能跟这里曾是多民族杂居区的因素有关。怀柔多山,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境内水系纵横,山区林木覆盖率70%,超过了密云。山清水秀,坏境优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历史古迹使怀柔成为了北京市的旅游大区,有“首都后花园”之称。万里长城拦腰从怀柔中段穿过,据《北京明长城》记述:“怀柔境长城全长63公里,其中大水峪至九孔楼36公里,庄户火石山至西水峪口27公里。共有城台241座,其中大水峪至九孔楼59座,庄户火石山至西水峪39座,保存较好的有98座,破残的有103座,其余只有基础或残址。”长城自小水峪关出了密云界,来到怀柔的第一关便是目前比较著名的“青龙峡旅游区”(大水峪关),以后依次向西的著名关隘有河防口关、慕田峪关、桃峪口关、磨石口关、大榛峪口、黄花城关、撞道口关、西水峪关等。怀柔山地形状玲珑崎岖,多褶皱山地,因此长城景色不像密云那样气势磅礴,以跌宕起伏取胜,特别是桃峪口关所属的箭扣长城曲折险峻,更是摄影家最常去的景点和各种画册中最容易出镜的地方。

1、大水峪长城

从如今的行政区划位置上讲,大水峪关是怀柔长城的第一关,位于怀柔城区以北20公里。大水峪的东西两山中间是一条通路,由大水峪村在山口塞之。其东侧高山上的长城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就蹦了出来,像下山走“之”字形似的出溜下来。大水峪关口南三里是大水峪堡,据《四镇三关志》记载:“大水谷,永乐年建”,原城堡周二里,过去有东南西三个门,后被逐个拆除。大水峪西侧为长城古关河防口,直线距离大约3公里,是长城两个小有规模的关口相邻最近的一处。从青龙峡内沿苍龙峪能直接登上长城,并可一路走到河防口,山越来越高,路也越走越艰辛,但景色却相当不错。交通:去大水峪可由北京北站乘火车到怀北站下,在打车到青龙峡(约10元车费);也可以直接从北京宣武门或东大桥乘游16路,从东直门乘916路到怀柔城区再转乘2路中巴到达青龙峡。游览时长:3小时

神堂峪堡在长城内,现神堂峪村西边的高岗上,建于明万历年间,如今城堡早已不存。神堂峪同河防口仅一岭之隔,直线距离也只有几公里,但因为山势太险峻,两地给人以恍如隔世之感,很少有人能从河防口沿长城走过来。这里有两座名叫“荞麦山”和“羊鼻山”的大山,山上有几个敌楼。荞麦山上最高处的叫东高楼,长城缘山势比较平缓的地方下来,一直伸到了雁栖河的河边,现在还有敌楼的残迹矗立在溪水中,而且山坡上的长城保存相当完好,马道城堞都还在。神堂峪西面的山势看起来没有东边险,但是比东面高了很多,羊鼻山最高的那个敌楼叫西高楼,它的下面是莲花池,距离神堂峪大约5公里。交通:神堂峪介于河防口和莲花池中间,几乎在怀柔县城正北方,距离大约十五公里。自驾车可以从北京四元桥出发,走京承高速,进怀柔城区、雁栖环岛左转弯,行驶8公里右转有路标提示可到;或从北京东直门可以乘坐916路公交车,到怀柔会议中心,换乘到神堂峪的专线中巴车也可到达(票价4元);或者乘坐北京北的火车在范各庄下车,乘坐去莲花池和八道河的中巴车在神堂峪路口下车,步行3里也能到达神堂峪村。游览时长:2天。

4、莲花池长城

怀柔雁栖镇莲花池长城在古代叫亓连口关,莲花池得名于现莲花池村的泉水,喷涌似朵朵莲花浮出水面,故名。如今泉水除供村民饮用外,还被罐装为“莲花”牌矿泉水出售。亓连口关建于明永乐年间,是现在密云石塘路管辖的最西一关,同时也是以山海关为起点的蓟镇长城的最西,过山梁到慕田峪长城的正关台,就是明代昌镇长城黄花路管辖的地界了。据说,莲花池当地原有关门,门外遗存有两门古铁炮,后来修公路将门拆了,铁炮则当废铁卖掉了,令人十分痛惜。山上的长城和敌楼保存还好,城墙有砖砌的,也有石砌的。交通:从北京东直门可以乘坐916路公交车,到怀柔龙泉宾馆,换乘城北3路中巴车到莲花池下车即到;从北京城区上京承高速,到达怀柔城区,于雁栖环岛左转直行16公里即到。游览时长:2小时。

5、慕田峪长城

6、箭扣长城

提示:西栅子村四面环山,其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山上都是箭扣长城,从村中出发上长城共有四条羊肠小路。第一条:往东南可以到箭扣,再向东攀登去正北楼,但是路途艰险。体力好的可以从正北楼一直穿越去慕田峪长城(有时有人把守不准穿越);第二条:西栅子往西南是去“刀把楼”(箭扣的敌楼名)的捷径,在接近山腰又分出两岔,直走去刀把楼,右转去“北京结”(箭扣的敌楼名),去刀把楼的路在接近山顶时又分了岔,直走去刀把楼,右走去鹰飞倒仰;第三条:往西可以过山梁去庄户(村),并到响水湖和旺泉峪等;第四条:西栅子往西北小路去延庆县的九眼楼(箭扣长城最西北端敌楼)。

9、磨石口长城磨石口长城其实就是旺泉峪长城最西端,这段长城还有其他名字,作为旅游区叫响水湖旅游区,所以也叫响水湖长城;因为磨石口关北面的山叫连云岭,山中有洞叫连云洞,所以这里还叫连云岭长城。磨石口关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关隘两边都是悬崖,一条小溪穿关而过,由于峡口狭窄,经常年流水冲刷,水关两边的石壁被溪水冲刷得十分光滑,故此得名。磨石口关现淹没在边坑水库中,据说水枯时还能看到原来水关的影子。磨石口关北有立崖,山下修了条山路可以攀登连云岭长城,半途的悬崖边上设有一镇关敌楼,于此俯瞰下面的关口,仰望东南方高山上无尽无休的长城,令人不免感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镇关敌楼附近有摩崖石刻,有河南灵宝县人许XX所镌刻不到三尺的四个大字“天设金汤”,并有万历戊寅年秋的款记,以形容磨石口关的险要。交通:在东直门乘916路汽车到怀柔汽车站下,转乘“怀柔916外环”到娱家园坐去庄户的中巴车;北京驾车出发,走八达岭高速公路,十三陵出口离开,在长陵门前右转,一直开到黄花城路口看到响水湖景区的路牌右转磨石口长城。游览时长:3小时。

10、大榛峪长城长城由磨石口来,下山往大榛峪蜿蜒而去,敌楼和大墙在山的西南侧。由于这段长城的甬道破损很厉害,转头石块松动,角度又很刁,所以路很难走。大榛峪山口保存了一个拱门洞,南边不远的地方还有个小小的石头城,但墙里现在已经完全被黄土淤平,变成了有墙的土台子。城墙距离大榛峪村还有一段距离,走在这段乡间路上本身就是享受,四周满是栗子树、山核桃树等果树。大榛峪西山上有个大敌楼,都叫它“西大楼”,也是摄影爱好者常常光顾的地方。楼中存有一块断碑,碑文记述了当年修筑该楼的情况,其中一段为“万历七年春防,分修黄花镇本镇边墙一百五十丈,自本字一号台起,至本字二号台迤西空,接良、涿工界为止。”落款为万历四十二年九月。交通:北京东直门乘坐916公交车到怀柔国际会议中心(明珠广场)下车,换乘(怀柔-大榛峪的班车)大榛峪下车即到;或从三元桥驾车上京顺路,过怀柔城区,往慕田峪方向行驶,按路标提示到达响水湖大榛峪民俗村。游览时长:1天。

12、撞道口长城

自黄花城水库往西一点,有小公路西去不远就是撞道口村,这里也算是一个黄花城长城的小关口。撞道口关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又称镇虏关。一百多年后,即明万历五年(1577年)钦差守备都指挥佥事刘勋又重整撞道口关。现在关口的拱门保存还好,门的南楣有石匾刻着“撞道口”,北面门楣上刻有“镇虏关”。撞道口关门比较狭窄,而且出关往北的道路崎岖不平,需要一个劲地爬山,不适宜走车,只能通行骡马和行人,很明显撞道口古代是作为黄花城关的偏门设置的,一旦有事时可以于此出奇兵迂回到进攻黄花城的敌人身后偷袭作战,平时则供当地百姓和守城士卒出入。沿撞道口长城西行,松树满山岗,待爬到较高的敌楼上就能放眼看见东西侧长城的全貌,山上的敌楼、墙垛和城堞保存得很好,形态俱佳。交通:从北京东直门乘坐916路公交车到怀柔国际会议中心,换乘“怀柔—西水峪”的中巴车,在撞道口村下车,村北就是古长城。游览时长:3小时。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撞道口至西水峪段长城两侧山岭、坡地上的野生桃花、杏花竞相开放,争相斗艳,大有长城花海的其实,每年此时总有大批影人前往采风。

13西水峪长城

提示:神堂峪自然风景区,游览条件十分成熟,比较适合于带孩子休闲游玩。3、水长城(小西湖)风景区照片提供:王远

黄花城水长城风景区号称“塞外江南”,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境内,距北京市区60公里,怀柔区中心西北35公里。是以奇而著称,以秀为特色,融山川、碧水、古长城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

6、九谷口自然风景区北京九谷口自然风景区因有望城谷、白杨谷、响泉谷、牛蹄谷、银河谷、桃园谷、一线天、鲸石谷、藤萝谷等九条风景优美的山谷而得名九谷口,在景区周边,座座奇峰拔地而起,形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九谷口自然风景区内有23座长城“敌楼”环绕周边,其中敌楼“夹扁楼”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唯一的扁型“敌楼”。交通:北京城区驾车上京承高速,经怀柔城区向丰宁、雁栖湖方向行驶,上111国道,到怀北镇河防口村北即到;或北京东直门乘936支线公交车可以直达九谷口自然风景区所在地怀北国际滑雪场。游览时长:3小时。周边长城:河防口长城。提示:冬季去往九谷口景区可顺路去怀北国际滑雪场滑雪。

1、龙泉峪长城

2、九眼楼长城九眼楼敌楼坐落在怀柔箭扣长城的西北方向,在该地鸟瞰箭扣长城一览无遗,景色壮观。九眼楼因其建筑规模和形制在万里长城中是最大的,且双层空心,每边设箭窗9个,四面共36个,号称“万里长城第一楼”。九眼楼位于延庆四海镇东南粉蝶谷内海拔1141米的火焰山顶峰,现已开发为“九眼楼长城自然风景区”,对外开放。目前九眼楼的西北面外墙基本损毁,只有东南外墙能依稀看出当年九个窗孔的模样。该楼的楼芯内部结构尚基本保存,东南西北各有券洞通往室内,中间是个跨度很大的窑,形成了一个大厅。或许这里是某位神圣的居所,常有当地老乡上来烧香膜拜,旌旗神位一应俱全。交通:从北京城区驾车出发,上京承高速、北六环路,小汤山下高速北行,上秦九路、安四路,直至四海镇,后东行琉四路,按九眼楼风景区路标提示到达。游览时长:3小时。提示:从怀柔西栅子一侧(箭扣长城)有条山路通往九眼楼风景区,游人从西栅子5队上山可以不用走景区正门直接登顶延庆九眼楼长城。3、四海冶长城

四海镇四面环山,周围山林上尽是长城(但多崩塌或拆毁无余),可见此城在明代的重要性。四海镇又名北口子,古代还称四海冶口,为宣府镇东路咽喉要冲。四海冶建于明天顺八年(1464年),后成化、嘉靖、万历等年间曾多次重修,原城堡周长三里,现今堡墙已被拆光,没有了古城堡的影子和味道。四海镇长城属宣府镇,长城修筑质量远比不上附近的蓟镇和昌镇长城,多数是干垒的石块城墙,容易塌陷,少数砖楼子则是被拆掉的,只有海子口附近万历年间修建的“头楼子”(当地人的叫法)和旁边的两个烽火台还有些模样,但四海镇东的九眼楼因规制宏大,多少弥补了四海镇四周长城残缺的遗憾。交通:北京德胜门长途汽车站乘坐919路公交车到延庆县城,就地换乘920路车到永宁,然后换车925到四海镇下;或从北京城区驾车出发,上京承高速、北六环路,小汤山下高速北行,上秦九路、安四路,直至四海镇。游览时长:1~2小时。

4、黑汉岭长城四海的头楼子还有一个“花楼”保存比较完整,除了这仅剩的“三个敌楼”外,其他的楼子好像都久不在世了。花楼子在下花楼村,距离四海镇西5公里,要从黑汉岭去,黑汉岭在四海和花楼子中间,距离乡镇大约6公里,有路可以前往。黑汉岭的自然风光很美,可弥补残长城所带来的缺憾。从黑汉岭往北步行1个小时山路才能见到花楼子,花楼子为砖石结构,长城则是干插边的。过黑汉岭3公里是红果寺,处在山沟中的公路南有一古代敌楼残迹,想必当初也是控制过往客商的关卡,远处还有以大山为背景掩映的土墩子;从黑汉岭西行3公里到周四沟,这里过去曾有个比较大的守口堡子,坐落在公路北边的小山岗上。如今堡子早已不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几乎是用长城砖建起来的小村庄,已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游览的价值。交通:从北京城区上京承高速,经过小汤山镇,上秦九路、安四路,到四海镇后继续北行上延琉路7公里就是黑汉岭。游览时长:1.5小时。提示:此地没有开发旅游,甚至显得穷困落后,也没有像样的农家乐或度假村,前往此地的游人,需要自备干粮食水。5、白河堡(小河口)长城

外长城由九眼楼向西北越黑坨山,到四海冶,之后一直奔西北方向到达白河边的白河堡(明代又称靖安堡、小河口)。如今城堡早以被拆毁,但水库两侧山上的烽火台还逶迤不断,白河堡也成了一道自然景点——燕山天池。“东边”是长城脚下的一个村庄名,顾名思义,应是取东面的边墙之意。这一带的长城都是所谓的“干插边”,到如今基本都坍塌成了一条石龙,有少数几个敌楼,但外皮已被扒光,都是土台子形状,但这一段的残长城自有其荒凉残破之美。从此处再往北就出了北京进入了河北赤城县地段,北面的长城大多也都是这种模样。白河堡水库大坝东面那一段,名叫小水口关(今延庆县小川村),现在还有个小小的堡子镇守在山谷中的路边,当然也被扒得精光,这里是北京段白河大峡谷的入口处,有条窄窄的柏油路一直通往怀柔汤河口。交通:北京健翔桥出发,上八达岭高速公路,经延庆出口到达延庆县城区,进延琉路,见“燕山天池”旅游绿牌提示直行即到。游览时长:2小时。

6、水关长城

9、东沟长城

东沟在八达岭西南5公里,之所以叫东沟长城是因为长城脚下有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东沟。几年前,除了少数摄影爱好者和长城发烧友偶尔光顾过这里,东沟简直不为世人所知,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开门迎客之后。东沟的山顶,长城保存得还好。东沟长城上的敌楼一律命名为“东字XX号”,从一号到二十一号,可见东沟之名古已有之。东沟长城走势呈M型,靠近八达岭处的地方低落(今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境内),然后高耸,山高海拔700多米,继而还有一凹处,中间有敌楼坐镇在上山过往的小路上,从该楼起长城向西上扬。经过一段相对平缓的山梁后,长城又跃下峡谷,那里便是所谓的东沟关峡谷,古代这里确有一关门,现已不见踪影。过东沟关,长城就爬上更高的大山,再缘山脊下降,过几处一个比一个矮的山头到石峡关。交通:驾车从北京城区出发上G6高速公路(原八达岭高速),八达岭长城出口下高速,往八达岭滑雪场方向行驶,即见东沟长城。游览时长:1.5小时。

10、石峡长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朝后发兵东进,连克山西大同和宣府,长驱直入,兵临八达岭城下,猛攻不克,而后农民军偷渡石峡关,走阳坊,终于攻破了北京西直门。石峡长城一半在北京境内,另一半延伸到了河北怀来地区。石峡关残长城位于八达岭长城景区西南5公里处,这里崇山峻岭、深沟险隘,长城城关相连,墩堡相望。已开发的残长城景区有2000米的残长城。交通:从北京德胜门乘919路公交车至延庆八达岭下车,再转乘小公共即到;或从北京城区自驾车上八达岭高速,康庄出口(23号出口)下,过收费站直行上西官路,前行约1500米,外石路口(此地叫外炮村,有"人民公墓"路标)右转,一路直行穿过高速桥(外炮村桥),过里炮村、帮水峪村,到岔道左拐即到石峡关。游览时长:2小时。

1、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北京有两个野生动物园,即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和北京(大兴)野生动物园。八达岭南7敌楼的西面到东沟村的东面既是八达岭野生动物乐园。当然这里的野生概念并不是真正承袭了非洲大草原的法则,只是一定程度上让野兽锦衣玉食地逍遥自在,游客则被关在笼中或车内张望。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是一处依山而建的大型自然生态公园,占地面积6000亩,占据了延庆的凉爽、能看到长城的便利以及面积大、自然景观多的优势,春夏秋三季带孩子去看动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游人可乘游览车在蜿蜒曲折的10公里山路上,从近处观赏狮、熊、虎、豹彪悍凶猛的身姿;也可在步行区欣赏长颈鹿、斑马、猕猴等多种温驯动物,与它们嬉戏;在山区旷野中建有古罗马式的动物野性恢复场,游人可惊奇地看到虎、狮、狼在捕食,进行野外生存训练的情景;在葱郁的丛林中,还有数只珍稀的白虎,让人大开眼界。交通:北京德胜门乘坐919路公交车沿八达岭高速路可直达延庆野生动物乐园;或乘火车从北京北站乘“旅1游”列车直达;或从前门、安定门、和平里北口乘游8路专线车到达。门票:90元/成人(儿童半价)。游览时长:4小时。周边长城:八达岭长城、岔道城长城。

2、燕山天池燕山天池所在地也叫白河堡水库,过去曾经是明长城白河堡的所在地,如今城堡早以被拆毁,或淹没于水下,水库两岸山上的烽火台逶迤不断。燕山天池风景区内的山、水、河谷、湿地和长城结合一起,风光绮丽,适合野餐和野营等休闲活动。交通:自驾车者可以从北京城区出发先到昌平十三陵,在长陵西拐到泰陵村,然后一直向北,途经龙泉峪到达永宁镇,再到白河堡,这一路车少人稀,风光不错。门票:无。游览时长:2小时。周边长城:白河堡小河口长城。

3、柳沟民俗村柳沟村又称凤凰城,在明清时期作为居庸关的一个重要门户,朝廷曾设总兵屯兵驻防。村里曾有18座庙,商肆林立,市井兴隆。全城现尚有城墙、城门等遗址。柳沟古城历史悠久,至今仍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今来柳沟游玩的游客,十有八九追求的是纯粹的美食体验,村子里对于吃农家饭非常讲究,尤其对于豆腐的制作远近闻名,火盆锅、豆腐宴、八八席不仅口感鲜美,而且常食还有美容养颜、滋补养肾、清热祛火的功效。交通:北京德胜门乘坐919路公交车到延庆下车,转乘去往井庄方向的920路公交车,到柳沟下车;也可以从延庆打车直达柳沟村。游览时长:1天。周边长城:八达岭长城、永宁古城。

4、永宁古城过刘斌堡向西南行7公里就是大名鼎鼎的永宁古城。永宁古城兼具长城古镇于一身,明代为“延庆左卫”驻地。始建于唐朝贞观十八年(644年)(当时地名不详),后明成祖朱棣北巡驻跸延庆时,在此正式置永宁县。明宣德五年(1430年)筑城,移县治于现址,县衙设在一条古街巷中,以后该街叫做“县胡同”了。据资料记载,永宁城最高行政长官是参将,并设有参将府。参将在明代军阶中排位相当靠前(相当于现在的幅师正团级),这说明永宁在明代边防中,还扮演者比较重要的角色。永宁原来是个四方城,共有四门,四门均有城楼和瓮城,翁城外是护城河。如今的永宁古城已得到全面修复,城墙,玉皇阁、古衙署等重点古迹照原貌进行了修复,并建设了古色古香的永宁大街,明清风格的步行商业街、古文化街也相继落成。交通:从德胜门长途站乘坐925路公交车,经昌平到永宁镇下车即是。门票:无。游览时长:2小时。周边长城:周四沟长城。永宁最著名的小吃是炸糕,游玩的时候一定要尝尝。

(九)、昌平长城昌平区位于北京北郊,四环以外,距离北京城区34公里,其西北枕山,东南跨接华北平原。昌平过去是北京历代皇朝的北大门和畿辅重镇,素有“京师之枕”和“股肱重地”之称。昌平境内的长城不多,因此也看不到有比较详细的长城记载资料。由于长城的主体多在北京北部的延庆,所以昌平境内只有几个关口及护卫关口的城墙。

昌平区流村乡白羊城村有段鲜为人知的长城,据记载白羊城关设有东西两个城门,一条白羊沟穿城而过,明代是“白羊口所”。长城从北山下来又到南山上,据白羊城村的老人说,这里曾有墙台3个,空心敌楼19个,当初也是小有规模的一处长城关隘。如今白羊口长城是北京保存状况较差的地方,已基本看不见山上山下有敌楼的身影,最明显的长城标志是横亘在庄稼地里一段不长的原正关墙的遗迹。从王家元水库往北沿山谷一直走,可以到黄楼院,那里有属于河北怀来的黄台子长城。昌平区境内从白羊城往西南因为山势险要,基本没建长城,只有少数山口有小堡子,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门头沟境内,只有到河北涞源才又出现了大段的长城。交通:白羊城村距离南口镇不远,15公里左右,可以乘坐区内中巴车到达。游览时长:1小时。4、长峪城长城

游览时长:4小时。(十)、昌平长城周边主要旅游景点

1、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燕山山麓天寿山的明十三陵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著名人文景区,本是大明帝国皇帝(十三位明代皇帝)的陵寝群所在地,明陵文化与山水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成就了一处北京西北部人文风景名胜区,是北京旅行不可不到之地。交通:北京德胜门乘坐345路公交车到昌平北站或乘345路支线到昌平东关下车,转乘314路公交车到十三陵神路、定陵、长陵等站下。游览时长:2天。周边长城:黄花城长城、居庸关长城。

提示:十三陵风景区内各个帝陵和神道的参观游览需要单独购票。

提示:每年碓臼峪在7、8月时是水源最丰沛的季节,此时最适合摄影观景,而在每年的8、9月份,山上果实累累,可以免费采摘,想体会丰收和采摘的游客可以8、9月份来。(十一)门头沟长城

2、黄草梁长城从石羊沟小路往上延续30公里是黄草梁长城。黄草梁又称七座楼,鲜为人知的是这里长城的正名为明代天津关。天津者,字意为“天上的渡口”或“天子的渡口”,其地势高达海拔1700米,是灵山北麓古道必经之地。因此关口地势虽高,位置却十分重要,几乎沿河长城的一半敌楼都设在了天津关两边。

黄草梁主峰海拔1737米,峰顶一带为高山草甸,叫十里坪,地势比较平坦,是逢春夏,漫山草甸黄花开遍,金光灿灿;秋冬两季,万物枯萎,又是一片橙黄天地,故名“黄草梁”。黄草梁长城建于明万历年间,山上有沿字陆号台至沿字壹号台等6座石基砖砌空心敌楼,外加一座完全石砌的敌楼,号称“七座楼”。7个敌楼依山据险,分布在山梁和断崖之处,地形比较平坦的地方还有古长城残垣蜿蜒盘旋数里远。除空心敌楼外,这里还有几座烽火台。敌楼、敌台以及烟墩相互呼应,蓝天映衬长城,座座山岭相连,景色十分壮观。门头沟其他地方的长城很秀气,好像盆景,黄草梁的长城则波澜壮阔,好像一幅横轴山水画。因为楼高台远,人为的破坏因素较少,所以保存状况也很好,其中有的楼子里还有木制的窗枢,料想可能是明代原物,十分难得。交通:从苹果园地铁乘坐929支线公交车至斋堂下,打车可至黄草梁;或者自驾车,走109国道过斋堂镇,去爨底下村,再上行经过柏峪村到达黄草梁。游览时长:5小时。

提示:自驾车去黄草梁长城的两条路都是一路爬山的碎石小路,不用越野车上去会有不小的困难。从石羊沟走,路近且可以开车直接抵近长城边,走爨底下走小路远,还要弃车徒步爬一段山,但沿途有古朴的爨底下和柏峪民俗村可以游览。3、洪水口长城

游览时长:2小时。提示:洪水口长城和小龙门长城附近都没有农家院或度假村可以接待食宿,用餐需要到灵山风景区所在地江水河村。(十二)门头沟长城周边主要旅游景点

1、爨底下村从十年前一直火到现在的爨(cuan,四声,音同窜)底下村,大名可谓享誉京城,只可惜古村的名字总被人错读成“川底下”。无论春夏或是秋冬,总有为数不少的拥趸前赴后继来到京西爨底下村,有的去体验民俗,有的专为采风,甚至有的就为了吃一顿正宗农家菜。爨底下村的全村面积约5平方千米,位于清水河流域,年平均气温10.1℃,自然植被很好,适合畜牧和养蜂,因有着纯朴的民风,正统的民俗和数量众多的四合院古宅院落,目前被评为国家A级景区。交通:苹果园地铁乘坐925支线(每天两班直达:07:30,12:30发车)到达爨底下村口即到(如错过直达车,可乘925支线到斋堂后打车到达);或自驾车北京城区上莲石路到门头沟,沿109国道西行过火村后按旅游路标提示到达。

周边长城:黄草梁长城。游览时长:2天。提示:爨底下村与其北面的柏峪村可以一同游览,通票已含柏峪民俗村门票。2、灵山自然风景区灵山是北京第一高峰,峰顶海拔2302米。灵山不仅适合一般休闲爱好者前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适合于驴友进行登山、穿越等户外活动。灵山风景区山上的风景秀美,适宜拍照、散心、穿越,由于高海拔和植被纵向分布明显的关系,夏季气温要明显低于北京境内其他地区,十分适合避暑。交通:苹果园乘坐929支线到双塘涧下车,打车到灵山风景区约40元;或从北京城区驾车走阜石路到门头沟,上109国道到双塘涧,北转按灵山景区路标提示到达,单程120公里,需要3小时车程。

五、北京长城之最

1、最险的长城:司马台、箭扣、十八蹬

2、最美的长城:箭扣

3、最佳的长城摄影地点:箭扣、金山岭、司马台、龙泉峪

4、最美的长城水景:水长城(西水峪)

5、最重要的历史关口:居庸关(八达岭)、黄花城(本镇关)、古北口

6、最有乡土文化的农家院:溪水人家

7、最具艺术风格的建筑:长城脚下公社

8、最长的单边墙:司马台

9、最大的烽火台:九眼楼

10、最有名的北京长城结点:北京结(箭扣附近)

11、最有名的历史名村:爨底下

13、最雄伟的长城:八达岭

14、最秀气的长城:慕田峪

15、最陡的长城台阶:十八蹬、司马台

16、最大的村落:渤海所

17、最高的烽火台(海拔):长峪长城烽火台(海拔1460米)

18、最高的长城城楼:正关箭楼(水关长城,15米)

19、最美的长城韵律:箭扣“W”型、黄花城“几”字形。

20、最多层的长城防护体系:黄花城(头道关、二道关、三道关、四海外长城)

THE END
1.黄花城水长城【明长城】 山上盘旋的长城叫黄花城长城,它因漫山遍野的黄花而得名。为增加防御力量,明代在怀柔境内修建了外长城和内长城,黄花城长城就属于内长城,且是怀柔境内长城的最西段,也是明代蓟镇居庸关的最东端。 休闲娱乐 拓展活动 中小学生课堂 线路推荐 http://www.huanghuacheng.com/
2.北京到怀柔慕田峪长城一日游,怀柔慕田峪长城门票,怀柔一日游第一天:北京-怀柔-北京 08:30客户地点集合出发前往怀柔 09:30—11:50【慕田峪长城,门票已含】慕田峪长城于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是明朝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此段长城东连古北口,西接居庸关,自古以来就是拱卫京畿的军事要处,有正关台、大角楼、鹰飞倒仰等著名景观,长城墙体保持...http://www2.cncn.net/blog/940396
3.北京怀柔·水长城冬日限定“雪景”上新啦!昨日,北京再迎降雪,怀柔·黄花城水长城最新雪景上线~ 雪花飘落长城,美景如诗如画。群山中,蜿蜒的长城银装素裹,在青松绿柏的映衬下,更显巍峨苍劲。冰封的灏明湖、古老的板栗树、曲折的沿湖路一夜间披上洁白雪衣,目及之处皆是一幅幅安静美好的冬日画卷。 https://news.sina.cn/2023-12-14/detail-imzxyezw1330415.d.html
4.北京怀柔黄花城水长城游览路线分享5.不累的话继续走能看到水长城(P7),这一小段已经塌陷。(根据来的时候路不同可能去观景台路上就看到过了。楼主走了两遍露营地,缺了这小山头这部分,不确定是不是必经之路。)楼主赶时间坐游艇到大坝上,看到北侧的栈道上有很多人,说明那边也能走。只是不确定能不能从游船那里过去。总体来说还是挺圆满的。 #...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42646103?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5.2024北京怀柔旺泉峪长城旅游攻略旺泉峪长城自助游北京怀柔旺泉峪长城是北京诸多野长城之一,虽名声不及其他,但风光却出奇地美丽。如果说箭扣长城带给人的印象是大气磅礴,那么旺泉峪长城给人留下的印象则是清灵俊秀,一个豪迈,一个婉约,装点着京郊的山川。旺泉峪长城虽不长,但落差较大,人们在攀登时上上下下,若隐若现于山林之中。每到一座敌楼,无论眼前还是眼后...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wangquanyuchangcheng.html
1.信用中国(北京)47.北京物美京北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核酸超期人数:1人 48.首联益家(北京)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南大街店 核酸超期人数:1人 49.北京洋可可商贸有限公司 核酸超期人数:1人 50.北京品位香居甲丙堂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核酸超期人数:1人 51.北京怀柔长城汽车修理有限责任公司 ...https://creditbj.jxj.beijing.gov.cn/credit-portal/article/detail/16254
2.北京怀柔河防口长城简介旅游攻略门票价格地址河防口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河防口村北,其历史可追溯到明代。根据史料记载,这一段长城是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它的关隘设计非常严密,敌台分布密集,工艺十分精细。这个地方自古以来一直备受军事重视,甚至在明穆宗时期曾经调派河间三卫官军来驻守。 https://www.bijingdi.com/jingdian/402.html
3.北京水长城团建攻略怀柔水长城拓展基地攻略大全为了提高大家的周末出行体验,玩出不一样,在水长城景区落地了水长城情景式团建场地。水长城景区位于北京怀柔境内,它因三段长城入水而得名,融山川、碧水、古长城为一体。是国内唯一拥有长城戏水、水没古城垣奇特景观的地方。 长城、古道、关隘、敌台耸立,小溪、瀑布、泉水、潭水相连,凸峰、峭壁、峡谷、奇石众多,故此处...https://www.bjtuanjian.cn/news/2470.html
4.北京市怀柔区九谷口探访夹扁楼长城九谷口自然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河防口,沿怀丰公路经雁栖湖北行5公里,与青龙峡毗邻相望,距京城约80公里。景区占地面积700余公顷,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山口望去,长城两翼齐飞于峻岭群峰之巅,虽非当年雄姿英发,但浩气依旧、神韵盎然。据史料记载,明清时这里已是军事重镇,常年重兵把守。烽火台“夹扁楼”更是...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860627
5.北京怀柔大榛峪长城的春天高清在线观看PP视频北京怀柔大榛峪长城的春天 295 北京怀柔大榛峪长城的春天 内容简介广告 广告 广告 影评(0) 还可输入300字/不可少于8个字发布评论 广告 广告 广告软件PC客户端Pad客户端手机客户端TV客户端手机视频网 支持客服论坛网站地图帮助中心用户反馈在线咨询举报(客服)热线:400-001-2094 拓展业务视频会员PPbox集团业务苏宁...https://m.pptv.com/show/RI5G1T2jE1G0Mpo.html
6.身为怀柔人,你真的了解怀柔的长城吗?你不知道的长城故事 1908年6月5日,循着千年以来各种关于东方古墙的传说,美国探险家威廉.埃德加.盖洛终于抵达他已经寻觅了许久的怀柔三岔长城,整个中国唯一可见的三段长城的交汇处,他的探索与发现,使后世的人们将这里命名为“北京结”。 在它的附近,有箭扣、鹰飞倒仰等更加险峻的长城,巍峨的城墙,建于距离地面超过几...https://item.btime.com/44li7mu64ab8iep2s6j9g2be7kf?from=so